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漢文,周榮子:齊奧塞斯庫之死
發(fā)布時間:2020-06-12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尼古拉·齊奧塞斯庫是前羅馬尼亞黨政領導人。他曾多次訪華,為中國人民所熟悉。1989年12月羅馬尼亞刮起一場政治風暴,幾天后齊奧塞斯庫及其夫人埃列娜竟倒在本國人的槍口下。我們是新華社駐羅馬尼亞記者,親歷了這場政治風暴,見證了齊奧塞斯庫之死。
山雨欲來
齊奧塞斯庫在執(zhí)政后期實行個人專制,壓制民主,不顧百姓生活,引起社會上的不滿。
1979年在羅共十二大上,羅共創(chuàng)始人之一、前羅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康斯坦丁·帕伏列斯庫即席發(fā)言,批評齊奧塞斯庫擺脫黨的領導、凌駕于黨之上。他反對齊奧塞斯庫連任黨的總書記。當時,這件事被西方媒體稱為“一顆政治炸彈”。
1987年11月15日,羅馬尼亞中部工業(yè)重鎮(zhèn)布拉索夫市工人群眾舉行了大規(guī)模的反對齊奧塞斯庫的示威游行,示威者以全國著名的“紅旗”卡車廠的工人為主。
1989年3月,6名羅馬尼亞前高級黨政干部通過外國電臺聯(lián)名發(fā)表一封給齊奧塞斯庫的公開信,指責他造成國民經(jīng)濟崩潰,踐踏人權,使社會主義名譽掃地。這6名前領導人是:前黨中央第一書記(1954年4月至1955年10月)、前政府副總理格奧爾基·阿波斯托爾,前黨中央政治局委員亞歷山德魯·伯爾勒德亞努,原外長科爾內(nèi)留·曼內(nèi)斯庫,羅共創(chuàng)始人之一、前羅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康斯坦丁·帕伏列斯庫,羅共黨報《火花報》前總編西爾維烏·布魯坎,和羅馬尼亞前駐美國大使館政務參贊米爾恰·勒強努。
由于《自由歐洲電臺》等西方等廣播電臺的傳播,此信在羅馬尼亞家喻戶曉。羅普通百姓對此信給予稱贊,認為說出了他們心里的話。許多人說,面對齊奧塞斯庫的獨裁統(tǒng)治,連老干部都無法忍受,站出來說話了。
廣大群眾對齊奧塞斯庫十分不滿,但由于當局的嚴密控制,人們無法發(fā)泄,就編了許多政治笑話諷刺、挖苦齊奧塞斯庫。當時羅馬尼亞政治笑話很多,流傳很廣。下面選笑話兩則:
一次,在一家肉鋪前許多人排長隊等候買肉。一大清早人們就來排隊了,十分辛苦,能否買到還是未知數(shù)。一個人罵罵咧咧地說:“市場供應這么糟,全是齊奧塞斯庫搞的,F(xiàn)在我去把他干掉!”說完便走了。過了一會兒,此人返回,繼續(xù)排隊。其他人就問他是否把齊干掉了。他一言不發(fā)。大家就罵他是膽小鬼,放空炮。此人實在忍受不了了,就大聲說:“那里的隊伍排得比這兒還長!”
在布加勒斯特,許多申請出國的人正在排隊領取護照。其中一人回頭看到他身后的人不是別人,而是齊奧塞斯庫。齊奧塞斯庫看到他吃驚的樣子便說:“既然大家都要出國,那么我也走!贝巳肆⒓磳R奧塞斯庫說:“如果你走的話,我們還有什么必要出國呢!”
