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美高等教育校長峰會圓桌會談之三:留學生和家長,莫要成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和中年空巢老人
發(fā)布時間:2019-08-11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國際教育持續(xù)升溫,留學生和家長應該何去何從?
縱觀中國的國際教育行業(yè)發(fā)展,留學生數量越來越多,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中美高等教育上的合作,不僅體現在院校之間,更體現在國際教育企業(yè)及機構的緊密合作中。
在首屆中美高等教育校長峰會的第三次圓桌會談上,中國留學人才發(fā)展基金會留學事業(yè)部主任薛莉,U.S.News Global Education全球運營總監(jiān)Michael Huckaby,中國現代教育研修中心副主任張海昕,和朗播網創(chuàng)始人兼CEO杜昶旭一道,為到場觀眾帶來了一場關于國際教育行業(yè)的大討論。國際教育發(fā)展現狀如何?對中國的國際教育行業(yè),他們持有怎樣獨到的見解?而對于中國的學生和家長,他們又有著怎樣的建議?
中國國際教育市場仍將不斷升溫
主持人:當下,中國國際教育的現狀是什么樣的?規(guī)模如何?
薛莉:說到中國現在的國際教育市場,就跟北京今天的天氣一樣,一個字熱,或者應該說是非常熱。
我記得五年前,我們中國留學人才發(fā)展基金會在參加歐美同學會成立一百周年慶典的時候,習近平總書記把國家對留學的十二字方針—“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做了一個延展,增加了四個字:發(fā)揮作 用。
這是國家政策層面對于留學生的引導和召喚,希望有更多的留學生參與到祖國的建設之中,留學生的作用也越來越強大了。所以我覺得這個市場應該說是非常熱的。至于到底有多大?我覺得現在真的是冰山一角,應該說還有很多機遇沒有被開發(fā)出來。
主持人:那對于國際教育的現狀,以及這個市場的規(guī)模,Huckaby怎么看?
Michael Huckaby:之前我們也一直在提,很明顯,中國接受國際教育的人越來越多,我們有很多的學生選擇去往美國讀書。在中國,有越來越多的年輕學生和年輕學者專家,在尋找國際教育的合適路徑,中國國際教育的現在和未來,都是值得期待 的。
失落的學生,失控的家長,失望的企業(yè)
主持人:在行業(yè)發(fā)展過程中,趨勢是越來越好的,但也存在一些機會和挑戰(zhàn)。對于學生和家長來說,目前的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對這些學生和家長會有哪些機遇和挑戰(zhàn)呢?從商業(yè)的角度來說,比如說對于這些公司來講,他們又會有什么樣的機遇和挑戰(zhàn) 呢?
薛莉:首先,最明顯的一個特征就是大家獲取信息的渠道多了。信息越來越多,我們判斷信息、分析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也要加強才行。
前一陣子,在紀念鄧小平同志關于擴大出國留學重大講話發(fā)表四十周年的大會上,有一個家長從消極一點的角度看國際教育,他說,學生永遠失落,家長永遠失控,企業(yè)永遠失望。我說怎么這么說呢?他說,學生在國內沒有準備好就出去了,發(fā)現國外教育生活可能跟自己的想象出入很多,所以學生會失落。對企業(yè)來講,我們每一個企業(yè)都希望能夠招聘到高素質的海歸人才,但是到最后,發(fā)現很多留學生不符合這樣的期待,企業(yè)有點失落。過去,留學生的家長,大多都是“60后”,由于時代的原因,他們的待遇不是那么好,對國外的教育制度也并不清楚,而這個時候,如果沒有靠譜的第三方引導,基本上都是失控的。
主持人:那Michael Huckaby先生,請問在當前中國國際教育發(fā)展的前景之下,您認為中國的學生和父母將會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zhàn)?
