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亚洲欧a∨人在线观看|欧美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久久97AV综合

        邱瑞賢、徐靜:中山大學喧囂背后試水通識教育

        發(fā)布時間:2020-06-18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對于這個在招生簡章中明言“為探索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的精英教育模式而專門設置”的學院,對于“學生的人生榜樣不是億萬富翁,而是學富五車的大思想家、大學問家”的宣言;
        外界在贊賞和支持群起的同時,質疑和討論也同樣喧囂。

          

          

          開學以來贊賞支持涌現質疑討論亦不斷

          主辦者坦言僅為教改試驗一個理想化狀態(tài)

          

          長假即將結束,回到課堂的中山大學博雅學院學生想的不僅是那本中華書局繁體豎排版本的《詩經》、那些天書般的拉丁文,他們也許會想:還有記者來旁聽嗎?

          

          從9月19日開學以來,作為新生事物的博雅學院在中國南方寧靜的校園中迅速成為一個炙熱的焦點,余溫難消。對于這個在招生簡章中明言“為探索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的精英教育模式而專門設置”的學院,對于“學生的人生榜樣不是億萬富翁,而是學富五車的大思想家、大學問家”的宣言;
        外界在贊賞和支持群起的同時,質疑和討論也同樣喧囂。

          

          “博雅學院只是整個通識教改試驗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苯衲9月1日起才正式受薪于中山大學的著名學者甘陽走馬上任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長,兼任博雅學院院長、通識教育總監(jiān)!拔腋艺f中大珠海模式將是全國高校最好的模式”,這位在短期內將中國大學的通識教育從基本無意識引向蓬勃開展的思想學術界風頭人物,如一陣從香港刮到廣東乃至全國的旋風。

          

          這場在南方開啟的試驗直指中國高校教育的最深層矛盾,誰能預測其成效和趨勢?在外界仍把目光集中在博雅學院之時,中山大學面向全校學生的新通識教育方案已率先在珠海校區(qū)全面開始實施。為澄清開辦博雅學院背后的深意,中山大學副校長陳春聲和甘陽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文/本報記者邱瑞賢、徐靜

          通訊員李漢榮、王麗霞

          圖/本報記者海國 實習生劉雷

          

          作為中山大學南校區(qū)中為數不多的一年級本科生,博雅學院的首屆35名新生,承受了外界極大的關注。完全打破專業(yè)的課程和多少有點獨特的學院生活,這些高考后本來已被錄取到其他院系和專業(yè)的孩子,適應嗎?

          

          

          獨特的課堂

          “受關注本身就是鍛煉”

          

          親自擔任班主任的甘陽多次強調,博雅學院的學生沒有特權。

          

          最早搬到南校區(qū)的前兩天,有的學生只能洗涼水澡,這讓甘陽心疼不已。男班長張佐在學院開學典禮前后,就為這個班級忙乎起來。典禮結束后的午后,他獨自一人在學院臨時辦公樓里等待園藝部門工作人員取回盆景。這位自謙并無特長的上海男孩,在與記者聊天時,著重強調自己對學院的認同,“只有認同,才能讓我們在博雅學院學有所成”。

          

          來自天津的小姑娘由佳妮,本已被自己心儀的第一志愿“應用心理學”錄取,但博雅學院無疑對其有更大的吸引力,她在報名表上寫道“一直對人類自身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選擇了應用心理學這一專業(yè)。我覺得要想在此行業(yè)有所作為,必須要做到博聞強識,眼界開闊,見解獨到。而博雅學院恰恰提供了這樣的人文氛圍,注重文化底蘊,中西合璧,讓學生可以看得更廣,真正立足于世界的舞臺上探索求知!边@段話與其十幾歲的年齡有些不符,但確實出于其手。

          

          自從開學以來,外界的密集關注正讓學生們從開始時的受寵若驚,逐漸過渡到略感不適,甚至有學生向甘陽抱怨,記者總給自己打電話,可能會影響正常的學習。

          

