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亚洲欧a∨人在线观看|欧美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久久97AV综合

        2021屆高三新題速遞·歷史考點1,,古代中國政治-(原卷版)

        發(fā)布時間:2020-10-06 來源: 心得體會 點擊: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一、選擇題 1.( 2020- -1 2021 學年江西省景德鎮(zhèn)一中高三(上)8 8 月考)史載唐高宗在位時期處理的政務,將近 300 件,發(fā)現(xiàn)其中 20 多件有武則天參加,但大多是有關外戚和后宮的事務,而任命宰相、將領等重要事務,都由唐高宗親自處理。材料主要表明(

        。

         A..武則天干預朝政較為合理

         B..唐高宗臨朝主政不決事

         C.武則天政績實在乏善可陳

         D..國事政務由唐高宗主導 2. ( 2020- -1 2021 學年江西省景德鎮(zhèn)一中高三(上)8 8 月考歷史試卷)西周實行“世祿制”,各級封君享受自己時地上的收入;戰(zhàn)國時間,官員大都實行俸祿制,發(fā)放糧食依量官職高低而存在等級差別,高者萬石。這一變化(

        。

         A.減輕了土地兼并現(xiàn)象

         B.調動了官員的工作主動性

         C.瓦解了傳統(tǒng)的宗法制

         D.有利于君主集權制的形成 3. ( 2020- -1 2021 學年廣東省廣州市高三(上)摸底歷史試卷)唐代科舉選官一般固定以吏部考功郎中或禮部侍郎為主考官,宋代則不是固定的,而是采取臨時差遣,年年不同,不常任,而且任何官員都可以充任(主考官),并另增派若干人,互相監(jiān)督。這一變化(

        。

         A.有利于科舉選官的公平公正

         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推動了官僚政治的發(fā)展完善

         D.反映了文人的政治訴求 4. ( 2020- -1 2021 學年廣東省廣州市高三(上)摸底歷史試卷)明以前,訓誡類史書已有散見,但未成體例;明代僅光洪武年間就有《昭鑒錄》、《外戚事鑒》、《忠義錄》、《醒貪簡要錄》、《女戒》等數(shù)十種,這些數(shù)量眾多的訓誡類史書除各級臣民外,主要訓誡對象包括兩類人:宗室和權臣外戚。這種現(xiàn)象可以說明當時(

        。

         A.宗室和外戚勢力強大

         B.政治的開明程度降低

         C.市民階層興起瓦解傳統(tǒng)倫理

          D.“經(jīng)世致用”思想影響廣泛 5.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會 1 2021 屆高三第一次素質測)周朝封建魯、衛(wèi)時,命二國對待殷遺民要“皆啟以商政,疆以周索”。但封建晉國時,卻命晉對待與戎族雜處的夏遺民要“啟以夏政,疆以戎索”。這說明周初治理

          A.皆采用舊制

         B.采用周制為主、舊制為輔

          C.重晉輕魯衛(wèi)

         D.強調因事而異、寬厚包容 6.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會 1 2021 屆高三第一次素質測)商代具有恐怖威懾、獰厲神秘力量的獸面紋處于青銅禮器紋飾的中心,但到西周中晚期后,復雜的獸面紋變得渾樸簡小,由器物的主體退居到器物的足部,僅為附飾。春秋戰(zhàn)國時,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獸面紋的變化主要反映出先秦

          A.禮器紋飾功能的質變

         B.從重天敬鬼到敬德保民

          C.民眾審美標準的嬗變

         D.青銅禮器偏重實用功能 7.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會 1 2021 屆高三第一次素質測)唐代科舉以詩歌作為科舉取士的重要手段,很多當朝的歷史事實和典章制度都被用來命制成試詩題目。考生在詩歌內容中,對史事和制度作了比詩題更為詳盡全面的闡發(fā)。據(jù)此可知,試詩制度

          A.制約了唐代詩歌的發(fā)展

         B.提升了詩歌的藝術境界

          C.迎合了市民階層的需求

         D.突出了詩歌創(chuàng)作時政性 8.(2020·黑龍江大慶三模·24)圖 1 是我國古代的一種“角力”活動。它起源于周代的“講武”習俗!抖Y記·月令》中記載:“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將帥講武,習射御、角力。”到了戰(zhàn)國時期,“角力” 由單純的搏擊技巧訓練變?yōu)樾麚P武威、展示軍事實力的“講武之禮”,各國通過演武場面的宏大,兩國選手比賽的勝負來達到耀武揚威的目的。這種變化反映了戰(zhàn)國時期(

