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地方兩會關注教育熱點問題盤點
發(fā)布時間:2020-11-20 來源: 對照材料 點擊:
2015 年地方兩會關注的教育熱點問題盤點 http://gaokao.eol.cn/
來源:人民教育
作者:
2015-03-03
字體:大 中 小
2015 年相繼落幕的地方兩會為全國兩會的召開鋪下了鮮艷的紅地毯。此間,各省市代表為發(fā)展教育事業(yè)提出各種因地制宜的建議。從讓優(yōu)質教育惠及更多人的北京、推動家庭教育立法的浙晉兩省到呼吁關注留守兒童滇貴,代表們的關注點涉及到教育的多個方面,為教育的發(fā)展“奔走吶喊”。2015 年全國兩會,您想為教育說些什么?
北京:讓優(yōu)質教育惠及更多人
海淀區(qū)將啟動學區(qū)制改革試點,在現基礎上將學區(qū)地域范圍內的中學納入學區(qū)管理,同時將增加 6000 余個中小學、幼兒園學位。
西城區(qū)今年將小升初學區(qū)調整為 11 個,并將出臺《西城區(qū)小學直升中學對口工作方案》和《西城區(qū)小學直升中學辦法》。預計有 200 名普通小學的學生能上優(yōu)質中學,新增加優(yōu)質初中學位 1000 個。
東城區(qū)將選取北京二中、五中、廣渠門中學、史家小學 4 所改革項目校作為試點,在多校區(qū)相互集成的基礎上形成集團式管理模式。
昌平區(qū)將繼續(xù)推進名校名師工程,位于沙河大學城的北師大附屬幼兒園、北師大未來科技城附屬幼兒園、清華附小附屬幼兒園等將于今年 9 月開學。
上海:構建大中小學一體化德育體系,推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
上海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教育方面,提出要全面推進教育綜合改革,加快構建大中小學一體化德育體系,系統(tǒng)推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推行義務教育學區(qū)化、集團化辦學,促進優(yōu)質教育資源共享。實施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新制度,建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等。
在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德育體系方面,徐匯區(qū)教育局在市教委德育處的指導下,參與了教育部“大中小學德育課程一體化”課題的研究,著重于中小學一體化構建社會實踐課程的研究。
閔行區(qū)的教育局局長王浩呼吁,應該將社會大課堂建立起來,除了高校敞開大門讓中小學生有機會體悟大學精神外,更多與時俱進的社會資源也應該引入德育教育框架中。比如,高科技企業(yè)、傳統(tǒng)老工業(yè)基地的資源、新興的科技產業(yè)等,都是對學生教育的生動素材。
浙江:家庭教育當立法
省人大代表、衢州市實驗學校副校長魯玲表示,家庭教育應盡快立法。復旦大學林森浩投毒案和房祖名涉毒案件讓很多人反思現行的教育,她認為這和家庭教育的缺失有關,教育是家庭、社會、學校共同承擔的責任,家庭教育是三大支柱之一。建議應盡快制訂《浙江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有助于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
廣州:補貼民辦學校教師
廣州市教育局局長屈哨兵表示,教育應重點補貼是中低端的民辦學校,相關補貼政策正在征求意見,包括工作 3 年以上的民辦老師每月增加 100 元~1200 元等。教育局副局長江東提到了“學區(qū)化建設”,即一個學區(qū)有五到六所水平相當的學校,可由居民根據積分選擇。
陜西:重視農村藝術教育
省政協委員王宏:“中國農村兒童享受到的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低下,藝術教育情況尤為令人堪憂,藝術方面的人才也非常缺乏。”
建議在廣大農村開展免費的基礎藝術教育:如繪畫、書法、合唱(歌唱)、舞蹈、戲劇和民間藝術的培訓班,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訓、輔導農村孩子的藝術技能,使他們和城里的孩子一樣享受公共的藝術教育。翻開歷史看看,許多偉大的文學家、藝術家都出自民間,來自鄉(xiāng)村。只要我們把藝術的種子傳播開,將會誕生出更多優(yōu)秀的藝術家。
山西:建議為家庭教育立法
“現在農村的寄宿制學校越來越多,有的一二年級就寄宿,他們過早離開父母,缺乏親情溝通,容易出現孤僻、自卑、脆弱、敏感等心理缺陷。”山西省政協委員趙永紅說,除了自理能力差外,孩子到了寄宿制學校更多是心理上的不適應。本該享受親情的年齡卻獨自入學,易出現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的現象,也有的孩子難以融入集體,不愿與別人交流溝通。
對此,趙永紅建議,各級教育部門要提高對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一二年級的學生盡量不要寄宿,有條件的地方要每校設立一名專職心理教師,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閆桂琴代表認為,當前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主要體現為兩個階段:一是自己由孩子轉變?yōu)榧议L的過程,二是后續(xù)教育孩子的過程。
建議制訂《山西省家庭教育條例》,從婚前家庭教育和婚后家庭教育兩方面規(guī)范家庭教育中家長的行為。婚前家庭教育主要包括夫婦到專門的培訓機構進行培訓學習等內容;婚后家庭教育主要包括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孩子基本的生存與交際能力,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明確規(guī)定年輕父母必須負起家庭教育的責任,依法負起監(jiān)護職責。
甘肅:關注高考改革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甘肅省政協委員劉信生在大會發(fā)言中為我省實施高考改革把脈,我省應盡快籌建教育考試院等專業(yè)教育考試機構;選考科目考試計分可按標準分計入高考總分;在物、化、生、政、歷、地 6 門學科中采取“必選+任選”作為過渡模式,物理與歷史不能同時選擇;各高校盡早制定 2017 年招生錄取方案。
