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故宮,栩栩如生的中國古代嬰戲圖】 故宮冷宮為什么不開放
發(fā)布時間:2020-02-25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在中國古代,人們常常把表現(xiàn)孩童的繪畫,取名為“嬰戲圖”,它是中國古代人物畫的一種。畫面上的兒童活潑可愛、憨態(tài)可掬,或玩耍,或嬉戲,神態(tài)逼真,千姿百態(tài),妙趣橫生,象征著多子多福,生活美滿。
宋代“庭院嬰戲圖”妙趣橫生
中國很早已有繪畫嬰孩的傳統(tǒng)。到了唐代,在繪畫嬰孩的技巧上已有很大的進展,但嬰孩仍然是仕女畫的配角,未能獨當一面。及至宋代,嬰戲圖頻頻出現(xiàn)在繪畫上,兒童的各種神態(tài)表情,被描繪的十分傳神。宋朝時期經(jīng)濟發(fā)達,人口增長,嬰戲圖的大量出現(xiàn)和當時的社會狀況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后人概括宋代畫家選題之風(fēng)尚為:“一人,二嬰,三山,四花,五獸,六神佛!笨梢妺霊驁D在宋代已自成一派,并成為受歡迎的畫類之一。
宋代擅于描繪嬰孩的畫家人才輩出,蘇漢臣就是當時畫嬰戲圖的高手名人。蘇漢臣,北宋末汴梁(今河南開封)人,為橫跨南北宋的過渡型畫家,他早年曾當過民間畫工,宋微宗宣和年間任畫院待詔。北宋亡于金后,隨宋室南渡,徙居錢塘,于高宗紹興年間復(fù)職,孝宗隆興初,補授承信郎。蘇漢臣畫藝師承劉宗古,其中尤以童嬰題材最為人贊賞,其所繪嬰孩婉媚清麗,且擅于捕捉孩童專注、愉悅的神情,明代顧炳在《歷代名公畫譜》(1603年)中載云:“漢臣制作極工,其寫嬰兒,著色鮮潤,體度如生。熟玩之,不啻相與言笑者,可謂神矣!碧K漢臣一生中所畫的嬰戲圖,題材多樣化,取材廣泛,不斷創(chuàng)新。以描繪孩童在庭院下棋,擊球,捉蝴蝶,斗蛐蛐,放鞭炮,玩傀儡等游戲的“庭院嬰戲圖”最多。
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諸多宋代嬰戲圖的精品中,以蘇漢臣的《秋庭戲嬰圖》最為著名。鮮花掩映的山石下,一個小男孩正聚精會神地玩游戲,旁邊一位女孩看上去好像是姐姐,正在教他玩游戲,兩位孩童稚氣未脫,讓人看后忍俊不禁,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還收藏一幅宋人《冬日戲嬰圖》,衣著考究的姐弟倆,正逗著一只小貓玩耍,畫中將孩童和小貓嬉戲的場景,描繪得栩栩如生,孩子天真爛漫的個性,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抖諎霊驁D》與《秋庭戲嬰圖》,二者在畫幅尺寸,絲絹質(zhì)地,孩童造型與繪畫風(fēng)格等方面,大抵相符,應(yīng)同出于蘇漢臣一人之手,且為四季嬰戲圖組中之兩幅,惟并存之“春”“夏”二圖已失,令人抱憾。
在“庭院嬰戲”的畫題中,還常見一種“灌佛戲嬰”的題材,如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蘇漢臣的《灌佛戲嬰圖》、宋代佚名的《玩泥菩薩》等。畫中有的嬰孩裝扮成僧侶模樣,有的手抬佛像,有的模仿大人禮佛,將成人嚴肅的宗教儀式變?yōu)橛腥さ挠螒颉?
