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育,讓語文教學有更多的“獲得感”
發(fā)布時間:2018-07-05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摘 要】《論語·先進》篇講述的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鬃诱J為:教育學生,先是對學生有充分的了解,繼而才能因材施教,最終讓學生們各盡其材,有所進步。這是每個老師都耳熟能詳?shù)牡涔剩侨魏谓虒W方法都是萬變不離其宗的根本之法。就語文教學來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因材施教。語文教育難點和重點也在因材施教上。“小班化教學”因其班級規(guī)模小、形式靈活多樣、學生參與廣泛、關照學生個體差異等特點,一改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從真正的意義上實現(xiàn)了因材施教,對小學語文教學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
【關鍵詞】小班化教學;語文教育;因材施教;獲得感
當前小班化教育中的語文教學面臨哪些問題?作為一種優(yōu)質(zhì)教育,小學語文教育在小班化的陣地中取得顯著地成績。但我們也發(fā)現(xiàn)在實現(xiàn)了小班化語文教學的學校里,一些教師并沒有有效發(fā)揮小班化的優(yōu)勢。那么當前“小班化教育”面臨哪些問題?一是教學理念滯后化。部分老師對學生還在用統(tǒng)一的標準來教育,沒有依據(jù)每個學生的特點進行分層教學。這樣的小班不僅沒有優(yōu)勢,反而造成了資源的浪費;二是教學模式形式化。一些語文教師為了小班化而小班化,做表面文章,沒有從學生或課文的差異出發(fā)去設計課堂教學,而是每堂課都于千篇一律的方式,不善于運用多媒體等其他教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不高,學生的思維容易學不到實質(zhì)性的東西;三是教學目的單一化。部分教師沒有明確語文教學的目的,只注重于考試成績,忽略了學生寫字、看書、閱讀、寫作等方面興趣的培養(yǎng),和小班化注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學目的背道而馳。為此,審視這些問題,只有在小班化教育中重新構(gòu)建教師、學生、課堂的三維互動教學模式,小學語文教育才能有更多“獲得感”:
一、“細化標準”,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層次教育
小班化教學模式更加注重學生的差異化教育。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和思維能力的基礎上,對學生分劃分層次,并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策略。課前教師必須仔細鉆研教材,詳細了解教學的重點難點,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課中把學生分成幾組學習能力相近的群體,有區(qū)別地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課后教師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層次布置作業(yè),區(qū)分難易度。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不同的月份都有不同的目標,根據(jù)教學目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分層目標,使各層學生可以達到符合自身發(fā)展狀況的目標。例如在語文課堂上一味放任學生搶答,會很容易陷入花哨、鬧哄哄的境地,表面上看學生們上課很積極活躍,大聲回答問題來回應老師,但是靜下心來卻發(fā)現(xiàn)這些學生回答得多而思考的少。在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分層次對待:對于那些反應快喜歡第一個搶答問題的學生,教師要鼓勵他能不能先聽聽別人的回答,且在聽完別人回答后提出與前面不一樣的看法;而對于那些發(fā)言不活躍的學生,教師要鼓勵他們做第一個發(fā)言者。這個過程中教師僅僅改變的是提問方式,卻可達到可以改變課堂的氛圍,同時教育學生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
二、“因文施教”,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是非道理
語文教學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教育學生明事理辨是非,在小班化教學下,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豐富的課文資源,設計不同的教案,實行“因文施教”,通過一堂課、一篇課文,讓學生有啟示、有收獲。如在教學《憫農(nóng)》時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勞動觀念和節(jié)約意識,使小學生樹立起正確的的勞動觀點,促使他們熱愛勞動人民、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進而要求小學生積極參加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勞動;教學《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時,教育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要想辦法克服;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就要引導學生敬畏大自然,愛惜資源,切不可隨意破壞,若不以此課文為戒,必將面臨巨大的災難和懲罰;教學《永生的眼睛》時,教育學生以自己的愛心給他人帶來幸福,生命才更有意義;而教學《揠苗助長》時,揭示任何事物都有它自身內(nèi)部的發(fā)展規(guī)律,借助外力強求速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如高爾基關于生命的意義,顧炎武“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政治抱負,陸游“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家國情懷等,這些深刻的內(nèi)涵極大地鼓舞著學生,讓他們對生命和國家有了新的認識。還有一首首經(jīng)典的唐詩、宋詞,讓學生讀之、誦之,情操得以陶冶,心靈得以凈化,心胸得以開闊。
