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生情緒調節(jié)模式下的社交焦慮
發(fā)布時間:2018-06-22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摘 要:測量醫(yī)學生社交焦慮情況,為完善醫(yī)學高校心理健康預防體系提供科學依據。采用人格特質、情緒調節(jié)問卷和交往焦慮問卷對西安市兩所醫(yī)學院校的醫(yī)學學生進行問卷測量。人格特質中外傾性高的學生出現社交焦慮的情況低,在情緒調節(jié)中選擇使用表達抑制這一方式的選擇率低。表達抑制使用在外傾性和社交焦慮之間起中介作用。提高醫(yī)學生外傾性和降低采用表達抑制的情緒調節(jié)策略,可以有效的降低醫(yī)學生社交焦慮。
關鍵詞:社交焦慮;外傾性;表達抑制;醫(yī)學生
社交焦慮是個體交往過程當中感受到的不自、緊張、擔憂和害怕的情緒體驗。這些體驗對人際關系產生消極影響,進一步對身心健康造成損害,社交焦慮是衡量心理健康的指標之一。已有研究表明,社交焦慮會造成社會關系的困難和不良的人際關系,并對個體的身心健康產生威脅。
1調查對象與方法
以西安市兩所醫(yī)學高校的757名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采取整群抽樣的方式抽取,其中男生374人,女生383人(詳見表1)。年齡17~25歲,平均年齡20.43±1.51歲。
在對人格特質、情緒調節(jié)和社交焦慮的測量中,分別采用錢銘怡等人修訂的《艾森克人格問卷簡式版(EPQ-RSC)》。Gross等人2003年編制的情緒調節(jié)量表。1983年Leary編制的交往焦慮量表(Interaction Anxious Scale,IAS)進行測量。
2調查結果
2.1大學生社交焦慮的人格類型
數據顯示,三個變量兩兩相關。表1顯示,外傾性與社交焦慮的水平呈顯著負相關。個體中外傾性特質強傾向更少的在社交環(huán)境當中使用表達抑制的方式。而表達抑制所帶來的負性期待、他人負性評價和自身能力差等負性認知不利于個體重新定位自身和進行思考,而外傾性個體更善于避免使用此方式,從而降低了社交焦慮水平。
2.2大學生社交焦慮的情緒調節(jié)類型
從數據中發(fā)現(見表1),醫(yī)學生群體當中在情緒調節(jié)策略中表達抑制的策略選擇與使用與社交焦慮水平呈顯著正相關。高社交焦慮的學生群體,在感知到社交情境中存在威脅時,不是通過改變認知來降低焦慮情緒的體驗,而是更多采取抑制情緒流露等自我保護的安全補償行為。
2.3人格類型于情緒調節(jié)類型在大學生社交焦慮的作用機制
本研究采取三步回歸的方法對表達抑制在外傾性和社交焦慮之間的中介作用進行檢驗來探究表達抑制的中介效應(見表2~4)。
3結論與建議
結果顯示:醫(yī)學生外傾性對社交焦慮有負向預測作用;表達抑制對社交焦慮有正向的預測作用;表達抑制在外傾性和社交焦慮之間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外傾性顯著預測社交焦慮,在加入表達抑制后,通過影響表達抑制進而影響醫(yī)學生的社交焦慮。
在醫(yī)學生群體中有針對的培養(yǎng)情緒調節(jié)策略的有效選擇,完善人格。長期形成的人格對于個體來說,改善是長期并且困難的。但是通過向學生介紹推廣有效的情緒調節(jié)策略,引導學生群體正確并且理性看待自身存在的社交焦慮的問題,則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傳遞技能,針對不同學生所需,因人施教才能增強其在社交環(huán)境中與他人交往的自信心,對自身情緒處理控制力增強,從而認識到更多的自我,促進人格的全面發(fā)展。學校全面建設醫(yī)學生心理健康工程。家校一體化,聯合完善學生心理健康。
參考文獻
[1]張瑾.大學生社交焦慮的團體治療實驗研究[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27(6),106-109.
[2]賈淑斌.大學生人格特征與社交焦慮的相關研究[J].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08,8(1),144-145.
[3]趙鑫,裴瑞雪,付麗,陳玲,周仁.高,低社交焦慮青少年情緒調節(jié)策略使用比較[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4,22(1),149-154.
基金項目:西安醫(yī)學院2016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專項項目(編號:2016SZ09)
相關熱詞搜索:社交 焦慮 調節(jié) 情緒 醫(yī)學生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