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亚洲欧a∨人在线观看|欧美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久久97AV综合

        劉傳江,朱勁松:公平與效率視野下的高考移民觀

        發(fā)布時間:2020-06-04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內(nèi)容摘要」近年來愈演愈烈的"高考移民"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不同的利益集團對此有不同的觀點和態(tài)度,其實質(zhì)在于公平與效率之爭。本文目的是在對各種爭論的解析基礎上,以增進全社會福利與效率為目標來尋求"高考移民"問題的應對之策。"高考移民"問題產(chǎn)生源于不公平教育現(xiàn)狀下不公平的制度安排,通過對高考制度的公平觀與效率觀的界定,發(fā)現(xiàn)二者具有高度統(tǒng)一的關系:解決了公平問題,效率問題也就迎刃而解。對于向北京、上海等直轄市遷移的"高考移民"(移民I ),關鍵在于建立一個公開合理的市場交易制度;
        而對于向西部及偏遠地區(qū)遷移的"高考移民"(移民II),政府需要調(diào)整目前通過高壓政策來尋求可望而不可及的均衡解的做法,轉(zhuǎn)向努力實現(xiàn)各地區(qū)基礎教育質(zhì)量與水平的平衡,才能達到公平與效率的統(tǒng)一。

          關鍵詞:高考移民;
        公平;
        效率;
        高考制度

          「作者簡介」劉傳江,武漢大學經(jīng)濟發(fā)展研究中心教授、武漢大學人口。資源。環(huán)境經(jīng)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導師;
        朱勁松,武漢大學人口。資源。環(huán)境經(jīng)濟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湖北武漢:430072

          

          1 引言

          

          高考移民,顧名思義,就是為了參加高考而進行戶籍遷移的人員。主要是指準備參加高考的高中生從錄取分數(shù)線較高、錄取率較低的省份將戶籍遷往分數(shù)線較低、錄取率較高的省市(李克杰,2003)。

          長期以來,我國高考錄取分數(shù)線兩頭低、中間高,而錄取率則兩頭高、中間低。所謂"兩頭",是指西部及偏遠地區(qū)的省、區(qū)(內(nèi)蒙古、青海、甘肅、陜西、新疆、云南、貴州、海南等)和北京、上海、天津這些直轄市,這些地區(qū)被稱為"高考洼地";
        所謂"中間",是指中部一些省區(qū)(湖北、湖南、江西、山東、河南等省),它們則被稱為"高考高地".

          其實,為了考試而進行遷移的現(xiàn)象早已存在,在宋、明、清各個朝代都存在類似這種"移民"的"冒籍"參加科舉考試的現(xiàn)象(劉海峰、樊本富,2004)。而在當代,它幾乎與高考制度的恢復同時出現(xiàn),只是近年來愈演愈烈,在高考移民的方式和手段上,除了通過正規(guī)渠道移民外,還存在著大量的冒名頂替、偽造戶口等虛假的"移民".這促使以賺取高額利潤為目的、辦理"高考移民"手續(xù)一條龍服務的非法中介出現(xiàn)了。其中牽涉到各方的利益,引起社會越來越大的反響,也引起各種各樣對"高考移民"的支持和反對呼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有相當多的大眾媒體對此進行了相關報道,這些報道多為各方利益的申訴。當然也有一些學者跳出利益的爭端,進行了學術上的深入分析。如有人從"高考移民"的現(xiàn)象入手,分析其內(nèi)在原因,并給出相關的對策(賴志瓊、吳中宇,2003;
        楊飛等,2004);
        也有人認為問題源于教育體制和戶籍管理制度(夏瑜,2003;
        朱永新,2004);
        還有人認識到其實質(zhì)是公平與效率之爭(穆琳,2004;
        楊飛、劉新成等,2004)。