          “應有心理準備,受關注本身也是一種鍛煉!备赎柹钪@種關注蘊含的是社會情緒和目光。同時,有關博雅學院的爭議和質疑之聲,也難免飄進學生的耳朵,這才是甘陽最擔心之處。在錄取面試階段,曾有電視臺希望可以現場拍攝,甘陽斷然拒絕,“面試是選拔人才不是作秀”。他更希望學生們能把質疑和爭議都拋在腦后,平心靜氣地讀書。

          

          博雅學院開課一周有余,學生們初步見識授課老師的博學,感受自己知識的欠缺。不少學生坦言,高強度的學業(yè)要求還是超出了自己的想象。

          

          “我名片都還沒來得及印!弊咴谥写笮@里,甘陽的步履急促,語速很快。博雅學院的籌辦多少有點倉促,從報名、面試、錄取、開學到正式上課,不到1個月時間。甘陽自己的辦公室里現在只有三個助手,分別負責協(xié)助他的三個攤子:人文高等研究院、博雅學院和通識教育。“剛來了電腦,空調還未裝,廣州的天氣太熱了!彼φf。

          

          

          忙碌的院長

          “博雅”是試驗的賣點

          

          “說實話,博雅已經說得太多了,現在應該給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讓學生讀書了。”

          

          外界對博雅學院的空前關注,讓曾經在海外高校任教多年的甘陽也不太適應!白鰧W問還是要靜下心來,我來中大是搞通識教育的,博雅學院只是一個環(huán)節(jié)。”

          

          相比媒體對博雅的關注“過熱”,甘陽對于同時在中大珠海校區(qū)推行的通識教育改革試驗未能得到足夠關注,深感不安!爱敵跸氲氖,通識教育在中國高校推行的速度不可能快,只能通過微調逐步來,這樣無法積累集中的經驗,而開辦一個相對獨立的學院,給通識教育的模式提供一個理想化的試驗環(huán)境,有助于我們的摸索,才籌辦博雅學院!毖韵轮,甘陽沒料到博雅成為其操控大盤中的主角。

          

          “說實話,博雅學院是一個賣點,借此推行中山大學的通識教育改革才是我們的真正目的!2008年12月親自把曾擔任香港中文大學通識教育研究中心榮譽研究員的甘陽“挖”過來的中山大學副校長陳春聲說,在該校多年來引進高層次人才的歷史記錄上,甘陽是第一個以改革本科教育為主要目的“請”來的!拔耶敃r和他說,你今年57歲了,最多還有8年就要退休的。給你一個平臺,做一個教育改革試驗,看看通識教育怎么操作才適合中國好大學的實際情況!

          

          “博雅這次引起這么大的關注,我們沒有想到。其實早在2004年,中山大學就在想這個問題。”陳春聲透露,從2005年起,學校的主管領導就連續(xù)幾年特派多位優(yōu)秀的文科教師前往美國的博雅學院學習任教一年后再回國。在這批教師里,有三位承擔本次博雅學院的入學面試考官,分別是歷史學教授程美寶、考古與藝術史副教授徐堅和中國文學副教授朱崇科。他更透露,其實在中山大學大學城的東校區(qū),“在相關基金會的支持下,一直開辦有‘博雅班’,深受學生歡迎,只是沒有對外宣傳!

