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雷雨》人物形象中的人格教育意義
發(fā)布時間:2018-06-28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摘 要:《雷雨》作為一部家庭生活的悲劇,作者在創(chuàng)作時,深入剖視劇中人物的靈魂,突出刻畫了人物性格的復雜性與悲劇性。劇中主人公周樸園和周萍的悲劇都是特定生存環(huán)境下人格發(fā)展失衡的產(chǎn)物。其中周樸園悲劇源于人格面具的膨脹,周萍的悲劇根源于多重人格的沖突。深入理解劇中人物的人格形象可有助于感悟人性世界的復雜性、體會現(xiàn)實生活的矛盾性,并理解作者的悲憫情懷,對當今人格教育有一定啟示意義。
關鍵詞:《雷雨》 人格面具 教育意義 周樸園 周萍
高爾基提出:文學是人學。這個“人”并不是指整個人類的“人”,而是具體的、個別的人。這些人物具有典型性,在他們的周圍集結(jié)著各種各樣的人和事,展開了一幅廣闊的社會生活圖景,概括出那一時代復雜的社會關系�!叭思热皇巧鐣P系的總和,那么人的性格世界就不可能僅僅是某種單一的社會內(nèi)容的反映。正如社會是充滿矛盾的,人的性格也是充滿矛盾的”{1}。曹禺在創(chuàng)作《雷雨》的過程中,為了突出人物性格的復雜性,多次修改劇本。他說:“《雷雨》中的每個人物都有真實的影子,但又不是一個人,而是集中了很多人物的特點,再加以我的創(chuàng)造�!眥2}正是因為每個人物在生活中都有真實的影子,所以會對讀者產(chǎn)生一定的教育意義。本文試以周萍與周樸園為個例,分析人格的復雜性與悲劇性,以尋求其對當今人格教育的啟示意義。
一、人格面具下人的生存
心理學家榮格把人格面具描述為:“一個人公開展示的一面,其目的在于給人一個很好的印象以便得到社會的承認�!眥3}在人際交往活動中,人格面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因為個體自身具有局限性,也會產(chǎn)生消極作用。對于周樸園與周萍這樣的上層社會人物,人格面具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由于他們過分熱衷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其婚姻家庭、工作、人際關系都受到影響,從而引發(fā)了個體的心理問題。
(一)面具下的人格膨脹——周樸園
周樸園出生于地主家庭,雖然他曾留學德國,但他始終擺脫不了家族的“教養(yǎng)”。因為家族的遺傳和后天殘酷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使他自覺地戴上人格面具——道德君子。他忘記自己是怎樣一個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塑造一個最圓滿、最有秩序的家庭,為了教育出健全、不讓他人說一點閑話的子弟。對于他來說,每時每刻都要戴上人格面具,其外在個性與真實個性相去甚遠,最終導致人格的過度膨脹,不僅造成個體的悲劇,還給周圍人帶來精神災難。
家庭里,周樸園扮演著好兒子的角色。他同祖輩的周家人一樣,外面假裝一副道德面孔,背地里卻做過許多可怕的事情,并移禍在他人身上。在這樣唯利是圖的家庭里,祖輩絕不允許繼承者任意妄為,他們會不惜一切代價馴服有逆反心理的人。當個人生存與家庭生存聯(lián)系在一起時,周樸園選擇犧牲侍萍,做一個“好兒子”。周樸園還扮演著“好父親”“好丈夫”的角色,做事專制果斷。他無法得到一段美滿的姻緣,寧愿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積累財富中。他把記憶封存在侍萍的“遺物”中,走到哪里帶到哪里,只為了讓自己的看著舒服。當他成為一家之主后,認識到在弱肉強食的社會環(huán)境下,人是在夾縫中求生存,他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是關乎整個家族的發(fā)展。他先后娶了兩任妻子,婚后生活并不美滿,富家小姐抑郁而死,蘩漪也被他壓抑出一副病態(tài)。他與孩子之間僅僅是血緣的維系,父子間的交談也不忘偽飾自己的道德。他對家人的要求是絕對服從,不服從的人都被判定為有病,逼蘩漪吃藥也只是為了給孩子樹立服從的榜樣。