          筆者認為,目前的報道多為現(xiàn)象的描述,而學術上的研究相對來說要少得多,且其對策研究多為就事論事,點到為止。而高考移民本身的對錯與否,就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這需要我們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來審視這個問題。雖然有人認識到這是公平與效率之爭,但對高考移民領域的"公平觀"與"效率觀"卻沒有明確的界定,且缺乏對高考移民問題的分層、分類分析,因此也就無法系統(tǒng)、深入的分析這一現(xiàn)象,進而從全局上把握其對策研究。而這便是本文研究的重點所在。

          

          2 高考移民現(xiàn)狀

          

          由于自1999年起高考實行"3+X"科目改革后,各省區(qū)的高考試卷并不完全相同,因此高考分數(shù)也不能完全等值。但劉海鋒、樊本富從以上三個類型的地區(qū)各選出了一些代表性的省份及地區(qū):第一類為西部地區(qū),具體有新疆、西藏、寧夏、青海、甘肅、云南和貴州7個省或自治區(qū);
        第二類為教育發(fā)達地區(qū),包括山東、河南、浙江、湖南、湖北和江西6個省;
        第三類為直轄市,包括北京、上海和天津三個直轄市。劉、樊認為所選出的第一類和第二類地區(qū)高考分數(shù)是基本可比的,我們再在此基礎上加上了第三類地區(qū),通過以下的數(shù)據(jù)分析證明這三類地區(qū)所表現(xiàn)出來的特征還是相當明顯的。

          我們將以上三類地區(qū)歷年的高考錄取分數(shù)線按年份和普通本科批次進行分類匯總,計算其算術平均數(shù),得到的結果如表1所示:

          

          注:(1)各類地區(qū)各年錄取分數(shù)線的算術平均數(shù)計算方法:將各省區(qū)的分數(shù)線按文理科加總,再除以各類地區(qū)所包含的省區(qū)數(shù)量,再求文理科的算術平均數(shù),即為各類地區(qū)最后的平均錄取分數(shù)線。(2)缺失數(shù)據(jù)說明:西藏2002年分數(shù)線;
        山東2002、2003、2004及2006年的第二批文理科分數(shù)線。由于采用的是簡單算術平均數(shù),缺失值并不影響數(shù)據(jù)整體所表現(xiàn)出來的特征。(3)新疆地區(qū)為漢語類考生分數(shù)線,西藏地區(qū)為漢族考生分數(shù)線。取這類分數(shù)線是為了便于高考移民的原因分析。(4)上海市采用"3+綜合+1"試卷的錄取分數(shù)線,這是為了便于數(shù)據(jù)的可比性。

          從表1中可以明顯看出"中間高,兩頭低"的高考錄取分數(shù)線。利用表1中的數(shù)據(jù),我們將教育發(fā)達地區(qū)的分數(shù)線與西部地區(qū)及直轄市的相比,其比值如圖1所示:

          

          對圖1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1)歷年教育發(fā)達地區(qū)與其它兩類地區(qū)的高考錄取分數(shù)線比值都在1以上;
        (2)就第一批錄取分數(shù)線而言,其比值有逐年下降的趨勢;
        (3)在第一批中,除了2003年,其它各年直轄市的分數(shù)線比西部地區(qū)的更低;
        (4)整體而言,第二批錄取分數(shù)線比第一批的地區(qū)差距更大;
        (5)第二批錄取分數(shù)線地區(qū)差異變化不大,其比值維持在1.2左右?傊,錄取分數(shù)線的地區(qū)差異是明顯而持續(xù)存在的,多年以來,同樣的大學,"高考高地"的錄取分數(shù)線要比在"高考洼地"的要高50~100分。

          在高考錄取率方面的地區(qū)差異雖不像錄取分數(shù)線那么突出,但仍然是顯著存在的。據(jù)教育部消息,2002年全國有527萬考生參加高考,全國平均錄取率預計為52%,但北京、上海、海南、新疆等地計劃錄取率則超過70%,而2003年的情況也類似如此。①「數(shù)據(jù)來源:新浪網(wǎng)文化教育頻道:2002年全國部分地區(qū)高考計劃錄取率一覽。http://edu.sina.com.cn/l/2002-07-08/27622.html;
        搜狐網(wǎng)教育頻道:2003年全國高考計劃錄取率及往年錄取分數(shù)線一覽。http://learning.sohu.com/21/91/article210079121.shtml中相關內(nèi)容!

