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亚洲欧a∨人在线观看|欧美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久久97AV综合

        李普:黎澍老夫子

        發(fā)布時間:2020-06-03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一

          

          我最初認識黎澍是1938年在長沙。他是中共湖南省委機關報《觀察日報》的總編輯。我剛剛高中畢業(yè),在湖南文化界抗敵后援會做救亡工作。像我這樣的小青年很敬仰他,嚴格說來恐怕算不上認識,不過見過幾次面罷了。

          后來我到了重慶。他去了成都,我知道,聽人說過。在重慶見過面沒有,不記得了。

          建國之初我們都到了新華總社。他當資料室主任,我有點兒奇怪,太大才小用了。原來是,當時擔任社長的陳克寒提出兩個工作讓他挑,一個編輯部,一個資料室。他對我說:“每個老單位都有許多習慣法,或者叫不成文法,我想我新來乍到,當個資料室主任比較好一點!彼媸抢暇殻形液芘宸。后來聽到陳克寒說起這一段,更令我十分欽佩。有一次陳克寒對我說:“你們從大后方來的人,我只看錯了一個,黎澍,我對他估計不足!边@是真話。一則可見當初克寒心里想的就是要黎澍去資料室,提出編輯部來,是作為陪襯的,是談話的藝術。黎澍聽話聽音,一下子就明白了。于是乎雙方各遂所愿,一拍即合。二則,他們兩人后來都到了中央宣傳部,克寒才知道黎澍的分量,克寒寫的文章,都要請他修改。黎澍對我說:“陳克寒不是個寫文章的人,句子不合文法,確實非修改不可!

          三年以后的1953年,我也到了中宣部,跟他接觸更多了。叫他黎澍老夫子或老夫子,是在這時候開始的。我們三人——郭小川、陳笑雨、我,常在一起,都這樣叫他。如今回想起來尤其覺得很貼切,很有道理。他年歲比我們大些,學識比我們高,言詞雖然犀利,又言必有中,神態(tài)卻很老成安詳,不像我們那樣毛躁。這個雅稱的版權該屬于誰,也許三人都有份,是英雄所見略同吧。在我心目中,黎澍在亦師亦友之間,我不知道郭、陳兩位意下如何。

          

          二

           

         。保梗福衬晡覀冇殖闪司o鄰。我住三里河,他搬來木樨地24號樓,李銳住在22號樓。三里河跟木樨地相隔一條馬路,三家往來密切,我們三人常常在一起談天,上下古今,放言無忌。最近我跟李銳說起黎澍,他說:“當年跟黎澍談了多少問題,可一個字也沒有記,要是記下來,現(xiàn)在可以寫多少好文章呢!

          我們都喜歡吃臘味,還有一位朋友于剛也是,誰家弄到湖南臘味就在誰家聚會。不過于剛住在統(tǒng)戰(zhàn)部院里,隔得比較遠。

          那幾年李銳還在管中組部的常務,天天要上班。黎澍本來是用不著坐辦公室的,1982年我們都退下來了,兩個自由之身過從更密,可以說三天兩頭必定見面。他常常打電話來:“你在干什么,能過來談談嗎?”我就立即跑過去。

          這里我想先總括一句,我一生經(jīng)歷了兩次思想解放,或者叫兩次思想革命。一次是30年代由愛好文藝而愛好普羅文藝,同時加上不愿當亡國奴而參加抗日救亡運動,這樣就逐漸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第二次是1978年關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問題的討論。對于許多同志,1942年的整風運動也是一次思想大解放,對我不是。那時我不在延安,資歷又淺,沒有那種經(jīng)歷,更沒有那種覺悟。

          我這第二次思想解放,也是一個長過程。我好比進了一所大學,1978年討論好比是我的第一個年級,到今天我也不認為已經(jīng)畢業(yè)了。我可以說至今天天在享受獲得新知的快樂,天天在享受破舊立新的喜悅。我擁有許多堪稱亦師亦友的朋友,有些比我年輕不少。其中起了啟蒙作用的,我受益最多、對我影響最大的,是黎澍和李銳。他們比我高明很多,甚至可以說高一個檔次。我慶幸跟他們住得那么近,三里河的那幾年對我晚年太重要了,也就是對我的一生太重要了。

          有一天黎澍說,他曾經(jīng)被稱為“黨內民主人士”。我和沈容都笑起來,我說我也是。建國之初剛進北京,到新華總社不久,沈容有一位女友對她說,你家那位李普,有點像個黨內民主人士。黎澍接著說:“這是什么意思呢?我慢慢才想明白,就是在下級面前不自以為是上級,在上級面前不自以為是下級。這有什么不好,我們缺少的正是這個。等級觀念那么強,無所不在,是封建主義!蔽艺f,我可沒有想那么多,我是在一定的框框里想事情的。我想的是我是從大后方來的,又是個文化人,有點自由主義,特別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

