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如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滲透情感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8-06-25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摘要: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以立德樹人為教學目標,關注初中生的心理健康與人格發(fā)展。隨著社會上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日益突出,校園暴力等各種青少年心理問題引發(fā)的社會事件時有發(fā)生,為此,國家教育部對初中的德育教育更加重視,開設道德與法治課程來提高初中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情感教育;初中
師生之間和諧的情感教育,可以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和思想壓力,也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促進學生學習的進步。道德與法治課程主要涵蓋了思想道德教育、社會主義建設理念、自強自立精神、優(yōu)秀品質等內容,重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進而形成了正確的社會主義價值觀。
一、構建平等師生關系,營造和諧學習氛圍
很多學生敬畏甚至畏懼教師,教師必須蹲下身子與學生平等相處,明確學生的所需,鼓勵學增強自信,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無微不至的關懷,特別對處于叛逆期、有厭學情緒學生要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教育,學生對教師的情就會感油然而生,學習的熱情也會高漲。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活學活用學科知識
道德與法治教學在中考中的比重不是很大,再加上開卷考試的模式,很容易讓部分學生忽視道德與法治課,所以在學習上不會下功夫。再加上道德與法治是一門較為枯燥的理論性課程,也會讓許多學生對學習興趣不夠濃厚。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情感教學的重要作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如,將現(xiàn)實社會的情感生活融入到教學中,將學生帶進真實的生活場景,讓學生深刻認識到道德與法治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情感教育不僅是師生關系之間心靈溝通的紐帶,也是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各種問題的良方。
三、以情感體驗為載體,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由于知識的枯燥乏味及各種概念規(guī)律的抽象難解,部分老師只要求學生勾畫重點知識,死記硬背概念,應付考試,沒有引導學生進行理解,讓學生逐漸失去了學習興趣,也脫離了素質教育的本質。其實,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通過講述歷史故事、觀看電視記錄片和教學影視片等方式,讓學生了解道德與法治理論背后的故事,讓學生從情感上體會道德與法治的嚴肅性和重要性,讓學生從心靈上真正感悟到學習道德與法治的重大意義,借景生情,以理激情,讓學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以便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四、尊重學生獨特個性,培養(yǎng)學生自信自立
道德與法治教師的除了要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外,還要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如,教人教版七年級《揚起自信的風帆》一課時,如果教師只是口若懸河地告訴學生自信的重要性以及樹立自信的方法,學生一定會茫然失措一頭霧水,不知所以然。
要想真正樹立學生的自信自立,必須尊重學生的獨特個性,讓學生發(fā)揮其特長,并鼓勵其揚長避短。如:讓學生進行才藝比賽,發(fā)掘自我特長,并在課堂上展示出來。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愛好和特長及時表揚和鼓勵。這樣,教師逐步了解了學生的愛好和特長,也讓學生樹立了自信心。
五、緊貼學生生活實際,合理開展道德教育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應該緊貼學生生活實際,提高課堂的開放性,引導初中生積極參與課堂實踐,將德育教育、心理教育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促進初中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道德與法治教育在本質上是對生活實踐知識、實用知識的學習,與日常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
如:七年級上冊《生命的思考》的教學中,為了讓初中生學會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守護生命,教師應適當選取生活中的案例,結合初中生的生活經驗,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激發(fā)初中生內心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六、教師以身作則,正確引導學生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想讓學生盡快適應新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一定要以身作則,為學生做出一個表率作用。如:對學生作業(yè)的批閱,一定要秉著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對學生學習所存在的問題要清晰明確地指出,而不是一個“良”“優(yōu)”“合格”或者“閱”。因為學生辛辛苦苦完成的作業(yè)需要得到教師的認可和指導的。其次,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列舉實際案例,列舉自己或者其他科目教師的優(yōu)秀事跡,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一種尊敬的心理,由對教師的興趣轉移到對其授課的興趣。
七、深入挖掘新教材,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式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不僅要具備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和教學經驗,善于轉變教學方式,調動初中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要深入挖掘新教材,按照實際學情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式,提高初中生的學習效率。道德與法治新教材《道德與法治》側重于法治教育,在教材中增加了法治教育版塊。教師必須選擇學生喜愛的教學形式,創(chuàng)設高效的課堂教學情境,逐步向學生滲透晦澀難懂的法律知識,增強初中生對法治的重視程度,使初中生能夠形成基本的法治意識,在日常生活中通過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八、理論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逐步滲透情感教育
當學生遇到思想和道德事件時,應該如何處理,可以憑借自己的道德與法治思想來進行評判,教師可以將新聞或報道中的案例融入到課本中,讓學生對于高尚或者不道德的事件進行評價,并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結合書本內容對具體事物進行辯論,從而在學習中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
九、合理巧設懸念,激發(fā)求知欲望
懸念是教師根據(jù)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內容的需要故意設置的疑問,給學生制造懸念,引發(fā)學生追根溯源的心理,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如,在教學《我有一個快樂的家》一課時,教師首先要詮釋“家”的含義,接著讓學生分析爸爸媽媽絞盡腦汁為自己所起的好聽且賦有蘊涵的名字。學生興趣高漲,躍躍欲試,深深地感受到了父母以及家人對自己的愛,感受到了父母是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長,有所作為,長大之后光宗耀祖,衣錦還鄉(xiāng)。從而感受家庭的溫馨,感受父母對自己的呵護,感受自己與父母親密無間的親情。
情感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中十分關鍵,關系到學生學習的進步和效率,影響著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培養(yǎng)。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合理地運用情感教學,幫助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劉鳳杰.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4.
[2]單盈盈.利用生活化素材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 2016(2):36-37.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