        。

         圖 1 陜西長安客省莊 K140 號戰(zhàn)國末年墓中出士的銅牌飾 A. 周王注重軍事訓練,出兵討伐諸侯

          B. 以車戰(zhàn)為主,身體對抗性強 C. 兼并戰(zhàn)爭頻繁,人們推崇強悍武力

          D. 法家思想已在各國推廣實行 9. ( 2021 ·廣東惠州高三第一次調研·2 2 )西周以來,國家一切重要政治、社會要事儀式都在太廟舉行。而春秋時期,魯國太廟因疏于維護而破敗。這一變化反映了,魯國(

        。

          A. 封建治理體制確立

          B. 祭祀處于無足輕重地位 C. 宗法制度逐漸解體

          D. 因戰(zhàn)爭遭受了巨大破壞 10. ( 2020 ·四川南充三模· 27 )乾隆帝總結歷代立儲經(jīng)驗教訓,稱“朕歷覽諸史,今古異宜,知立儲之不可行與封建、井田等,實非萬全無弊之道也”“立嫡立長之說,尤非確論”,因而將清朝“秘密立儲”制度化。這一制度(

        。

         A. 儲君身份不明,不利于制度延續(xù)

          B. 突破了嫡長觀念約束,寓傳賢之意 C. 導致儲位紛爭,不利于政局穩(wěn)定

          D. 否定了傳統(tǒng)宗法制度,強化了皇權 11. ( 2020 ·吉林吉林四模· 24 )有人在《春秋天事表·楚令尹表》中作了統(tǒng)計,春秋之世楚國 26 個令尹,除 1 人外,其余 25 人全部出自楚王族貴族。越往后,楚令尹的挑選范圍越窄,只限于王子、王孫范圍。這種變化說明當時的楚國(

         )

         A. 選官制度發(fā)生重大變革

          B. 血緣紐帶不再發(fā)生作用 C. 分封制得到了貫徹執(zhí)行

          D. 權力向集中的方向發(fā)展 12. ( 2020 ·福建南平三模· 24 )著戰(zhàn)國時代實行任命制和俸祿制,文學、游談、軍功、游俠成為官吏選拔的四大途徑,君主對任命官吏亦多酬以祿米或賜以金銀。各國還形成了對官僚監(jiān)督、考核與賞罰的年終考績辦法——“上計”。這些史實可以說明當時(

         )

         A. 世族世官制的形成

          B. 中央集權制的加強 C. 監(jiān)察制度的理性化

          D. 政治設計的制度化 13. ( 2020 ·廣東深圳二模· 24)表:

         事實一 商代青銅器為銅、錫、鉛之合金。

         事實二 地質礦產(chǎn)普查顯示,迄今中原一帶尚未發(fā)現(xiàn)有可供開采的錫礦。

         事實三 金正耀先生在殷墟青銅器中發(fā)現(xiàn)有 5 件含高放射性成因異常鉛。目前僅在云南東北一帶發(fā)現(xiàn)此種異常鉛礦。

         ——據(jù)魏國鋒《古代青銅器礦料來源與產(chǎn)地研究的新進展》 由表格所列事實依據(jù)可推知,當時(

        。

         A. 殷地青銅器產(chǎn)于西南地區(qū)

          B. 西南已納入商王統(tǒng)治范圍 C. 殷商與周邊地區(qū)聯(lián)系密切

          D. 初步形成統(tǒng)一的國內市場 14. ( 2020 ·廣東深圳二模· 24 )周公平定三監(jiān)之亂后,調整分封策略,并采取了新辦法安置舊殷勢力。如衛(wèi)康叔受封于殷都舊地,他領有的七個殷人氏族大多是原住民;魯侯伯禽領有的六個殷人氏族,則是隨伯禽受封遷過去的。這反映了分封制(

