东方亚洲欧a∨人在线观看|欧美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久久97AV综合

        2020年信訪工作要點

        發(fā)布時間:2020-09-02 來源: 黨課講稿 點擊:

        ?

        2020年信訪工作要點

        (縣、區(qū))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guī)劃的收官之年,是實現(xiàn)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決勝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戰(zhàn)的達標之年,做好今年的信訪工作意義重大。今年信訪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為動力、以依法及時就地解決群眾合理訴求為目標,繼續(xù)打造陽光信訪、責任信訪、法治信訪,不斷提升專業(yè)化、法治化、信息化水平,全力打好信訪矛盾化解攻堅戰(zhàn),切實增強防范風險能力,更好地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奮力開創(chuàng)新時代信訪工作新局面。

        一、堅持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信訪工作的重要思想統(tǒng)攬信訪工作

        1.提高做好信訪工作的政治站位。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信訪工作的重要思想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夯實做好信訪工作的思想根基。

        2.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的為民情懷、辯證思維和科學方法,做到真學真知,真懂真信,真用真做,做到學深悟透,入腦入心,用于指導實踐。通過學習,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為民解難的要求落實到具體工作中,辦理好每一封來信,接待好每一次來訪,處理好每一件投訴,堅決杜絕信訪工作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帶著感情和責任發(fā)揮信訪工作聯(lián)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進入網(wǎng)站(www.bgzjy.cn)下載更多范文

        二、推動“陽光信訪、責任信訪、法治信訪”高質量發(fā)展

        3.高標準推進“陽光信訪”。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引領,不斷深化信訪信息系統(tǒng)的深度應用,著力打造群眾好用、管用、愿用的網(wǎng)上信訪平臺。發(fā)揮好網(wǎng)上信訪投訴平臺作用,大力推廣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積極推動網(wǎng)上與網(wǎng)下融合、網(wǎng)上向“掌上”延伸,順應群眾新期待,打造“網(wǎng)上群眾之家”,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把群眾通過寫信、走訪、網(wǎng)上投訴等方式提出的所有信訪事項全部納入系統(tǒng),實行網(wǎng)上受理,落地辦理,全程公開透明,接受群眾評價監(jiān)督。

        4.高標準夯實“責任信訪”。嚴格執(zhí)行《信訪工作責任制實施細則》。各鄉(xiāng)鎮(zhèn)、各部門認真落實承擔的信訪工作責任,把工作任務細化到個人,以責任落實推動工作落實。認真執(zhí)行信訪事項首接首辦、聯(lián)合接訪、信訪事項簡易辦理等制度,積極探索和推行讓群眾“最多訪一次”的做法,對群眾信訪事項馬上辦、簡易辦。充分運用好信訪工作聯(lián)席會議機制,針對信訪突出問題,強化會商研判,推動責任落實。加強督查督辦重復信訪事項,既督查問題解決,也督查首辦責任,對屬于失職失責的,嚴肅追究問責,推進高質量“責任信訪”。

        5.高標準提升“法治信訪”。嚴格落實訴訪分離制度,建立健全依法處理涉法涉訴信訪問題會商機制,做好群眾涉法涉訴事項依法終結后的教育疏導、矛盾化解、幫扶救助。聚力推進信訪訴求依法分類處理,健全完善信訪工作機構與有權處理行政機關的溝通協(xié)調機制,推進各級行政機關依法履行職責,在法定職責權限內處理好信訪事項,確保信訪訴求按照法律規(guī)定和程序得到合理合法的結果。把法治宣傳教育貫穿信訪工作全過程,維護良好的信訪秩序,更高水平的推進法治信訪。

        三、全面提升基層信訪工作水平

        6.強化源頭治理工作機制。以開展“信訪問題源頭治理”專項行動為抓手,堅持和完善信訪穩(wěn)定風險評估機制,繼續(xù)推行信訪信息預警報送機制,從根本上預防和減少信訪問題發(fā)生,切實把信訪問題解決在當?shù)亍⒒庠诔跏。暢通和拓寬社會監(jiān)督渠道,重視做好群眾信訪舉報工作。

        7.完善基層信訪工作平臺。繼續(xù)推進縣、鄉(xiāng)、村來訪接待場所建設,完善基層信訪工作制度,配齊配強基層信訪工作人員,確保群眾信訪訴求有地方反映、有人依法依規(guī)按程序處理。積極推進“群眾工作站+網(wǎng)格化”的做法,推動群眾工作網(wǎng)絡與社區(qū)網(wǎng)格化管理的深度融合,充分發(fā)揮基層組織引領服務群眾、反映群眾訴求、化解社會矛盾的作用。

