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洗澡趣談
發(fā)布時間:2018-07-01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古人洗澡叫沐浴。沐,是洗發(fā);浴,是洗身。那時,無論上朝或祭祀,人們必須先洗澡,所謂沐浴而朝,“齋戒沐浴則祭上帝”,十分莊重嚴肅;個人平日洗澡,也要求不只洗去身垢,而且要除去心垢——澡身而浴德。直到清代,故宮的浴室仍叫“浴德堂”。
■
古人洗澡始于何時呢?有的說,始于夏禹之時;有的說,源于周公之世;也有的說,起于秦穆公。說法不一,難以確定。我們根據(jù)古文字和實物可以肯定,在商周時,古人已經(jīng)用浴盆洗澡了。商朝第一個君主成湯洗澡用的青銅浴盆——湯盤,就是一個有力的物證。
遺憾的是,這只湯盤在唐代時就已經(jīng)遺失了。但周初虢國季子白的青銅浴盆至今尚存,該盆長三尺九寸,寬二尺四寸,深一尺二寸,銘文110字,記載季子白奉周王之命抵御獫狁(xiǎn yǔn,古部族名,即犬戎,也稱西戎,活動于今陜、甘一帶 )的功績。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洗澡已經(jīng)很普遍了。史料記載了一件與洗澡有關(guān)的趣事:晉國公子重耳遭驪姬之難,被迫逃亡。在曹國時,曹共公聽說重耳“駢脅”(也就是肋骨連成一片,古時被認為是圣人之相),出于好奇,在重耳洗澡時躲在浴室簾后偷看,這是非常不禮貌的事情。
我國很早就有了浴室和木制浴盆。據(jù)《周禮》記載,浴室叫湢,木制浴盆叫杅。
從《周禮》的記述看,古人由于留長發(fā)容易垢膩,規(guī)定每三日洗一次頭,每五日洗一次熱水澡;洗澡還須符合“禮”,也就說,要有一定程序。根據(jù)《禮記·玉藻》的記載,洗澡要用兩條浴巾,細葛布巾擦上身,粗葛布巾擦下身。出浴盆后,先站在蒯草席上,用熱水沖洗,而后站到蒲席上,擦干身子,才穿衣服和鞋子。人在洗澡后會感到口渴,所以最后還要“進飲”,也就是像現(xiàn)代人一樣喝些飲料。那時,洗澡用的是井水,禮儀規(guī)定:“內(nèi)外不共井,不共湢浴!币簿驼f,男女不可共用一口井,也不共用一間浴室。這說明,當時不僅有了上下之分,而且有了男女之別。
到了漢唐時期,洗澡日益受到重視,國家還相應(yīng)地制定了休沐制度。漢代官員因是入署辦公日夜寢食其中,每五日一休沐,才能歸家洗澡休息。唐人與漢人稍異,官員散朝可歸私宅,但仍是“五日一休沐”。關(guān)于這一點,常見于唐人詩歌,如劉禹錫《浙西李大夫述夢四十韻并浙東元相公酬和斐然繼聲》詩云:“五日思歸休,三春羨眾邀。”自漢至魏晉迄唐初,官吏都是“五日一休沐”。這說明,洗澡不僅經(jīng);乙呀(jīng)制度化了。
■
商周以來,人們一般都用浴盆洗澡,但在人數(shù)眾多而又集中的地方,往往難以滿足需求,這樣,便出現(xiàn)了人工浴池。
