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何以可能
發(fā)布時間:2020-02-14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摘要]建設社會主義生態(tài)文明,實現(xiàn)人與自然的和諧發(fā)展,是我黨在發(fā)展理念上的一次升華,但如何實現(xiàn)這一奮牛目標,其理論支撐何在,是我們必須探索的課題。為此,要求我們必須回顧與反思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理論,并以此來指導我國當下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
[關鍵詞]馬克思;恩格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中圖分類號]B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309(2010)08―0076―2
關于人與自然的關系的論述,在馬克思和恩格斯之前大致可以劃分為“自然支配人,人是自然的奴隸”、“人與自然斗爭并向自然的主人的轉變、人支配自然”、“人是自然的主人’這樣三個階段。尤其在第三個階段,由于人類的瘋狂掠奪終究使人類嘗到大自然報復的滋味。正如恩格斯曾警告的那樣:“我們不要過分沉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要對我們進行報復……”。而人類要改變這種境遇,迫切需要科學的自然觀作指導。這就為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誕生提供了可能。然而,由于那個時代解決社會現(xiàn)實性問題的需要,馬克思和恩格斯對于人與自然關系問題的論述并不是以專著的形式出現(xiàn)的,他們的自然觀思想主要是見諸于他們在各個時期的著作之中的關于人與自然、人與人關系的相關論述。這些思想對于人類解決生態(tài)危機不僅有理論指導意義,而且有著重要的實踐價值。
在這首先應當指出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對于人與自然關系問題的見解是建立在對舊哲學、特別是黑格爾哲學的自然觀的積極揚棄的基礎上的,馬克思反對脫離人和社會歷史來談論自然,“好像人們面前始終不會有歷史的自然和自然的歷史”。在他看來,自然界有著自己運動、變化和發(fā)展的歷史。在自然界進化出人類以后,自然史和人類史是相互交織、相互制約的。這就是說,馬克思主義的自然觀是建立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之上的。其關于自然的思想的主要論述可簡要概括為以下幾個層次:
首先,人是自然的產物。馬克思提出入是從自然界中分化出來的,“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的無機的身體”的科學命題。他首先認為人是自然界的有機組成部分,“人作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動的自然存在物,這些力量是作為天賦和才能、作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為自然的、肉體的、感性的、對象性的存在物,和動植物一樣,是受動的、受制約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也就是說,他的欲望的對象是作為不依賴于他的對象而存在于他之外的”。人是一種自然存在物,無法擺脫自身的血肉之軀和對自然的內外依存關系。“人的普遍性正表現(xiàn)為這樣的普遍性,它把整個自然界――首先作為人的直接的生活資料,其次作為人的生命活動的對象(材料)和工具――變成人的無機的身體,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體而言,是人的無機的身體。人靠自然界生活。這就是說,自然界是人為了不致死亡而必須與之持續(xù)不斷地交互作用過程的、人的身體。”
這段話清楚地表明馬克思把人看作是自然存在物,實際上也就承認了自然界對于人類的先在性,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自然是“人的無機的身體”,人需要從自然界獲取生存必需的物質養(yǎng)料,而不能離開自然而生存。這就指出了人的自然本質,實際上也就承認了自然規(guī)律對人類的制約性。因而,人的主體性和能動性的發(fā)揮必須以承認和尊重自然規(guī)律為前提,如果夸大人類對自然的支配力,必將遭到自然的報復!耙虼宋覀兠孔咭徊蕉家涀。何覀兘y(tǒng)治自然界,決不像征服者統(tǒng)治異族人那樣,決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一樣――相反地,我們連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都是屬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我們對自然界的全部統(tǒng)治力量,就在于我們比其一切生物強,能夠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guī)律!边@決定了人和自然界在本質上是統(tǒng)一的,人類有責任和義務尊重自然界的客觀性,保護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完整統(tǒng)一,學會善待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做到與自然和諧相處。
其次,人更是“社會的人”。人類要生存,必須從自然界獲取物質資料。人類通過實踐活動使自然對象化,人類不僅能夠正確認識和利用自然規(guī)律,而且可以和能夠合理利用與保護大自然。在這一點上,馬克思承認自然界對于人類而言的優(yōu)先地位,承認其存在的客觀性,“沒有自然界,沒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創(chuàng)造。它是工人的勞動得以實現(xiàn)、工人的勞動在其中活動、工人的勞動從中生產出和借以生產自己的產品的材料!敝赋鏊强陀^性和對象性、可能性和現(xiàn)實性的統(tǒng)一。