        8.規(guī)范基層信訪業(yè)務工作。全面推進信訪事項簡易辦理程序,對事實清楚、責任明確、易于辦理的信訪事項,加快流轉速度、縮短辦結時限。加強對信訪基礎業(yè)務的檢查、指導和通報力度,切實糾正工作中存在的不到位、不規(guī)范問題。加大對群眾滿意度評價的宣傳引導力度,充分運用滿意度評價結果倒逼改進工作。

        9.有效控制信訪增量。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制定完善群眾來訪接待規(guī)則、流程,全面規(guī)范群眾來訪接待工作;
        強化初信初訪初投辦理和重信重訪重投治理,壓實各級各部門工作責任,確保每個信訪事項都有人抓、不落空,有措施、不應付,有實效、不尾留;
        繼續(xù)推行村、社區(qū)信訪信息員制度,確保第一時間獲悉矛盾糾紛信息,第一時間協(xié)調處理,及時就地解決信訪人的合理訴求,有效控制信訪總量增加。

        10.著力化解信訪存量。全面梳理排查疑難信訪積案,逐個建立臺賬,分層次分類別進行研判,采取縣級領導包案,落實“五包”責任,綜合運用法律、政策、經(jīng)濟、行政等手段和教育、調解、疏導等辦法,采取領導包案、聽證評議、協(xié)商會辦、律師參與、使用疑難信訪資金等形式進行逐案化解,下功夫減少積案存量。加強信訪事項復查復核,推動信訪事項復查復核、聽證評議工作常態(tài)化、規(guī)范化,加大信訪積案的化解,達到“清倉見底”。進入網(wǎng)站(www.bgzjy.cn)下載更多范文

        四、全面推動信訪責任落實落地

        11.健全完善督查督辦工作機制。堅持日常督辦與統(tǒng)籌督查相結合、網(wǎng)上評查與實地督查相結合、專項督查與事項督查相結合,完善“點對點”通報、“一對一”督辦等機制,以嚴格的督查督辦推動信訪責任落實到位、問題處理到位。將信訪工作納入各級黨政機關督查范圍,每年至少組織開展一次專項督查,并通報督查情況。

        12.完善信訪工作考核評價機制。繼續(xù)實行信訪工作的考核通報制度,科學合理設置考核項目和指標,突出對信訪事項及時受理率、按期辦結率和群眾參評率、滿意率的考核,強化依法、及時、就地解決信訪問題的工作導向。建立縣級黨政領導干部信訪工作實績檔案,確保信訪工作與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

        13.全面推動信訪工作責任制落實。堅持黨政領導信訪工作聯(lián)點包案制度和信訪工作責任書制度,深入開展領導干部接訪下訪,把群眾反映強烈、影響本地和諧穩(wěn)定的熱點難點問題納入領導包案,集中資源和力量推動解決。壓實信訪事項首接首辦責任,提高初信初訪辦結率,努力在第一時間、第一地點把群眾反映的問題解決到位。

        14.嚴肅信訪工作責任追究。加強信訪工作考核結果運用,加大責任倒查和追責力度。強化對引發(fā)信訪問題或者造成矛盾激化的責任追究,強化對突出信訪問題化解穩(wěn)控不落實的責任追究。嚴格按照有關規(guī)定,提出責任追究的建議,樹立失責必問、問責必嚴的鮮明導向。建立健全失職失責典型問題通報制度,對追責問責情況視情公開曝光。

        五、切實加強信訪部門自身建設

        15.加強政治思想建設。持續(xù)鞏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牢固樹立“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引導信訪干部堅守政治信仰、站穩(wěn)政治立場、把準政治方向,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努力打造對黨忠誠可靠、恪守為民之責、善做群眾工作的高素質信訪工作隊伍。

        16.著力提升能力素質。加強業(yè)務能力建設,按照增強“八個本領”的要求,通過“走出去、請進來”方式,組織開展多形式、多層次、全覆蓋的理論、政策、業(yè)務、法規(guī)培訓,努力打造一支對黨忠誠可靠、恪守為民之責、善做群眾工作的高素質信訪干部隊伍。

        17.強化紀律作風養(yǎng)成。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強化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持續(xù)抓好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及省市縣委實施細則精神,堅持不懈糾正“四風”突出問題,大力營造風清氣正、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良好環(huán)境。全面加強紀律建設,加強對信訪干部的日常管理和考核,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進一步增強信訪干部的宗旨意識和群眾觀念。進入網(wǎng)站(www.bgzjy.cn)下載更多范文

        相關熱詞搜索:信訪 工作要點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smilezhu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