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亚洲欧a∨人在线观看|欧美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久久97AV综合

        課程論的基礎

        發(fā)布時間:2019-08-08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摘要】一門學科的建立和發(fā)展需要有一定理論的支撐,學術界公認的課程論的學科基礎主要有三個:心理學、哲學、社會學。本文對這三個主要的理論基礎進行探究,并試圖總結出這三門學科對課程論的發(fā)展起到的作用。
          【關鍵詞】課程論理論基礎 哲學基礎 心理學基礎社會學基礎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5-0054-01
          一、什么是"學科基礎"?
          一棟高樓大廈的建立要有穩(wěn)固的基石,同樣的,一門學科的確立和發(fā)展也必然需要有理論的支撐,這些理論的支撐就是學科基礎。學界對"學科基礎"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是"學科的理論基礎",是指學科賴以建立的那些基礎性的學科,這些基礎性的學科不但給該學科提供了方法論指導,并且提供了許多重要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另一種是將其理解為"學科的基礎理論"。基礎理論隸屬于該學科,它是學科中基礎性的部分,即基本原理部分。這里所說的課程論的基礎,指的是課程論的"理論基礎",是指那些促使課程與教學脫離零散的思想、單一的理論而發(fā)展成為一門科學的學科體系,為課程論的發(fā)展提供了理論指導、實踐指導的學科。
          雖然影響課程論發(fā)展的學科領域非常多,但學界對課程論的理論基礎有較為一致的看法。學界公認的課程論有三門基礎學科,即心理學、哲學、社會學。
          二、課程論的心理學基礎
          學術界公認,心理學是課程論的主要理論基礎之一。心理學對學校課程的影響是一種錯綜復雜的關系。它對課程的影響最明顯地反映在課程編制過程的各個方面。[1]首先,心理學原理有助于我們確定目標采用什么形式來表達,或者確定目標能夠達到何種程度;其次,在課程內容的選擇方面,心理學通常被認為是最有用的。因為課程編制者在選擇課程內容時,不僅要考慮教材所包括的知識的難易程度,而且應根據(jù)這些知識對學生思考能力提出挑戰(zhàn)。心理學在成為獨立學科后,對課程理論的發(fā)展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
          三、課程論的哲學基礎
          哲學是誕生最早的學科,它對課程論的發(fā)展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就課程而言,西方哲學課程觀可分為四個時期,即萌芽時期、雛形時期、獨立時期和發(fā)展時期。
          萌芽時期,課程還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理論體系,它只是以知識觀和課程觀的形式存在的。例如柏拉圖認為唯一真實的知識必須是有關概念的,因為他主張在學校里最重要的課程史辯證法,其次是數(shù)學,再次是其他學科。
          雛形時期,西歐已經(jīng)穩(wěn)步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學校已經(jīng)逐漸向現(xiàn)代化形態(tài)發(fā)展,涌現(xiàn)出新一批的教育家。他們提出了新的教育思想,其中包括學校課程的思想,如夸美紐斯的法制主義教育思想、斯賓塞的分課課程的基本框架等。這些思想逐漸系統(tǒng)化,構成了課程理論的雛形。
          課程論的獨立以1918年美國課程理論家博比特的著作《課程》出版為標志,此后20世紀30—40年代泰勒原理的問世和成熟,被普遍認為是課程論成為獨立學科的標志。在這一時期,典型的代表人物有博比特、查特斯、泰勒等人。他們?yōu)檎n程論的獨立起到了從量變到質變的作用。
          課程哲學觀的發(fā)展時期在全球性的經(jīng)濟、社會大發(fā)展的背景下,出現(xiàn)了"百家爭鳴"的繁榮局勢。據(jù)張華等人的研究[2],在20世紀,美國課程研究領域就出現(xiàn)過經(jīng)驗自然主義課程范式、要素主義課程范式、結構主義課程范式、人本主義課程范式等;英國課程研究領域出現(xiàn)過知識課程論、社會課程論、文化課程論等;德國課程研究領域出現(xiàn)過羅賓遜課程理論、柏林學派與情境分析課程模式、康斯坦茨學派課程發(fā)展決策論等。
          四、課程論的社會學基礎
          學校課程作為社會文化的一部分,既受社會政治、經(jīng)濟因素的制約,同時也因其保存、傳遞或重建社會文化的職能而對社會發(fā)展產生一定的影響。課程與社會環(huán)境之間的這種交互作用,歷來為教育家和社會學家所關注。
          學校課程無論是課程設置還是整個課程編制過程,包括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的選擇和組織、課程實施與評價,都是受社會上各種因素的影響,并受不同的社會觀的支配。社會學對學校課程的影響主要有:1)學校課程與社會經(jīng)濟有著生生不息的關系,社會政治、經(jīng)濟制度制約著課程的設置以及課程編制過程。社會上占支配地位的階級,總是要通過學校課程來維護自己既得利益的;2)學校課程總是離不開社會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課程既傳遞和復制社會文化,同時也受到社會文化尤其是意識形態(tài)的規(guī)范制約;3)關于學校課程的思想總是與一定的社會背景聯(lián)系在一起。學校課程或者是為了使學生適應某種社會環(huán)境,或者是為了引發(fā)某種社會變革;4)早期的思想家往往從社會理想出發(fā),籠統(tǒng)地探討課程設置與社會構成的關系,而現(xiàn)代社會學家則較重視對社會結構、社會互動與課程標準、課程內容之間關系的具體考察。
          五、小結
          1.與哲學相比較,心理學對課程的影響更加直接、更加明顯,也更加具體。不僅如此,哲學對于課程論的影響往往還要通過心理學作為中介來實現(xiàn)。隨著課程論和心理學各自的發(fā)展,心理學作為課程論的理論基礎的作用也越來越強,越來越突出。
          2.在心理學、社會學、哲學這三者中,哲學是最基本的理論基礎。因為不僅課程與教學的理論與實踐以哲學味依托,而且心理學與社會學也是受哲學引導、支配的。
          3.社會學對課程的意義和價值至少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微課程研究提供學科范式;第二,其基本原理和方法為課程論提供前提和基礎,其研究成果成為課程論的理論依據(jù),成為課程改革的動力。
          參考文獻:
          [1] 施良方.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與問題.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2] 張華.課程流派研究[M].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

        相關熱詞搜索:課程 基礎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smilezhu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