省人大代表于小花來自臨洮縣二中。她認為,隨著更多農村務工人員進城,留守兒童比較多,其中獨生子女也較多,加上社會復雜等原因,缺少父母關愛的孩子很容易形成心理障礙。她建議,應該從小學高年級開始,開設心理輔導課或設置心理輔導咨詢室,從小就開始抓心理健康,讓孩子從小就有一個健康的心態(tài)。
寧夏:以政府購買方式扶持學前教育,解決高中教師待遇低問題
“„入園難?,主要是„入公辦園難?。”朱韶峰代表表示,“入園難”的第二難,在于城市民辦幼兒園發(fā)展不均衡。“自治區(qū)政府應將增加公辦幼兒園納入自治區(qū)„十三五規(guī)劃?,使公辦幼兒園從總量上達到 30%的比例,才能更好地發(fā)揮示范引領和帶動輻射作用。”
朱韶峰代表建議,政府應把幼兒園生均公用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對所有公辦、已經審批的民辦幼兒園核撥生均公用經費,為各類幼兒園健康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保障。
李耀宗委員建議逐步將新建幼兒園有序列入政府購買服務范疇,繼續(xù)加大購買學前教育服務的工作力度,通過增加購買學前教育服務的方式,讓更多家庭享受到普惠性學前教育。
丁鶴代表是青銅峽市第六中學教師。她說,在義務教育階段,目前初中投入比較均衡,農村、城鎮(zhèn)中學之間的差別不大,但高中階段有待加大投入。高中教師待遇相對較低、工作辛苦,普通高中發(fā)展后勁不足。
云南:“ 法制課” 可入課堂, 留守師生應保身心健康
本次兩會,張寅菊帶來的建議是希望將中學生“法制課”納入課堂,成為常態(tài)化的必修課。她說:“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青少年法制意識淡薄,學生犯罪行為越來越多,如果單純只是靠法制進校園、開講座、做展覽,很難讓法律意識能夠深入人心。”
她還呼吁,希望老師的身心健康也能被社會所關注,“比如一些校園安全問題的發(fā)生,大家第一時間就將責任歸結于教師身上,事實上在教師、家長、社會之間責任劃分應該還有一個空間,不能一邊倒地歸咎在教師身上。”
李文麗委員提出:“留守兒童大多要承擔起繁重的家務勞動,由于缺乏與家長的溝通、交流,以及家庭的關注和教育,在生活、學習、行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問題較其他同齡兒童多。”
她建議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留守兒童監(jiān)護網絡;發(fā)展農村寄宿制學校;建立留守兒童檔案;為農民工子女就學創(chuàng)造條件;因地制宜興辦農產品加工企業(yè),建立現代農業(yè)園區(qū),從政策上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盡量減少留守兒童。
貴州:關注農村留守兒童,加大網吧打擊力度
通過調查,貴州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令狐克夢發(fā)現:農村留守兒童主要存在由單親監(jiān)護、祖輩監(jiān)護、親友監(jiān)護以及獨自生活等四種現狀。對此,她建議:
1. 建議加大對農村寄宿制學校的投入,努力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學習、生活和監(jiān)護條件。
2. 希望相關部門出臺政策以鼓勵退休教師和其他熱心人士創(chuàng)辦符合一定條件的留守兒童托管中心等。
3. 為了讓孩子能隨時感受到父母的關愛,令狐克夢建議在“留守兒童活動中心”、學校等設立免費電話、視頻,讓留守兒童可以定期與父母溝通。
4. 建立“臨時父母”制度。加強對“臨時父母”和監(jiān)護人的培訓,使他們掌握更多的心理學知識,讓留守兒童生活有人照管、學習有人輔導。
5. 完善關懷教育機制。加強政府、學校、社會各界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努力構建以留守兒童為中心的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參與的三位一體的教育保護網絡。
在貴州省畢節(jié)代表團會場,參會代表強調網吧治理不能止于“禁止未成年入內”,而要做到“杜絕未成年入內”。代表們建議:要將加大網吧管理力度落到實處,不斷加強警示教育力度;中小學可以在圖書館專門為青少年開辟綠色網吧,營造一個積極、健康的上網環(huán)境。
黑龍江:建議設青少年眼健康預防保健協會
哈醫(yī)大一院眼科醫(yī)院對多個縣市進行了兒童眼保健康方面的抽樣流調。發(fā)現由于用眼方法不當、眼保健知識普及不利等各種原因造成的少年兒童近視、弱視等眼科疾病,有逐年提高的跡象。
黑龍江省政協常委劉平建議設立省級青少年眼健康預防保健協會。在協會內設立關愛青少年眼保健康基金,基金主要用于眼保健知識普及,相關的社會活動,以及貧困近視、弱視
青少年救助等。希望每年組織抽調全省的眼科專家,不定期有計劃地分赴全省各地、市、縣、鄉(xiāng)進行有組織的眼保健康知識普及宣傳講座。
河南:盼出臺流動人口子女入學政策,學校應加強未成年人性教育
長期從事農村教育的許愛華代表一直關注流動兒童的教育問題。她建議政府出臺更公平、可執(zhí)行的流動人口子女入學政策,確保流動人口子女在流入地獲得真正的免費義務教育。流入地政府應在人口密集區(qū)域及周邊增設學校,根據城市規(guī)劃和人口聚集程度超前規(guī)劃學校分布,主動幫助流動人口子女接受正規(guī)學校提供的義務教育。要為家庭生活困難的流動人口子女提供補助,確保每一位流動人口子女不因家庭經濟困難上不起學、上不好學。
河南省人大代表馬靜建議學校應該開設性教育課,加強未成年人性教育。馬靜認為,如何讓未成年人懂得與異性接觸與交流,從而建立起性的自我防范意識,已成為學校教育最值得關注的問題。她呼吁,學校和家庭都要重視未成年人的性教育,學校應該開設性教育課,加強未成年人的性教育。
山東:希望完善學校辦學自主權以及評價監(jiān)督機制
省人大代表毛小園是青島萊蕪一路小學副校長,她表示:目前基礎教育階段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學校辦學自主權以及評價監(jiān)督機制不完善,雖然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這個問題,但她還是覺得有些遺憾,“評價改革重點談的是學業(yè)評價,不是學校評價。”更有不少代表表示,只有加強學校評價,才能提高學校的整體綜合水平,進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綜合素質水平,實現教育以人為本。