          在地區(qū)差異存在的情況下",高考移民",即考生從"高考高地"移向"高考洼地",也就呈現(xiàn)出兩種趨勢:一是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流動(稱為移民Ⅰ②)「和下文的"移民Ⅱ"是筆者對高考移民的分類,目的是為了方便問題的分析!;
        一是向西部及偏遠地區(qū)流動(稱為移民Ⅱ)。③「對于"移民Ⅰ",目前還呈現(xiàn)出新的動向——"高中移民",即在高考的前一站——中考就轉(zhuǎn)移到大城市參加考試,以便高中直接在這些大城市就讀,從而在3年后的高考中獲得較高的大學錄取機率和較低的錄取分數(shù)線。但這同樣要求移民家庭付出極高的代價,并需具備相關的條件。這在目前是一種較少引起社會爭議的高考移民辦法,但其特征和移民Ⅰ并沒有實質(zhì)的區(qū)別,因此在本文中可以一并分析!

          我們雖然無法準確獲得關于高考移民的數(shù)據(jù),但是通過有關媒體的零星報道,可以大略推測高考移民的規(guī)模和流向。④「以下內(nèi)容及相關數(shù)據(jù)來自搜狐網(wǎng)新聞頻道專題:《高考移民,誰搶了我的大學指標?》,網(wǎng)址:http://news.sohu.com/s2005/05gaokaoyimin.shtml.」

          由于地處偏遠地區(qū),海南省的實際高考錄取分數(shù)線是相當?shù)偷,⑤「由于計分原則不一樣,海南省的高考分數(shù)與一般省份不一樣,因此其分數(shù)線也就沒有可比性,故在前文的數(shù)據(jù)分析中沒有納入海南省。但其實際較低的錄取分數(shù)線是顯然的!挂虼藲v來也是高考移民的重要省區(qū)。據(jù)海南省教育廳統(tǒng)計,1999年海南省的高考移民只有198人;
        2002年人數(shù)為1875人,占全省考生總數(shù)9.5%;
        而2005年竟增至9762人,所占比例高達到25%,創(chuàng)全國之最。就上線率而言,近年來省外考生高考成績達到海南省本科第二批錄取分數(shù)線以上者占入圍總?cè)藬?shù)的比例分別為:1999年4.1%,2000年5.8%,2001年10.5%,2002年11.7%.特別是2002年省外考生高考成績達到本科第一批錄取分數(shù)線的人數(shù)占第一批入圍人數(shù)的比例達到了23.5%.

          2002年,青海省取消了49名高考移民的考試和錄取資格并將其退回原籍;
        2003年為251人;
        2004年為173名;
        2005年已查處的有140名。

          2003年,新疆共清退"高考移民"2600余人,200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昌吉回族自治州查出不符合報考條件的外地考生358名(胡志堅,2003)。

          2004年,寧夏查出225名高考移民。

          2004年,西藏林芝地區(qū)500分以上的文科考生25人,理科考生57人。而其中只有不到7名考生是進藏干部職工子女和當?shù)乜忌,其余的都是外地轉(zhuǎn)入林芝地區(qū)的考生(朱麗亞,2004)。

          2006年,上海市的上海大學取消了數(shù)十名通過購買外國護照參加高考并進入本校的"假華僑"學生的學籍。

          以上都是高考移民流入地的情況,至于流出地基本上是前文所說的教育發(fā)達的中東部地區(qū)。如2004年山東省缺考人數(shù)超過了1萬人,其中絕大部分是高考移民(鄭燕峰,2004)。

          從以上公開報道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高考移民的遷入地多是西部及偏遠地區(qū),而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報道相對較少。這是因為大城市的戶口管制要嚴格得多,要想向這些地方遷移戶口,往往要買房、進行大額投資才行,因此成本很高,一般是家庭經(jīng)濟條件比較好或有社會地位的人才選擇這條道路。因此"移民Ⅰ"相對較少,而"移民Ⅱ"較多。對于后者而言,顯然是一種非長久移民,絕大多數(shù)只是在高考結束、上了大學后,再將戶口移出。