          后來我才漸漸感覺到,延安出來的人大都有這個本事,絕不隨便說話,他們善于保護自己,不該問的不問,不該說的不說,爐火純青,大概是整風特別是其中的“搶救運動”訓練出來的。

          由這里我想到,要保護自己有時候就必須說假話。整風運動成績偉大,但副作用同樣不少,其中之一就是無形中叫人說假話。無中生有,造謠陷害,拿別人的血染紅自己的頂子,這樣的壞蛋是極少數(shù)。絕大多數(shù)人是好人,他們毫無害人之心,只想保護自己,但是為了保護自己,在某些場合不得不說違心的話,做違心的事,同時又得小心不要誤傷到別人。這真是一種修養(yǎng)、一種藝術、一種功夫,需要訓練,需要鍛煉,否則出不來!安徽f假話成不了大事”,這句話不管是誰說的,多少有點兒道理。由此我想到了“政治”,有一天我說:“我曾經(jīng)認為我很懂政治,我給年輕人講課,誠心誠意講新聞記者應當是個政治活動家,F(xiàn)在我才知道這是自作多情,其實我一點也不懂!”

          黎澍說道:“何況你呢?我懂嗎,我也不懂!”

          我明白他的意思。他是研究歷史的,是著名的歷史學家。中國的史書被稱為“相砍書”,古代的政治他懂。他出版過一本《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國政治》,近代的政治他懂。他顯然贊成我的意見,現(xiàn)代的政治他曾經(jīng)也認為當然是懂的,現(xiàn)在才知道,并不懂!有關這個范疇后來他還說了許多,比如:什么叫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他說他想了十年也沒弄懂。

          這個話題當時一笑而罷,又談起別的來了。后來我想,李銳也并不是瞎說的。他很早就開始研究毛澤東。他在兼任毛澤東秘書的時候獲罪遭譴。他在獄中作了許多詩,思考了他半生的經(jīng)歷,出獄以后出版了《龍膽紫》詩集。后來他寫了《廬山會議實錄》,一時洛陽紙貴,再后來成了研究毛澤東問題的權威。要想弄懂中國的現(xiàn)代政治,不鉆研毛澤東的書,不懂毛澤東其人其事、思想和心態(tài),是根本不可能的。

          

          三

          

          黎澍老夫子搬來木樨地的次年,1984年8月,他編好了的《再思集》,1985年2月出版。1988年9月又出版了《論歷史的創(chuàng)造及其他》,這時候我已經(jīng)離開三里河,我是1987年末搬走的。這兩本書的主要內容他都同我和我老伴談過,老夫子一次又一次地講,使我們一次比一次地發(fā)生了更大的興趣。有時候是翻開書來讓我們看一段,再接著講。我們倆背地里多次感嘆:“啊,老夫子是個思想家!”

          盡管在十年浩劫之前黎澍已經(jīng)出類拔萃,而如今的黎澍又已經(jīng)不是當年的黎澍了,他站得更高,看得更深更遠了。我同他談話,讀他這時候的文章,常常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欣喜,或者如夢初醒的振奮。他自己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欣喜和振奮呢,我想大概也是這樣的吧。深刻和博大的思想,所謂智慧之光,是必定具有這種神奇的力量的。

          學術界,不僅僅是歷史學界,許多人對他深為推崇,對他的學術貢獻和理論勇氣評價很高。有學者指出粉碎四人幫以后,黎澍是第一個提出反對封建主義問題的人,他一再論證封建主義殘余是中國現(xiàn)代化的嚴重障礙。還有學者指出黎澍在“歷史創(chuàng)造者”問題上的創(chuàng)見,是當代中國史學理論發(fā)展史上的第三次重大突破。老夫子的高尚品格我知道,這是我衷心敬重他的原因之一。但是對他學術上的成就,我就沒有資格評論。我最想在這里寫下來的,是在多次日常的談天說地中,給我的印象十分深刻、甚至令我感到震撼的某些內容。換句話說,我想記下的僅僅是我個人的某些收獲。

          有一次他說,“雙百方針”好不好,好。但是從來沒有實行過,為什么?過去我們長期認為,這是混淆了學術問題與政治問題的界限之故;
        只要劃清了界限,學術就可以百家爭鳴了。錯了,我們是一片天真,蒙在鼓里!半p百”是上面給的,今天能賜給,明天就能收回。你回想一下,最初提出來,很快就表明是釣魚的誘餌,引蛇出洞。根本問題是缺乏民主和法治。人民在政治上不能享受民主自由的權利,學術上的自由討論有什么保障呢?“雙百”提出的本身,就意味著是把政治排除在外的。那么我們再想想,人民在政治上沒有的東西,在學術和文藝上卻能享受,這可能嗎?學術和文藝能這么特殊嗎?

