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管理職能的角度探究高等教育去行政化
發(fā)布時間:2019-08-10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摘 要:教育去行政化一直是近年來高等教育界的熱點問題,不同領域的學者都試圖以其擅長的角度來剖析教育行政化現(xiàn)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文章從管理職能的角度出發(fā),對教育行政化的原因進行分析,在理性思考該現(xiàn)象的同時闡述教育去行政化的意義。
關鍵詞:教育去行政化;高等教育;管理職能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一、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一般概述
前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曾指出,高等教育行政化傾向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政府對學校的行政化傾向,二是學校內部管理的行政化傾向。所以高等教育去行政化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定義:第一,從外部來說,即調整政府與高校的關系,給予高校應有的辦學自主權;第二,從內部來說,減少高校內部管理人員行政級別,調整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的關系,強化行政人員為學術人員服務的意識。
二、高等教育行政化的原因分析
1.“計劃”方面的行政化
計劃,從其動詞意義上講,就是要決定做什么,什么時候做,怎樣做和由誰來做。從其名詞意義上來說,是指計劃活動的結果,包括戰(zhàn)略、決策等計劃方案。
就教育行政化來說,“計劃”方面的行政化是從其外部來說的,即高校與政府的關系。表現(xiàn)為政府對高校宏觀戰(zhàn)略與重大戰(zhàn)略決策的干涉,如高校辦學方向、發(fā)展規(guī)模、招生目標等。政府對高校的把控,使高校辦學自主權成為空談,過強的行政化影響了大學的學術自由發(fā)展,政治的干預壓縮了學術空間。
2.“組織”方面的行政化
組織,同樣具有名詞和動詞兩種詞性。而組織方面的行政化主要是指其名詞含義:組織結構的行政化。隨著高校生存的內外部環(huán)境日益復雜,高校自身也變得越來越復雜,而高校單純依靠學術權力處理學校事務已不可能,因此需要更強大的行政系統(tǒng)和行政權力的介入。但是行政系統(tǒng)在發(fā)展的過程中機構不斷臃腫,逐漸失去高效性。而行政權力的作用也不斷異化,本來處于服務地位的行政權力卻逐漸壓制學術權力,使得高校內部學術話語權降低。
3.“領導”方面的行政化
領導可以是名詞也可以是動詞,是領導者及其領導活動的簡稱。高校管理體制由“教授治校”轉變?yōu)椤肮賳T治!保
在本質上違背了大學的基本理念。高等教育行政化使得大學領導層與有關政府部門之間的人事機制互通,導致了兩類人的角色可以互換,政府官員為了“名”需要去高校鍍金,大學領導為了“權”則給政府官員提供鍍金的便利,權力交易時有發(fā)生,學術腐敗現(xiàn)象屢見報端。
4.“控制”方面的行政化
控制,管理學上的含義是指為了確保目標的實現(xiàn),管理者根據事先確立的標準對工作進行評價,對在工作中出現(xiàn)偏離目標的行為進行糾正,或者根據工作內外環(huán)境的變化對原來的計劃進行修訂的過程。
我國的教育目標是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共產主義接班人。從我國的教育目標就可以看出,我國的教育目的是為建設社會主義服務,所以教育事業(yè)勢必要在國家的控制之下。
三、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對策
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核心不在于取消行政級別,而在于對大學內部的行政管理結構進行調整,使其更好地服務于大學的發(fā)展。從宏觀層面來說,高等教育去行政化可以減弱黨的領導和政治介入對高校辦學的影響,給予高校應有的辦學自主權;從微觀層面來說,高等教育去行政化在于調整大學和其他國家行政部門的關系,調整高校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的關系。
第一,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關鍵在于黨和政府,應合理界定高等學校黨組織的功能和地位,實行黨政分離,對高校的治理方式應逐步走向管制治理。與此同時,應修訂高等教育法,從根本上落實學校產權和法人制度。
第二,引入社會評價機制,促進多種所有制辦學。社會力量的參與有利于緩和政府與高校的矛盾和沖突,而合理的評價制度將會促進高校內部治理的透明性,激勵高校提高自身的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吳 偉.我國高校行政權力泛化問題探析[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119.
[2]劉新財.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理性解讀[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1(6):108-110.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