四川:關注農村校舍大量空置、城市校舍嚴重不足問題
省人大代表、蓬溪縣下河街小學校長劉紅梅表示,留守兒童流動性大,出現了農村校舍大量空置、城市校舍嚴重不足現象,必然會出現一些城市學校大班額、超負荷的現象。
為此,劉紅梅建議:整合現有教育資源;新建改擴建城鎮(zhèn)公辦小學,解決農民工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入學難”問題;增加民辦小學,補充公辦小學的不足;根據學生人數變化,對教師編制進行動態(tài)管理,使教師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委員憂 “ 提筆忘字 ” :不寫漢字還是中國人嗎
半月星空 2015-03-12 15:32:43 漢字 文化閱讀(1212)評論(7)分享到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普及,大眾對漢字書寫的依賴度出現下降,不規(guī)范使用漢字以及“提筆忘字”的現象比比皆是。
“中國人如果都不寫中國字了,還是中國人嗎?”對于這個現象,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蘇士澍非常擔憂。他在 11 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呼吁,加強書寫才能守住漢字這個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根基。
“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從夏商周傳承下來,漢字功不可沒,社會是向前發(fā)展的,漢字也在發(fā)展,但無論如何進步,漢字始終沒有丟掉,這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蘇士澍說。
他認為,漢字和電腦的結合使?jié)h字輸入不再落后,繼而可以更好地融入世界。“但孩子們卻因此不寫字了,如果不好好寫漢字,單純走拼音方向,那么我們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有可能在兩代之內就存在危險。”
不過,隨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去年 10 月提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這一現象有望得到改觀。特別是“書法進課堂”等措施的開展,讓蘇士澍看到了希望。他認為,重興漢字書寫之風與習近平的講話不謀而合。“增強民族自尊,民族自信,要從我們的書法做起。”
對于“簡體字使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面臨消亡”的說法,蘇士澍并不認同。他承認,有些簡化漢字確實存在問題,但大多數還是好的。“一個是人,兩個是從,三個是眾,這很形象。”
他說,漢字從甲骨文發(fā)展到今天,一直處于不斷簡化的過程。“簡是應該的,但這個過程中不能把文化‘簡’沒了。”他說,應加強漢字簡化的宣傳力度,“在這個過程中要講原因,要讓老百姓明白漢字簡化是有規(guī)范,而不是胡來的。”蘇士澍強調,漢字簡化要和文化,以及百姓的接受程度相掛鉤,才可能持續(xù)推進下去。
此外,在采訪的過程中,這位關注時事的書法家還即興作詩一首,寄托了自己對于國家的心愿。“打虎拍蒼蠅,國昌黨更明。春秋功與過,百姓最心清——為反腐點贊。”他說,作為一名書法家,自己想以書法的形式表達意愿,繼而看到國家一點一滴的變化。
此次政協大會,有部分委員提議恢復部分有文化含義的繁體字,并增加到中小學課本里。著名導演馮小剛認為,過去普及簡體字,是當時要“掃文盲”。如今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學習多種外語,所以學寫繁體字對他們來說并不難。
郁鈞劍委員說,關于繁體字的問題,他連續(xù)在政協會議上提出三到四次。要讓孩子懂得繁體字。
他也提到教育部的復函說,漢字簡體化在中國已經立法,無法輕易做出修改。
“中國現在頒布的簡體字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秦代就有的。”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相聲演員姜昆表示,文字是一個民族的特色符號,具體的演變跟傳播的速度有關,“從篆書到隸書,再到楷書和草書,這是文字傳播越快的時候,字越簡單,寫得速度越快,但不能丟掉里面的文化意義。”(中新社記者 王曦 張茜翼 申冉) 閱讀(1212) 俞敏洪兩會提案:提高民辦高校教師待遇 搜狐教育 2015-03-05 14:17:55 民辦教育 高等教育 教師閱讀(2330)評論(16)分享到
。ㄐ聳|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 CEO 俞敏洪資料圖)
搜狐教育訊
2015 兩會期間,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 CEO 俞敏洪提交了一份教育提案,建議提高民辦高校教師待遇。
他認為在現實中,民辦高校的教職員工在工資補貼、社會保障、退休待遇、職稱評定、評先選優(yōu)、子女上學等方面的政策與公辦高校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民辦與公辦高校教師之間存在不平等,而這種不平等會導致民辦高校教師待遇低、保障低、地位低,教師隊伍極不穩(wěn)定,流失嚴重。
他建議政府有關部門要制定具體時間表,盡快清理并糾正對民辦高校的各類歧視政策,并加大對民辦高校的政策支持與財政補貼。教育部門要打破體制壁壘,在工齡、社會保障、退休待遇等方面實現公辦與民辦高校的并軌。
以下為俞敏洪教育提案全文:
案由:關于盡快落實和提高民辦高校教師待遇的建議
提案人:俞敏洪
提案內容:
改革開放以來,民辦高校為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人才,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促進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教育部統(tǒng)計顯示,截至 2013 年底,我國民辦高校 718 所(含獨立學院 292 所),民辦高校在校生 557.52 萬人,占所有高校在校生的 22.5%。民辦高校在增強國家教育能力,增加教育品種,擴大教育資源,滿足多樣化教育需求,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形成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共同發(fā)展的格局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我們國家教育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但與民辦教育所做出的重要貢獻極不協調的,卻是民辦教育從業(yè)者的尷尬處境。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民辦學校的教師、受教育者與公辦學校的教師、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民辦學校教職工在業(yè)務培訓、職務聘任、教齡和工齡計算、表彰獎勵、社會活動等方面依法享有與公辦學校教職工同等權利。但在現實中,民辦高校的教職員工在工資補貼、社會保障、退休待遇、職稱評定、評先選優(yōu)、子女上學等方面的政策與公辦高校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首先,民辦與公辦高校教師的不平等,突出表現在社會保障及退休后的待遇上。一直以來,民辦高校絕大多數是企業(yè)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我國公辦高校執(zhí)行的是機關事業(yè)單位養(yǎng)老保險制度,盡管國務院已出臺關于將企事業(yè)單位社保實現并軌的政策,但到目前為止公辦高校與民辦高校教師的社保政策并未完全接軌。民辦高校與教師要共同繳納社會保險,例如教師應發(fā)工資為 5000 元,學校要向社保部門繳納的社會保險占工資的 32.8%,人力成本增加了 1640 元;教師個人則要扣除工資 10.5%的社會保險,即 525 元,教師拿到手的工資為 4475元。與公辦學校相比,民辦學校付出了更多的人力成本,教師個人也減少了當期收入,但民辦高校教師退休時的退休待遇與公辦學校同比卻低了很多。按照目前的辦法,以月收入 4000元工資標準,民辦教師達到退休年齡后每月最高也就能拿到 1000-1500 多元的養(yǎng)老金;而公辦學校教職工達到退休年齡后每月可拿到 5000-6000 多元的退休金,兩者最高差距竟然達到5 倍之多。
其次,民辦與公辦高校教師的不平等,突出表現在民辦高校教師評職稱通道不順暢。與同類、同級別的公辦高校不同,大多數民辦高校沒有自己的職稱評定委員會,教師的職稱評定要么是委托公辦高校的評審委員會,要么由當地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一個專門針對民辦高校的職稱評定委員會來評審。由于民辦高校教師在職稱評定上被區(qū)別對待,名額有限,與公辦高校相比,職稱評定通道極不通暢,困難重重。
第三,民辦與公辦高校教師的不平等,突出表現在民辦高校教師的工資、補貼普遍較低。這與民辦高校辦學經費不足,資金來源單一有關。民辦高校經費來源主要依靠學費積累,基本沒有國家財政的支持和社會捐助。由于近年來民辦高校普遍生源不足,導致收入下降,不少生源一般、效益一般的學校,用于教師的薪酬都難以保障。
“兩會”召開在即 10 件提案聚焦教育改革熱點 現代教育報 2015-03-02 15:49:16 基礎教育 教師 提案閱讀(16880)評論(58)分享到
舉國關注的2015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在今年的“兩會”上,又將有哪些教育話題會引發(fā)代表、委員的強烈關注呢?那些肩負著全國人民囑托的代表、委員們又將提出涉及教育的哪些議案、提案或建議呢?
近日,記者從民進中央獲悉,截至“兩會”召開前夕,民進中央參政議政部共收到各類提案素材189件,經反復討論,共篩選出39件提案素材,正式形成報全國政協大會的黨派提案。而在這39件提案中,教育類提案共10件。
提案聚焦:農村師資
“基本編+機動編”破解師資短缺
“當前我國農村教師編制測算‘標準上超編’,但‘現實中不足’。”民進中央參政議政部副部長姚立迎介紹,民進中央將向全國政協大會提交《關于進一步調整我國農村教師編制的提案》。
在這件提案中,民進中央認為,農村教師編制的核心問題是改變教師的配置方式,采用“基本編+機動編”的方式使農村地區(qū)教師數量能滿足正常的教學及相關工作的需要。
據了解,近幾年來,在每年的全國“兩會”上,民進中央都向大會提交了關于農村教師的提案。
全國人大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王佐書表示,教師穩(wěn)則教育穩(wěn),教師地位高則教育地位高,在我國農村學生還占大多數的情況下,發(fā)展農村教育,解決農村師資隊伍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民進中央在提案中建議:
一是構建科學的農村教師基本編制測算模型,通過核算學校的工作總量及類別來設定教師編制,測算的標準是教師的總工作量與日均工作量。
二是設定合理的農村教師的機動編測算標準,設置機動編,使部分教師能夠從教學崗位上替換下來定期參加培訓,機動編占基本編的比例取決于輪訓時間與輪訓周期,數值上等于兩者之比。
三是科學地測算農村教師的編制總量和結構,各地按照科學化的編制測算數據對每所學校特別是小規(guī)模學校的教師編制進行調整,補齊缺少的教師編制數。
四是制定農村學校教師編制保障的配套政策,對于嚴重缺乏教師但財政能力有限的地區(qū),建立中央、省級和縣級財政的合理分擔機制,對于結構性缺編嚴重的地區(qū),依據人力資源的市場定價,通過提高工資、住房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待遇提升農村教師的崗位吸引力。
提案聚焦:學位制度改革
建議實行單一學位證書制度
在民進中央向大會提交的39件提案中,《關于深化國家學位制度改革,釋放研究生教育活力的提案》格外受人關注,其中一項值得關注的建議便是實行單一學位證書制度,勞動人事和組織部門在勞動人事和干部信息登記表中應相應地取消“學歷”登記,實行統(tǒng)一的“學位”登記。
民進中央參政議政部副部長姚立迎介紹,1980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2004年修訂)以來,我國建立了獨具特色的國家學位制度。“然而,面對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國家學位制度一些具體政策的不適應性日漸突出,亟需深化改革,重點突破,綜合創(chuàng)新。”