事業(yè)上,周樸園戴著慈善家這張面具,背地里做出許多見不得人的事。為了發(fā)財,他故意讓江堤出險,“淹死二千二百個小工,每一個小工的性命扣三百塊錢”;為了鎮(zhèn)壓工人運動,他叫警察開槍打死三十名工人;為了讓工人復工,他收買工人代表。這些由魯大海列出的罪狀僅僅是周樸園所做的一部分壞事。
人際交往上,他自認為是體面人,卻做出許多不體面的事。他與侍萍的矛盾沖突是最根本的沖突。多年以來,連他自己都相信對侍萍還有感情,留那些“遺物”陪著他,保留原有侍萍“關窗”的習慣,甚至準備住在存放舊物的屋子里。在這個家里因為他的專制與冷漠,他得不到親情的溫暖,只好在夜深人靜時拿起照片,回憶往事。可戲劇性的是當侍萍站在他面前時,他卻不認識。與侍萍相認是他的精神災難,他更多的是怕自己的面具被撕下,怕世人看到那丑惡的一面。在商場的摸爬滾打中,他遇到過形形色色的人,習慣了用錢解決來問題,在他的思維里沒有可信的人,所有人都是惡的,他習慣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他人。他與魯大海的沖突體現(xiàn)了他的冷漠無情,面對自己的親生兒子,他并沒有手下留情,一心為自己的利益,把魯大海逼上了絕路。他身上所體現(xiàn)的決絕正是人格面具膨脹的結(jié)果,為了維護家庭的體面,他可以六親不認,裝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樣子。
面具下的人格膨脹給周樸園帶來的不僅是孤獨感,更多的是悲劇感。他寧愿在深夜緬懷照片里的侍萍,也不與其相認,將自己封閉,精神上飽受折磨。他不放過自己,苦行僧似的工作只是為了排解孤獨感,但其專制與一意孤行必然走向悲劇。最后當蘩漪讓周萍去給侍萍這個“媽”叩頭時,周樸園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揭露了事情的真相,這個情節(jié)具有戲劇性,推動整個戲劇走向高潮。結(jié)尾處也告訴讀者,世上最痛苦的事不是死亡、瘋癲、癡呆,而是痛苦地活著。
(二)面具下的多重人格——周萍
榮格在談到人格面具時解釋道,個體為了獲得心理上的成熟,必須擁有一個靈活多變,富于彈性的人格面具,這樣它才能與自我保持一個和諧的關系,太過虛假,或者太過僵硬的人格面具可能會產(chǎn)生易怒暴躁,或者抑郁低迷等心理疾病。{4}正如作者曹禺所說,周萍是最難演,且最不易博得同情,性格很復雜的人。對待這樣的人物,不能只觀察表象,簡單地同情他“不得已的苦衷”;也不能只窺探其心理,一味地責罵他,而是要將他放在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下,從他的生存環(huán)境、與周圍人的關系,以及所受到的教育等方面,研讀其在人格面具的影響下產(chǎn)生的多重人格。
周萍是一個具有多重人格的人物。他骨子里透著自卑,怕人窺探出他的無能;膽小怕事、怯懦是他揮之不去的陰影,甚至時常展現(xiàn)在他灰暗的眼神里;遇事愛逃避,內(nèi)心總是充滿悔恨。但對于一個受過“五四精神”影響的年輕人,他有一股蠻勁,敢于抗爭,不屈服,在生活的巨大旋渦里不停地掙扎,尋找出路;他向往自由,為了逃脫那噩夢似的地方,與心愛的人相守,愿意放棄一切。多種人格交織共存于一個人體內(nèi),使他無法認清自己的真實面目,沒有張弛有度地控制好人格面具,長時間陷入矛盾緊張的生活狀態(tài),注定是悲劇人生。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