三、“拉近距離”讓學生獲得更多的關注了解
小班化教學模式下,語文教師和學生空間和時間上的距離縮短了,語文教師可以近距離的接觸學生,對學生的行為和活動進行有效的控制,對學生個性和行為方式有了更全面的掌握,了解學生的需要。一方面小班化教學拉近語文教師和學生的距離,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教師的關懷。語文教學是一種開放性的教學,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文、課堂實際,以對學生座位進行調(diào)整分組討論。如教《我最好的老師》這篇文章時,先讓學生們分組討論“你心目中的好老師是什么樣的?”然后將各組答案進行比較和分析。再如教《珍珠泉》時,教師可以安排不同的學生對這篇文字進行朗讀,近距離教授學生朗讀的技巧,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珍珠泉的魅力;另一方面小班化可以讓教師更了解學生的需求。如在教學過程中會遇到在學前因家庭原因沒有建立起規(guī)則意識的學生,他們行為上會表現(xiàn)出好動、沒禮貌、上課不專心等情況。面對這種情況重要的就是要了解孩子,理解他行為背后是缺乏安全感。我們可以再給他們樹立規(guī)則的同時,根據(jù)他們的行為安排他做一些可以跑動的事情,比如當值周班長、幫老師發(fā)本子等等,還可以讓他們參與到集體服務中來。對做得好的通過發(fā)放小紅花等形式予以獎勵,增加他們的榮譽感和集體感,幫助他建立自己的信心。
四、“多媒教學”,讓學生獲得更多學習興趣
“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興趣從來都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教師如能夠想辦法讓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感興趣,那么這堂課往往會是成功而又精彩的。傳統(tǒng)課堂上因為學生人數(shù)多,教師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去引導學生的興趣,有時候還起不到好的效果。小班化教學模式下,老師有更多精力去了解學生,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因材而異設計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例如教授《楓橋夜泊》課前,教師可以設計相關情節(jié)。師:在學習新課前,我請各位欣賞一首歌曲。[放課件1:一幅與詩的內(nèi)容有關的圖畫,并伴有《濤聲依舊》的歌聲]。師:這首歌好聽嗎?生:好聽。師:這是九十年代初流行的一首歌曲,著名歌手毛寧因唱這首歌而紅遍大江南北。它的歌詞是根據(jù)一首古詩改編的,那首詩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的唐代詩人張繼寫的《楓橋夜泊》。師:同學們,想不想學習這首詩?生:想。一個簡單的設計、一首優(yōu)美的歌曲,就可以激發(fā)小學生好奇的心里,引導他們對課文的興趣。再如如在學習《桂林山水》一課時,我們可以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將關于桂林山水的圖片、照片、視頻等融合在一起,動態(tài)地呈現(xiàn)桂林一帶水“靜”“清”“綠”,山“奇”“秀”“險”的特點,讓學生親身感受桂林山水的特點。讓學生仿佛置身于“桂林山水”之中,情不自禁地發(fā)出贊嘆。這樣的教學才能充分挖掘資源,領略語文教學的精髓。
小班化教學是真正以人為本的教學,這種教學模式下,師生間互動的時間增多,語文教師能深入了解每一個學生,可以設計和運用更多的教學方式,為他們創(chuàng)造廣闊的思維空間使個性達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梢赃M行深層次、更廣度的交流,及時指導最需要幫助的學生,實現(xiàn)課學生提供了更多的發(fā)展空間,促進了教學效率的提高和教育質(zhì)量的提升。我們應充分認識小班化教學的優(yōu)勢與特點,并將這種優(yōu)勢轉(zhuǎn)化為教學優(yōu)勢,讓每一個學生在小班化語文中得多更多的“獲得感”!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俄國).蘇霍姆林斯基選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張壽松,劉為邦.小班化教育與大班教育的比較研究[J].麗水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3.
[3]何玉森,申士華.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22)
[4]陳家麟.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原理與操作[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5]吳琪.創(chuàng)造學習共同體:老師、孩子和家長的角色及關系.三聯(lián)生活周刊,2016.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