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家家譜歷史 [隱藏于家譜中的歷史]
發(fā)布時間:2020-02-12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自從有了家譜,便有了家譜的研究。古代修家譜的人喜歡說:“家之有譜,猶國之有史”,還提出“國之有史,則興。患抑凶V,則昌盛”的論斷。 近年社會上悄然興起的家譜熱,引出了一個讓人深思的問題,并在有關層面產生過一番爭論。因為家譜總是與家族、血緣聯系在一起,有人對家譜熱的出現顯得憂心忡忡,提出會不會因修家譜“讓過去一些陳腐的觀念和封建迷信的東西沉渣泛起”。
但這種擔憂并沒有阻擋住人們對家譜的關注。前些年,中華書局出版了《中國家譜綜合目錄》,其中收錄全國29個。ㄊ、區(qū))含港澳臺的550個姓氏,共14719種家譜。其后的《中國家譜總目》,歷經長達7年的編纂,收集的家譜總數更達47000種以上。
足見,家譜這個東西自有它的文化價值,其間隱藏的歷史值得認真研究。
清末名臣黎庶昌主撰的《遵義沙灘黎氏家譜》,正是一部蘊含著豐富歷史信息的家譜。這部家譜初修于清光緒二年(1876年),重訂于光緒十五年(1889年),刊于日本使署。《黎氏家譜》與其他族譜的不同在于,自高祖以上只系本支,高祖以下的子孫則分房并列,“又別揭事實,生卒、娶葬著錄于后,世愈近,則愈詳”。黎庶昌本人認為,這種做法雖然有些“不盡合于歐(陽修)、蘇(洵)大儒之義法,亦與近世族譜稍異”,卻是譜學發(fā)展的必然。既然是私家的記載,就應該在詳和實上著力,“不必強同于古”。
黎庶昌修譜“不必強同于古”的主張,體現了譜學的進步,也使他主修的《黎氏家譜》從一部記述家族世系繁衍的私家譜,變成了一部折射明清黔北社會的重要文獻。
黎家人世代生活的黔北,是貴州境內開發(fā)得比較早的地區(qū)。明清之際,這里的人們過著自給自足的小農業(yè)與家庭手工業(yè)相結合的日子!独枋霞易V》通過對家族日常生活的記錄,具體而生動地描述了黔北農村的自然經濟景象。
《黎氏家譜?事實匯記》記載六世祖時這樣寫道:“及先伯祖成名,我祖見門戶有庇,乃棄儒業(yè),耕躬自給。產不甚豐,終歲勤動,食指而外家無長物,處之泊如。稼穡之余,親操絲織,以供常服,布素肅然,終身未嘗衣裘帛。夏粗布衫,冬舊絮襖,雖蔽不厭,性不嗜飲,惟喜茶食果品,一切桃、梨、粟、柿、柑、棗、芋、薯、瓜蔬之屬,皆植諸家園取給,以為常畦圃藝!薄捌鸺床僮骷覄,終日無閑時,耕織之暇,兼及蠶桑,飼家養(yǎng)魚。嘗造長筒吸水以灌田,又善為竹木工,自制幾、榻、桌、凳、箱、柜,細至蓑笠、篩籮、筐籃諸器物,一一皆親手拮據!边@番記述,直如一幅沙灘田園生活的畫卷,通過它我們完全可以洞見明清黔北農村社會的經濟狀況。
太平天國起義時期,黎氏生活的黔北同樣被農民革命風暴所席卷。不僅太平軍石達開部曾三次在遵義展開激戰(zhàn),當地更有楊龍喜、舒光富、朱明月的起義隊伍活動。對于這場農民革命戰(zhàn)爭,《黎氏家譜》雖然站在統(tǒng)治階級的立場上予以指斥,但對這一時期發(fā)生在黎家周圍的各種社會矛盾,對于戰(zhàn)爭的慘烈和戰(zhàn)亂給社會造成的破壞,卻作了繪聲繪色的記錄。
《黎氏家譜》對禹門攻防戰(zhàn)有較為詳細的記述。其譜稱:“遵義浮東八十里有禹門寺,……同治元年(1862年)正月,湄潭黃白號匪大人,蹂躪臣里,寺為偽朱王所據。經臣兄庶蕃募勇與官軍夾攻,將該逆擊退。其時,四鄉(xiāng)廬宇焚燒幾盡,而禹門寺巍然獨存。鄉(xiāng)人因寺基筑寨固守。臣兄庶蕃、從兄兆祺及現充使署隨員劉漢英實主其事。未幾,而吳元彪又反,陷據綏陽縣城,距寨只五十里。寨當遵義、湄潭、綏陽之中,環(huán)三面皆賊。臣兄等苦力戰(zhàn)至五年之久,陣亡者三百余人。同治五年(1866年)六月,楚軍克綏陽,始解。又年余,百姓始下寨。臣嘗論,遵義府城之不失,實此一寨保障捍衛(wèi)之功為多!
這段記載,不僅分析了禹門的地理位置和戰(zhàn)略重要性,還對戰(zhàn)事發(fā)生的時間、主客方的領軍人物、傷亡情況都做了記述,甚至就戰(zhàn)爭結果對清王朝在黔北統(tǒng)治的影響也作了評價?梢,中國的家譜不盡是“封資修”的家族紀事,其中蘊含著許多歷史。
除此之外,《黎氏家譜》對本族人的觀念、文化和行為規(guī)范也作了詳略不同的記錄。其內容顯示,自明中葉到清末,從文化上維系這個家族的是宋明理學。這種情況正好透射出明清思想文化史上一個不爭的事實。那就是:作為明王朝官方哲學的宋明理學,隨著明王朝的覆滅已經威信掃地,但以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的清王朝,短期內還找不到一套維護自身統(tǒng)治地位的思想體系,只好“清承明制”,將漢族地主階級尊奉的儒家思想接過來利用,以至宋明理學在清代知識分子中繼續(xù)擁有廣泛的市場。
相關熱詞搜索:家譜 隱藏 歷史 隱藏于家譜中的歷史 季姓家譜歷史 倪氏家譜歷史大全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