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道上,行話就是試金石:古玩行話
發(fā)布時間:2020-03-02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有人說,古玩真真假假,從古至今就是這么個賣法,京派語言通常叫做“懵買懵賣”。比較來說,成都俗語更為形象貼切――“隔著口袋買貓兒”。 此話一點兒不假。平日里人們總是相信自己的眼睛,但到了古玩市場,最不能相信的就是自己的眼睛。為什么?沒有拿銀子練就的眼睛,跟瞎子差不多。
拿銀子如何練就火眼金睛?在古玩市場買了打眼貨,按照慣例,買家通?梢哉屹u家商量,把東西退還給人家。不過那不能是原款退還,起碼要交貨款的1/3當學費。買錯了總得交點兒學費,這也算是一種市場規(guī)律。1/3是老規(guī)矩,現(xiàn)在一般也就只收10%。有人可能會說,買假了,還要給店家錢,這不是不講理嗎?古玩這行與其他行業(yè)都不一樣,買假了,在其他行里面,責任在賣家。但古玩這行,買假了,主要責任在于買家――你瞪著大眼珠子都沒看出來是假貨,你干嗎哪!這是其一。其二,你沒錢就來學習古玩收藏,喝多了是不是?如果店家把真東西當假的賣給你了,拿拍賣上去一拍,花花地來銀子,你能把賺來的錢主動給店家送一半嗎?你能撿人家漏,人家就不能撿你的漏?再說古玩收藏或是大眾收藏,你交了學費,最笨的起碼也學會了一件東西的真假辨別。閑話少說,讓您看看有多少行話跟學費有瓜葛。
一眼貨
在古玩行當里面,不懂行話,不僅說明一個人外行,有時候還會鬧出很多不愉快的事來。筆者就遇上過這么一件事:有一位老兄買了一件“乾隆青花”,滿以為撿了個大漏,哪承想回家炫耀了半天,老婆一句話沒說,第二天就拿著寶貝去找鑒定機構(gòu)。鑒定專家都不拿正眼看,就說趕緊裝起來吧,看著玩還是件不錯的東西。他老婆說:“別介,大老遠的來了,您給看看,萬一要是真家伙,我們說不定還就當寶貝傳下去啦。”專家說:“這東西,不用仔細看,一眼就知道,錯不了!
這東西名字叫響缸,前幾年拍賣會上的價得幾十萬。我哥們兒也聽說過,這回真的撂眼前了,倒蒙了。他覺得既然叫響缸,那就一定得響,就跟賣家說:“您給盛上水,咱們試試。要是沒有聲音就拉倒!彼⑸闲“敫,賣家先用雙手在缸邊上輕輕撫摸,沒一兩分鐘,這屋子里、院子里回蕩的音響,一陣比一陣大。我哥們兒都聽傻了,不過他心里還明白,說:“你弄的我還是不信。我自己試試,行不?”賣家說:“怎么不行?你不試我還得讓你試呢!不買沒關(guān)系,就當大家一起玩?zhèn)樂!边@哥們兒伸出雙手,模仿著剛才賣家的樣子輕輕地用手心在缸沿上搓了幾下,隨著他雙手速度的加快,聲音越來越大。他心里這個高興,以前聽人家說,好多人碰上的響缸都不響,全是啞缸,這回讓他遇上了真的,才十多萬。他使出渾身的解數(shù),把價砍到了十萬元。
可現(xiàn)在,看著老婆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的,那樣子就像要拿著那個響缸朝他腦袋砸過來似的。記得當時買的時候,一朋友跟他說:“這響缸不像乾隆的,頂多也就是同治時候的!备鐐儍阂幌肫疬@個,就跟老婆說:“不是乾隆的沒關(guān)系,同治的也行。賠不了。”他老婆這個氣呀,就差過去給他兩耳刮子,暗想:我老公掙錢比誰都精,怎么買東西比誰都傻?這哥們兒看老婆這樣子,只好沖到賣家那里,聲言假一罰十。賣家問他:“我不是告訴你,這東西‘一眼貨’嗎?”我哥們兒愣了,什么一眼兩眼的?賣家慢言細語地對他說:“‘一眼貨’,就是一眼就能看出來是怎么回事!薄澳悄阍趺礇]告訴我?”“一眼就看出來的東西,還用我告訴?”這哥們兒說:“我不管,市場都是假一罰十,你賠我100萬!
賣家樂啦,問這是什么東西?
“響缸!
“那它不響?”
哥們兒說:“響,可它是假的。”
賣家說:“這缸怎么是假的了?”
“是乾隆的嗎?”