姚立迎介紹,民進中央的這件提案建議回歸學位本質,明確我國學位授予單位在學位授予工作中的主體資格,學位是具體的大學或科研機構的學位,而非“國家學位”,明確質量保障和促進方面的主體責任;放松學位授權管制,重視學位授權標準體系建設,統(tǒng)籌新增學位授權點評審與現有學位授權點評估工作,充分發(fā)揮第三方組織的職能和作用,引入國際同
行評價;取消研究生招生計劃,全面落實學位授予單位招生自主權,教育行政部門設定研究生招生的基準條件,高;蚩蒲袡C構確定年度招生計劃,自主增加投入,吸引優(yōu)秀生源,并以招生計劃數作為標準劃撥教育財政經費。
“同時改革學歷、學位證書兩證制度,實行單一學位證書制度。勞動人事和組織部門在勞動人事和干部信息登記表中應相應地取消‘學歷’登記,實行統(tǒng)一的‘學位’登記。”姚立迎表示,國家應支持國內外聯合學位授予工作,提高高等教育國際競爭力,開展試點工作,給予試點院校充分的自主權與有效的政策支持。
提案聚焦:教師流動
輪崗可與職業(yè)生涯發(fā)展掛鉤
義務教育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具體實施意見已于2014年正式出臺,在國家宏觀政策引導下,目前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政策已在全國各地陸續(xù)開展。
然而,民進中央在全國范圍內的調研發(fā)現,這項縮小區(qū)域、校際教育發(fā)展水平差距的交流輪崗政策在具體執(zhí)行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民進中央負責人介紹,這些問題主要表現為:第一,配套措施缺位,部分區(qū)縣敷衍政策,甚至有區(qū)縣抵制或架空政策,政策執(zhí)行不力;第二,部分城鎮(zhèn)學校選擇表現不佳或新任教師交流輪崗,部分學校甚至將支教或交流作為懲罰手段,挫傷了教師的積極性;第三,流入學校對交流輪崗教師管理乏力,交流輪崗教師工作態(tài)度消極,反而給學校管理工作帶來消極影響;第四,交流輪崗周期一般為一年,時間過短,使教師、學生難以適應。
為此,民進中央將向全國政協大會提交《關于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的提案,建議有效結合教師的初次配置與二次配置政策,初次配置強調均衡,二次配置試行全員雙向交流輪崗;將校長教師的交流輪崗與其業(yè)績考核、職業(yè)生涯發(fā)展掛鉤;制定交流輪崗校長教師工作評價標準,強化流入校管理權限;依據教師層次和學科特點,豐富交流形式,骨干教師主要負責指導流入校教研和教學,一般教師負責正常教學活動,小學科教師采取“巡回走教”;充分考慮薄弱校、農村學校對教師的學科與數量需求,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增加農村教師崗位津貼、補貼力度,改善其工作和生活條件,增強對優(yōu)秀教師的吸引力。
提案聚焦:特教教師
建立特教基金保障津貼足額發(fā)放
在《關于切實提高特殊教育教師待遇的提案》中,民進中央認為,近五年來國家相繼出臺的特殊教育政策雖然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了特教教師,但一線特教教師的基礎性待遇仍然停留在較低水平,主要表現在特殊教育津貼比例較低,15%的配發(fā)比例已經基本失去了鼓勵性質,在一些地方政府也未能及時執(zhí)行到位;其次是職稱評定,目前我國特殊教育教師職稱評定是納入普通教育職稱評定體系同步進行的,但特殊教育有其特殊要求,特教教師的從業(yè)資質也不能與普通教育教師相提并論。
民進中央為此將建議教育部、民政部修訂特教津貼執(zhí)行標準,大幅提高特教津貼待遇,在未來的養(yǎng)老保障體制里充分考慮特殊教育教師的從業(yè)經歷。吸納社會資金,建立特殊教育基金,保障特教津貼的足額發(fā)放。同時,對特教教師的特教津貼免征個人所得稅。此外,特
殊教育教師職稱評定體系單獨列出,制定相應的具有專業(yè)特色的評定標準;結合職稱評定標準,制定獨立的特殊教育骨干教師培養(yǎng)、評選條件。
提案聚焦:免費師范生
建立邊遠地區(qū)從教激勵制度
“免費師范生教育政策的制定與實施,具有重大的戰(zhàn)略意義。”全國人大常委、民進中央常委、北京師范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龐麗娟教授介紹,但是由于這項政策明確只在6所部屬師范院校實行,加之招生計劃與教師隊伍建設需求不盡符合,尚未建立對免費師范生培養(yǎng)方案的評估審核制度,并且缺乏有效的考核淘汰、流動與退出機制,存在服務年限較長,約束性規(guī)定較多,而引導、激勵性與特殊支持性政策不足等問題。
在《關于進一步完善免費師范生教育政策的提案》中,龐麗娟建議:第一,以中西部地區(qū)地市屬與省屬師范院校為重點推進免費師范生教育政策;第二,中央有關部門在地方規(guī)劃的基礎上,確定每年免費師范生的招生總數、區(qū)域分布、專業(yè)及學歷層次等;第三,增加面試與職業(yè)性向測試環(huán)節(jié),完善選拔機制,探索實施直接錄取和二次錄取相結合的招生方式;第四,進一步建立適宜有效的免費師范生培養(yǎng)模式與機制,推行定向招生和訂單式培養(yǎng);第五,建立健全免費師范生考核與淘汰、流動與退出機制;第六,以鼓勵性和特殊支持政策積極引導師范生長期從教,調整服務期限為6年,建立待遇享受與服務年限相對應機制,建立農村特別是邊遠貧困地區(qū)從教的特殊獎勵與激勵制度。
□文/本報記者 蘇金柱
了解更多教育新聞請關注現代教育報微信號:modedun 【兩會@教育】代表委員話教育---聚焦傳統(tǒng)文化進校園 微言教育 2015-03-11 14:17:11 閱讀(255)評論(0)分享到
如何能在校園更好地傳承和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今年兩會上,這是很多代表委員關心的話題。教育部副部長李衛(wèi)紅委員說,要以喜聞樂見的方式弘揚傳統(tǒng)文化;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委員說,要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從不同側面接近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更多精彩內容,請閱讀下文!