          

          3 高考移民的原因分析

          

          可以分直接原因和隱藏在背后的更深層次原因兩步來分析:

          (1)直接原因:不同的分數(shù)線和錄取率

          高考移民的直接原因是高考招生錄取制度的區(qū)別對待,即在各省市間實行差別懸殊的錄取分數(shù)線和錄取率(夏瑜、丁東,2003)。從高考移民的定義可知,它是和當前戶籍管理制度緊密相連的,就高考而言,不同的戶籍意味著不同的"含金量",即意味著同樣的成績,在不同的地方其結果會大不一樣。

          對大多數(shù)考生而言,這意味著能否上大學、上重點甚至是名牌大學,進而關系到以后能否找到一個理想的工作和未來生活的富裕、幸福程度。無論是"移民Ⅰ"還是"移民Ⅱ",也無論是現(xiàn)代的"高考移民"還是古代的"科舉移民",其原因均在于此。

          如果放開戶籍管理,在利益的驅(qū)使下,各考生及家長們進行自由"移民",最終會使各不同戶籍的"含金量"趨同,此時高考移民也就終止。但事實并非如此,戶口管制仍然是存在的,差別錄取政策能夠有效得以實施正是以此為保證。于是,一些考生和家長為了尋求高的錄取概率和上好的大學,不得已花高價來輾轉(zhuǎn)移民。

          (2)深層次原因:不公平基礎上的不公平

          那么為什么要在不同的省、市、自治區(qū)實行差別的錄取制度呢?這便是導致高考移民的深層次原因。針對不同的移民類型,其原因又有所不同。

          對于"移民Ⅰ",采取差別錄取政策的一般解釋是因為這些地區(qū)上繳的稅比全國其它省份的要多,因此理應享受更多的由公共財政支持的高等教育(另外還出于政治因素上的考慮),于是給予這些地方較多的錄取指標,因此錄取率高而錄取分數(shù)線低。①「表面上看這好像可以用金錢來換取分數(shù),但事實并非如此,問題在于這到底是屬于集體行為還是個人行為。對于集體而言,若這個集體支付了較多的教育費用,則這個集體可以享受更多、更好的教育資源,此時競爭規(guī)則對于這個集體的所有個體而言是一樣的,因此這是合理的,不應認為是用金錢來換取分數(shù);
        但此時若集體中有個人想通過支付更多的教育費用來彌補成績上的缺陷,從而獲得同其他人一樣的教育資源,則這種行為被認為是不合理的。這在文后的結論部分將有進一步的說明!

          對于"移民Ⅱ",我們可以先做個簡單的假設:即如果在全國劃定統(tǒng)一的錄取線,由于這些地區(qū)的基礎教育相對落后,(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其直接的后果就是這些地區(qū)的高考錄取率會大幅度降低。對于那里的大多數(shù)的孩子與家庭而言,求學之路本來就艱苦,一旦上大學的希望變得非常渺茫,他們只能選擇徹底放棄,進而會導致那里原本脆弱的基礎教育體系的崩潰(朱林源,2003),于是在這些地區(qū)將形成"落后-低教育水平-低素質(zhì)-落后"的惡性循環(huán)。為了打破這種惡性循環(huán),國家采取了差別錄取政策。一般認為,這樣做不僅可以讓這些地區(qū)多出幾個大學生,為這些地區(qū)多培養(yǎng)一些人才;
        還可以通過高考的引導與刺激來發(fā)展、完善該地區(qū)的基礎教育體系,從而平衡各地的教育水平。

          可見,實行這種差別錄取政策的深層次的原因在于"起點"的不公平——對于"移民Ⅰ"而言,是指城里(北京、上海)的人與城外的人所繳納的稅費不等,城里人高而城外人低;
        對于"移民Ⅱ"而言,是指基礎教育的水平不等,存在著地區(qū)差異。于是,國家期望用另一種不公平——"過程"的不公平來彌補前"起點"的不公平。因此高考差別錄取制度的實質(zhì)是一種建立在不公平基礎上的不公平的政策選擇。