          

          對于“博雅”背后的深意,中山大學校長黃達人明確坦言,成立博雅學院,只是中山大學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一系列舉措中的一項嘗試,而他本人更加關注的還是面向全校本科學生的通識教育,因為通識教育能讓全校學生受益。

          

          就在博雅學院開學成功牽動外界關注的同一天,一項更具縱深感的教育改革正悄然在中山大學珠海校區(qū)鋪開——從9月21日開始,在珠海校區(qū)就讀的3700多名新生和1300多名二年級學生,按照新的通識教育方案選修“通識教育共同核心課程”。

          

          

          請吃飯的校長:

          最怕“通識”有名無實

          

          “在某種意義上,上好通識課比上好本專業(yè)的課更難! 中山大學校長黃達人指出。

          

          第一天開講的課程是歷史系的“中國古代史(先秦兩漢)”和“中國藝術史”、亞太研究院的“世界宗教與民族沖突”、生命科學學院的“現代生命科學導論”、 生命科學學院的“現代生物技術導論”、中文系的“中國詩詞”和教育學院的“心理學導論”等。其中,王金發(fā)教授和黃天驥教授是國家級教學名師。3天后,另一位國家級教學名師李萍開講“倫理學問題討論”。

          

          七十多歲德高望重的黃天驥首次擔任通識課教師,面對非中文系大一新生開講詩詞。“想到他們不是中文專業(yè),講課時會注意技巧,多用例子來解釋,而且和中學語文知識銜接,把不同學科打通上課,通識課教師需要能力根據學生的反應臨場處理和選擇!

          

          開學以來,主抓通識教育改革的副校長陳春聲很忙,最近幾天他忙著掏錢請文學院、嶺南學院和外語學院的知名教授們吃飯!皼]有合適的老師,是我最大的困難。能把本專業(yè)的課程講到外專業(yè)的學生也愛聽,很不容易。現在我是先挑老師再挑課,先看老師行不行,再決定開哪一門核心課!

          

          作為中山大學教師職務聘任委員會主任,校長黃達人已經給了甘陽30個教師編制,職責上希望實現“三位一體”——既能擔任通識課教授,又能給博雅學院上課,最好還能承擔高等教育研究院的研究。陳春聲坦言,這些老師最主要的工作量,還是用在通識教育。

          

          “全國高校中推行通識教育的,中山大學并非第一家,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都有好的探索,但我們的方案還是比較與眾不同的”。陳春聲認為,與國內其他院校展開的通識教育相比,中大這次推出的“通識教育核心課程”最大特點是強調通識教育的可持續(xù)性,要與現階段中國大學的教育教學體制平穩(wěn)銜接。

          

          “目前國內高校的通識教育很多都有名無實。”今年9月在上海舉行的一次全國通識教育會議上,甘陽曾提出,通識教育最大的困難在于往往難以持續(xù)。其根本原因在于通識教育課程常常游離于學校主體課程之外,因此會被邊緣化而難以保證課程質量。中大這次對癥下藥,特別注重通識課程與學校主干課程的有機聯(lián)系,在課程組織上采用了國外大學常用的“雙重編碼課程”,把若干院系最核心的主干基礎課同時作為通識課程。

          

          比如,歷史系新開設的“中國古代史(先秦秦漢)課程”,就既是歷史系本科生必修的專業(yè)基礎課,同時也是全校所有學生都可選修的通識核心課程!斑@樣做,是為了保證通識課程不是隨便聽聽的淺顯課程,而是有專業(yè)基礎課要求的優(yōu)質通識課程。”甘陽說。

          

          類似的“雙重編碼課程”還有由哲學系開設的“中國古代哲學(先秦)”以及由中文系開設的“中國古代文學(先秦兩漢)”等。甘陽認為,這些都是文史哲等各系常年開設的最基本的專業(yè)基礎課,把其同時作為全校通識教育核心課程,就既使通識教育課程有質量的保證,而且具有可持續(xù)性。

          

          

          涌現的難題:

          清華北大沒有多校區(qū)

          

          “要比別人先做改革,中大面臨的困難很多。”陳春聲說,首先是學生多。

          

          中山大學為此專門成立了中大通識教育委員會,校長黃達人親自做主任。甘陽擔任通識教育總監(jiān),其策劃和統(tǒng)籌珠海通識教育所占的時間,遠遠大于花在博雅學院上的精力!耙嫦蛭迩Ф鄬W生,新通識課程的組織與落實也遠比博雅學院課程復雜和困難得多!