        。

         A. 結合地緣與血緣加強國家管理

          B. 鞏固了貴族的世襲特權

          C. 實現(xiàn)了天子對地方的直接控制

          D. 重視對邊遠地區(qū)的開發(fā) 15. ( 2020 ·江西景德鎮(zhèn)三模· 24 )歷史學家呂思勉指出:“天子之于諸侯,諸侯之于大夫,猶大宗之于小宗也。此古代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以一以貫之也。”材料表明分封制與宗法制(

        。

         A. 形成了森嚴的等級制度

          B. 構建了家國同構的政治體制 C. 有利于中央集權的建立

          D. 保證了家與國間的良性互動 16. ( 2020 ·廣西北海一模· 24 )有學者在談到先秦政治時說:“秦帝國始祖秦襄公就是在周孝王賜給他諸侯稱號和‘岐以西之地’的情況下開始立國開疆的。史書還有秦穆公‘兼國十二,開地千里’、齊桓公‘并國三十五’、晉獻公‘并國十七,服國三十八’、楚莊王‘并國二十六,啟地三千里’的相關記載。”該學者意在說明(

        。

         A. 周天子至上地位得以確保

          B. 周王室家天下統(tǒng)治的建立 C. 分封制起了政治整合作用

          D. 中央對基層的管理直接化 17. ( 2020 ·湖北襄陽五中、夷陵中學、鐘祥一中三校 6 6 月適應性考試· 25 )在中國歷史上,王朝更替通常伴隨著國家瓦解,這種現(xiàn)象引起古代學者的反思,并逐漸形成“強政權,弱國家”的解釋性觀點。這種觀點認為,“強政權”一方面鞏固了國家統(tǒng)一,另一方面弱化了國家本身的凝聚力。下列制度符合這一觀點的是(

        。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縣制

         D. 科舉制 18. ( 2020 ·湖南懷化二模· 25 )下表為我國古代縣級政區(qū)的分等標準(節(jié)選):

         時期 縣級政區(qū)分等標準 秦漢 大縣萬戶以上 小縣萬戶以下

          北周 一等 (7000 戶以上)

         二等 (1500 戶以上)

         三等 (1000 戶以上)

         四等 (500 戶以上)

         唐(開元)

         上等 (6000 戶以上)

         中等 (3000 戶以上)

         中下等 (3000 戶以下)

         下等 (1000 戶以下)

         宋代 望縣 (4000 戶以上)

         上縣 (2000 戶以上)

         中縣 (1000 戶以上)

         下縣 (1000 戶以下)

         明代 上縣 (糧 10 萬石以下)

         中縣 (糧 6 萬石以下)

         下縣 (糧 3 萬石以下)

         對表中信息解讀正確的是(

        。

         A. 經(jīng)濟實力是分等的重要依據(jù)

          B. 縣域越大等級越高

          C. 疆域大小決定等級數(shù)量多少

          D. 人口越少等級越低 19. ( 2020 ·福建廈門二模· 24 )據(jù)載,舜制作漆器被認為是奢侈行為,導致十三方國不服從其統(tǒng)治;商周時期,漆器主要被用在祭祀、宮室陳設等重要場合,天子、諸侯才有資格使用。據(jù)此可知先秦時期(

        。

         A. 漆器功用發(fā)生了重大改變

          B. 君主集權不斷強化 C. 漆器工藝有了顯著的進步

          D. 等級觀念日漸增強 20. ( 2020 ·湖北武漢高三畢業(yè)生六月供題一· 24 )秦國商鞅變法推行等爵制,從低到高依次排列,如下表所示 公士 上造 簪裊 不更 大夫 官大夫 公大夫 公乘 五大夫 左庶長 右庶長 左更 中更 右更 少上造 大上造 駟車庶長 大庶長 關內侯 徹侯 “士”和“大夫”等舊貴族稱謂被壓低至十級以下。這一舉措(

         )

         A. 提高了人們的進取精神

          B. 強化了對基層的控制 C. 旨在提高平民經(jīng)濟地位

          D. 增強了軍隊的戰(zhàn)斗力 21. ( 2020 ·河南鄭州三模· 25 )唐朝時,面對考生眾多而又要選拔人才的情況,主考官專挑那些生僻、容易混淆的偏題、怪題進行考查。“今之明經(jīng)者,主司不詳其述作之意,每至帖試,必取年頭尾月,孤經(jīng)絕句”。據(jù)此可知,當時的帖經(jīng)考試(