十二月風暴
1989年12月的政治風暴是從羅馬尼亞西部的蒂米什瓦拉刮起來的。蒂米什瓦拉是羅馬尼亞西部最大的城市,它距離羅馬尼亞和匈牙利邊界只有40多公里。城市居民除了羅馬尼亞族人外,還有匈牙利族、日爾曼族和塞爾維亞族。在這里人民打開電視機就能看到匈牙利、南斯拉夫的電視節(jié)目。
1989年10月匈牙利政局發(fā)生劇變,執(zhí)政的社會主義工人黨改建為社會黨,匈開始實行多黨制。羅馬尼亞的匈牙利族人對進在咫尺的匈牙利政局變代十分敏感。1989年12月間,匈牙利電視臺多次播放羅馬尼亞匈牙利族牧師特凱什·拉斯洛批評齊奧塞斯庫的言論。對此,齊奧塞斯庫十分惱火。12月15日晚,幾名羅馬尼亞警察打算強制匈牙利族牧師拉斯洛從這座城市遷走,結(jié)果遭到200多名匈牙利教徒的強烈反對。_馬尼亞是多民族國家,羅馬尼亞族占全國人口的89%;
匈牙利族是人口最多的少數(shù)民族,匈族人占這個國家人口的百分之6%—7%)。第二天(12月16日)下午,這個城市爆發(fā)了有上萬人參加的游行,其中多數(shù)是羅馬尼亞族人,他們的要求已從反對讓匈牙利族牧師遷居變成反對齊奧塞斯庫專制。16日晚,齊奧塞斯庫在布加勒斯特連夜召開黨中央會議,商討對策。17日在齊奧塞斯庫的指令下,羅馬尼亞軍警在市內(nèi)開了槍,抓了一些鬧事者,平息了騷亂。18日齊奧塞斯庫按原計劃出訪伊朗。20日下午齊奧塞斯庫結(jié)束訪伊回到布加勒斯特。
12月20日晚,飛揚跋扈、過于自信的齊奧塞斯庫決定21日在布加勒斯特舉行群眾大會,支持他在蒂米什瓦拉采取的鎮(zhèn)壓行動。他萬萬沒想到,這次集會恰恰給憤憤不平的群眾提供了上街鬧事的良機。21日中午在布加勒斯特市中心的共和國宮廣場上,數(shù)萬名布加勒斯特市民出席了這次群眾大會。12時15分齊奧塞斯庫走上設在羅共中央大廈陽臺上的主席臺,開始講話。但沒過多久,群眾便開始起哄,會場上一片混亂。齊奧塞斯庫未講完話,便退進室內(nèi)。與會的人們很快匯成幾支隊伍在布加勒斯特的大街上開始了游行示威,他們高呼反對齊奧塞斯庫專政的口號。在布加勒斯特市中心,軍警同游行示威者對峙。
12月22日上午10時,即在布加勒斯特爆發(fā)示威游行的第19個小時,支持齊奧塞斯庫的羅馬尼亞軍隊開始倒戈,羅馬尼亞軍人從布加勒斯特市中心撤走。羅馬尼亞防暴警察再也擋不住游行隊伍的沖擊。示威群眾立即匯成幾股洪流向齊奧塞斯庫所在的黨中央大廈聚集,并向黨中央大廈沖擊。一些人打破一層樓的窗戶,把齊的著作和畫像扔了出來。齊奧塞斯庫夫婦看大事不好,下令調(diào)來直升機,從大廈的頂部平臺逃走。12時10分,直升機起飛后向首都布加勒斯特北部郊區(qū)飛去。
12月22日一個新的政黨——羅馬尼亞救國陣線成立。它是群眾自發(fā)行動起來后由一些羅馬尼亞頭面人物組成的,也是當時在羅馬尼亞發(fā)生的一系列重大行動的策劃和組織者。