*以喜聞樂見的方式弘揚傳統(tǒng)文化*
全國政協委員、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李衛(wèi)紅:
國家語委聯合央視舉辦的漢字聽寫大會和成語大會,以喜聞樂見的方式,弘揚和傳播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我認為,今后應在媒體傳播的全民性、廣泛性上進一步做出努力,加強宣傳,發(fā)揮節(jié)目的輻射帶動效應,讓節(jié)目更加接地氣,走入尋常百姓家,以喜聞樂見的方式把節(jié)目辦成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品牌欄目。
*傳統(tǒng)文化進課堂重要性毋庸置疑*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課堂、進課本,最終走進學生頭腦,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形成共同的語言、愿景和理想,建立共同的精神家園,必須要有一個共同的閱
讀和學習過程。在此過程中,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非常重要。走近才會尊敬。只有讓青少年更多地去感知、實踐和體驗鮮活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他們才能從中汲取營養(yǎng)。
*構建“中國式人格教育”課程體系*
全國政協委員姜昆:
首先要提高教育工作者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深層次認識。其次,建議在小學階段設立“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國家級必修課程,由國家配備相應課時,并提供教材、師資培訓等專項財政支持。
我建議,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核心內容,并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替代小學階段現有《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科目,構建“中國式人格教育”課程體系。
*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校園要遵守教育教學規(guī)律*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
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校園,要注意把握兩個規(guī)律。第一,要遵守教育教學的規(guī)律。第二,要把握孩子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不能不區(qū)分年齡套用同一種方法,不能進行簡單地灌輸,而應當引導他們將個人生活經驗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人、事、物進行互動。
*將傳統(tǒng)文化與素質教育、專業(yè)教育相結合*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湖州職業(yè)學院副院長沈琪芳:
呼吁廣大的教育工作者和各級各類學校關注和重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如何在現代化進程中的傳承問題,呼吁各級各類學校結合自身實際,認真、系統(tǒng)思考如何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素質教育、專業(yè)教育結合起來,使中華傳統(tǒng)文化能為國家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奠定基礎。
*讓傳統(tǒng)文化教育進入課程體系*
全國政協委員、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左東嶺:
讓傳統(tǒng)文化進入學校教育體系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變成一個學科。落實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需要有學科做平臺。二是要設立課程,讓所有課程都參與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讓所有學科都參與到傳統(tǒng)文化教學當中去。三是要考試,考試的方式和內容可以研究和商量。四是要有教材,但是需要先有課程,才能去制定教材。五是師資。北京、上海的一些師范大學可以率先進行這方面的師資培訓,可以培養(yǎng)國學方面的教育碩士。六是要進入升學考試中。
(內容來源: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國日報網)
張志勇:從總理的 “教育之問 ”看中國教育改革 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 2015-03-11 19:18:56 基礎教育 高等教育 教育活動閱讀(700)評論(1)分享到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成員、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 張志勇
3 3 月 月 6 6 日上午,李克強總理作為山東代表團的代表,來到山東代表團聽取代表們對政府工作報告的審議。
煙臺二中數學教師郝翠娟老師作了發(fā)言。總理說,你提的 3 條建議我都看了,除了這些建議外,我還想與你探討幾個問題:這幾年,山東省搞素質教育,孩子們的身體素質提高了沒有?„„你是教數學的,孩子們喜歡數學嗎?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總理對實施素質教育如此關注,我的內心頓時涌動起濃濃的感動。追求素質教育,是我教育人生永恒的主題。
“孩子們的身體素質提高了沒有?”平心而論,2008 年以來,不少學校對體育工作的重視程度比過去提高了,不少學校體育課程的落實程度比過去提高了,不少學校學生體育活動的時間比過去增多了,正是基于此,我省孩子的身體素質指標,從總體上講,有的已有所改善的,但也不能不實事求是地承認,孩子們的近視眼率、肥胖癥率居高不下,令人擔憂。
不過,讓我沒有想到的是,總理對素質教育的關注點是從孩子們的身體素質切入的。其實,想一想,毛主席建國后不久,對教育的批評最多的就是中小學生的課業(yè)負擔過重,關注最多的就是孩子們的身體健康問題。毛主席早在湖南一師讀書時就堅持洗涼水澡,堅持到湘江擊水,就提出了“體育一道,配德育與智育,而德智皆寄于體。無體是無德智也”、“體者,載知識之車而寓道德之舍也”。