        。

         A. 提高了參加科舉的門檻

          B. 降低了科舉選才的公平性 C. 影響了人才選拔的效度

          D. 加深了考生對經(jīng)典的理解 22. ( 2021 ·廣東惠州高三第一次調研·3 3 )漢高祖二年下令:“舉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率眾為善者,置為三老。”漢惠帝四年下詔:“舉民孝弟力田者,復其身(免除賦役)”。這說明,漢初統(tǒng)治者(

         )

         A. 實行獨尊儒術

         B. 注重基層教化

          C. 確立選官標準

         D. 推行重農抑商 23. ( 2020 ·河南高三 6 6 月質量檢測· 25 )在邊吏的選拔制度方面,西漢有武功、朝臣貶任、宗親、舉薦等多種途徑,但以前三種途徑為主。東漢則以遷任、舉薦和內臣出任為主要途徑,并加入了皇帝直接委任或將軍兼任這一途徑,即側重于調動和選拔朝廷信賴的人出任邊吏。這一變化反映了(

        。

         A. 官僚政治取代門閥政治

          B. 郡國并行制度遭到廢除 C. 中央集權得到不斷加強

          D. 地方行政機構不斷完善 24. ( 2020 ·福建廈門二模· 26 )武則天時,有人用丹漆在龜腹上寫“天子萬萬年”,偽作祥瑞以進之。鳳閣侍郎李昭德以刀刮之并盡,奏請將此人付法。武則天答曰:“此非惡心也,舍而勿問。”由此可知(

         )

         A. 佛道思想沖擊儒學正統(tǒng)

          B. 女主當政招致官僚集團反對 C. 武則天以寬刑省法治國

          D. 統(tǒng)治者以祥瑞作為政治工具

          25. ( 2020 ·湖南長沙高考明達、明德聯(lián)考· 25 )劉邦登基詔書稱,基于推翻暴秦、消滅項羽,功勞最大者為帝;次者為王為侯;最末為戰(zhàn)士,可以分到一定的田地。這主要說明漢初(

        。

         A. 等級秩序影響戰(zhàn)爭勝負

          B. 權力分配具有軍功色彩 C. 統(tǒng)治基礎呈現(xiàn)多元態(tài)勢

          D. 社會關系不穩(wěn)定性增強 26. ( 2020 ·安徽“皖江名校聯(lián)盟”高三決戰(zhàn)高考最后一卷· 25 )漢代,政府選官時的選舉或考試,都實行分區(qū)定額。無論經(jīng)濟文化先進或落后的地區(qū),都照人口比例來考選,同時郡縣長官,例須避用本郡本縣人。這些舉措(

        。

         A. 目的在于維系王朝統(tǒng)治

          B. 使全國的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趨向平衡 C. 緩解了中央和地方矛盾

          D. 改變了世家大族壟斷仕途的局面 27. ( 2020 ·廣東汕頭高考三輪沖刺試題二· 26 )皇帝派遣親信宦官實施監(jiān)察是唐代監(jiān)察地方行政的一種重要方式。貞觀年間,唐太宗曾委派宦官巡察西南夷,代表皇帝整飭吏治、審理冤屈,擁有專斷之權。這一做法(

        。

         A. 是三省制廢弛的結果

          B. 強化了中央集權制度 C. 使宦官掌握了監(jiān)察權

          D. 保證了國家政治清明 28. ( 2020 ·河北張家口二模· 25 )

         表 2 爵位 待遇 公 萬石——列侯——金印紫綬 卿 中二千石——右庶長至關內侯——銀印青綬 上大夫 二千石——右庶長——銀印青綬 下大夫 千石至六百石——五大夫——銅印黑綬 士 五百石至比二百石——公乘以下——銅印黃綬 表 2 為西漢時期公、卿、大夫、士爵位系統(tǒng)內容。由此可見,漢代爵位系統(tǒng)(

         )

         A. 維護了當時的貴族政治體制

          B. 開始形成大一統(tǒng)的文化心理認同 C. 屬于官僚體制的組成部分

          D. 強化了以血緣為中心的紐帶關系 29.( 2020 ·貴州貴陽二模· 26 )宋代董煟在《救荒活民書》中將救荒(救災)之政的責任人定為:人主、宰執(zhí)、監(jiān)司、太守、縣令,“監(jiān)司守令所當行,人主宰執(zhí)之所不必行;人主宰執(zhí)之所行,又非監(jiān)司太守縣令之所宜行”。這表明作者主張救荒(