救國陣線的主要領導人伊利埃斯庫,他原來是羅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因與齊奧塞斯庫意見不一,1971年被齊奧塞斯庫解職。齊奧塞斯庫死后他當選為羅馬尼亞總統(tǒng)(1990—1997年)。
1989年12月羅馬尼亞刮起的這場政治風暴,其勢頭之猛,風速之快,出乎眾人的意料。它最終使這個國家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羅馬尼亞共產(chǎn)黨失去了執(zhí)政地位。
途中變故
直升機向何處飛?齊奧塞斯庫拿不定主意。他決定先到布加勒斯特以北幾十公里處的總統(tǒng)別墅——斯納戈夫別墅。12時30分直升機抵達總統(tǒng)別墅。齊奧塞斯庫夫婦下機后,匆匆走進別墅,把一些物什裝進兩個藍色的大提包里。在一個提包里他們還放了一些面包。
直升機載著齊奧塞斯庫夫婦和他們的兩名保鏢再次起飛。飛機起飛后機長瓦西里向空軍指揮部通報了情況。他試圖掉轉(zhuǎn)直升機飛往離首都不遠的一羅馬尼亞空軍基地,但在齊奧塞斯庫保鏢的威脅下,他只得向西北方向飛行。瓦西里偷偷向基地報告了自己的方位,并盡量升高,使雷達便于跟蹤。最后,他對齊奧塞斯庫說:“地面雷達已捕捉到我們,幾分鐘之后防空武器有可能使我們粉身碎骨。”齊奧塞斯庫一聽大為吃驚,要求立即降落到地面。直升機降落在布加勒斯特西北52公里處的一條公路上。
現(xiàn)在齊奧塞斯庫一行只剩下4個人:齊奧塞斯庫夫婦以及衛(wèi)隊長內(nèi)亞戈耶和保鏢馬利安。這時,馬利安攔住一輛駛過的羅馬尼亞國產(chǎn)達契亞小轎車。馬利安拿槍對著車主說:“快下車,把車鑰匙給我!”車主是位醫(yī)生,他看到是齊奧塞斯庫夫婦,感到十分驚訝,但他非要自己開車。齊奧塞斯庫上車后便坐在車主身邊,他的夫人坐在后排。汽車狹窄,后排坐不下三個人,齊奧塞斯庫夫人和衛(wèi)隊長上車后,保鏢馬利安未上車,便留在公路邊。齊奧塞斯庫下令把車開往夫人埃列娜的老家——登博維察縣的首府特爾戈維什泰市。下午2時,汽車出了故障。衛(wèi)隊長劫持了另外一輛小汽車,并讓車主繼續(xù)前行。由于沿途多次被當?shù)厥就娜罕娮钄r,汽車便開往特爾戈維什泰縣警察局。18時15分他們從后門進入警察局。這時,縣警察局局長正同在政局劇變中成立的政黨——羅馬尼亞救國陣線的兩名代表進行交談。他們看到齊奧塞斯庫和夫人后,立即對齊夫婦進行了搜身檢查并通知了當?shù)氐谋鵂I領導。當?shù)氐谋鵂I的指揮官馬雷什少校把這一情況向羅馬尼亞國防部最高領導作了匯報。國防部命令把齊夫婦轉(zhuǎn)移到兵營里,嚴加看管,絕不能讓齊的親信把他們救走。齊奧塞斯庫夫婦當即被送進了兵營。這個兵營是主管羅馬尼亞中部布加勒斯特、布拉索夫和特爾戈維什泰三市空防任務的防空基地。