體育,自古以來就是人類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鬃又v禮、樂、射、御、書、數。體育就是兒童的游戲,這種游戲既是兒童玩的一種方式,更是兒童學習社會規(guī)則的有效載體,是兒童們張揚生命活力的重要保障。我早就說過,體育,不是什么特長教育,體育是面向每個兒童的大眾教育,是兒童的體育素養(yǎng)的教育。試想,經過 12 年的國民基礎教育,我們的兒童沒有一個好的身體,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健康技能和終身受益的健康習慣,危害的不僅是兒童當下的身體,更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這不是什么危言聳聽!青少年一代身體素質的低下,良好的健身習慣的缺失,必然給未來國家的醫(yī)療成本帶來沉重的負擔,必將對未來中國人生命活力、創(chuàng)新活力的張揚留下極大的隱患,„„。借用毛澤東同志 1917 年的話,“欲圖體育之效,非動其主觀,促其對體育之自覺不可”。
更讓我沒有想到的是,總理對素質教育的關注點聚焦到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上。有人說,總理關心孩子們的數學學習興趣,是因為數學太重要了。我不這樣認為,他關注的是所有孩子對學習有沒有興趣的問題。這更是一個重大的教育理論問題。
談到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如何,我更感到汗顏。從總體上講,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是不高的,甚至在一些地方到了初中二年級,孩子們厭學的比例就達到了驚人的 1/4。沒有一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沒有一個老師不愛自己的學生,父母和老師都希望孩子學習好,但是,當我們的教育本身讓孩子失去學習興趣,當孩子們要關閉主動學習的大門的時候,這樣的教育對孩子來講不僅失去了當下的意義,更會危及孩子未來直至一生的就業(yè)謀生、幸福生活。
今天,我們的孩子為什么學習不快樂?為什么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原因錯綜復雜,但不能不說學校教育承擔著更大的責任:文化課學習太重,重到我們的孩子除了考試升學的課程之外,什么都不學的地步,以至于在一些地方,我們的孩子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一個樣、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一個樣、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一個樣。這樣單調的極端功利主義教育的結果是:因學習負擔過長而導致負擔過重,把不少孩子壓垮了;因學習內容太單調而導致學生學習左腦使用過度,把不少孩子的學習興趣葬送了;因學生學習課程只重視智育而導致德育、體育、美育、實踐教育邊緣化,把不少孩子的全面發(fā)展、和諧發(fā)展破壞掉了;因來自家庭、學校的強制性、統(tǒng)一性學習負擔過重導致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喪失,把孩子們的學習主體性破壞了,個性化學習更是空間全無。
在這種強制性、統(tǒng)一性的教育體制下,孩子們的學習已經赤裸裸地被應試教育所綁架,自由自主學習的興趣、個性的張揚等等最可貴的教育價值的喪失,就成為必然的了。
有人說,考試升學體制不變,這種困境無法突破。這種觀點看似天經地義,其實,是打著老百姓利益的旗號對老百姓利益的最大破壞。試想,當孩子們的身心健康不保的時候,考試升學的意義何在?當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喪失殆盡的時候,當下的學習對孩子們又有何意義?„„學習、考試、升學,都沒有錯,錯在我們追求孩子們學習、考試、升學的路徑錯了,方法錯了!教育,這種錯誤的路徑和方法,帶給孩子們的必然是對他們的合法教育權益的破壞。
著名教育家顧明遠先生說: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沒有了興趣,就沒有了學習的動力;沒有了興趣,就沒有了對未知世界的探究欲望;沒有了興趣,就沒有了對學習的執(zhí)著與堅守;沒有了興趣,就沒有了對學習的選擇,進而也就沒有了真正的個性發(fā)展„„
學生學習興趣的喪失是中國教育最大的失敗,中國教育界要回答“錢學森之問”,先要回答李克強總理的“教育之問”。中國教育改革任重而道遠!
微信號:ce30ce
歡迎關注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
關注教育,就是關注中國未來 中小學校男女教師比例失衡 “男神”教師去哪兒了 現代教育報 2015-03-09 14:53:00 基礎教育 教師 學校閱讀(13272)評論(53)分享到
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正在召開,近期上線的2015年人民網“兩會”調查,就公眾關注的16個熱點問題展開了網上調查。截至目前,“教育改革”以31萬票居關注度排行榜第8位。
日前,人民網教育頻道就“您怎么看待學校男女教師比例失衡”展開了網上調查。調查顯示,如今,師范類高校的男女生比例失衡,正延續(xù)到中小學校園,中小學的校園幾乎成了女老師的天下。如此現象的出現是什么原因呢?教師女多男少的校園,會對孩子健康成長有何影響?如何鼓勵和吸引男性從事教師職業(yè)?教師們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現狀分析
教師的職業(yè)特征導致男教師稀缺
黃恩紅(北京市石景山區(qū)楊莊中學):教師的職業(yè)特征是男女老師比例失調的原因之一。教師需要心思細膩,用春風一樣的愛滋潤孩子心田,而這一點與女教師本身的性格特征相符。而男教師多粗獷、奔放,男人的愛如簡筆畫一樣掠過人的心跡,使之難以察覺,甚至有時還過于嚴厲。
男教師稀缺的第二個原因是工資薪酬低。在中國人的傳統(tǒng)觀點里,男人的首要責任是要養(yǎng)家糊口,而教師的收入水平使男教師不易承擔起家庭的責任。此外,如果男教師還兼任班主任的話,那就需要他一天10個小時甚至12個小時留在學校里,和一些瑣碎事情打交道,難以照顧家里。
校園中幾乎成了女教師的天下,對學生性格的形成很不利,男生不陽剛,女生多逆反,喜戀愛。對學生的眼界和人生觀也會影響,畢竟女教師傳授的是自己的心得,永遠無法代替男人的思維。久而久之,一個陰性化的群體誕生,直接影響的是社會未來的發(fā)展。
鼓勵男性從事教師職業(yè),首先應該有計劃有比例地在大學招生,可以降低對男生招生的分數線;其次增加教師的收入,讓男老師多承擔任務,既可以滿足家庭的需要,也可以使其充沛的精力得以釋放。
學校里的“男神”教師去哪兒了
高輝(北京市大興區(qū)垡上中學):大掃除活動中,一個男生很鄭重地說道:“老師,您不是說女生優(yōu)先嗎?她們應該勇挑重擔才算得上優(yōu)先。”教室內一片嘩然。這個問題引發(fā)了我的深思。
由此我想到了教師的身先示范性。男生之所以會有和女生斤斤計較的行為,就是缺少男教師的示范性。平時總是聽女教師說教,看不到實例,也就印象不深。請看學校里,婀娜多姿的女教師專注而盡職盡責,課堂上經驗豐富的女教師眉飛色舞、生動地講解著課文。此時,圍繞在學生身邊的就只有像母親一樣的女教師了。我們都知道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雙方的責任是同等重要的。學校的教育何嘗不如此呢?教師不僅教學生知識,更要教他們做人。男教師的稀缺會影響孩子的性格成長。特別是男生,會缺少陽剛之氣,缺少擔當的責任感,缺少男子漢的氣概。因為如此才會出現男生和女生爭搶、不知謙讓、心胸狹窄的結果。