所謂對象?是指一物之外有他物作為自己的對象。對象性關系則指一物與某對象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耙粋存在物如果在自身之外沒有自己的自然界,就不是自然存在物,就不能參加自然界的生活。一個存在物如果在自身之外沒有對象,就不是對象性的存在物。一個存在物如果本身不是第三者的對象,就沒有任何存在物作為自己的對象,也就是說,它沒有對象性的關系,它的存在就不是對象性的存在。””而“非對象性的存在物是非存在物”。人以自然界為對象,就是把自然界作為實踐的對象,即在自然界中展示自己的本質力量,通過對象化活動全面地占有自然界。
因而,馬克思指出:“沒有外部自然界,勞動者就什么也不能創(chuàng)造。自然界、外部感性世界是勞動者用來實現(xiàn)他的勞動,在其中展開他的勞動活動,用它并借助它來進行生產的材料!币饧慈撕妥匀坏年P系首先是實踐的關系。馬克思在論述人是自然存在物的同時指出,人是有目的、有意識和有能動性的“社會的人”,而不是機械的和被動的存在物。人類通過對象性的活動――實踐――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自然界為人類服務,得以生存,所以,以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為基本形式的社會實踐成為聯(lián)系人類與自然界的最基本的紐帶!安煌墓缭诟髯缘淖匀画h(huán)境中,找到不同的生產資料和不同的生活資料,因此,他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產品,也就各不相同!比送ㄟ^自己的實踐活動,將外部世界對象化,在這里自然(這里的自然指的是狹義的自然界,它是人類生存和活動的自然條件的總和,是人類實踐活動所指向的對象,是人類物質生產中的要素)又成了“人化的自然”。
馬克思指出,“隨著對象性的現(xiàn)實在社會中對人說來到處成為人的本質力量的現(xiàn)實,成為人的現(xiàn)實,因而成為人自己的本質力量的現(xiàn)實,一切對象對他說來也就成為他自身的對象化,成為確證和實現(xiàn)他的個性的對象,成為他的對象,而這就是說,對象成了他自身。對象如何對他說來成為他的對象,這取決于對象的性質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本質力量的性質;因為正是這種關系的規(guī)定性形成一種特殊的、現(xiàn)實的肯定方式。”這樣,人的本質力量現(xiàn)實化為對象性的現(xiàn)實,對象性的現(xiàn)實又成為人的本質力量的確證者,這是一個實踐的過程,“只有人才做到給自然界打上自己的印記,因為他們不僅變更了植物和動物的位置,而且也改變了他們所居住的地方的面貌、氣候,他們甚至還改變了植物和動物本身,使他們的活動的結果只能和地球的普遍死亡一起消失!比耸菍嵺`的主體,自然界是人類實踐的前提和條件。故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人始終處于主體位置,處于矛盾的主要方面。人類在認識和利用自然時既要承認和尊重自然規(guī)律,又要按照自身的需要使自然的發(fā)展有利于人的生產和生活,這就是人與自然關系中的內在尺度與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統(tǒng)一。
馬克思和恩格斯從人所具有的自然屬性和社會?I生這雙重屬性入手去探討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這表明,人一方面要按照自己的本性、需要,把自然改造成人化自然,使自然的發(fā)展服務于人類;另一方面,人又必須順從自然,按自然規(guī)律辦事,不能違背自然規(guī)律為所欲為,人與自然之間的這種相互作用,表現(xiàn)出自然對人的限制,又表現(xiàn)出人對自然的超越,即人與自然之間的能動性與受動性的統(tǒng)一、合規(guī)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統(tǒng)一。
在全球生態(tài)環(huán)境曰益惡化的今天,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自然觀為人類走出生存困境,擺脫危機指明了正確的方向,
要實現(xiàn)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首先,要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認識和利用自然要以尊重自然界的客觀性為前提,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其次,要處理好開發(fā)與保護的關系。人與自然的矛盾主要體現(xiàn)在發(fā)展與自然資源的矛盾上,人類為了生存與發(fā)展,必須從自然界獲取其所需的物質資料,而傳統(tǒng)工業(yè)化大多是資源-產品-廢物的單項運作模式,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從而導致了認與自然關系的對立,人類也因此嘗到了被自然報復的滋味。中國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土地退化、沙漠化,水土流失、水旱災害、水質惡化與供應短缺,海洋和海岸資源惡化,森林破壞、植被退化等。解決這些問題的出路在于遵循自然界的客觀規(guī)律,發(fā)展循環(huán)經濟,走新型工業(yè)化道路,建設社會主義生態(tài)文明,從而實現(xiàn)經濟與社會、人口、資源、環(huán)境的協(xié)調發(fā)展。這也是我國經濟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相關熱詞搜索:人與 自然和諧 相處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何以可能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指的是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