秘密處決
自齊奧塞斯庫夫婦被關進防空基地的兵營后,親齊奧塞斯庫總統(tǒng)的羅馬尼亞保安部隊人員聞訊后開始向兵營打槍,企圖救出這對逃難的夫婦。為了防止齊奧塞斯庫被人救走,羅馬尼亞軍方向該兵營調(diào)集了坦克、反坦克炮、裝甲車和山地作戰(zhàn)部隊,當時兵營里共有駐軍1200人。
齊奧塞斯庫夫婦在兵營里被關了三天三夜,從未出過兵營的大門。走出大樓進院子有幾次,是在專人監(jiān)護下上廁所。有兩次齊夫婦被關入裝甲車里,是為了防止“保安部隊”進攻兵營后被救走,也為了確保齊夫婦的人身安全。
12月24日羅馬尼亞救國陣線領導人在布加勒斯特開會決定設立特別軍事法庭審理和處決齊奧塞斯庫夫婦。
12月25日是圣誕節(jié)。下午1時,羅馬尼亞救國陣線組建的特別軍事法庭在兵營內(nèi)開始對齊奧塞斯庫夫婦進行審判。審判團由7人組成。齊奧塞斯庫夫婦完全否認這一軍事法庭的合法性,并在審判時拒絕回答法官提出的問題。辯護律師問齊奧塞斯庫夫婦是否要求上訴。被告如提出上訴,羅馬尼亞最高法院要予以審理,即使駁回上訴也要一周時間;
被告不上訴,判決便是終審判決,處決立即執(zhí)行。齊奧塞斯庫對此不予理睬。由救國陣線指派的辯護律師還問齊奧塞斯庫夫人過去和現(xiàn)在是否有神經(jīng)病。如果埃列娜說有,那法庭也不能對她進行判決。軍事法庭必須把她送到醫(yī)院進行檢查。這種檢查一拖就是好幾個月的時間。但埃列娜說沒有。特別軍事法庭是以下述罪名判處齊奧塞斯庫夫婦死刑的:屠殺罪(有六萬多人是殉難者);
破壞政權罪;
破壞公共財產(chǎn)罪;
損壞國民經(jīng)濟罪;
在外國銀行存有10多億美元并企圖逃往國外(事后,事實證明在國外銀行存款這一罪名是無中生有)。
審判結(jié)束后,齊奧塞斯庫夫婦一先一后被捆綁著押送到室外。兵營里沒有刑場,廁所前的空地便成了執(zhí)行槍決的地方。從樓房到刑場約有30米遠。廁所有兩扇窗子。齊奧塞斯庫被帶到了兩扇窗子之間的墻下,面對著持槍的士兵站好。當押解他們的士兵走開后,齊奧塞斯庫高呼:“自由和獨立的羅馬尼亞萬歲!”隨后而來的埃列娜則唱起了《國際歌》。這時,持槍的士兵在行刑隊指揮官尚未趕到的情況下,便開了槍。齊奧塞斯庫中彈后跪倒下,后腦勺撞在了廁所的墻上。他死后仍睜著雙眼。齊奧塞斯庫夫人頭部中彈,顱骨開花,腦漿外溢。
齊奧塞斯庫夫婦被處決后,法醫(yī)對他們的尸體進行了驗證。然后讓士兵們用毛毯把尸體裹起。當晚,審判團成員乘直升機返回布加勒斯特,順便也把齊奧塞斯庫夫婦尸體帶到布加勒斯特。直升機停在了羅馬尼亞武裝部隊的體育俱樂部——《星》俱樂部的體育場上。參加審判的人把兩具尸體抬下直升機后就急忙去吃飯了。他們返回時,直升機已飛走,但放在地上裝有齊奧塞斯庫夫婦尸體的包裹卻不翼而飛了。人們大吃一驚,天色漆黑,伸手不見五指,齊奧塞斯庫夫婦的尸體到哪里去了?