“那只能叫不夠年份,缸可不是假的。”
哥們兒也沒轍了,說:“那你說怎么辦吧?”賣家就給了一句話:“交學費吧。”
“一眼貨”,是一個歧義性的行話,既可以解釋為一眼就能看出是真的,也可以解釋成一眼就能看出是假的。上面那個賣家正是運用了這個行話的兩面性,非常高明。
古玩這東西,你不能說它是假的。一件瓷器,一件玉器,一件銅器,只要它們不是紙糊的,它就是瓷器,玉器,銅器。行話管這叫“作舊”,即指采用一定的仿制方法制作出來的“假古玩”,但是真器物。“舊仿、老仿”,是指清朝或民國時期的仿制古玩!靶路隆眲t指現(xiàn)當代的仿品!案叻隆睘橹谱骶嫉娜抡婀磐妗
年份、到代
行話不論在哪一個行業(yè)里面,都是人們用來表明身份的一種標簽。尤其是古玩收藏這一行,會不會說行話,懂不懂行話,說不說得好行話,對買賣雙方都比較重要。恰如其分的一兩句話,有時候往往比一堆話還管用,它會使古玩交易走上一個比較公平的平臺。為什么?因為自古以來,古玩交易對于買賣雙方來說,信息都是不對等的,而且也沒有慣例要求買賣雙方必須擁有對等的交易信息。所以通常,賣家會在很短的時間里,迅速了解買家的基本情況,從而判斷自己把什么東西賣給對方。其中一個重要的線索,就是會不會說行話。這個會不會,不是簡單地用嘴來說,不了解行話真正含義和暗藏的玄機者,往往說不好。
老金告訴我一個故事,說有一次,一個老板模樣的胖男人,一進他的店,見迎門擺著的一尊佛像,張口就問:“這是什么時候的東西?”就憑這一句話,老金就知道這家伙除了一肚子油水,啥都沒有。他告訴胖男人,佛像是北魏的。胖男人又問:“北魏是什么時候?比唐代晚多了吧?”老金剛剛喝進嘴里的一口茶水,差點兒噴出來――整個一棒槌!要不是這兩天店里面客人少,閑著也是閑著,誰有心思和這路人打岔?老金從柜臺里取出一張中國歷史年代表,指給那人看,北魏是什么時候。
胖子一看明白,比唐代早。老金問那你說是什么時候的。胖子圍著佛像轉(zhuǎn)圈兒地看,說看不出什么時候的。老金心里說,連北魏都不知道,還能看出什么年份來?
“北魏的值錢,還是唐代的值錢?”胖子很真認真地問老金。
胖子說剛在別處買了一件唐代的金佛像,店主告訴他假不了,“保唐”。老金猜想胖子剛才也是這么個德行,行里人一眼就看出這是一個棒槌暴發(fā)戶,錢多了燒得難受?赡芘肿由蠈W的時候,別的沒記住,就記著唐代了。這也不能怪胖子,翻開中學歷史課本看看,連個“北魏”的影子都不好找,“唐代”這倆字倒是一堆一堆的。老金本來也想把這件北魏的佛像賣給他,這種人的銀子,不賺白不賺?赊D(zhuǎn)念又一想,這么一棒槌,你要是蒙了他,明兒個他敢找人來砸你的店。算了吧,老金就如實跟他說,眼前這尊東西,是仿品中的精品。
一句話,漏了自己是大外行。外行人的錢,最好賺。錯了,他還得給你交學費,F(xiàn)在有的人專門賺這種錢,因為現(xiàn)在棒槌太多。
問一件東西是什么時候的,一般都說“年份”,那么對于年份正確的古玩,行話叫“夠年份”或“到代”。而對于新仿制的古玩,叫“看新”。對于爭議較大的,一般說“看不準”。
行話知多少
有朋友問我古玩這行當里面到底有多少行話。行話之所以叫行話,不同于術(shù)語,可以大略統(tǒng)計出個一二三。不過,單就淘換古玩,辨別真?zhèn)芜@方面來說,大體有這樣一些――
判眼,就是您的新仿古玩,做得不是很地道。就像假冒偽劣里面有做得好的,也有做得不好的,后者在古玩里面就用這兩字形容。
動過手,這是一個標準的行話。古玩由于流傳過程中出現(xiàn)損壞,嚴重了會影響賣點,于是人們會修復一下,讓其看上去更完整一些。遇上這樣的古玩,外行話說“東西修理過”,行里面就說“動過手”。
賣相,這個詞說的是一件古玩,年份不假,東西也好,但就是人們看著不好看。而有的新仿品很漂亮,很討人喜歡,那么前者叫“沒有賣相”,后者叫“賣相好”。這個行話反映的是市場交易。
一槍打、一腳踢,這行話現(xiàn)在不多用,上了歲數(shù)的人愛用。它指古玩市場上精品、垃圾品一起賣。
吃藥,指的是到市場上淘換東西,本來是想買真東西,可結(jié)果卻買了贗品。這個詞在一定意義上和“走眼”“打眼”的意思差不多,不過兩者之間還是有區(qū)別的,“走眼”與“打眼”主要是說懂古玩的人,由于某種原因買了贗品。
漏兒,買古玩時,賣主不懂,好東西沒有定好價,行市不明,被買東西的人撿了便宜。從買東西的一方說叫“撿漏兒”,而從賣東西的一方說,就叫做“賣漏”了。
撿漏兒,指賣的人不懂,或是不知道東西的真正價值,東西讓眼力好的人買去了。
此外還有“裝棺材”“吃仙丹”“瞎活”“埋地雷”“包漿”等。
古玩行話的作用,一是辨別身份,其次它也是一種語言技巧,我們看古玩行話的含義,絕大多數(shù)都比較含糊,所以使用的時候就要注意語言環(huán)境與市場氛圍。另外,它在古玩交易中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
編輯/王文娜 wangwenna@yeah.net
相關(guān)熱詞搜索:行話 試金石 古玩 古玩道上 行話就是試金石 古玩道上 你知道這些古玩行的行話嗎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