          至此,我們就有必要對高考制度設置的價值取向和目標作一下分析,這有助于理解實行差別錄取政策的原因及其實際效果。接下來我們將構建這個問題的公平與效率分析框架。

          

          4 高考制度的公平觀與效率觀

          

          高考制度主要包括:考試制度與招生錄取制度?荚囍贫鹊暮诵膬(nèi)容是考試的科目及考試形式,招生錄取制度主要是指錄取的原則規(guī)定。本文中所說的高考制度主要是指高考的招生錄取制度。

          高考錄取制度的目標在于選拔出優(yōu)秀的人才,滿足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對人才與教育的需求,以及通過高考來促進基礎教育水平的提高。這其中包涵了對高考制度公平與效率的認識,下面就分析高考制度的公平觀與效率觀及其相互關系。

          4.1高考制度的公平觀與效率觀

          在《世界人權宣言》第26條中關于受教育權的規(guī)定:"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初級教育應屬義務性質(zhì)??高等教育應根據(jù)成績對一切人平等開放……",而《經(jīng)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第13條第2款第3項規(guī)定:"高等教育應根據(jù)成績,以一切適當方法,對一切人平等開放".從這兩個條款中我們可以看出,關于高考制度公平觀的首要一點是"成績面前人人平等",即應根據(jù)"成績"①「這里的"成績"并非僅僅是指卷面的筆試成績,是能夠反映人的各方面綜合素質(zhì)的成績。」這一判斷標準來確定考生是否能夠上大學,以及能夠上什么樣的大學,這是公平觀的第一要素,可以認為是"過程公平".此外,高考制度的公平觀還要求高考前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要平等,即不但要有接受這些教育的平等機會,還要享有相同質(zhì)量的教育。這是為了保證在參加高考之前,所有考生能夠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從而做到"起點公平",這便是公平觀的第二要素。

          在高考制度的效率觀方面,我們認為主要包涵兩個方面:一是保證能夠選拔優(yōu)秀的考生和社會所需要的人才,能促進社會經(jīng)濟的健康發(fā)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二是這種制度能夠被人們所廣泛接受,有利于維護社會安定和團結。這分別為效率觀的第一要素和第二要素。

          4.2高考制度公平觀與效率觀的相互關系

          在本文中,我們假定"成績"符合效率的要求,即能夠篩選出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所需的優(yōu)秀人才。因此,高考制度公平的第一要素和效率的第一要素具有一致性。②「如果作為選拔標準的"成績"不能滿足這一點,則公平與效率是相矛盾的,因而不可能達到效率的要求。這已經(jīng)超出了本文的分析范圍。」而效率的第二要素要能夠?qū)崿F(xiàn)的話,必然要求兩點:一是過程公平,二是起點公平,這分別對應著公平的第一要素和第二要素,即效率的第二要素是建立在公平的基礎上。

          另外,做到起點公平,可以提高參加高考學生的整體水平,有利于提高人才儲備庫的整體質(zhì)量,從而使高考能夠選拔出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因此,做到起點公平,也有利于效率第一要素的實現(xiàn)。③「當然,做到起點公平除了通過提高落后地區(qū)考生的素質(zhì)外,還可以通過降低教育先進地區(qū)的學生素質(zhì)來滿足。但后一種方法在現(xiàn)實中是不可能的。」

          可見,高考制度的公平與效率有著很強的相互關聯(lián),即效率的實現(xiàn)是建立在公平的基礎上的,它們之間具有內(nèi)在一致性。其相互關系可用圖2來表示:

          