第二天(12月26日)清晨,護送尸體的官員在運動場的一大土堆后面找到那兩個大包裹。原來,25日晚有手球運動員到過運動場,他們看到有兩個長包裹放在那里,覺得很不雅觀,便把它們般到大土堆的后面。他們哪里知道包裹里是齊奧塞斯庫夫婦的尸體呢。
四天后,即12月30日下午傍晚,裝有兩口棺材的冷藏車在軍人車隊的護送下抵達布加勒斯特西南郊的根恰公墓。這時天色已黑,雪花紛紛揚揚地自天而降。車隊穿過市區(qū)向根恰公墓駛?cè)ァ?/p>
在根恰公墓,軍人把兩口棺材放在相距二三十多米遠的已挖好的兩個墓穴中。埋葬時沒有舉行任何宗教儀式,也沒有任何圍觀者。墳墓的十字架是第二天才放上去的。齊奧塞斯庫的十字架上寫著:“波帕·達恩上校1920—1989年”,埃列娜的十字架上寫著:“埃內(nèi)斯庫·瓦西里上校1921—1989年”。羅馬尼亞當局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掩人耳目,不把事態(tài)擴大。也有人說,這是為了防止有人掘墓毀尸。
隨著政治風波的平息,羅馬尼亞當局覺得再在齊奧塞斯庫墳頭上弄虛作假已無任何意義,于是派人把齊奧塞斯庫夫婦的姓名寫在了墓碑上。1996年年初布加勒斯特一家大企業(yè)的工人在齊奧塞斯庫墳地四周豎起了鐵欄桿。
從革命者到專制者
齊奧塞斯庫1918年出生在一個貧苦農(nóng)民家庭。他在青少年干過鞋匠和鐵路工人,年輕時就積極投入了反對本國資產(chǎn)階級統(tǒng)治和法西斯勢力的斗爭。(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1936年他18歲時加入當時處于地下的羅馬尼亞共產(chǎn)黨。從1934年起他就多次被捕,曾被關押在有“羅馬尼亞巴士底”之稱的多夫塔納大獄達五年之久。1944年8月羅馬尼亞共產(chǎn)黨協(xié)同羅馬尼亞軍隊中的愛國人士和包括當時的羅馬尼亞國王在內(nèi)的皇室成員舉行武裝起義,推翻親法西斯德國的政府,并向德國軍隊開戰(zhàn),之后蘇聯(lián)軍隊進入并解放了羅馬尼亞。
1965年3月前,齊奧塞斯庫是羅馬尼亞共產(chǎn)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兼書記處書記。1965年3月羅最高領導人喬治烏·德治生病逝世,47歲的齊奧塞斯庫被任命為羅共中央第一書記。齊上臺后工作是小心謹慎的,注意堅持集體領導。1968年蘇聯(lián)出兵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對此,以齊奧塞斯庫為首的羅馬尼亞共產(chǎn)黨和政府采取了堅決反對的態(tài)度。羅馬尼亞本身也受到嚴重的威脅。齊奧塞斯庫不妥協(xié),加強了軍事準備,并在全國成立了大規(guī)模的民兵組織——“愛國衛(wèi)隊”。齊奧塞斯庫堅持獨立、反對外來干涉的立場受到全國的擁護,在國際上也得到了贊許和支持。
從上個世紀70年代起齊奧塞斯庫逐漸變得居功自傲起來。1971年,當時的羅共中央書記伊利埃斯庫在意識形態(tài)問題上提出了與齊奧塞斯庫相反的意見,結(jié)果被貶到地方,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1974年羅實行總統(tǒng)制,齊奧塞斯庫作為總統(tǒng)擁有了直接頒布法律、任免政府成員的大權。在此之后一直到他在1989年12月下臺,齊奧塞斯庫一人兼任了羅馬尼亞共產(chǎn)黨中央總書記、共和國總統(tǒng)、國防委員會主席兼武裝部隊最高統(tǒng)帥、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最高委員會主席等所有黨政最高職務。齊奧塞斯庫本人集黨、政、軍大權于一身,成了主宰一切的絕對權威。其他領導人對他必須俯首帖耳、恭敬從命。不聽話,提出不同的意見的人,就被解除職務。在國內(nèi)、國際重大問題上,齊奧塞斯庫都是一人說了算。