          當他說到“我們是一片天真”這些話的時候,他表現(xiàn)出嚴肅的神情,F(xiàn)在回想起來,我們那些談天說地,都是在這種再思和反思的心態(tài)和精神之中進行的,既反思歷史、反思時代,也一定把自己擺進去,再思和反思自己。我想,他給我的影響和啟迪,最重要和最有價值的,是這一點。我陷于個人迷信之中既深且久,成了鸚鵡、成了工具。真理標準的討論到今天整整20年了,如果說這年來我有所覺醒,思路有所開擴,識見有所提高的話,當然首先要歸功于改革開放這個時代,但是也要感謝這種實事求是的再思和反思;厥淄,何其愚也!

          有一天談到戊戌維新與義和團,黎老夫子認為兩者不可同日而語。他說,戊戌維新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變封建主義為資本主義的政治理想和措施,不管它多么不徹底、不切實,卻是幾千年來農(nóng)民運動從來沒有提出過,也不可能提出來的,所以有劃時代的意義。盡管戊戌維新由于本身的弱點和客觀條件的限制,很快就失敗了,然而它卻起了啟蒙運動的除舊布新的作用,影響深遠。它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不是任何一次農(nóng)民運動可以相比的。

          如果說上一段話說的是近代史里面一個個別的問題,可以說黎老夫子還斷斷續(xù)續(xù)給我們講了一課完整的中國近代史。其所以說斷斷續(xù)續(xù),是這個話題他講了不只一次,而且是隨興之所至,信口說來,不是事先想好了要講什么的。在我這方面,我把有關的那些話貫穿起來,就形成為完整的一課了。好像是這樣開頭的,他說:

          我們是洪秀全的繼承者嗎?不是,我們是孫中山的繼承者。事實如此,而且只應當如此,也只可能如此。

          接著他講道,過去我們對洋務運動是徹底否定的,對維新運動也是否定的,對辛亥革命雖然沒有完全否定,也是立足于“批”。而對于太平天國起義和義和團,卻作為兩次偉大的農(nóng)民革命而完全肯定。那么不用說,我們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就好像是那兩次農(nóng)民革命的繼續(xù)了,這是大錯特錯。

          他說:在鴉片戰(zhàn)爭以后,太平天國已經(jīng)是舊式農(nóng)民戰(zhàn)爭的尾聲。洋務運動企圖采用西方技術來挽救封建制度的滅亡,但客觀上是近代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開端。一個尾聲,一個開端。然后,資本主義有了一定的發(fā)展,才出現(xiàn)了資產(chǎn)階級的維新運動。這個運動失敗了,才出現(xiàn)了資產(chǎn)階級舊民主主義革命運動。這個運動沒能完成它的歷史任務,只能由資產(chǎn)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來完成。

          他還說道:在太平天國以后,洋務運動、戊戌維新、辛亥革命,前后相續(xù),一個發(fā)展高于一個發(fā)展,最后發(fā)展到我們的革命。這就是歷史的邏輯;仡^一看,一個環(huán)節(jié)也少不了。

          這些,大概不全是他個人再思的成果,不過同樣使我很受教益。他下面說的話,我想可能也包括他自己在內。他說:過去我們對農(nóng)民的反抗斗爭存在著估計過高的偏向,由此帶來的一個直接后果,就是對資產(chǎn)階級的改良運動和革命運動估計過低。按照這個思路,好像農(nóng)民運動做的都是好事,而資產(chǎn)階級只能做壞事。最后這一句,我想是他為了把問題說透,所以極而言之,他自己和史學界,恐怕都不曾偏到這個程度。

          

          四

           

          1984年他發(fā)表了題為《論歷史的創(chuàng)造及其他》的長篇論文,公開否定“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那個長期以來公認為歷史唯物論的所謂基本原理,論證它既不符合馬克思的原意,也不符合歷史事實。這篇文章早就寫好,他知道風險很大,又思考了兩年之久才拿出來。果然不出所料,它在思想學術界引起了極大的震動,贊成者有之,補充和發(fā)揮者有之,質疑和反對者也有之,還使得一些以衛(wèi)道士自居的人大為惱怒。從1986年到1988年他去世之前的三年之內,他又連續(xù)寫了四篇文章加以申述和答辯。