          4.3現(xiàn)行高考制度的公平與效率狀況

          從理論上分析,高考制度的公平與效率具有內(nèi)在統(tǒng)一性,但這并不代表現(xiàn)實中的高考制度就一定能夠?qū)崿F(xiàn)這一理想狀態(tài)。我們知道實行差別錄取制度的原因是因為"起點"的不公平,于是用"過程"的不公平來進行彌補,可見此時關于高考制度公平的二要素均已不存在,進行效率的第一要素也就不復存在,而第二要素能否保證,則取決于"過程"的不公平能否不多不少的正好可以彌補"起點"的不公平,過多或過少,都無法獲得公眾的普遍認可,如是效率的第二要素也難以滿足。

          可見,目前的這種高考錄取政策實在是一種無奈之舉——它一手掂量著起點公平,一手掂量著過程公平,置高考制度效率的第一要素于腦后,而雙腳卻難以在人們的輿論中找到立足之地。于是",高考移民"便在這種政策的搖擺中"溜"了進來。

          

          5 高考移民對高考制度公平與效率的影響

          

          5.1"高考移民"對公平的影響

          顯然",高考移民"是有利于公平第一要素的實現(xiàn),它能緩解由于差別錄取政策所造成的過程不公平的程度。

          "高考移民"對公平第二要素的影響,要根據(jù)移民類型的不同加以區(qū)別。對于"移民Ⅰ",由于在移民的過程中已經(jīng)支付大筆的費用,這筆費用可以看作是有關教育稅賦的"一次性"繳納,因此已經(jīng)彌補了基于經(jīng)濟原因的"起點不公"問題,因此此類移民不會違背公平第二要素的要求。①「這是集體之外的個體加入到集體之中,按集體的共同規(guī)則行事,而不是集體內(nèi)部的人體采取單獨行動,違反集體的規(guī)則辦事。因此是合理的!苟鴮τ"移民Ⅱ",相對少得多的移民費用完全不能、也根本無法彌補基于教育水平差異的"起點不公"問題,違背了公平第二要素的要求,也因此嚴重侵犯了當?shù)乜忌臋嘁。?jù)反映,2005年海南的1萬多名高考移民的涌入,這意味著將有6000多名本地原考生將被剝奪上大學的權利(劉貢,2005)。

          5.2"高考移民"對效率的影響

          沒有了過程公平作為基礎,也就無法滿足效率第一要素的要求。"高考移民"違反了現(xiàn)行招生錄取政策的要求,卻有利于滿足效率第一要素的要求。那些分數(shù)線高的省份,其優(yōu)秀人才相對多一些,理應錄取其中更多的考生,錄取率相對應該高些;
        而落后及偏遠地區(qū)相比其它地區(qū),優(yōu)秀人才要少些,錄取率理應小一些。因此",高考移民"合"理",但是,卻不一定合"情"——這便是效率第二要素的要求。因為偏遠、落后地區(qū)的基礎教育無法同其它地方的相比,他們在高考上處于不同的"起跑線"上,因此就不能用同一個標準來對待他們。但同時,若這種差別過大,又會引起其它省份人們的不滿。因此"高考移民"對效率第二要素的影響就具有雙重性——其最終是有利于效率還是有損于效率這一要素,取決于遷入地和遷出地的考生對差別錄取政策的認可、接受情況。近些年來,人們關于"高考移民"對錯與否的各種爭論以及地方政府對高考移民應對政策的反復,正是這種博弈的表現(xiàn)。

          可見,高考移民對公平與效率的影響,還應分類來分析:對于"移民Ⅰ",既不違背公平第二要素的要求,同時也滿足公平與效率第一要素的要求,進而也就符合效率第二要素的要求;
        對于"移民Ⅱ",起點公平的問題無法解決,但有利于公平與效率第一要素的實現(xiàn),相比于差別錄取制度,這是它的優(yōu)點和額外收益所在,而其對效率第二要素的影響,則取決于各地區(qū)人們之間的相互博弈,而這又進一步取決于各地錄取制度的差異程度和高考移民的規(guī)模。

          

          6 政策選擇:如何兼顧公平與效率

          