個人迷信越搞越烈,齊奧塞斯庫走到哪里,都要組織群眾的盛大、隆重的歡迎。群眾必須提前幾個小時到場,即使風吹雨淋、烈日暴曬也要參加。甚至當著齊的面還要高呼“萬歲”。這種狀況持續(xù)了近二十年時間。每次舉行大會,羅官方都組織一批保安部隊成員坐在會場的頭七八排,即一種政治“拉拉隊”。齊奧塞斯庫講話時,每隔二三分鐘這些人都站起來鼓掌、叫好。這時出席大會的其他人也不得不站起來鼓掌。齊奧塞斯庫每講一次話,大家不得不站起幾十次。
20世紀80年代,齊奧塞斯庫的夫人埃列娜在政壇上上升到僅次于她丈夫的地位,成為黨內(nèi)最高決策機構(gòu)的成員,并掌管羅黨內(nèi)人事大權。在政府里,名義上她是副總理,但實際上她是“超級總理”。羅馬尼亞各級官員都習慣地稱齊奧塞斯庫為“一號”,其辦公室為“一號辦”,埃列娜為“二號”,“二號辦”。齊奧塞斯庫的3個弟弟也擔當了羅共和軍隊的要職,他的小兒子尼庫也當上了羅共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候補委員(即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在羅馬尼亞形成了齊奧塞斯庫家族統(tǒng)治的局面。
經(jīng)濟決策的失誤
在齊奧塞斯庫執(zhí)政的頭十年頭里,羅馬尼亞經(jīng)濟是上升的,人民的生活也有了明顯改善。后來他提出了一項雄心勃勃經(jīng)濟發(fā)展計劃,要在短期內(nèi)在羅馬尼亞建立一個完整的工業(yè)體系,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重點發(fā)展化工、機器制造和鋼鐵工業(yè)。為了發(fā)展重工業(yè),羅政府從西方大量貸款購買較為先進的技術設備。高積累、高速度、高指標是齊奧塞斯庫經(jīng)濟政策的核心。國民收入的積累率每年都達30%以上,有的年份竟達33%。齊奧塞斯庫不顧本國國情,建設了一批耗能高、經(jīng)濟效益差的大工廠、大企業(yè)。本國缺乏鐵礦和焦煤,卻建設了兩座年產(chǎn)量各為1000萬噸的鋼鐵聯(lián)合企業(yè);
羅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本國原油年產(chǎn)量只有1000萬噸,卻建設了年加工能力在3500萬噸以上石油加工企業(yè)。20世紀70年代中期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猛漲,羅馬尼亞不得不花更多的錢進口原油。而羅加工的石油產(chǎn)品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賣不出好價錢。在經(jīng)互會(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經(jīng)濟組織)范圍內(nèi),羅出口的本國部分原油和石油產(chǎn)品換不回自己急需的現(xiàn)匯,只能換回低檔次的工業(yè)品。在收入少,支出多的情況下,外債猛增。20世紀80年代是羅馬尼亞的還債高峰期。齊奧塞斯庫執(zhí)意要在1990年以前還完全部外債,為此采取了最大限度限制進口和增加出口的方針。結(jié)果羅本國大量的食品、肉類、電力出口運到國外,以換回羅本國急需的外匯,結(jié)果造成本國市場上農(nóng)副產(chǎn)品的嚴重短缺。
