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爾熱:“丁丁就是我”_埃爾熱 丁丁
發(fā)布時間:2020-03-24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圓圓的眼睛,高高細細的鼻頭,腦袋頂上翹著一撮決不妥協(xié)的卷毛,丁丁的相貌就如他的角色一樣,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法國將軍戴高樂曾說:“生活的坎坷能和我相比的,世界上只有一個人,就是丁丁。”能把一個政治家吸引到聯(lián)想自身,丁丁的魅力可見一斑。
幾十年來,《丁丁歷險記》一直是歐洲最流行的漫畫之一,它被翻譯成80多種語言,全球銷量高達3.5億冊,不僅影響了幾乎全世界的少年兒童,也令成人為之癡迷。2011年11月15日,根據(jù)同名漫畫改編的影片《丁丁歷險記:獨角獸號的秘密》與中國觀眾見面,這個誕生在82年前的漫畫形象,直到今天,依然保持著強大的藝術吸引力。
在畫紙上探險
丁丁身上反映出的不畏困難、追求公平正義的精神,寄托的正是作者埃爾熱自己的理想。埃爾熱原名喬治?雷米,1907年出生在比利時布魯塞爾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小時候,埃爾熱很愛看書,《魯濱遜漂流記》、《金銀島》等在他心里播下了探險的種子。他也喜歡畫畫,經常在課本的空白處將日常生活中的片斷畫下來。他還是電影院的?,早期動畫片《恐龍葛蒂》以及卓別林的影片都對他日后的漫畫創(chuàng)作產生了一定影響。
15歲時,埃爾熱的第一部漫畫作品發(fā)表在學校的童子軍報紙上;17歲時,他開始以“埃爾熱”為筆名,因為它的發(fā)音和他姓名開頭字母R.G的法語發(fā)音相同。高中畢業(yè)后,埃爾熱來到《20世紀日報》,為它的漫畫版創(chuàng)作作品。第二年,他在《比利時童子軍》雜志上發(fā)表了自己第一部系列作品《冒失鬼巡邏隊長托托》,主人公是一個愛冒險的偵察員,可以視為丁丁的前身。
那段時間,《20世紀日報》的主編華萊士準備辦一份面向青少年的副刊《小20世紀報》,創(chuàng)刊工作由埃爾熱負責。1929年1月10日,“丁丁”誕生在這份副刊上,他是一名少年記者,穿梭于緊張危險的國際事件中,用勇敢、機智和運氣完成任務,戰(zhàn)勝邪惡。他的身邊還跟著一條名叫“白雪”的忠實小狗。
《丁丁歷險記》第一集的背景被安排在蘇聯(lián),因為它是當時西方世界感覺最神秘的國家!抖《≡谔K聯(lián)》一直出版到1930年。此后,埃爾熱又創(chuàng)作了《丁丁在剛果》、《丁丁在美洲》和《法老的雪茄》等,讓丁丁的足跡遍及全世界以及許多虛構的地方,背景涉及俄國革命、日本侵華戰(zhàn)爭、冷戰(zhàn)等。在與危險、強權斗爭的間隙,埃爾熱不時插入自己特有的鬧劇式幽默,讓人們讀起來欲罷不能。
將真實與虛構結合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給埃爾熱的創(chuàng)作帶來重要影響。一是由于紙張短缺,他被迫壓縮漫畫長度,以更快的節(jié)奏來營造懸念或笑料。二是為了避免政治審查,他不再碰時事類題材,而是轉向神秘或尋寶的主題,也更加重視對人物的設計。丁丁系列中最令人難忘的一些角色都是在這個時期出現(xiàn)的,如阿道克船長、卡爾庫魯斯教授等。當時的評論就認為,這些人物“幾乎都可以與狄更斯筆下的人物媲美”。
關于丁丁的原型有多種不同版本,比較主流的一種說法認為其是丹麥人帕勒?胡爾德。1928年,年僅15歲的胡爾德獲得一家報社贊助進行環(huán)球旅行。44天中,他相繼去了北美各國、日本、德國等地,最終返回哥本哈根。
法國戰(zhàn)地和旅行攝影師羅伯特?塞克斯被認為是丁丁的另一個原型。他的身份和丁丁的記者身份比較吻合。和經常騎著摩托車出現(xiàn)在漫畫中的丁丁一樣,他也喜歡騎摩托車旅行。不僅如此,塞克斯有一只名叫“米洛斯”的狗,丁丁身邊的“白雪”在法語中的發(fā)音是“米洛”,很接近塞克斯愛犬的名字。
