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小蕾:貨幣政策不會陷入兩難境地
發(fā)布時間:2020-06-18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從去年11月以來,為力挽經濟下滑的趨勢,貨幣政策積極地創(chuàng)造寬松的貨幣環(huán)境,特別是今年前8個月新增貸款超過8萬億元,不僅通脹預期成為關注的焦點,同時引起貨幣政策可能面臨兩難局面的擔心:穩(wěn)定經濟增長需要繼續(xù)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但繼續(xù)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會對通脹預期形成更大的壓力。
筆者認為,這種把貨幣發(fā)行與通脹直接聯(lián)系的觀點是有誤區(qū)的。實際上,經濟不在均衡增長狀態(tài)的時候,經濟形勢變化是由貨幣需求主導的,隨經濟形勢變化而變化的價格水平也是由貨幣需求主導的。只有經濟處于均衡狀態(tài),或者說經濟處于偏熱狀態(tài)時,貨幣供給才會直接影響通脹。如果能夠對貨幣政策與通脹形成的關系有更正確深入的認識,貨幣政策就不會再有兩難的困擾。
經濟恢復期間貨幣供應增長不會導致通脹
凱恩斯學派最著名的論斷之一就是“流動性陷阱”,認為在經濟衰退期間,利率降到零也調動不了投資意愿!傲鲃有韵葳濉币馕吨,靠印鈔票制造寬松的貨幣環(huán)境只會給人假象,沒有投資活動創(chuàng)造的貨幣需求,這些印出來的“流動性”根本流不動,更創(chuàng)造不了通脹。所以凱恩斯主張政府增加支出和投資,激活消費,激活投資,激活貨幣需求,最后激活經濟。
凱恩斯的著名論斷再次被論證。為應對此次危機,世界各大央行都把利率降到零。在銀行系統(tǒng)基本癱瘓的情況下,零利率的資金成本也無法活躍信貸和投資活動。各央行超常規(guī)地采取寬松的數(shù)量發(fā)行的政策也已半年多,經濟顯示微弱恢復,顯然還未走出通縮的陰影,更沒有通脹的壓力。
筆者認為,全球經濟的微弱恢復,更可能是凱恩斯主義主張的政府行為的結果。因為如果沒有各國政府積極的財政政策的作用,通過政府支出和投資以及稅收政策,激活投資和消費的經濟活動,激活貨幣需求,“一廂情愿”的貨幣供給再多,也無法參與實體經濟的運行,對經濟增長的恢復也不會有直接影響,更不可能產生對與經濟增長同步變化的價格水平的變化影響,也就不可能對通脹預期形成從總需求推動的角度發(fā)生影響。
實際上,經濟恢復過程中的經濟活動和經濟形勢的變化是貨幣需求主導,不是貨幣供給主導。經濟恢復過程中,不存在形成嚴重通脹的機理過程,不存在價格大幅上漲的推動力。只要經濟未達到均衡水平,貨幣供應增長不會對通脹形成產生直接的有效影響。
貨幣供應的不斷增長會直接推動通脹是貨幣學派最經典的論斷之一。但是人們在使用這個著名結論時,往往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前提假設,在“經濟處于充分就業(yè)”的情況下,如果貨幣供應仍然保持快速增長,最后的結果會引發(fā)惡性通脹。在當前經濟還沒有走出危機,經濟增長還在企穩(wěn)的過程中,貨幣學派關于貨幣快速增長會拉動通脹的結論的前提并不滿足。所以,把當前寬松的貨幣供應增長與通脹聯(lián)系起來缺乏理論和實踐的支持。
貨幣政策可以收放自如
貨幣政策操作可以分幾個階段。經濟現(xiàn)在處于復蘇階段,有必要繼續(xù)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緊縮的貨幣政策肯定不是正確取向。這一階段,貨幣供應增長仍然需要提供足夠的流動性,匹配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所調動的投資需求、消費需求所產生的貨幣需求,最大化政府拉動經濟政策的綜合效應。在穩(wěn)定經濟增長態(tài)勢的過程中,價格水平會相應的由負變正、逐漸上升,但是相信以滿足經濟運行正常需求為目標的貨幣供應的增長,不會推動通脹形勢的惡化。
對于當前的貨幣政策,需要 “微調”的是,規(guī)范銀行信貸,保證貨幣政策在“促民生,保增長,調結構”的既定方向上的“寬松”,需要流動性的地方足夠寬松,不應該流向的地方嚴格把關,真正做到“有保有壓”。推動銀行信貸和貨幣供應的增長M2趨于更合理的增長水平。
當經濟保持連續(xù)三、四個季度8%-9%的穩(wěn)定增長以后,就業(yè)形勢改善,國際經濟形勢也逐漸穩(wěn)定,貨幣政策要逐漸回歸正常狀態(tài)。M2應保持在超過經濟增長加通脹水平幾個百分點的水平之上。在經濟增長穩(wěn)定以后,不要刻意推動超過經濟潛在增長率的高增長?桃馔苿映^均衡水平的增長,就會繼續(xù)寬松的貨幣供應,導致過度投資,在短期內推動經濟過熱增長,導致價格水平不斷上漲,進而惡化通脹形勢。所以貨幣政策一定要在經濟穩(wěn)定增長以后,適時實施動態(tài)微調,使貨幣環(huán)境保證經濟的正常運行,同時也不會推動通脹形勢惡化。
在上述兩個階段之間的時間段內,貨幣政策應該按照動態(tài)微調的思路,隨經濟形勢的動態(tài)變化更靈活地變化。堅持貨幣政策漸進調整的原則,有利于達到貨幣政策穩(wěn)定經濟增長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貨幣供應和銀行信貸“合理”增長不是貨幣政策的緊縮。這兩個概念的清晰界定,有利于逐漸淡化和消除由于對貨幣發(fā)行與通脹形成關系的誤解,從而產生對通脹擔心和對貨幣政策轉向的猜測。
在我國貨幣政策回歸正常的時候,要推動國際社會,特別是美國轉變貨幣政策。否則,世界各國貨幣政策的不同步,會加大貨幣之間的利差,非常可能帶來國際投機性資本的大規(guī)模流入。
只要密切關注經濟形勢的變化,特別是對經濟所處的均衡狀態(tài)進行相對準確的判斷,貨幣政策完全可以在不同階段采取目標清晰、針對性很強的不同政策,該保增長時保增長,該防通脹時防通脹,不會處于兩難的困境。當然在穩(wěn)定經濟增長與通脹形成過程中的動態(tài)調整也至關重要。
中國經濟現(xiàn)在處于復蘇階段,有必要繼續(xù)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提供足夠的流動性,匹配經濟刺激計劃調動的投資需求、消費需求所產生的貨幣需求。在穩(wěn)定經濟增長態(tài)勢的過程中,價格水平會逐漸上升、由負變正,但不會推動通脹惡化 。
來源:
中國證券報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