對經(jīng)濟問題不內(nèi)行的齊奧塞斯庫卻在經(jīng)濟建設方面獨斷專行,結(jié)果是決策連連失誤,F(xiàn)舉以下幾個事例。
萬噸水壓機: 羅馬尼亞東北部的雅西市是著名文化名城,齊奧塞斯庫決定要在這里建設一座重型機械廠,并下令安裝一臺萬噸水壓機。他不考慮這臺萬噸水壓機的造價和大型鋼錠的運輸問題(每個鋼錠重450噸),硬讓工程上馬。羅方?jīng)Q定從中國購買一臺萬噸水壓機。水壓機運到雅西后,請中國工程技術人員負責安裝。萬噸水壓機在安裝期間,齊奧塞斯庫就要前來參加工廠落成典禮。這急壞了當?shù)氐念I導,他們要求中國專家設法救急。中國專家設法把水壓機裝上,但警告說只能按一次按鈕,如按兩次就會把機器搞壞。齊奧塞斯庫進廠后,廠領導向他匯報說,按照他的指示工廠已全部投產(chǎn),請他啟動萬噸水壓機。結(jié)果,齊奧塞斯庫在眾人的歡呼聲中高興地站在水壓機前用右手食指按動了電鈕,水壓機咔嚓一聲軋了一下。齊奧塞斯庫十分得意并發(fā)話再裝一臺萬噸水壓機。齊奧塞斯庫走后,已“投產(chǎn)”的萬噸水壓機被拆開,重新安裝。
斯洛博齊亞化肥廠:斯洛博齊亞市位于羅東南部多瑙河平原地區(qū),是農(nóng)業(yè)區(qū)。20世紀80年代初,齊奧塞斯庫夫人埃列娜到此訪問時“靈感一動”,下令在此建立一座大型化肥廠。盡管這樣的化肥廠在羅馬尼亞已有不少,化肥產(chǎn)量能滿足國內(nèi)需求并有出口能力。斯洛博齊亞化肥廠第三期工程是1984年第二季度開工的,投產(chǎn)總額為23億列伊(20世紀80年代羅馬尼亞的外匯比價約為:1美元兌換12—14列伊)。花外匯買來的設備安裝完畢也無法開工,因為缺少天然氣。工廠領導只好請求上級調(diào)撥天然氣。結(jié)果一等就是5年。機器設備閑置不動,就會損壞。廠方只好動用大量人力物力對設備進行維修、保養(yǎng),為此他們白白花費了10億列伊。由于解決不了天然氣供應問題,這座化肥廠就“自生自滅”了。
核電站:建在多瑙河畔的切爾納沃德核電站是羅馬尼亞第一座核電站,這里計劃安裝5臺發(fā)電能力各為70萬千瓦的機組,設備從加拿大進口。在第一臺機組從加拿大進口后,齊奧塞斯庫擅自決定其余的機組由本國自行制造,而且每臺的造價不得超過100億列伊,即美國、加拿大、日本等發(fā)達國家所報價格的一半。羅工廠企業(yè)只得自己動手制造。但羅本國工業(yè)尚不具備生產(chǎn)核電設備的水平,投產(chǎn)期只得大大向后推遲。該核電站第一臺機組是在齊奧塞斯庫死后第七年,即1996年才投產(chǎn)的。
小型軋材廠:齊奧塞斯庫作出了讓全國40個縣每個縣工業(yè)年產(chǎn)值達到100億列伊的決定。羅經(jīng)濟界人士認為,這樣做沒有考慮每個縣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強行把各地的工業(yè)產(chǎn)值拉平。羅西南部的梅赫丁茨縣雖已建成一座大型化工聯(lián)合企業(yè),但工業(yè)產(chǎn)值還上不去。縣領導決定根據(jù)齊的指示建設一座年生產(chǎn)25萬噸軋材的軋材廠,1979年開建,1987年建成。1988年全年只軋了17630噸小型鋼材。齊奧塞斯庫得知后十分高興,下令再建一套軋制20萬噸鋼材的生產(chǎn)線。第二年新生產(chǎn)線投入使用。1989年全年該廠只生產(chǎn)了48626噸鋼材,即實際生產(chǎn)能力的10.8%。