最早修建人工浴池的是皇宮和寺院,因為那里聚集著眾多嬪妃或僧徒。1974~1975年,考古工作者在發(fā)掘秦始皇咸陽宮時,就曾發(fā)現(xiàn)有供嬪妃使用的大浴室,設(shè)有陶制的地漏與排水管,還有取暖的壁爐。南北朝是我國佛教極盛時期,洛陽廟宇最盛時達1300多所。據(jù)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卷四記載,在洛陽寶光寺后園,有一間大浴室,內(nèi)有用巨石砌成的大浴池,池旁五步有一口井,是浴池的水源。這說明,人工浴池最遲建于北魏之時。釋義凈《南海寄歸內(nèi)法傳》卷三中有印度佛寺浴池的記載:“那爛陀寺有十余所大池,每至晨時,寺鳴健稚,令僧徒洗浴!辈⒃疲骸笆雷鸾虨樵∈遥蜃髀兜卮u池,或作去病藥湯!边@說明,浴池的建造與佛教有著密切關(guān)系。所以,《事物紀原》卷八記載,浴池是西域舊俗。因而,我國人工浴池雖早建于秦代,但大量建造似應(yīng)在受到佛教影響之后。
古代的浴池多取用井水,冬季洗澡,水溫是個難題。但在有溫泉的地方,冬天洗熱水澡則十分方便,這就促進了溫泉浴池的發(fā)展。
唐玄宗后期不問國事,縱情聲色,每年冬十月,便攜楊貴妃到驪山華清宮度假,至次年四月始回。驪山上有充足的溫泉,玄宗便下令修建了許多溫泉浴池,有供皇帝洗澡的“御湯”、供貴妃洗澡的“妃子湯”、供嬪妃們洗澡的“長湯十六所”,浴室有數(shù)十間之多。
考古工作者在唐代華清宮御湯遺址內(nèi)發(fā)掘出蓮花湯、海棠湯、星辰湯、太子湯、尚食湯等5處湯池。這些溫泉浴池規(guī)模大小不一,形狀各異,建造華麗,工藝絕倫。專供玄宗洗澡的“御湯”,浴池“周環(huán)數(shù)丈,悉砌以白石,瑩沏如玉……中有雙石甕,腹異口,(水從)甕中涌出,噴注于白蓮之上”。在御湯西北角是妃子湯,池面稍狹,與御湯不同,在池側(cè)還放了4只紅白石盆,盆中“刻作菡萏之狀,陷于白石面”,溫泉水從中涌出。王建《華清宮感舊》詩云:“公主妝樓金鎖澀,貴妃湯殿玉蓮開!睆腻訙婂贫拢闶枪⿱邋鷤兿丛〉拈L湯十六所。這里的浴池池面很大,“環(huán)回甃以文石”,水上還放有銀鏤漆船和白香木船,“楫櫓皆飾以珠玉”,極為豪奢。因嬪妃眷屬眾多,洗澡時須抄名而入,所以王建《宮詞》說:“浴堂門外抄名入,公主家人謝面脂!
這些溫泉浴池的建造工藝和裝置具有很高的水平,十分精巧,令人叫絕。山上浴池都是“鑿石作暗渠走水”,換水時,“其中珠纓寶珞流出街渠,貧民日有所得焉”。
浴池可容納很多人共浴,雖缺少私密性,但在我國洗浴史上仍是一大進步。
■
至宋代,商品經(jīng)濟空前發(fā)展,產(chǎn)生了許多新興的商業(yè)大都市。在這些大都市里,生活著許多商人、手工業(yè)者、軍士、平民,為滿足他們的衛(wèi)生需要,逐漸出現(xiàn)了商業(yè)性的公共浴池。北宋汴京(今河南開封),在甜水巷有“浴室院”;南宋臨安(杭州),洗浴業(yè)還成立了行會組織,叫“香水行”。宋代的公共浴室大多“懸壺于門”,作為標志。
這些公共浴池中還有專門為顧客服務(wù)的揩背人。蘇軾在泗州浴后寫了一首詼諧小詞:“寄語揩背人,盡日勞君揮肘。輕手,輕手,居士本來無垢。”
浴堂門口早上還兼營“面湯”——洗臉水,商業(yè)氣息十分濃厚。
到了元明時期,商業(yè)性的公共澡池更加普及,也更大眾化了。浴室服務(wù)的對象,不僅有各類勞動人民,還有讀書人,階層十分廣泛。服務(wù)不受性別、年齡的限制,項目日漸多樣化,有冷水也有熱水,有池浴也有盆浴,還有搓背的、剃頭的、修腳的,等等。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