        。

         A. 應嚴格追究當事人的責任

          B. 中央和地方各司其職相互配合

          C. 要加強權力之間相互牽制

          D. 加強中央集權和中央政府統(tǒng)籌 30. ( 2020 ·新疆三模· 25 )武則天以皇帝的名義把《氏族志》改為《姓氏錄》,規(guī)定凡五品以上的官員都可入譜,只以官位定尊卑。同時,增加“殿試”,把初唐每年 4—7 個進士的錄取名額增至 20 人,然后讓這些人去巡視各地,并負責選拔推薦人才。這些做法的相同目的是(

        。

         A. 打擊門閥貴族,加強皇權統(tǒng)治

          B. 削弱李氏家族,抬高武姓勢力 C. 提高官員地位,弱化宗法觀念

          D. 擴大科舉范圍,籠絡天下英才 31. ( 2020 ·重慶南開中學高三 5 5 月月考· 25 )顧炎武稱:“唐制,凡詔敕皆經(jīng)門下省,事有不便,得以封還。而給事中有駁正違失之掌,著于《六典》„„人臣執(zhí)法之正,人主聽言之明,可以并見”。顧炎武所評述的制度(

        。

         A. 體現(xiàn)了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B. 有利于提高決策效率 C. 反映了君臣關系趨于平等

          D. 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 32. ( 2020 ·重慶一中高三 6 6 月模擬· 26 )宋代,皇帝的詔令,原則上必須經(jīng)過“二府”,以“敕牒”方式頒布執(zhí)行,直接自宮內頒出的皇帝批示,被認為是“滅裂紀綱”的源頭,經(jīng)常受到臣僚的批評。這表明當時(

        。

         A. 專制皇權遭到削弱

          B. 官僚制度比較成熟 C. 行政效率日益低下

          D. 權力制衡機制建立 33. ( 2020 ·河北唐山二模· 26 )南宋真德秀在泉州任職期間,鑒于泉州城內水溝湮閼歲久,“淤泥惡水,停蓄弗流,春秋之交,蒸為癘疫”,乃作《開溝告諸廟祝文》,興工清理溝渠。這體現(xiàn)出當時政府(

         )

         A. 關注公共衛(wèi)生狀況

          B. 重視水利工程整修 C. 關注民眾娛樂生活

          D. 重視城市規(guī)劃建設 34. (2 2 020 ·廣東二模· 25 )漢武帝曾將關中北部的東界由黃河一線向東推進至太行山一線,將關中中部的函谷關向東遷移了三百里,從而極大地拓廣了關中范圍。他還將此區(qū)域內的侯國一次性遷到太行山以東地區(qū)重新安置。漢武帝的主要目的是(

        。

         A. 削弱王國經(jīng)濟實力

          B. 鞏固關中控御全國 C. 逐步廢除分封制度

          D. 促進經(jīng)濟文化交流

         35. ( 2020 ·山東日照二模·2 2 )西漢丞相共計 45 人。歷朝丞相的出身如下表所示。

         當政者 高 帝 惠 帝 高 后 文 帝 景 帝 武 帝 昭 帝 宣 帝 元 帝 成 帝 哀 帝 平 帝

          丞相數(shù) 1 3 1 4 4 12 3 5 2 5 5 1 出身 功 臣1 功 臣3 功 臣1 功 臣4 功臣子3,其他 1 功臣子 5,外戚宗室3,椽史文吏1,其他 3 椽史文吏3 椽史文吏 4,經(jīng)學之士3 經(jīng)學之士2 外戚宗室 1,椽史文吏 1,經(jīng)學之士 3 椽史文吏1,經(jīng)學之士 4 經(jīng)學之士 1 據(jù)此可知,西漢一代口(

