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系 冷_中美關系“熱絡”的冷思考
發(fā)布時間:2020-03-17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中國對民生開支的投入不足,直接影響到國內的穩(wěn)定,是中國崛起首先要突破的瓶頸;而在全球戰(zhàn)略開支上節(jié)省的后果,不僅影響中國的形象,還會妨礙中國全球利益的實現(xiàn),但說到底,中國只有從根本上解決好自身的問題,才能更好地承擔國際義務。
7月28日,由兩國元首致開幕辭、歷時兩天的首輪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S&ED)會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落下帷幕。會后的聯(lián)合新聞稿稱,中美關系保持了強勁、積極的發(fā)展勢頭,在這一基調下,今后中美兩國的交流將在高層接觸、軍事、人文和人權等幾個層次展開。
中美關系能取得如此成果,S&ED機制功不可沒。該機制其實是布什時期兩個對話(關于政治問題的“高層對話”,以及關于經濟問題的“戰(zhàn)略經濟對話”)的結合體。以往的戰(zhàn)略經濟對話是由布什倚重的財長保爾森牽頭,但政治對話只是由國務卿賴斯的副手牽頭,級別較低。如今,政治和經濟層面的對話都上升為內閣級的,分別由國務卿希拉里及財長蓋特納列中國國務委員戴秉國及副總理王岐山。這種新的對話將一年一次,而不是以往的半年一次。
中美接近的時空背景
中美對話平臺升級看似簡單,實則是雙方博弈的結果。在籌備中美2005年8月首次中美定期“高層對話”過程中,中方曾建議使用“高層戰(zhàn)略對話”表述,但美方卻認為“戰(zhàn)略對話”僅用于與其盟友之間的對話,一旦使用這個詞可能會引起盟國尤其是日本的不滿。
當布什政府對中美關系還吝嗇“戰(zhàn)略”一詞時,美國學者卻在隨后相繼提出了“中美國”(Chimerica)、“中美共管太平洋”和“兩國集團”(C2)等概念。奧巴馬政府上臺后,順應時勢提升中美對話層級,降低對于人權問題的關注,重點討論安全、金融、貿易和環(huán)境問題。在4月1日于倫敦首次會晤胡錦濤時,奧巴馬重申“美中關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
奧巴馬對大使的選擇印證了這一點。駐華大使喬恩?亨茨曼原是猶他州州長,也是共和黨上升中的明星,而駐印度大使克里斯蒂娜?羅默、駐日本大使約翰?魯斯分別只是沒名氣的前眾議員和低調的互聯(lián)網及生物技術律師。奧巴馬為強調中國在他外交政策中的地位,親自宣布選擇了亨茨曼,而羅默和魯斯的名字只是出現(xiàn)在一系列大使任命官方新聞稿名單上。
另據(jù)資深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教授歐偉倫(William Overholt)分析,以前從里根到克林頓再到小布化,幾乎歷屆政府跟中國的關系都要大體經過18個月的動蕩才開始穩(wěn)定下來,而這一次,由于新政府兩位美國政治強人奧巴馬和希拉里對華政策具有高度共識,奧巴馬上臺初期中美即出現(xiàn)了未曾有過的熱絡。國務卿希拉里首次出訪即到中國,兩名華裔部長駱家輝和朱棣文也在隨后訪華,從而打破了美新政府上臺初期中美關系必有波折的周期律。
應該說,中美關系的熱絡是有其深刻背景的。中美關系除了雙邊經濟利益的交融與平衡之外,還有地緣政治利益、全球戰(zhàn)略利益的重疊與平衡問題,這就使中美關系的進一步提升、充實成為可能。反過來,中美接近又為解決雙邊、地區(qū)及全球問題創(chuàng)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首先,中國的快速發(fā)展極大地提升了自身的地位和影響。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年均實際增長9.8%,是世界同期平均增速的3倍多,F(xiàn)在中國進出口總量居世界第三,外匯儲備世界第一。2008年中國人均GDP已達3260美元,經濟規(guī)模2007年就已超過德國,位列全球三甲,今年還可能超過日本。另據(jù)美林數(shù)據(jù)顯示,如果繼續(xù)按目前速度增長,中國經濟將在18年內超越美國。這已讓中國成為美國數(shù)一數(shù)二的對手或伙伴。從經濟實力角度,僅占世界陸地表面積約13%、全球人口1/4的中美兩國,卻占全球GDP的31%以上,且在過去6年全球經濟增長中占超過一半的份額,中美合作將令世界其它國家無法望其項背。
其次是沒有中國合作,美國難以解決諸多地區(qū)問題。如今美國身陷兩場戰(zhàn)爭,反恐成為消耗華盛頓經濟、政治和道德資源的無底洞;“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更是讓美國遭受沉重打擊。內外夾擊情況讓美國實力嚴重下降,美國已處于戰(zhàn)略收縮和力量盤整期,再也沒有小布什剛上任時的風光,已無力單獨對付朝核、伊核、巴以、格俄等地區(qū)危機。而中美在管控臺海危機方面已有成功、密切的合作,讓中國逐步融入現(xiàn)行國際體系成為美國既定方針,為此,布熱津斯基建議中美以一個“非正式的兩國集團”來“拓展和深化兩國地緣戰(zhàn)略合作”。
再次是中國在利益全球化的進程中也需要美國提供安全保障。長期以來,中國改革開放是在美國主導的國際體系下進行的,美國的全球戰(zhàn)略成為影響中國和平發(fā)展的最重要外部因素。近年來,隨著中國不斷拓展海外投資,中國的經濟、政治及軍事利益已經投射并正在涵蓋全世界的各個角落,再加上走遍全球的華僑群體,中國政府面臨著保衛(wèi)中國國家、團體及公民個人等多層次各領域安全的艱巨任務,而美國作為世界警察,有能力給予特殊關照。
最后,中美需要共同面對從恐怖主義到核擴散、從大范圍流行病到網絡威脅、從氣候變化到能源保障、從全球金融動蕩到極度貧困等21世紀的挑戰(zhàn)。奧巴馬認為時代不同了,“沒有一個國家能獨立迎接21世紀的挑戰(zhàn)和對世界發(fā)號施令”。而在2005年11月,胡錦濤主席在會見來訪的布什總統(tǒng)時也指出:“中美關系已遠遠超出雙邊范疇,越來越具有全球意義!