          

          “清華和北大招生數量沒有我們這么多,也沒有多校區(qū)辦學的問題。比如我們東校區(qū)沒有文、史、哲的院系,這些院系的專業(yè)基礎課程入選通識核心課程后,無法讓外專業(yè)的同學與本專業(yè)的學生一起修讀,要讓老師們專門為通識課程跨校區(qū)教學,相當牽扯時間和精力!

          

          參照國際知名大學的習慣做法,讓博士生擔任助教,從而改變中國高校教育體制中大班授課,師生比例嚴重失調而難以溝通交流的弊病,是中山大學進行教育改革的另一個探索。甘陽說,學校規(guī)定,從本學年開始,所有博士研究生都必須擔任教學助理工作,重點保證通識教育核心課程的助教需求!

          

          從新學期開始,中大對所有博士生進行了本科課程教學助理工作培訓,校長黃達人親自做培訓輔導報告,“博士生做助教是發(fā)達國家一流大學保障教學質量的普遍措施,也是博士生培養(yǎng)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中國的大學以往對這方面重視不夠,需要大力加強。”

          

          他認為,博士研究生擔任本科教學助理工作,有助于提高本科教學質量,擔任教學助理也有利于博士生的自身成長。

          

          “不過,現在我們的博士生還不夠”,陳春聲算了一筆賬,目前中山大學共有32000名本科生,每個本科生一個學期平均要上4~5門課程,如果每門本科生課程按30名學生配備一名博士生教學助理的標準,每學期可能需要4000~5000名本科教學助理,而現在每學期能擔任教學助理的博士生有1200人左右,大概只能滿足1/4的需求。

          

          實際上,在推進中山大學通識教育改革的過程中,陳春聲還希望能完成整座高校的校區(qū)布局調整。中山大學目前有珠海校區(qū)、東校區(qū)、南校區(qū)和北校區(qū)四塊,有些校區(qū)本科生太少,有些校區(qū)基本上沒有碩士生,一個校區(qū)沒有本碩博的完整體系,對大學教育氛圍的營造并不理想。按照去年開始實施,計劃2012年底完成的《中山大學校區(qū)布局調整路線圖》,到2013年的時候,每個校區(qū)都會有比較完整的本—碩—博教育體系,對整體大有益處。

          

          

          足夠的信心:

          五年后會有高校跟上

          

          “我可以放言,珠海校區(qū)的這個方案將是全中國最好的一個。”甘陽非常自信。

          

          按照計劃,從2010年9月起,經過系統(tǒng)設計的新通識教育課程也將在其他校區(qū)一、二年級的本科生中開設。而甘陽的期望是,經過3~5年的磨合,逐步取消中山大學現有的公共課制度,完全建立全新的通識教育制度。(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這位從2003年“北大改革”風波中崛起的高校通識教育改革標志人物,這一次是否終于在南方的高校中找到了他實踐理論的落腳點?

          

          2003年,關于“北大改革”的辯論喧囂一時。當時張維迎等學者在北大推出改革方案,試圖推行企業(yè)化管理,倡導英文教學而非母語教學等等。甘陽發(fā)表《大學改革的合法性與合理性——評北大改革》一文,率先發(fā)起對北大改革方案的批評,隨后接連發(fā)表《華人大學理念與北大改革》等文,促使北大最后對改革方案被迫做了調整。

          

          其后,甘陽開始在國內大力倡導通識教育,認為這才是美國大學本科教育的真正精華所在。

          

          2005年甘陽在北京主持召開了“中國大學的人文教育”大型會議,來自中國幾十所大學的百多位學者教授參與,并就中國大學的本科教育達成了重要共識:中國大學的通識教育不是要盲目模仿美國大學的外在形式,而是要學習美國大學對學生從嚴要求的實質,特別要抓住經典閱讀與小班討論這兩個基本點。提倡學生小班討論和助教制度,改變以前只是老師滿堂灌的狀況,并且讓研究生通過擔任助教獲得多方面鍛煉。

