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感教學”的人文性質
發(fā)布時間:2018-06-21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9-277-01
一、借助動感,挖掘語感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課文與游戲活動十分貼近,所以我們可以讓課文與游戲活動相結合,讓學生從游戲體驗出發(fā),把握文章的感情脈絡。
1、要讓學生動起來,教師必須要先“動情”,創(chuàng)設情境,對學生進行角色轉移,用自己的動作感染學生,調動學生,要善于通過自身豐富的富于變化的表情和情真意切的肢體語言等,將自己的內(nèi)心真情向每一個學生進行“輻射”,以情激情。采用多種方式和手段,激活學生的思維,引發(fā)學生的想象,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將自己當成課文中的主人公或課文所描述的對象去感受事物,體悟情感,體驗生活。
如教學《荷葉圓圓》一課,我把自己裝扮成荷葉姐姐(胸前披掛一塊紙板做的綠色的大荷葉)。然后,我啟發(fā)性地問學生:“我是荷葉姐姐,那你們是什么呢?”學生紛紛爭著回答:“我是小水珠”、“我是小蜻蜓”、“我是小青蛙”、“我是小魚兒”。在導讀課文的過程中,我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肢體語言,讓學生人人演讀小水珠的“躺”、小蜻蜓的“立”、小青蛙的“蹲”等,并讓學生讀后談談自己躺(立、蹲、游)在荷葉上的感受和心情。學生一個個完全進入了童話的世界,這樣,他們的朗讀都十分自然到為,理解得以深化,情感也得到升華。
2、語感是在反復的言語實踐中,在對言語對象的直接感受中積淀而成的。正如馬克思所言:感覺是在自己的實踐中成為理論家的。培養(yǎng)語感一定要在課堂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實踐機會,讓學生真正去動嘴、動手、動腦、動情。
如一位教師在講古詩《江畔獨步尋花》時,將課上的十五分鐘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作一回詩人,也來“創(chuàng)作”一首描寫春天的詩。學生的熱情很高,寫得非常投入,有的一邊寫一邊竊笑,大概認為自己寫的哪里是詩呀!有的寫完一句就低吟一遍,認為通順了再寫下去。學生心中的詩是什么樣子的,就大膽的寫成什么樣子吧!來感受一次“古詩文”創(chuàng)作的喜樂,煥起他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向往。從一首首稚嫩的詩行中,我們看到了智慧和創(chuàng)造的靈光在閃亮。當老師再次讓學生朗誦詩歌時,學生自然而然的融情于情,物我同一,從而使朗讀引人入勝,叩人心扉。
二、利用美感,生發(fā)語感
語文課的內(nèi)容大部分是文學作品,語文課具有文學的風格是必然的,審美要成為語文課的靈魂。我們的語文老師要善于挖掘語文和課堂教學中的美,打動孩子的心靈,讓他們在課堂上留下美麗的笑和留下自然而然的淚,獲得美的熏陶和人格的升華,美麗的語文等待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1、教材的形式美和內(nèi)容理性美交織下的語感培養(yǎng)
低年級的小朋友從一入學就接觸到了圖文并茂的教材,教師恰如其分地利用圖片,游戲,對話等呈現(xiàn)方式,挖掘生動活潑、直觀形象的教材內(nèi)容啟發(fā)學生:圖上有幾個小朋友?他們在哪里?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怎么做呢?語感的培養(yǎng)在觀察、表達中進行。
隨著孩子們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經(jīng)驗的豐富,引導學生將抽象的文字變成具體的可聽可感的審美形象,讀出韻味。如《第一場雪》中描寫雪后美景的一段話,作者先整體寫雪后大地一片銀裝素裹,接著具體寫了柳樹、松柏雪后的景致。這樣的雪景,南方的孩子從沒見過,無法建立起直觀可感的表象。所以,就要求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品味語言,通過文字,通過有效的朗讀手段來建立審美形象。對于文中的“推開門一看,嗬,好大的雪啊”這一句,老師首先用多媒體課件將山村被大雪覆蓋的畫面展示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反復誦讀,可邊讀邊閉目冥想,力求入境體會作者情感;還可品味詞句,與同學交流,談談自己的感受。在這一玩味語言的過程中,學生的體驗與作者的情感融合到了一起。學生的朗讀,無論是高亢激昂還是低回婉轉,都韻味十足,讀出了內(nèi)心的情感體驗。接下來的“萬里江山變成了粉裝玉砌的世界”一句,老師指導學生反復讀,從朗讀中體會到雪大之后。隨后抓住“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四個疊詞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反復咀嚼語言之美,讀出感情,讀出韻味來。
2、教師人格美與課堂生成美輝映中的語感培養(yǎng)
一個健康心態(tài)的老師善于尊重學生,鼓勵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培養(yǎng)不同層次的語感,一個有藝術性的語文老師還能依循學生認知的曲線、思維的張弛以及情感的波瀾,以靈動的教育機智隨時處理生成信息,讓我們的教育不僅關注文本,更關注每一個學生,每一個學生的心靈!
三、體驗情感,擁有語感
語文作為一門得天獨厚的課程,為學生提供了貼近生活的最大可能。學生是一個獨立的閱讀個體,在學習過程中,應該給學生一個獨立的學習空間,鼓勵他們主動閱讀,積極思考,自主感悟,讀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形成良好的語感。
1、打一些情感的底子
人往往在相似的情境里更容易獲得共鳴。珍珠鳥在作者的肩頭睡著,這不是偶然所至,應該是人鳥之間互相信賴所創(chuàng)造的一種最為美好的境界。要讓學生理解這一點首先要在生活中尋找相似之處,所以教師設計的問題:“你們小的時候在什么情況下睡得很香?”目的在于喚醒一種切身的體驗,有了這樣的真實體驗,學生才能明白,因為珍珠鳥信賴作和,把作者的肩頭當作可以棲息的安全之地,所以才會發(fā)生那么動人的一幕。
2、述一些心靈的感動
信賴是讓心靈溝通的一座橋,信賴是給生活注入亮色的縷陽光,作者筆下描繪的美好境界又何嘗不是人類始終追求的境界呢?面對這樣的美好,心靈應該受到震撼、洗滌。讓學生給照片取題目就是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抒發(fā)情感、述說感動的途徑,無需太多的言語,簡潔的題目已經(jīng)能夠表達學生對文章全部的感悟了。
總之,“語感教學”是語文學科人文性質的最好體現(xiàn),具有極為深遠的意義。我們從事語文教學的廣大教師只要在“語感培養(yǎng)”的領域里潛心思考,不斷探求,就一定會為語文教學開辟出新天地。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