錯誤的經(jīng)濟政策,使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斷下降。在20世紀80年代,羅農(nóng)副食品供應的緊張程度是這個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以來所未有的。群眾日常所需的鮮肉、熟肉、奶制品、蛋類、食油供應極為緊張。人們需要排幾個小時的隊才能買到。許多婦女和老人凌晨就開始在副食店前排隊希望能買上一些肉,但不少人排了數(shù)小時的長隊,結(jié)果還是什么也買不到?Х仁橇_馬尼亞人的必須飲料,但商店一直無貨。走后門能搞到,但價格要翻幾番。從1987年下半年起,市場上的藥品供應也開始緊張起來。藥店門口,人們也排起長隊,許多藥品長時間無貨。
羅馬尼亞冬季嚴寒,冬季民用煤氣、暖氣和電力供應不足也給百姓生活帶來更大的麻煩和問題。老人、孩子受凍,生病。醫(yī)院的病房、產(chǎn)房、手術室因得不到適當溫度而無法進行正常的醫(yī)療手術。燃料的短缺也使公共交通受到影響。
弄虛作假成風
在20世紀80年代,羅馬尼亞黨政機關自上至下浮夸、作假成風。
齊奧塞斯庫宣布1989年羅全國糧食產(chǎn)量是6000多萬噸,實際只有1823萬噸。小麥每公頃的實際產(chǎn)量為3170公斤,虛報的產(chǎn)量是8160公斤;
玉米1913公斤,虛報16500公斤;
大豆440公斤,虛報8100公斤等等。弄虛作假竟成了時尚,如實反映情況會遭到批評和排斥,甚至會丟官,而說假話會受到表揚和重用。齊奧塞斯庫每到一工廠參觀,事先都要作充分的準備,全廠提前三天停工,打掃衛(wèi)生,裝點門面,張貼標語,還要掛出反映生產(chǎn)成績?nèi)绾巍罢粽羧丈稀钡膱蟊怼2技永账固亍鞍嗽露铡惫S是齊奧塞斯庫常去的地方。齊奧塞斯庫指示該廠要實現(xiàn)發(fā)展生產(chǎn)的“高速度”,每年生產(chǎn)1萬臺電機。實際情況是當時的所有東歐國家加在一起,一年才能生產(chǎn)1萬臺這種電機。齊奧塞斯庫在一些工廠還要參觀職工的食堂。從電視上看,所參觀的食堂飯菜花樣比飯店還豐盛。實際情況是,由于市場副食供應極差,多數(shù)工廠的食堂已關了門。1987年前蘇聯(lián)領導人葛羅米柯在訪羅時曾參觀布加勒斯特一家國營食品店,看到商品豐富,購物者裝滿了塑料袋。蘇聯(lián)人一走,這些購物者立即把自己手中的塑料袋交給站在一旁的羅內(nèi)務部軍官。原來,排隊的人都是內(nèi)務部指定的人,商店里豐盛的蔬菜和食品也是在蘇聯(lián)客人來之前臨時擺上去的。
在羅馬尼亞本國的經(jīng)濟困難、市場供應十分緊張、群眾生活水平下降的情況下,齊奧塞斯庫卻大言不慚,謊話連篇。1989年4月19日在為慶祝羅馬尼亞還清全部外債的群眾大會上,齊講話說:“羅馬尼亞是在確保了國家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還了外債的!边說,到2000年羅將成為一個“在各個方面都十分發(fā)達的國家”。他甚至說,在本世紀末(指20世紀末)羅馬尼亞將開始實施共產(chǎn)主義的工作和生活原則。聽了這些,羅馬尼亞人真是哭笑不得。
1988年齊奧塞斯庫70大壽時,羅馬尼亞報刊大肆宣傳齊奧塞斯庫著作在國外出版的盛況,羅報刊報道說在維也納、紐約,以及在加拿大、土耳其等國都出版發(fā)行了齊的著作。知情人說,這是羅馬尼亞派人出了重金買下了出版權。
1989年10月8日他在未通知手下人的情況下到布加勒斯特幾個大的副食商場視察,看到那里的貨架上空空如也。他十分生氣,批評了有關部門。兩天后,他在打了招呼的情況下再到這幾家商場視察,看到那里的鮮肉、熟肉、奶制品花樣繁多,十分豐富。他認為是他的“視察”使市場供應發(fā)生了變化。但他走后,農(nóng)副食品又從貨架全部撤掉。
。ū疚膬晌蛔髡呦群鬄樾氯A社駐羅馬尼亞首席記者)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