          6.1對策一:由政府尋找差別錄取制度與戶籍管理制度的平衡點由上文所述,要想讓高考移民達到效率第二要素的要求,政府必須要制訂一個合理的高考錄取政策的差別程度,同時為了配合這一政策的有效實施,還要有戶籍管理制度作為后盾,用來防止過多的考生進行遷移,以免打破現(xiàn)有制度框架下的均衡。這對政府而言,有兩個難題需要解決:一是錄取制度的差別程度要有多大;
        二是戶籍管理制度要有多嚴格,以便將高考移民的規(guī)模限制在一個合意的規(guī)模,不至于影響到"高考洼地"考生們的利益。二者缺一不可,否則各方利益便會失去平衡,效率的第二要素便不復存在。

          但這在現(xiàn)實中是很難做到的。首先差別程度的制訂是一個很難把握的問題,太低了無法滿足"高考洼地"人們的要求,太高了會導致大規(guī)模的高考移民,進而要求政府實施更嚴格的戶籍管制,這是極不經(jīng)濟的。其次,人的欲望總是無窮的,就算政府找到了一個合理的差別程度,仍然會為各個利益集團所左右,從而使政策表現(xiàn)出一種不穩(wěn)定性,如2005年5月16日海南省教育廳發(fā)出通知取消340名移民考生的考試資格,但半個月后即5月31日又宣布這一政令取消。這正是政策不穩(wěn)定性的表現(xiàn)。

          再次,只要錄取差別存在,就無法完全制止高考移民,戶籍管制再嚴格,也只能限制一部分人。而對于那些限于政府威懾而無法移民的考生家庭,又如何能平他們心頭之忿?

          因此,此種依靠政府政策高壓來期望達到各方利益的均衡,無異于是在尋求和維持"刀刃上的平衡",而為維持這種制度所消耗掉的社會經(jīng)濟資源更無法統(tǒng)計。并且,即使實現(xiàn)了,也仍然無法解決起點不公平的問題。這實在是一種下策,而當前政府所選擇也正是這一對策。

          6.2對策二:由市場決定高考移民的價格

          鑒于對策一的局限性,有人認識到了高考移民"宜疏不宜"——與其采取政策高壓去尋求一個平衡點,還不如讓市場自己去實現(xiàn)均衡。這意味著仍維持現(xiàn)行的差別錄取制度,但放開戶籍管制,讓高考移民遷入地和遷出地的考生及家長、學校、當?shù)卣ビ憙r還價,最后達成關于高考移民的一致協(xié)議:即遷出地的考生及家長、學校、政府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才能獲得遷入地考生及家長、學校、政府的許可。這樣效率的第二要素便實現(xiàn)了,是為政府的"無為而治".

          此時,在公平的第二要素要求方面,又是如何呢?對于"移民Ⅰ",他們所付出的經(jīng)濟代價正好彌補因經(jīng)濟原因所造成的起點不公,因此它完美的兼顧了公平與效率,當鼓勵之、規(guī)范之;
        對于"移民Ⅱ",前面已經(jīng)分析到短期的、少量且不穩(wěn)定的經(jīng)濟補償無法解決甚而教育水平的地區(qū)差異,因此也就無法解決起點不公問題。

          可見相對對策一,此對策已有很大的改進,但只適用于"移民Ⅰ",這是它的局限所在。目前這種對策在我國處于一種不公開狀態(tài),為一部分地區(qū)的政府和公眾所默認。

