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該如何是好?_英孚好還是華爾街好
發(fā)布時間:2020-03-15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在一節(jié)研究生討論課上,老師曾經問過這樣一個問題:什么是真理?一名同學回答說:真理就是“真善美的東西”?蓡栴}是,在我們這個世界里有多少可以稱為“明規(guī)則”或者“潛規(guī)則”的東西是真善美的?真理就是真相嗎?事實上,沒有幾個自稱“相信真理”的人愿意聽他不愿意接受的真相。
身體器官,是每個人生存都必須的。假如一名醫(yī)生手頭有一個可以救人的鮮活的肝臟,他會把這個肝臟給誰?是在醫(yī)院門口痛苦呻吟的窮人還是蘋果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億萬富翁喬布斯?事實上,喬布斯獲得了那個肝臟,并且因為他“生命堅強”而被媒體廣為贊頌,但卻忽略了其他得不到肝臟而去世的病人。
9.11事件中,我們把那些讓飛機撞向賓夕法尼亞州空地的人視作英雄。在多數(shù)人看來,因為他們選擇了犧牲飛機上的人,而不是撞向有人的大廈,這樣做似乎理所當然。但飛機上的被剝奪了生命權的少數(shù)人也會這樣想嗎?
這些也許并不僅僅是哲學家要思考的問題。
華爾街的道德困境
最近在國內放映的電影《華爾街2:金錢永不眠》中有一個場景:一手創(chuàng)立扎貝爾投資公司的老板在金融危機到來之時,以每股3美元的價格把公司股票賣給另一家趁機瘋狂擴張的投資公司施瓦茨公司,扎貝爾本人則在地鐵臥軌自殺。很明顯,這一場景影射了金融危機中破產的雷曼兄弟公司和大發(fā)金融危機財?shù)母呤⒐尽?
然而現(xiàn)實中,破產倒閉的雷曼兄弟公司CEO富爾德除了因為上健身房被員工暴打一頓外,卻活得好好的。富爾德在雷曼破產一周年接受采訪的話更令人回味!拔也皇鞘≈髁x者”,富爾德說,“我真的相信好人最終有出頭的一天,我真的相信!
與日本人動不動就“自殺謝罪”相比,華爾街的投資高手們看起來已經處亂不驚。
1987年的《華爾街》第一部電影中,意氣風發(fā)的投資家戈登有一句名言――貪婪就是好的。這不僅僅是當時華爾街的寫照,甚至為華爾街之后20年的發(fā)展樹立了一個“標桿”。以至于哈佛商學院把這句話寫進了教科書。邁克爾?道格拉斯扮演的戈登甚至引領了華爾街的流行時尚,不梳個“大背頭”都不好意思進紐約股票交易所的門。直到今天,不少三四十歲的投資精英都宣稱,就是當年看了電影《華爾街》之后才立志進入金融界的。這部電影的影響力可見一斑。不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正是“貪婪就是好的”這句話,引發(fā)了金融風暴。
而在《華爾街2:金錢永不眠》中,導演奧利弗?斯通對這句話有了更深入的詮釋。出獄后的戈登說:“貪婪是好的,更是合法的!比绻f第一部電影中戈登因為不擇手段進行內線交易而遭到了法律的制裁,那么在第二部中,這樣的伎倆已經被“合法化”了。而合法化的結果便導致金融泡沫迅速膨脹,并突然破裂。但這并不是問題的全部,正像細胞分裂一樣,物競天擇的結果是,舊的泡沫崩潰,新的泡沫出現(xiàn),所以戈登在電影中同樣深刻的一句話是:地球上第一個泡沫是在五億年前破裂的,但破裂的結果是產生了生命。
于是華爾街的兩難選擇就演變成了這樣的道德困境:我們是該采取結果主義的道德原則還是絕對主義的道德原則?