        。

         A. 社會政局逐漸陷入動蕩

          B. 儒學政治影響不斷增強 C. 宰相權力日益受到限制

          D. 選人用人標準漸趨統(tǒng)一 二、材料閱讀

         36. ( 2020 ·河南高三 6 6 月質量檢測· 41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秦在開疆拓土的過程中,滅義渠后在西北地區(qū)設隴西等三郡;開嶺南,在南越之地設置南海等郡。漢王朝亦然,在匈奴故地陸續(xù)設立敦煌郡等,在西域設立西域都護府。西域都護是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立的最高軍政長官,其職責主要是維護當?shù)刂刃颍U辖z綢之路西域南北道的安全和暢通。秦從匈奴手中奪得河套地區(qū)后,就以“益田一頃,益宅九畝”的“拜爵”方法,將數(shù)以萬計的中原漢族軍民,“戍以充之和遷去開墾土地”。有漢一代,更是大規(guī)模實行屯田戍守、徙民實邊的政策。自漢代起,“漢人”作為華夏民族的稱謂已為境內外普遍接受。華夏民族與周邊民族的融合發(fā)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內地居民遷入邊地,對這些地區(qū)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也有重要的影響。

         ——摘編自徐杰舜《秦漢民族政策特點初論》 材料二 清王朝首先劃定了民族之間的活動邊界,限制族際人口流動;其次,在戶籍管理上實行差別化的戶籍制度,一是戶籍有普通籍和特別籍之分,把滿族、蒙古族等民族歸在特別籍內,在特別籍內進行旗籍和藩籍的劃分等;在管理體制上區(qū)分內外,這個區(qū)別有關內、關外之別。在國家的民族政策中,各民族的“自主權”越來越少。清王朝對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封禁制度,也是清王朝專制的具體體現(xiàn)。清王朝的民族政策覆蓋少數(shù)民族政治、經(jīng)濟、教育等各個領域,但是無論是政治制度的改革,還是經(jīng)濟制度的改革,都是以王朝統(tǒng)治服務為根本宗旨,而不是以天下蒼生為念。

         ——摘編自董文強《清朝民族政策的歷史進步與局限》

          材料三 1949 年 9 月,《共同綱領》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實行團結互助”。1956 年,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把民族關系列為第六大關系,又強調指出:“我們必須搞好漢族和少數(shù)民族的關系,鞏固各民族的團結”。1979 年,中共中央批轉的《新的歷史時期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方針任務》指出:“為了勝利地向四個現(xiàn)代化進軍,一定要搞好漢族和少數(shù)民族的關系,加強各民族團結。”2009 年,胡錦濤在講話中指出:“黨中央確立了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的民族工作主題,還強調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政治基礎、物質基礎、思想基礎、群眾基礎、制度基礎等日益深厚牢固。” ——摘編自肖銳《新中國 60 年民族政策的主線》 (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秦漢政權處理民族關系的舉措并說明其歷史意義。(12 分)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述清王朝處理民族關系的舉措。(6 分)

        。3)根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新中國成立 60 年來民族政策的主線,并說明圍繞這一主線新中國采取的政策和措施。(7 分)

         37. ( 2020 ·山東青島高三 5 5 月統(tǒng)一質量檢測· 17 )基層治理關乎社會穩(wěn)定,宋朝以來紳士階層隨著科舉改革社會地位不斷上升,在基層治理中愈加發(fā)揮重要的作用。某學校學生就此開展研究性學習。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某同學繪制:宋朝以來社會治理結構圖

         材料二 某同學整理:宋朝以來紳士階層社會地位的提升 社會問題 解決方案 均 田 制 崩 潰 以后,國家不能越過地主階級直接掌 握 土 地 與 農民。宋朝田制不方案 提出 內容 結果 三舍法 北宋 王安石 將各地選送的太學生分為三等,層層培訓選拔官員,改革單純通過考試選拔官僚的制度。

         變法的政治實驗失敗。

          立,不抑兼并,地方紳士階層難以獲得政權,成將自己的經(jīng)濟、文化力量上升為政治力量控制鄉(xiāng)村社會,出現(xiàn)了國家與地方社會脫節(jié)的現(xiàn)象。

         學校取士 北宋 程顥 通過學校選拔官員并要求由儒家學者主導文化教育并獲得向朝廷推舉官員的權力。

         沒有得到統(tǒng)治者的采納。

         科舉 理學化 南宋 姚勉 通過科舉理學化,讓皇帝承認信奉理學的鄉(xiāng)村紳士才是國家選官的恰當對象,承認他們在鄉(xiāng)村社會的文化權力和政治地位。

         理學的最高解釋權歸皇帝,將升科舉、理學與官學體系結合,秀才和舉人成為功名身份。

         (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自宋朝以來社會治理結構的特點。(4 分)