由于時空背景今非昔比,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無論對美國還是中國來說均意義非凡。對中國來說,如果說倫敦G20峰會是中國經濟上的“成人禮”(英國外相大衛(wèi)?米利班德語),那么成為世界頭號超級大國優(yōu)先關注及對話的對象,才是中國崛起成為全球性大國的標志。
中國崛起的國內瓶頸
中國無論經濟規(guī)模、進出口總額、人口、疆土面積、外匯儲備及主要工農產品生產總量等等均是世界前三位,中國不管怎樣說都是個大國!而作為全球性大國,必然要承擔相應的國際義務。帶領世界走出金融危機的折磨與痛苦,似乎是眼下的重中之重。這也是在4月1日至3日倫敦G20峰會上,“中國講話,所有人傾聽”(英國外相大衛(wèi)?米利班德語)的原因所在。當世界接納并期待中國崛起時,中國卻不能承認自己崛起了,這背后只能說中國有著自己的難言之隱。中國現(xiàn)在還說自己是發(fā)展中國家,世界上也許只有中國人自己相信了。
而事實上中國自身卻真的是面臨諸多問題。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zhàn)略研究中心和諧社會課題組近期在江蘇無錫發(fā)布的一份名為《民營企業(yè)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中的普遍價值》的研究報告指出,當前中國正面臨五大問題和矛盾:效率與公平的沖突;城鄉(xiāng)、地區(qū)間發(fā)展的不均衡性;經濟增長和環(huán)境保護的矛盾;經濟增長和資源、能源的矛盾;社會誠信的缺失。中國如果不能正確應對這五大問題和矛盾,中國就會進入“矛盾凸現(xiàn)時期”,經濟社會將徘徊不前,甚至出現(xiàn)社會動蕩和倒退。中國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時間,同時也需要美國的戰(zhàn)略合作。
另據(jù)耶魯大學教授陳志武的研究,中國國家財政稅收2007年增加了31%,達到51萬億元,占GDP的21%,如再加上國家資產和土地所有者的“可支配收入”,共有10.6萬億元,那么2007年中國政府可支配的總收入是15.7萬億元。這等于11.4億城鎮(zhèn)居民的可支配收入、37.9億農民的純收入。而據(jù)財政部長謝旭人介紹,2007年政府在直接涉及老百姓的醫(yī)療衛(wèi)生、社會保障和就業(yè)福利上的開支,總共才約6000億元,僅相當于財政總開支的15%,為全年GDP的2.4%;分到13億人身上,人均461元,相當于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但在沒有國有經濟的美國,2007年在同樣三項上的開支約為1.5萬億美元,相當于聯(lián)邦政府總開支的61%,為美國GDP的11.5%;分到3億美國人身上,人均5000美元,相當于美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8%。這就是說,“中國政府的相對收入就高于美國,沒有理由在民生上的開支比例低于美國”,而且15%和61%,2.4%和11.5%的差距,不是短期能趕上的。
中國對民生開支的投入不足,直接影響到國內的穩(wěn)定,是中國崛起首先要突破的瓶頸;而在全球戰(zhàn)略開支上節(jié)省的后果,不僅影響中國的形象,還會妨礙中國全球利益的實現(xiàn),但說到底,中國只有從根本上解決好自身的問題,才能更好地承擔國際義務,乃至與美國形成“雙核”,制訂出更公平合理的國際規(guī)則,從而有效地維護本國利益。鑒于此,中國現(xiàn)階段對外仍是韜光養(yǎng)晦,低調行事,在與美國的全球合作上選擇性地出錢出力,而盡量搭美國的便車。舉世矚目的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也因此只能視為中國跨過全球性大國門檻的第一步。
相關熱詞搜索:熱絡 中美關系 冷思考 中美關系“熱絡”的冷思考 當前中美關系冷思考 中美外交熱絡背后冷思考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