          

          “我承認,理想化推行有很大難度,但是我們在作充分的嘗試,你不能永遠都呆在岸上學泳姿,游泳肯定要下水,即使會嗆水。中大為了做這件事,已經做了很多的準備,而且我們研究的探索都是有可持續(xù)發(fā)展可能的,防止過去很多嘗試那樣虛化和逐漸被邊緣化。”

          

          “關鍵的關鍵還是課程,我們是否能準備足夠的大類平臺課程?這些課程還要能接上幾年后的社會發(fā)展需要。但真正操作起來并不容易,像浙江大學那樣完全不分專業(yè)招生,是可以從根本上改變問題,但也有隱憂,課程結構是否準備好了?有沒有穩(wěn)健的公共平臺課體系?有沒有足夠的通識課師資?教育改革還是要相對保守地推行。”

          

          “我想,再過5年左右吧,會有其他高校跟上的,如果是在江浙等高校比較集中的地區(qū),可能兩三年后就會有高校跟上。未來幾年,中國高校的通識教育改革會有一個大的發(fā)展!备赎栒J為。

          

          

          

          獨家專訪

          

          甘陽:“質疑是因不理解”

          

          思想學術界最具影響力和爭議的人物之一決定用八年圓一個教育改革夢

          

          身處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思想學術界,甘陽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其集中的影響力和爭議性。自1999年從美國回到香港大學任教以來,十年來幾乎他的每篇文章以及訪談演講都能引發(fā)中國思想界的新話題。這一次,甘陽迅速把腳步停在了南方教改的最前線——用中山大學副校長陳春聲的話來說,在該校引進高層次人才的歷史上,以本科教育為目的還是第一次。

          

          因為南方媒體對“博雅”開學的熱切關注,甘陽說這個秋天他度過了人生中與記者打交道最密集的日子,接下來他要離開喧囂,做好這件寄托了人生期望的大事。

          

          

          關于通識教育:

          理念爭議不大最難操作

          

          廣州日報:您以呼吁中國高校推行通識教育著名,而人們這次記住的是您開辦的“博雅”。對于外界已經出現的種種質疑,您怎么看?

          

          甘陽:從我本身的觀點看,我是不太贊成過分宣傳博雅的,我更希望人們關注中國高校通識教育的進程,博雅只是其中一個很小的環(huán)節(jié)。

          

          其實對一些質疑的聲音我有意見,很多人只從媒體上看到一句話就下筆寫評論,連博雅學院的課程設置和教學理念都未了解清楚,就迅速下結論。我認為這些質疑是因為不理解。比如學生將來的出路,其實根本不用擔心,他們本來就是精英化培養(yǎng),不需要就業(yè),大部分都將直接繼續(xù)深造。

          

          廣州日報:您被稱為國內高校推行通識教育的標志性人物,這些年來不僅振臂高呼,也在身體力行,這次的平臺有什么不一樣嗎?

          

          甘陽:我國高等教育劃分專業(yè)的做法是上個世紀學習前蘇聯(lián)的產物,到了80年代就已發(fā)現不適應社會發(fā)展要求,不符合國際趨勢。從2000年開始,北大清華等高校開始提出淡化專業(yè),培養(yǎng)寬口徑專業(yè)人才的理念,但人們很快發(fā)現,通過公共課來拓寬學生知識面的做法效果也不是很明顯,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校內各院系的本位主義,任何一個院系都會把最好的師資留給自己,擔任公共平臺課的老師往往被邊緣化,這些課程也成為學生眼里可有可無的“營養(yǎng)學分”,耗費大量的教育資源。

          

          如果光看表面,現在你在國內任何一個大學都可以看到一張很好的公共課課程表,但真正關鍵的是什么?要看是哪個老師在上這個課,這門課程對學生的要求是什么?甚至每堂課讓學生讀的是什么書?作業(yè)是什么?不在于課名,在于這個課到底是怎么上的?