          第一篇文章發(fā)表前后的某一天,他對我們談論這個問題。他從書架里抽出一本書來對我說:“這是我主編的,你有了嗎,送你一本。”這就是那本《論歷史科學》,是馬恩列斯一些論述的輯錄,1980年初版。

          他翻開《人民群眾和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那一章來叫我看。他說:現(xiàn)在所有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學書里照例都有這一章,重點是講“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我們這本書里也有這一章,這一章第一節(jié)的標題也就是這句話。但是內文里卻并沒有這句話,你找找看,你找不出來,(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因為馬恩都沒有說過。

          他說這不是馬克思主義。他翻開書來指著一段話說,馬克思是這樣說的:

          人們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chuàng)造,并不是在他們選定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

          至于人民群眾在歷史上的地位,恩格斯說過這樣的話:

          ……歷史的進步整個說來只是極少數(shù)特權者的事,廣大群眾則不得不為自己謀取微薄的生活資料,而且還必須為特權者不斷增殖財富。

          他說:那么這個所謂的“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從哪里來的呢?最近才查清楚,原來是蘇聯(lián)著名哲學家尤金,從《聯(lián)共黨史》的某些觀點引申和附會出來的。由于蘇聯(lián)的無上權威,這個說法在社會主義世界成了金科玉律。黎老夫子接著說:我們,連我自己在內,多年來深信不疑,人云亦云,跟著人家弄錯了。

          經(jīng)過多年的考察思索,他雄辯滔滔。他說:如果那句話正確,那么請問:兩次世界大戰(zhàn)史是誰創(chuàng)造的,沙俄侵華史是誰創(chuàng)造的,日本侵華史是誰創(chuàng)造的,鴉片戰(zhàn)爭史是誰創(chuàng)造的?如此等等,可見所謂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距離事實太遠了。

          他的文章邏輯嚴密,遣詞造句準確漂亮,我很喜歡。讓我在這里抄一段。他說,人心向背的重要性,早為我國古人所認識。但是人民群眾過去總是被排斥在政治之外,他們這種決定歷史的作用,經(jīng)常是以曲折的、不顯著的甚至是被動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他接著寫道:

          如果說,全部歷史,千秋功罪都是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的,都決定于人民,那么,這就等于說,歷史上不存在任何形式的社會分工,也不存在階級的區(qū)分,統(tǒng)治者不存在功罪問題,這完全不合事實。在階級社會的歷史上,人民群眾是被統(tǒng)治者,是奴隸,是被壓迫者和被剝削者。現(xiàn)在尊他們?yōu)槿繗v史的創(chuàng)造者,即使他們承受了非分的光榮,也使他們承受了不應有的罪責。

          在他同我的面談中和他的文章里,他一再強調“事實”,說“距離事實太遠”、完全不合事實”,等等。這一點,給我的印象極其深刻。幾年來我多次讀他這兩本書,多次掩卷深思,對這個如此權威的觀點,他是怎樣由深信不疑而開始懷疑起來的呢?是對事實的思考提醒了他呢,還是鉆研馬恩的著作提醒了他呢?我想,多半是古往今來的事實首先啟發(fā)了他吧。事實是很能教育人的,只要人們敢于和善于思考。我不知道我這個想法對不對,可惜當時我深深地為他的論證和雄辯所折服而沒想到提問,現(xiàn)在是淚眼問天天不語了,唯有悲苦!

         。保梗福改甓,我和沈容去了海南。本來準備再多住些日子,忽然歸心似箭,回到北京才知道老夫子剛剛去世了。這晴天霹靂,令我倆熱淚盈眶。我們虧得提前回來,趕上了向他的遺體告別。他的夫人徐濱對我們說:“你們可回來了!黎澍瀕危清醒過來的時候兩次問起你們:李普回來沒有?李普為什么還不回來?”此情此境,叫我多么悲慟!這又使我想起還有一件事,離開海南的前一天晚上,朋友們?yōu)槲覀凁T行,談到學問的問題,我說:“我的一位老朋友那才真叫有學問哪。”我心里想的就是黎澍老夫子。這些難道是某種心靈感應嗎?

          我們夫婦倆送他到焚化爐前,最后看了他一面,再一次向他鞠躬以后就離開了。往回走的時候,我的哀傷加上了幾分迷惘,我想,我是不愿看到他進焚化爐嗎?但是我卻沒有多陪他一會兒,把他孤零零地留在了那里……

          啊,十年了,老夫子,我多么想念你!

          

          《精神的光芒——一代人的心靈歷史》,中華工商聯(lián)合出版社1999年版

        相關熱詞搜索:老夫子 李普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smilezhu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