此外,埃爾熱的弟弟保爾也被認為是丁丁的原型之一。保爾是比利時陸軍的一位軍官,在比利時有“大丁丁”的綽號。不過,埃爾熱本人在被問到丁丁原型這個問題時,總是回答:“丁丁就是我!钡拇_,這個足智多謀的少年記者,似乎就是埃爾熱的替身,代替他在世界各地行動。畫家憑借著對那個時代發(fā)生的重大事件的濃厚興趣,將真實與虛構巧妙結合,亦實亦虛,“對歷史和文化進行漫畫戲說”,吸引了“從7歲到77歲所有年齡段的讀者”。
唯一真實的是個中國人
《丁丁歷險記》中有一個形象的原型沒有爭議,他也是所有24集中唯一的真實人物――《藍蓮花》中的張充仁。
1933年,埃爾熱創(chuàng)作完《法老的雪茄》后,把視角轉向中國。這時有人向他介紹了中國留學生張充仁。這個26歲的年輕人正在布魯塞爾皇家美術學院攻讀高級油畫與雕塑專業(yè)。他不僅才華橫溢,還有強烈的愛國心。當時的歐洲民眾對中國存在嚴重誤解,認為中國男人留辮子、女人纏小腳,生了女孩還會扔進河里。張充仁則把一個有著古老文明的中國還原給埃爾熱。不僅如此,他還教埃爾熱中國畫的技巧。整整一年,兩人每周六都見面。張充仁的幫助對埃爾熱的創(chuàng)作發(fā)揮了極大作用。在給張充仁的信中他坦承:“是你讓我繼馬可?波羅之后認識了中國,認識了她的文明、思想和藝術!”
為了感謝張充仁,埃爾熱在《藍蓮花》中加入了中國男孩張充仁這個形象,使其成為丁丁的好朋友!端{蓮花》從1934年8月至1935年10月在報紙上連載,引起很大轟動。它被認為是埃爾熱第一部“大師級作品”,而且成為當時揭露日軍侵華罪行、爭取國際聲援的武器,被公認為是第一本在歐洲用藝術形象揭示中日戰(zhàn)爭的讀物。當日本大使就此向埃爾熱抗議時,他拒絕做出任何修改。很多歐洲讀者也是通過這部作品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
從藝術角度看,《藍蓮花》可以說是一道分水嶺:從它開始埃爾熱明確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風格,而且在此后的創(chuàng)作中更加注重對場景的研究!拔议_始對丁丁前往的國家和那里的人們感興趣,這樣做也是出于對讀者的負責!
名望越高,埃爾熱對作品越加要求完美,研究場景也越加用心。上世紀50年代初,他創(chuàng)作的《奔向月球》和《月球探險》這兩集,里面的火箭、宇航服有模有樣。連著名科普雜志《新科學家》日后都稱贊道:“他為丁丁設計的太空服與月球探險中宇航員所穿的非常接近!
在近乎苛刻的自我要求下,上世紀50年代中期,埃爾熱一度精神崩潰。他老是做噩夢,夢中充滿了讓他恐怖的白色。一位心理學家建議他暫時放棄創(chuàng)作,但他拒絕了。他挑戰(zhàn)自我,把那些白色都畫出來,創(chuàng)作了《丁丁在西藏》。這集圍繞著丁丁到喜馬拉雅山尋找張充仁的主線展開,其中涉及大量白茫茫的雪景。1960年,《丁丁在西藏》出版,成為埃爾熱個人最喜愛的一集,“因為它非常私人,感情上很糾結”。令人稱奇的是,他的“白色恐怖”也隨著這一集的出版而消失了。
此后,埃爾熱一直筆耕不輟,1983年他病逝后,遺作《丁丁和字母藝術》盡管只有草圖和筆記,也在1986年原樣出版了。有人評論說,埃爾熱“將不被重視的連環(huán)畫發(fā)展成了偉大的藝術,和電影并肩媲美”;法國文藝界將他與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齊名并提,稱之為“名垂青史的漫畫家”。
24集的《丁丁歷險記》中,主人公丁丁一直迎難而上,無所畏懼;作為作者的埃爾熱,又何嘗不是呢?“丁丁就是我”――這句話,還真沒說錯!
相關熱詞搜索:丁丁 就是我 埃爾 埃爾熱:“丁丁就是我” 埃爾熱丁丁歷險記 丁丁歷險記埃爾熱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