宋代嬰戲圖的另一突破是將兒童定型為吉祥和幸福的象征,中國傳統(tǒng)觀念上,嬰孩是家庭幸?鞓返娜,所以當宋代嬰戲圖獨當一面之后,嬰戲圖不單具有觀賞價值,畫中的小孩更被賦以不同的吉祥含意。于是象征圓滿幸福的“百子圖”迎運而生。如蘇漢臣《長春百子圖》,佚名的《百子戲春圖》,繪畫小孩玩各種游戲,充滿熱鬧的氣氛。雖名為“百子”,但并非真正繪畫了一百個孩子,只是以“百”為“多”的意思,寓意“多子”!鞍僮印睒(gòu)圖后來成為明清年畫常見的一種形式。
多子多福,兒孫滿堂,自古以來是中國人對幸福的一種詮釋和向往,表現(xiàn)孩童嬉戲場面的嬰戲圖也比比皆是。兒童在嬉戲中生動活潑的姿態(tài),專注喜悅的表情,不僅能讓人們心生憐愛,仿佛也使自己回到了童年,充分感受到了童稚世界的無憂無慮和童年無限的生機和活力。1979年,1981年臺灣郵政發(fā)行了《嬰戲百子圖》和宋人嬰戲圖中的《冬日嬰戲圖》郵票及小型張。
宋代《貨郎圖》盡顯民間純樸風(fēng)情
蘇漢臣不但以擅于繪畫嬰孩而聞名,他畫的《貨郎圖》更是開創(chuàng)“貨郎圖”這一類題材的先河!柏浝伞笔且环N背挑擔(dān)穿街過巷,售賣日用雜貨及兒童玩具的小商販。他們?yōu)檎袛埳,手搖撥浪鼓,沿街說唱,吸引婦女和兒童圍觀,“貨郎”雖是民間常見的小商販,但在蘇漢臣筆下,其沿街叫賣的情景卻變成著色鮮艷,童趣盎然的繪畫。
南宋時還有一位著名畫家一李嵩,他所繪畫的貨郎圖表現(xiàn)了另一種風(fēng)格。李嵩,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出身貧苦,少年時當過木工,后被宮廷畫師李從訓(xùn)收為義子,教以畫藝,得以晉身宮廷畫師之列。李嵩雖然身為宮廷畫師,但筆觸平實,因他出身民間,熟知低下階層的生活,所以李嵩擅長描畫民間的生活面貌。其所繪《貨郎圖》有四幅存世,分別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李嵩的《貨郎圖》畫面是用線勾勒人物的形態(tài),以表現(xiàn)平民階層兒童的歡樂情況,畫中小孩對貨郎趨之若騖,纏繞母親要求買玩具的神情,有趣活現(xiàn)。小孩的天真,貪吃貪玩的性情溢于紙上,盡顯民間純樸風(fēng)情,有別于一般宮廷畫家喜愛絢麗的畫風(fēng)。
李嵩的另一幅《骷髏幻戲圖》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此畫展現(xiàn)了宋代傀儡藝人攜家?guī)Э谟巫哂谑芯窒,獻技賣藝的生活場景。在此圖中,大骷髏的紗帽和衣物裝飾都屬于當時的貨郎所有,而骷髏背后的貨郎擔(dān),更確證了骷髏的貨郎身份,所以這幅畫確切地說應(yīng)稱為《骷髏貨郎戲嬰圖》,畫中穿貨郎裝的大骷髏以提線木偶骷髏戲逗引一嬰兒,為增強對比效果,大骷髏背后更有一少婦抱一嬰兒哺乳,整個畫面怪誕奇詭。作者精心安排代表著新生的嬰兒和意味死亡的骷髏形成強烈的對比,將生死兩界統(tǒng)于一畫,打動著每一位觀眾的心靈,真所謂“不知死,焉知生”。
李嵩所作這幅畫是有明確寓意的。但此畫的含義至今仍是引人爭論,莫衷一是。有專家考證這是一幅關(guān)于莊子“齊生死”觀寓意的作品,據(jù)《莊子今注今譯》中有關(guān)于“骷髏”的記載,莊子到楚國,看見一具骷髏,問說:“先生是因為國家敗亡,而死于戰(zhàn)亂的嗎?還是因為做了不善的行為,玷辱了父母羞見妻兒,而自殺的嗎?你是因凍餓的災(zāi)息而至于死的嗎?你是年壽盡了而自然死亡的嗎?”莊子說完了話,就拿著骷髏,當著枕頭睡覺,半夜里,莊子夢見骷髏對他說:“你說的都是生人的累患,死了就沒有這些憂慮。你要聽聽死人的情形嗎?”莊子說:“好”骷髏說:“人死了,上面沒有君主,下面沒有臣子,也沒有四季的冷凍熱曬,從容自得與天地共長久。即便是國王的快樂,也不能勝過此!鼻f子不相信,說:“我讓掌管生命的神靈恢復(fù)你的形體,還給你骨肉肌膚,把你送回到父母妻子故鄉(xiāng)朋友那里,你愿意嗎?”骷髏聽了,眉目之間露出憂愁的樣子,說:“我怎能拋棄國王般的快樂而回復(fù)到人間的勞苦呢!”莊子借骷髏之言謂人“以生為死,以死為生”,表達一種悲觀厭世,追求物我兩忘的境界,據(jù)記載,東漢張衡的《骷髏賦》,三國魏曹植的《骷髏說》,蘇軾的《骷髏贊詩》等文也借骷髏表達了悲觀厭世的思想,并含有用臆想來嘲諷社會現(xiàn)實的意味。