結果主義的道德原則最符合華爾街的功利至上邏輯,代表人物是英國實用主義學者邊沁。邊沁認為凡是能將效用最大化的事,就是正確的、公正的。其中“效用”的意思是,在快樂和痛苦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于是我們說“痛并快樂著”,并以此為座右銘。
而絕對主義道德原則的代表人物是德國理想主義學者康德?档抡f,他一生有兩樣東西在心中縈繞,一樣是他不斷仰望的星空,另一樣是他心中的道德定律。1795年,面對腥風血雨的法國大革命,康德發(fā)表了永久和平論,他希望用法律和道德來實現(xiàn)人類的永久和平與和諧。
兩種原則的碰撞產生“道德困境”最極端的例子是“達德利”奇案。
1884年7月,“木犀草”號游船在南大西洋失事。船長達德利、船員斯蒂芬斯和布魯克斯以及17歲的孤兒男孩帕克登上救生船。在僅憑兩瓶“大頭菜”罐頭維持20天后,帕克因為喝了海水而奄奄一息,達德利在取得斯蒂芬斯的同意后(布魯克斯反對)殺死帕克。剩下的人又撐了一個多月才獲救。救他們的德國船長發(fā)現(xiàn)了小艇上血肉模糊的“早餐”。后來英格蘭首席大法官柯利之以謀殺罪判處達德利和斯蒂芬斯死刑。
那么如果把金融危機看作是一條失事的大船,華爾街的金融巨頭們用金融衍生工具“殺死”中小投資者,并靠吸收納稅人的錢來度過難關后,那些“肇事者”是否應該受到法律制裁?事實上,《華爾街2》已經給出了答案:功利主義是商業(yè)第一原則,“貪婪是合法的”。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影片中的戈登在金融危機爆發(fā)前大談泡沫破裂的風險,臺下人畢恭畢敬地問他如何才能避免危機時,戈登送給他們三個字“買我(的)書”。這一場景是對戈登“貪婪哲學”的最佳詮釋。
如果說近年來人們對華爾街一直在反思,那么電影《華爾街2》的出現(xiàn)表明,這種反思已經從單純的事件性反思轉變?yōu)樾撵`的反思。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人類千百年來恪守的道德準則在商業(yè)社會的沖擊下正逐漸崩潰。正如一則影評諷刺道,《華爾街2》引用了“商業(yè)道德”這樣高深的“專業(yè)術語”,令人看不懂。
華爾街的變與不變
很多觀眾都注意到《華爾街2:金錢永不眠》這部電影與23年前的第一部《華爾街》有了很大不同。這些改變源于華爾街的變遷。對于這種變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感。
第一個改變是時代的改變。《華爾街2》的導演奧利弗?斯通在接受采訪時注意到,2008年的華爾街與20年前的華爾街最大的不同是技術手段的不同和人的觀念的不同,F(xiàn)在華爾街的年輕人比過去更加聰明,他們通過電腦和數(shù)學模型能獲得更多的信息。因此現(xiàn)在的華爾街更加具有活力。
第二個改變是財富觀的改變。如果說華爾街是美國經濟的心臟,那么猶太人則是華爾街的大腦。從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算起,猶太人就以小氣和節(jié)儉著稱。不過近年來,華爾街的風氣已經大大改變。金融史學家凱那斯頓注意到華爾街由簡轉奢的過程。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華爾街銀行職員的圣誕禮物往往是一餐簡便的盒飯,銀行高管們如果開著豪華轎車參加圣誕舞會會被報紙刊登在頭版并大加批判。而如今,華爾街的老板們用各種“獎勵機制”來鼓勵華爾街的奢侈之風。即便在當前金融危機的形勢下,給銀行職員發(fā)大把的獎金也已經習以為常。于是,在《華爾街2》中,導演奧利弗?斯通對華爾街精英給出了新的定義:“評價華爾街富翁的標準已經不是年薪45萬美元,而是有沒有自己的私人飛機。”
第三個改變是游戲規(guī)則的改變。在1987年的《華爾街》中,撲面而來的是美國的自由女神像。奧利弗?斯通的父親就是華爾街的經紀人。華爾街的游戲規(guī)則是高度的經濟自由,極少政府干預。這里沒有特權階層,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進行著的是平等的博弈游戲。來自世界各地的金融界精英齊聚于此,以自己的聰明才智與拼搏精神殺出一條血路。但在《華爾街2》中,紐約的摩天大樓被幻化成跌宕起伏的股票指數(shù)。如果說在第一部電影中,導演對華爾街冷漠的“自由競爭”的游戲規(guī)則是一種帶有批判的崇拜,那么在第二部中則有了新的思考。在第一部中,戰(zhàn)勝戈登的是莊嚴的法律,而在第二部中,戰(zhàn)勝戈登的大概是被不少觀眾所詬病的“情感戲”。導演奧利弗?斯通認為,之所以這樣處理,是因為影響戈登命運的游戲規(guī)則已經不僅僅是商業(yè)技巧和法律漏洞,更包含了感情因素,這使得《華爾街2》中的人物關系更加復雜。而影片結尾戈登的大徹大悟似乎也為這種加上人性的“新規(guī)則”抹上了一點亮色。
盡管如此,正像《華爾街2》的片名所揭示的那樣――金錢永不眠。華爾街所處的時代、觀念和規(guī)則已經改變了,但華爾街的本質并沒有改變,那就是對攫取財富的渴望,從這個角度看,貪婪不僅僅是華爾街的精神,也是這個時代的特點。為此,奧利弗?斯通不忘提醒觀眾:“戈登本人就像一個高明的騎師一樣,把一切玩弄于股掌之中,他和女兒、女婿之間都能發(fā)生金錢親情糾紛,這一切對他不過是個游戲而已。很多人覺得故事結尾戈登變得溫柔了,但他的欲望遠遠不滿足于此!
因此,《華爾街2》更像是前年獲得奧斯卡獎的影片《老無所依》的華爾街版,不僅僅是因為扮演“大反派”的喬什?布洛林恰恰是《老無所依》的主演,更因為它們表現(xiàn)了同樣的主題:在人心不古、法律無用的時代,該用什么新的方法來約束人性的貪婪呢?
相關熱詞搜索:華爾街 如何是好 華爾街 該如何是好? 華爾街之狼 華爾街英語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