        。2)根據(jù)材料二,以紳士階層社會地位的提升為視角,對材料所蘊含的相關歷史信息進行解讀。(6分)

         38. ( 2020 ·福建廈門二模· 41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有學者說:中國學生之愛國運動,始于漢,盛于宋,而復興于近代。

         材料一 武帝獨尊儒術后,世人爭相求學,太學生積極上書言事。西漢后期,政局不安,司隸校尉鮑宣因秉公執(zhí)法得罪丞相,被劾以大不敬下獄,太學生王咸“舉幡太學下”,“諸生會者千余人”,哀帝迫于輿論壓力而赦免鮑宣死刑。桓帝時,太學生積極參與反宦官勢力的斗爭。北宋年間,經(jīng)過多次改革,吸納德才優(yōu)秀者就讀,太學生人數(shù)劇增,成為一股重要力量。北宋末年,曾發(fā)生過數(shù)次太學生救國運動。當時金兵南下,給民眾帶來深重苦難,太學生陳東多次憤慨上書揭發(fā)時弊、力主抗戰(zhàn),要求皇帝斬殺朝中“六賊”;后又發(fā)起請愿運動,使主戰(zhàn)派官復原職。當徽、欽二帝被金人俘獲北去,自發(fā)組織起來的太學生積極營救,徐睽只身赴金營,大義凜然,后被金人杖死。

         ——據(jù)白壽彝《中國通史》等 材料二 中國的學生運動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五四時期,由于中國巴黎外交失敗,北京學生紛紛罷課,組織演講宣傳和游行請愿,隨后津、滬、穗等地的學生也給予了廣泛支持。解放戰(zhàn)爭時期,在內戰(zhàn)爆發(fā)前,學生運動的高潮是發(fā)生在昆明的以“反內戰(zhàn)”“反獨裁”“爭取自由民主”為基本口號的一二一運動。在解放軍轉入戰(zhàn)略進攻前,國統(tǒng)區(qū)的愛國學生掀起了遍布全國幾十個主要城市的抗議美軍暴行運動和以“反饑餓、反內戰(zhàn)”為基本口號的“五二 0”運動;隨后,國統(tǒng)區(qū)學生還掀起了一次次的斗爭浪潮。在共產(chǎn)黨領導下,進

          步學生從各方面配合解放軍接管城市。在斗爭實踐中,一些進步學生積極學習馬列主義,成了堅定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

         ——據(jù)沙健孫《論全國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學生運動》等 (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漢宋時期太學生投身愛國運動的共同背景。(6 分)

         (2)根據(jù)材料二概括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學生運動的新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其歷史意義。(14分)

         (3)綜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新時代的青年學生應從中汲取怎樣的精神品質?(5 分)

         39. ( 2020 ·山東 5 5 月普 通高中學業(yè)水平等級考試模擬· 16)

         )(14 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宋代的立國形勢,可以說是“生于憂患,長于憂患”。„„兩宋三百年在中國歷史的演進序列中,具有特殊的意義„„這一時期,面對嚴酷的挑戰(zhàn)與壓力,一代代“特立不回”“危言勁氣”的志士仁人、無數(shù)默默承載著家國與社會重負的普通民庶,作為時代的脊梁迸發(fā)出堅忍頑強的生命力,給后人留下超越前代的物質遺產(chǎn)與深邃豐厚的精神遺產(chǎn)。

         ——據(jù)鄧小南《一個“生于憂患,長于憂患”的朝代》 選取你熟悉的一位宋代人物,結合其相關活動,對材料觀點加以闡釋。(14 分)(要求:表述成文、觀點明確、論證充分、邏輯清晰)

         40. ( 2020 ·山東威海二模· 17)

        。12 分)圖 2、圖 3、圖 4 分別是唐代、宋代及清代各地書院數(shù)量分布示意圖(注:圖中的數(shù)字代表的是各地書院的數(shù)量)。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據(jù)鄧洪波《中國書院史》 (1)比較圖 2 和圖 3,指出宋代書院分布的變化,并分析其原因。(8 分)

         (2)結合圖 4 和所學知識,說明清代書院發(fā)展帶來的影響。(4 分)

        相關熱詞搜索:考點 中國 速遞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smilezhu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