至于李嵩的《骷髏幻戲圖》畫中是反映出同樣的思想,還是寫生死轉(zhuǎn)化,因果輪回,尚待詳考,但畫者用線堅韌扎實,密而不亂,富有變化,染色嚴謹,古雅,頗具宋朝院體畫之特色,是一望而知的。
宋代嬰戲圖的興盛和成功,奠定了嬰戲圖的基礎(chǔ),創(chuàng)新了不少題材,使后世仿效之作甚多。
宋代嬰戲圖 后人爭相仿效
元人《同胞一氣圖》,是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元代嬰戲圖的代表作,這幅畫卷表現(xiàn)的是冬日的庭院中,四個孩童圍著爐火暖身之余,順便烤著包子吃,將小孩子貪吃好玩的天性都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為什么這幅畫取名為《同胞一氣圖》?“同胞一氣”是指烤包子冒出的煙結(jié)成一氣,表達了元人團結(jié)一心的深刻含義。這幅曾經(jīng)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一子成親王永理收藏的,并且在畫上提寫了父皇乾隆的御詩一首:“戲嬰堂上弟兄聚,目氣連枝天性真,誕敷德政消愚蠢,天下蒼黎本一家,”題詩畫龍點睛,主題寓意鮮明。
蘇漢臣及李嵩《貨郎圖》的成功,使之成為嬰戲圖的又一種類型,為后人爭相仿效,明代呂文英的《四景貨郎》,計盛的《貨郎圖》皆承宋人貨郎圖之余韻。
清代是嬰戲圖發(fā)展的鼎盛時期,孩童的形象無處不在,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清代畫家焦秉貞的《百子團圓》圖冊,就代表了清朝時期嬰戲圖發(fā)展到了最高峰,圖冊一共由16幅畫組成,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了清代的孩子們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玩耍的各種游戲,春天孩子們騎著竹馬;夏天孩子們在大樹下玩捉迷藏;秋天孩子蕩秋千;而冬天孩子們堆著雪人放鞭炮,全圖一共畫了100個活潑可愛的孩子,把孩子們盡情地嬉戲玩耍,童真童趣,表現(xiàn)地惟妙惟肖,給人帶來無盡的遐想。
焦秉貞,清康熙年間官欽天監(jiān)五官正,當時傳教士不少人在欽天監(jiān)任職,焦秉貞得以與西洋傳教士接觸,其繪畫風(fēng)格也逐漸接近新奇的西洋畫法。圖冊中的畫法不僅保留了中國傳統(tǒng)的工筆繪畫手法,而且也融入了西方幾何透視之技法,色調(diào)清雅,層次清晰。
嬰戲圖在中國繪畫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寫實的照片未出現(xiàn)以前,文字的描寫并不足以把古人的生活具體地表達出來,兩院故宮珍藏的中國古代嬰戲圖,不僅能使當代人有幸了解中國古代兒童的生活狀況。同時,也為中國兒童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相關(guān)熱詞搜索:故宮 栩栩如生 中國古代 兩岸故宮 栩栩如生的中國古代嬰戲圖 兩岸故宮 兩岸故宮文物聚首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