          6.3對策三:完善基礎教育體系,解決"起點"的不公平

          至此,我們還要繼續(xù)尋找針對"移民Ⅱ"對策。從前面的分析中我們知道,高考制度的公平觀與效率觀本身就具有內(nèi)在一致性,因此,只要解決了起點不公平,其它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對于"移民Ⅱ",起點不公平在于不同水平的基礎教育的質(zhì)量。據(jù)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報告,中國西部12省份"九年義務教育"按時完成率還不足60%(王建華、范迎春,2006),因此解決辦法在于提高這些地區(qū)的基礎教育的水平,特別是對于義務教育,不僅要在全國普及,讓所有適齡的兒童、少年都能享受到免費的基礎教育,還要保證教育的各種軟、硬件質(zhì)量,使全國的義務教育水平都基本一致(符曉亮,2002;
        王成祥,2005)。這主要還得靠國家加大對西部、邊遠地區(qū)基礎教育的投入,特別是在師資力量的投入上,要比其它相對發(fā)達地區(qū)予以更大的轉(zhuǎn)移支付力度(賴志瓊、吳中宇,2003),這樣才能確保當?shù)氐慕逃|(zhì)量。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不僅可以實現(xiàn)起點公平,不再為高考制度所帶來的各種問題所困擾,還可以通過基礎教育質(zhì)量的提高,促進不發(fā)達地區(qū)的人力資本積累,從而促進這些地區(qū)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芍^一舉兩得,是為上策。

          

          參考文獻:

          1李克杰。"高考移民"與公民受教育權平等——一個人權法的視角。中國教師報,2003-12-31

          2穆琳。由"高考移民"透視公民受教育權平等。民主與科學,2004;
        6

          3劉海峰,樊本富。論西部的"高考移民"問題——兼論科舉時代的"冒籍"現(xiàn)象。教育研究,2004;
        10:76~80.另見中國網(wǎng):http://www.china.org.cn/chinese/MATERIAL/659551.htm ,2004-09-14

          4夏瑜,丁東。(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高考移民拷問高考。南方周末,2003-06-05

          5王建華,范迎春。巨大的教育落差讓中國農(nóng)村追求富裕的腳步沉重。http://news.xinhuanet.com/misc/2006-03/05/content-4260858.htm ,2006-03-05

          6胡志堅。新疆力堵"高考移民".中廣網(wǎng):http://www.cnradio.com/folk/mzdt/200312250053.html,2003-12-25

          7劉貢。海南高考移民:誰在分食過億利益?。人民網(wǎng):http ://hi.people.com.cn/2005/04/30/166762.html ,2005-04-30

          8王成祥。"高考移民"根子在哪兒——對陜西銅川"高考移民"現(xiàn)象的剖析與思考。中國煤炭報,2005-05-26(第5版)

          9符曉亮。令人深思的高考"候鳥"現(xiàn)象。特區(qū)展望,2002;
        6

          10朱麗亞。西藏:內(nèi)地平民的高考洼地。中國青年報,2004-06-28

          11鄭燕峰。山東:高考移民成風。中國青年報,2004-06-28

          12楊飛,朱永新,劉新成。透視高考"移民".安徽青年報,2004-03-22(第8版)

          13賴志瓊,吳中宇。"高考移民"現(xiàn)象分析。當代青年研究,2003;
        4

          14朱林源等。公平VS均等高考移民引起的爭論。北京法制報,2003-04-28(第7版)

          

          Equality vs.Efficiency :Migrant Examinees for College EntranceExamination in China

          Abstract:Increasing migration for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has been observed across provinces of China over the last decade.Widespread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this migration trend,the underlying reasonfor which lies in the difference of the enrollment system -an unequalsystem choice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unequal elementary education system.Different people having their special interest give different opinionsfor this,but the essence for this problem is"equality vs.efficiency".In the context of the entire social efficiency and welfare,we definethe concept of equality and efficiency for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system,and then we argue that they in fact are highly consistent:solvingthe equality problem is solving the efficiency one.For"migrant examinees"towardsBei2jing and Shanghai,the key lies in establishing an open and reasonablemarket transaction system ;
        while for"migrant examinees"to2wards provincesin West China ,the government"s present policy for seeking an unattainablegoal through the coercive measure needs to be changed to balance the qualityand level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in different areas,thus achievingunity of equality and efficiency for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system.

          Key word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
        Migrant examinees;
        Equalityvs.efficiency

          Authors :Liu Chuangjiang is Professor ,and Zhu Jinsong is PhDStudent ,Center for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tudies,Wuhan University.

          

          來源:《人口研究》2006年第6期

        相關熱詞搜索:視野 勁松 公平 效率 高考移民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smilezhu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