Michael Huckaby:在中國,現實的情況是,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出國的年齡開始偏向年輕化。有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時候便出國了,對于他們來說,成長的過程中實際上面臨著很多的機會和選擇,他們年紀尚小,對于自己需要做什么、應該做什么都不是特別清楚。其實對于學生,沒有必要要求太苛刻,一定要把他送到排名最高的那個學校去,教育者應該鼓勵他們做好自己,只要能做好自己,他們就是最好的。
留學選擇,需要考慮到職業(yè)規(guī)劃
主持人:我個人意識到,其實有很多機會讓我們的孩子擁有更美好的未來,哪怕只是一個國外普通大學出來的一個留學生,他將來也會有更好的機會,所以其實包括選擇學校壓力的問題,都需要我們去合理看待,這是最重要的。對于這個問題,張老師怎么看?
張海昕:在這里,我代表孩子家長,也代表從事多年的教育工作者們提一個建議,希望在座的各位家長在出國留學的過程當中,考慮到孩子今后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
我們希望孩子們能夠把中國的文化精髓學好之后再帶到國外。習主席也不止一次地說過,我們要為世界貢獻我們的中國方案,培養(yǎng)我們中國的智慧。所以,不要讓我們的孩子到最后,成為一個精致的利已主義者,這是作為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一個建 議。
整個社會,經濟高速發(fā)展,實際上需要很多創(chuàng)新級的人才。在當下,我們有820萬大學生面臨著就業(yè)問題,而在未來的幾年,我們將有2.8億個崗位將消失,同時催生出2.8億個新的崗位。所以我建議在座各位家長,對于孩子的培養(yǎng),包括學科的選擇,給予一些擇業(yè)理念方面的引導。在2035年到2050年,我們中國在教育強國夢實現的基礎上,要屹立在世界舞臺的中央,就要看我們現在的6億孩子。
主持人:這幾年實際上,經濟發(fā)展起來之后,很多家長在家里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讓自己的小孩在很小的時候就出國,這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但是我個人認為,反過來想,如果所有的人都涌向一個趨勢或者某一個方向的時候,其實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就意味著,你原來所想象的那些未來其實是不會存在的。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主持人:所以,在當下,家長希望孩子出國這個事兒上,從各位的角度,會有些什么樣的建議給到家長,能夠幫助他們的孩子更好的選擇國外專業(yè)、學校?
薛莉:我在很多場合都講過,并且以我十四年的工作經驗跟大家保證,這些建議是很實用的。決定留學有三個原則:匹配,以終為始,“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這三點,第一個原則就是要匹配,我們知道什么都是相對的,所以當下你孩子的能力、學業(yè)、興趣匹配我覺得這是第一要素。
第二個原則我們叫以終為始,上學就是一個點,就算進了清華北大,進了牛津、劍橋、哈佛也是一樣的,將來還是要走向社會,要從孩子的就業(yè)去考慮他現在的留學選擇,不要把我認為孩子感興趣的專業(yè)提供給他。
第三個原則叫“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來自中國《禮記》里的一句話,我覺得對留學也適用。我們過去很多的時候是成功留學的,但是沒有留學成功,造成這種現象的很大原因,是因為我們走出去并沒有準備好,所以越是在這種時候我覺得大家一定讓孩子在國內準備好,這個準備有三點,語言方面的準備、專業(yè)需求課程方面的準備,以及心理上的準備,缺一不可。
主持人:確實,中國的家長習慣于替孩子們去做決定,決定他們應該做這個還是做那個,但實際上,我們還需要更多的看孩子到底想要做什么,當然這個我覺得對家長來講,能做到這一點確實非常非常困難,但是我覺得這個思路是對的。你的孩子比你想象的要更強大,因為他已經開始有他自己的想法,所以要去尊重。
張海昕:其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適不適合出國,剛才薛總說了這幾個觀點我是非常贊同的,他的興趣決定了他未來發(fā)展的方向,所以要尊重孩子自身的選擇。
無論男孩子、女孩子,在國內還是要把我們中國的經典銘記于心,不要把我們的孩子送出去之后,我們本身成了中年空巢老人,孩子在國外成為精致的利已主義者,這對我們整個教育是沒有好處的。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