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黨政治 [迎接兩岸政黨政治的春天]
發(fā)布時間:2020-03-28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春天,在中國人的語匯里,從來都不僅僅是一個季節(jié),更被期許于希望、機會、開始、政通人和、冰釋前嫌等更為積極的涵義。 1923年1月,早春。孫中山與蘇聯代表越飛在上海會談后,發(fā)表聯合宣言,開始聯俄容共的策略。
1937年2月,同樣是早春,國共兩黨代表開始了先后在西安、杭州、廬山和南京等地舉行的6次談判,抗日統一戰(zhàn)線呼之欲出。
彼時,不足1歲的連戰(zhàn)尚在襁褓中。任職于“西京籌備委員會”的父親連震東,留給兒子的只是“每天上班,都要繞著城墻走,我每天倚門而望,看著穿粗布軍服的父親漸行漸遠,都不知道他是否能平安回來”的匆忙印象,而他慈祥好施的祖母,則永遠長眠在這里。
68年后,又一個春天,連戰(zhàn)重返西安,祭祖掃墓,不僅如此,他還將到南京謁陵、在上海會見臺商、并到北京大學演講、會見大陸領導人。“不談歷史”、“不談過去”,只會“展望兩岸未來”,連戰(zhàn)扮演的,是兩岸“溝通”而非“談判”的角色。
連戰(zhàn)的腳步,代表了兩黨自1920年代,經歷多次離合,曾經共生發(fā)展,亦曾血刃相見后的再次攜手,代表了兩岸政黨在經過對峙和意識形態(tài)斗爭之后,基于共同的民族大義和利益訴求的舉動,也代表了島內有識之士,沖破阻力尋求兩岸對話來制衡“臺獨”力量的決心和意志。
從大陸回去后不久,連戰(zhàn)將迎來70歲生日,那個日子也將意味著國民黨內黨權交接的完成,訪問大陸推動國共新的歷史互動,因而也有連戰(zhàn)作為其自我政治生涯的一個標志性終結的個人用意。一方面,肇始于連戰(zhàn)動議的兩黨互動將因此深刻地烙印下連戰(zhàn)的個人印記,另外一方面連戰(zhàn)開兩黨更高水準互動的先河之后,將在未來新主席上任后也可繼續(xù)彰顯其政治存在。
連戰(zhàn)之后,宋楚瑜也將很快踏上闊別已久的大陸,兩岸的政黨互動,因此有了一個高潮。由于民進黨在臺灣政壇上占據了重要的位置并獲得一部分臺灣民眾的支持,兩岸關系的切實和解與改進,還有待該黨的參與。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臺灣地區(qū)發(fā)生了解嚴、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政治改革、臺商赴大陸投資等等變化,大陸方面也對臺灣傳達了濃厚的親情與善意,一個兩岸破冰和解的良好局面初露端倪,讓人們對兩岸的進一步和解與融合充滿期待。然而,近10年來,由于臺灣島內一些人的行為,使兩岸關系多次降至冰點。因此,對連、宋前后腳的訪問,人們似應抱著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而不宜過分樂觀。畢竟,對話是一條漫長的路,臺灣朝野凝聚與整合共識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而“臺獨”的反撲,還難預料。
這注定將不是一個寂靜的春天,分開了半個多世紀的兩岸人民都期盼,這個春天里抽出和解之枝,并在不久的將來收獲果實。
相關熱詞搜索:政黨 兩岸 迎接 迎接兩岸政黨政治的春天 兩岸政黨政治進入春天 迎接兩岸第一只報春的鴻雁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