          

          中大的通識核心課一定要找各專業(yè)最強的教師,開設的課程是各專業(yè)最深厚的基礎課,不能讓通識課程游離于一所高校的主要課程之外。這避免了以往通識教育有名無實的弊端。如果這個課不行,就是這個高校的這個院系教學質量不行,而并非通識課程不行。關鍵是可持續(xù)性,通過制度固定下來,不要像以往一些改革那樣,一兩年后,大牌教授紛紛撤出。

          

          中國的教育改革不可能采取激進的做法,我傾向于比較保守地進行。將來我們有沒有可能像美國那樣,完全不按專業(yè)招生?不是沒有可能的,但這必須建立在充分成熟的公共平臺課程設置基礎上。對于通識教育的理念,近年來國內高校的爭議不大,真正的難點是操作。

          

          

          關于大學行政化:

          不善利用才會成為障礙

          

          廣州日報:有意見認為,從你們設置的通識教育課程來看,比較多集中于人文科學領域,學生選擇的空間真的夠大嗎?

          

          甘陽:通識教育不是萬金油的意思,我認為納入通識教育課程的自然科學類課程也并非傳統(tǒng)的數理化課程,我傾向于選取環(huán)境、生命、地理科學類課程,對于一名21世紀的公民來說,應該授予更多全球化問題的知識。

          

          當然,實際操作中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社會科學、經濟學和法學等這些熱門實用性專業(yè),要提供一些通識課程確實比較難,加上教師面對的學生多,社會活動多,課程調動也比較難。如何讓這些院系給予全校通識教育更多支持,我們也在努力。

          

          廣州日報:也有意見認為,中國高校強烈的行政化色彩,各個院系分割鮮明,是推行通識教育的一大阻礙。

          

          甘陽:對于中國大學的行政化,不善于利用才會成為障礙。我倒認為,目前在中國高校推行改革,相當程度上更需要行政力量的推動。比如中山大學專門成立了通識教育指導委員會,校長黃達人親自擔任主任,這樣我到各個院系去工作不是方便多了嗎?(笑)很多事情沒有行政力量還推動不了。

          

          至于很多人認為行政化干預了中國大學教授的學術自由,我認為對于現階段的中國高校來說,學術質量和水準問題比自由更重要。自由不重要,學問才是第一位的,脫離學問的泛自由沒有什么意義。

          

          

          關于教改起點:

          本科教育是最重要核心

          

          廣州日報:陳春聲副校長說您是中大請來第一個專門搞本科教育的“!比。

          

          甘陽:對于一所高校來說,解決本科教育問題才能解決核心問題。大學最重要的成果就是人,一個好素質的學生進入高校第一步就是接受本科教育,你能否給他提供最好的教學質量?科研的任務還有科學院和社科院承擔,教學才是一所高校最重要的任務。

          

          我樂意回到本科教育前線,一所大學的最高成果如果能反饋到教學的最前線,才是推動學術流動的“活水”。

          

          廣州日報:為什么選擇在南方的中山大學實踐您的教育理想?

          

          甘陽:中國的高校分布不平衡,與北方、江浙一帶相比,廣東的教育觀念相對滯后,改革的動力也不足,一些已經成為共識的理念,南方接受得要緩慢一點。不過南方越來越開放,這里有無限發(fā)展的可能。中山大學對整個華南地區(qū)有深遠的滲透力和影響力,這次率先實施改革,從而領全國風氣之先,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我很有信心。

          

          

          原載《廣州日報》2009-10-08

          

        相關熱詞搜索:中山大學 喧囂 試水 教育 邱瑞賢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smilezhu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