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洪:考零分,也是我的寶貝女兒!
發(fā)布時間:2020-06-03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我的女兒鑫鑫八歲,在長沙某小學讀三年級。我則在武漢某校攻讀博士學位。
專家提出,學英語要從娃娃抓起。我的女兒就在三年一級開始學英語了。前些天,期末考試,先考英語?纪旰,女兒打來電話問:“爸爸,考一百分,是不是有獎勵呀?”從女兒興高采烈的神情中,我感覺到女兒這次考得不錯。我理解女兒,她讀書以來,還沒有考過一百分的歷史記錄呢。是的,她也想考個一百分。小小年紀,自身也有進步的渴求啊,盡管我們并沒有給她什么學習上的壓力。我說,好呀,考一百分有獎,你喜歡什么就獎什么唄。她說,她覺得這次考英語比以前考語文和數(shù)學容易多了,這回肯定能考個一百分!她還給媽媽、表哥、表姐打電話,將自己的喜悅告訴他們,并也希望得到他們的褒獎。
到了取通知書的那天中午,女兒沒有主動給我打電話,我猜測她考試的實際成績可能沒有她預料的那么好。果然,當我打電話過去時,她不肯說成績,也不多說話。我明顯感覺到她心里的不愉快。奶奶在電話中說,中午取通知書回家時,她就在家門口連連嘆息:“氣死我啦,氣死我啦!蹦棠陶f她這次沒有考到預想的一百分,她擔心怕挨罵挨打呢。我問明了她的考試成績:英語88分,語文80分,數(shù)學83.5分。
這考得很好嘛,至少比我考得好呀。爸爸英語也才考了個75分!這也可以獎勵嘛!奶奶就將我的話轉(zhuǎn)告了還在郁悶中的女兒,她一下子又高興起來了,就在電話里跟我說了很多話,還說到她班上的某某同學只考了個40多分,回家肯定要挨罵挨打的••••••
我又何曾打過女兒?我也希望那個只考得40多分的孩子不會遭到家長的打罵。在我看來,家長沒有在子女身上濫施暴力的權(quán)利。要消除社會上普遍存在的暴力現(xiàn)象,首先就要消除家庭的暴力。要使人人在社會上都過上一種免于恐懼的生活,首先就要使孩子們在家庭生活中免于恐懼!我們看到有不少家長過于在乎孩子的考試分數(shù)。每當孩子的學習成績沒有考到自己預定的目標時,就兇相畢露,對孩子拳腳相加,暴力相向。由此造成了許多人間的悲。河械暮⒆拥亩浔患议L打聾了,有的孩子因恐懼而出走了,甚至有的孩子服毒自盡了。在這些家長看來,孩子是自己人生理想的延伸,是實現(xiàn)自己心里目標的一個工具,是自己可以任意暴力相向的弱勢對象。我絕對相信,每一個家長都是“為了孩子們好”。但是,為了孩子們的“好”,家長的暴力使用權(quán)就可以不受約束了嗎?這使我想起了那個要強迫人民自由的盧梭。在盧梭看來,為了幸福,社會成員必須服從公意,“任何人拒不服從公意的,全體就要迫使他服從公意,這恰恰是說人們要迫使他自由!北R梭的自由愿望,卻導向了萬劫不復的極權(quán)主義。雨果說“在羅伯斯庇爾的背后看到了盧梭”,羅素則認為“希特勒是盧梭的一個結(jié)果”。這是追求自由的盧梭自己也始料未及的。
我對女兒說,你就是考個零分,也是我的寶貝女兒!我不在乎女兒考多少分,我只在乎女兒能接受正常的公民教育。只要你盡力了,這就夠了。
兩年前,我將女兒從縣城轉(zhuǎn)到省城來上學。當時省城負責轉(zhuǎn)學的老師很擔心地對我說,農(nóng)村的教育與省城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建議我是否考慮將小孩留一級,不然,你的孩子在班上的排名可能要靠后,這對學生本人有壓力,對老師也有顧慮。
對此,我很惱怒。我說,我雖然自己是中國應試教育的犧牲者和幸運者,但我并不在乎孩子的分數(shù),也不在乎她排多少名。我只在乎孩子是否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quán)利。至于她是考了第一名,還是最后一名,在我心目中是完全一樣的。如果一個班上的學生要按分數(shù)排隊的話,終會有人排在最后一名,這如不是我的孩子,就會是別人的孩子。當說到對農(nóng)村的某種歧視時,我當時是這樣舉例的:真正的大人才,在農(nóng)村,而不在分數(shù)。當年毛主席不就是一個農(nóng)村的孩子,最后打入北京的?試問那住在北京城里的幾百萬市民中又有哪一個比出身農(nóng)民的毛主席強?哈哈哈,這僅僅是當年的口頭舉例,并不是嚴謹?shù)膶W術(shù)論證,讀者諸君不必與我較真。
這兩天,當我對學友說起我的女兒的這次考試之事時,有學友說,對孩子還是要嚴格要求,不要太寵壞了。這說的極是!可是我知道,我女兒對學習的那個執(zhí)著勁兒,足以讓我這個自以為學而不厭的讀書積極分子也愧嘆弗如。從家里到學校,只有不到五分鐘的路程,每天上午八點上課。你猜我女兒幾點鐘出發(fā)?天哪,她可是每天七點二十就出發(fā)了,天天如此,風雨無阻。每到學校后,教室門都還沒有開,她就呆在門口等。我們勸說她遲去一點不要緊的,不會遲到的。她就是不聽。一回家她就做作業(yè),沒做完作業(yè)就不吃飯、不睡覺。我曾常套用魯迅的話對友人戲說:“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午睡打呼嚕的時間都用在學習上的!迸畠涸谶@一點上,真是酷似乃父了。
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發(fā)展人的個性并加強對基本人權(quán)和自由的尊重”。這是國際社會六十年前的共識。我們提出素質(zhì)教育也已多年了,但應試教育的慣性力仍然在起著很大的作用,現(xiàn)已延伸到小學,甚至幼兒園。我曾在《當代中國農(nóng)民的受教育權(quán)》的長文中,對此及相關教育問題作過很詳盡的討論,F(xiàn)在,每當我看到孩子那繁重的作業(yè),就嘆息不已。在工業(yè)化社會中,人們已經(jīng)不能逃離學校的長期羈絆。如今,我又眼睜睜地看到,孩子們童年的無限樂趣,也早已在這種應試教育中被無情地吞噬。爭考分數(shù)第一,爭當班干部,而不是培養(yǎng)人的美德,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大奇觀。成人的競爭壓力和仕途追逐,竟然已轉(zhuǎn)化為孩子們幼小心靈中抹不去的陰霾。
生命是造物主最神奇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孩子們那天真無邪、活潑可愛的生命力,是上帝對人類的饋贈和啟示。尊重和呵護每個幼小的生命,使其自自然然、快快樂樂地成長,是文明社會的責任。我不能改變什么,但我至少可以對孩子說,只要你盡力了,考個零分也是我的寶貝女兒!
2007年1月23日于武漢桂子山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