由此看來,學校里男神教師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相當重要的。
■解決之道
提高教師待遇是解決問題之本
張夢初(北京市房山區(qū)南尚樂中學):女性的耐心和母性決定了女老師更適合教師這個職業(yè),但缺少男教師的影響,孩子難免缺少一些陽剛之氣。如今的中小學教師隊伍中,男女比例嚴重失調,要想根本解決,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提升教師地位和待遇。強國之策,教育為本,國家應該提升教師地位,并提高教師待遇,吸引更多男教師。第二,增加教師職業(yè)的挑戰(zhàn)性,并給予高層次教師應有的社會地位。第三,改革中高考體制,讓教師能夠運用自己的教育理論,在教書的同時,更加重視育人,從而在學生心中提高教師的地位,也讓教師們提升對教師這個職業(yè)的認同感,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第四,為教師提供各種各樣的培訓的機會,完善和保障教師的終身學習機制。
三“留”男教師
徐永晨(黑龍江省泰來縣四里五中心學校):政策留人。由于多種原因,造成了教師的社會地位下滑,全社會尊師重教的氛圍不夠濃厚,讓很多男青年對“從教”望而卻步,望“教”興嘆。因此,國家要出臺政策,讓有志于從教的男青年,投入到教育中來,如提高教師工資和福利待遇、出臺班主任津貼政策等。試想,暖人的政策,一定會讓更多的教育“暖男”投身于教育事業(yè)的洪流中。
管理留心。教育人性化管理,漸入人心,而與之相比,更主要的是,管理者要學習和落實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努力讓男教師的自我價值得以實現。如果學校管理者為每位男教師進行“私人訂制”,就會達到管理留心的目的,如學校搭建學生社團、教師共同體、專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等。
事業(yè)留魂。對男教師而言,從“工作”到“事業(yè)”的思維變革,其路徑究竟在哪里?我認為,學校要積極引導男教師從“自我認同”走向“主動發(fā)展”,努力踐行成長是“自己的事”的教育理念;學校要集全體教職工的智慧,認真制訂發(fā)展規(guī)劃,讓所有教師聚焦、聚心、聚力學校發(fā)展大業(yè)。當男教師把個人和學校發(fā)展的“大業(yè)”,當成事業(yè)來做,其根、魂必然留住。
吸引男教師 重在升位
姚賀國(浙江省杭州市濱興學校):記得自己初中畢業(yè)考中專的時候,師范類招生給男學員提供了20~50分的降分優(yōu)惠,但招到的男女生人數依然不成比例,由此可見,一味的靠降低標準吸引更多的男性加入教師行業(yè)是行不通的。這中間雖然有男生在應考能力方面弱于女生的原因,更多的應該還是因為男教師的社會地位及社會影響力不能達到他們內心的理想高度。
遙想當初的私塾時代,先生們可多是考取功名的秀才之輩,何等風光?但就現在的社會背景而言,你如果是一個男教師,尤其還是一個小學或者幼兒園男教師,聽聽周圍人對你的就業(yè)評價就知道什么是低人一等了。由此,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男教師之所以稀缺,并不在教育的能力,而更多在于社會觀點對于教師職業(yè)的定位:一方面高呼尊師重道,提高教師待遇;另一方面尚不能切實保障廣大教師的各種權益,并且時不時因為教師崗位上出現了幾條“蛀蟲”而對整個教師群體喊打喊殺。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男教師的大氣就可能被形容為放縱,陽剛之氣更可能被渲染成校園暴力,又有多少男性敢冒昧入行呢?
平衡男女教師比例應從源頭抓起
吳維煊(江蘇省宿遷經貿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愈發(fā)嚴重的基礎教育教師隊伍男女教師比例失衡問題,已成為影響學生成長、影響教育質量、影響民族未來的重大社會問題,引發(fā)全社會的高度關注。
男教師的稀缺,原因是多方面的。傳統(tǒng)思維“家有三斗糧,不當孩子王”讓男教師缺乏社會認同感;職業(yè)上升空間狹窄,對男教師缺乏挑戰(zhàn)性和成就感;偏低的工資水平,女教師可以接受,對擔負著養(yǎng)家糊口重任的男教師吸引力不足。
在性格、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學校缺少男教師,如同家中缺少父親,不僅影響男孩子成長所需要的陽剛之氣,也對全體學生性情、興趣、能力的培養(yǎng)產生不利影響,使我國基礎教育趨于陰柔化,將會影響民族的未來。
平衡男女教師比例,首先要從源頭抓起。師范院校錄取新生時,要平衡男女生比例。勿用“唯分數論”一刀切式的錄取模式招聘教師,在教師招聘、教師資格認定時,要高度重視性別的合理配置。拓展教師的職業(yè)上升空間、提高教師的工資待遇,讓優(yōu)秀男兒在崇尚教師職業(yè)的同時,也能積極選擇這個職業(yè)。
□文/本報記者 鄭欣 特約記者 林露
了解更多教育新聞請關注現代教育報微信號:modedunews 聚焦兩會 高考改革“癥結”在高考之外?
現代教育報 2015-03-09 10:24:00 高考資訊 教育 改革閱讀(886)評論(1)分享到
在剛剛開幕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回顧2014年教育工作時表示,“貧困地區(qū)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連續(xù)兩年增長10%以上”。通過這樣一個具體指標可以看出,中央政府兌現了一年前關于教育發(fā)展的莊嚴承諾。
四個關鍵詞
見證教育改革成效
事實上,回顧一年前本屆中央政府關于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承諾,人們會發(fā)現:在新一輪改革的元年,教育發(fā)展的幾項重點指標均已如期完成。一年前提出“繼續(xù)加大教育資源向中西部和農村傾斜,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全面改善貧困地區(qū)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一年后,“28個省份實現了農民工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高考”,“全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超過4%”。
對此,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作出解讀,他認為,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對一年來教育改革和發(fā)展可用四個關鍵詞——“公平”、“質量...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