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國的困惑_我國目前的困惑
發(fā)布時間:2020-03-17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長久以來,中國在國際舞臺上一直秉持著與人為善的態(tài)度,不愿意給人添麻煩,也不愿意同大國中的任何一個國家產(chǎn)生嚴重的分歧。大部分中國人都真誠地相信,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力量,全世界都應該支持中國的崛起和發(fā)展。
但2008年發(fā)生的一系列事件,似乎證明這種自我認知是多么的一廂情愿。從西藏騷亂到火炬?zhèn)鬟f,從奧運會到薩科齊會見達賴,中國人突然發(fā)現(xiàn),國際社會原來對中國有如此多的不同看法。而民意調查也顯示,目前有66%的日本人對中國不抱好感,35%的美國人認為中國是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脅,而60%以上的法國人對薩科齊會見達賴表示支持。
在經(jīng)歷了最初的憤怒之后,不少人心中會出現(xiàn)這樣的困惑為什么別人不喜歡我們?為什么我們的好意總是被誤解?為什么中國人想做點事,別人就是不讓?這種憤怒、沮喪、困惑、挫敗感等等,都是中國要成為一個真正的世界大國所必須經(jīng)歷的“成長的煩惱”。把一切僅僅歸咎于西方的別有用心和不懷好意無助于問題的解決,要提升中國的國際形象,中國如何看待自己固然重要,國際社會如何看待中國也極為重要。
迷思之墻
幾個月前,中國駐英國大使傅瑩在《星期日電訊報》上發(fā)表文章認為“中國融入世界不是憑著一顆誠心就可以的,擋在中國與世界之間的這堵墻太厚重了”對中國而言,“這堵墻”某種程度上是由中外雙方一系列迷思鑄就的。
100多年來,被中國人奉為圭臬的一句-話是“落后就要挨打”,而“落后”又被片面解釋為經(jīng)濟的不發(fā)達。這種發(fā)展主義哲學體現(xiàn)在外交上,就是經(jīng)濟發(fā)展被歸結為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前提,目前外交上的挫折系經(jīng)濟上的不夠發(fā)展所致。因此,不管國際上如何風吹浪打,都要“緊緊扭住經(jīng)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
這種思維造成的后果是,一方面我們?yōu)榱藦姶蠛歪绕鹂梢圆挥嫶鷥r,造成了國內(nèi)政治和經(jīng)濟發(fā)展上的失衡,另一方面,我們用“不發(fā)達”來為外交上的無所作為和應對失當辯解,并試圖用金錢和訂單來平息一切負面意見。中法齟齬,國內(nèi)對薩科齊的指責竟然是千篇一律的“不識時務”,大家反復強調得不到中國的友誼將使法國在經(jīng)濟上遭受如何巨大的損失,而無視雙方在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上的重大分歧。
我們沒有意識到的是,在大國興衰史中被打敗并由此衰落的,多是富國。且不說中國、印度是被“窮國”英國打敗的,即使是古代非洲和拉美國家,在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之前也比歐洲富裕。在現(xiàn)代國際政治體系中,要成為一個真正的世界大國,光靠財大氣粗還不夠,除了有錢,還必須有責任感,有號召力,有價值觀。正如知名國際關系學者吉爾平所言威望,而不是實力,才是國際關系的硬通貨。
在一些國人的心目中,中國和西方的沖突,全因西方不愿意看到中國的強大,千方百計地阻撓我們。在這種“有罪推定”之下,對方的一舉一動在我們眼中都是“惡意的”和“挑釁的”。這種情況固然存在,但在很多方面也與事實不符,西方國家誠然不是什么大慈大悲的“救世主”,但也并非處處包藏禍心。雖然不愿意我們超越他們,但也一樣不樂意看到中國的貧窮落后超過一定限度,出現(xiàn)失控和騷亂、“難民潮”,使他們付出沉重的代價,一個貧窮落后的中國不符合西方強國的根本利益。
更嚴重的問題在于,這種思維方式把一切不幸歸咎于西方的迫害,而放棄了對自身錯誤的追究和剖析,這顯然不利于中國的進步。如果這種心態(tài)被利用來轉嫁國內(nèi)矛盾和政策失誤,更是有違國民的根本利益。
與對西方的負面印象相對應的,是中國對自身行為的高度期許。中國自認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力量。我們提出要辦成歷史上最好的一屆奧運會,火炬?zhèn)鬟f道路的兩邊往往只有中國國旗,看不到奧組委和所在國的旗幟。這種行為忽視了其它國家的感受,既是對奧運的不尊重也是對西方世界的刺激。
自我感覺良好導致了中國判斷上的雙重標準。當韓國大宇取得馬達加斯加130萬公頃可耕地99年的使用權時,四成網(wǎng)友認為韓國開發(fā)“海外農(nóng)場”就是“農(nóng)業(yè)殖民”,但在被問及中國是否應該積極開拓類似“海外農(nóng)場”時,近八成網(wǎng)友卻認為應該。到了中國企業(yè)在烏干達獲得518平方公里土地特許99年自主經(jīng)營權,并享有立法權時,國內(nèi)的輿論更是齊聲叫好。
我們忽略的一個事實是,近年來多位非洲領導人強硬表達了驅逐中國投資者的言論,贊比亞的總統(tǒng)候選人甚至指責大選計票使用的電腦系統(tǒng)由一家中國公司提供并安裝,因此中國能通過修改電腦數(shù)據(jù)和結果從而達到操縱選舉的目的。雖然這樣的責難不免失之偏頗,但對負面評價一概置之不理的態(tài)度卻并不可取。畢竟,這反映出了一些不好的苗頭,中國的大意將給自己帶來更多的麻煩。
誤解何來
以上的誤解和迷思,其實不只中國有,其它國家也不同程度存在著。中國對外界的質疑和指責大惑不解,甚至視而不見,美國也是如此。中國有強烈的受害者心態(tài),以色列和大部分第三世界國家也有。但中國和西方的沖撞之所以如此激烈,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中西方之間的資訊落差,以及由此導致的對不同聲音處理方式上的不同。
長時間以來,中國的政府和民眾都適應了國內(nèi)相對封閉的資訊環(huán)境,所以不能接受反對的聲音,但對外接觸和宣傳是跨入一個信息更為自由、更為透明的環(huán)境,而且是處于各種聲音和多種價值觀念相互競爭的狀態(tài)之下。你一旦離開自己的國門,就不可能不讓人家提出不同的、挑戰(zhàn)性的觀點,更不可能阻止人家提供不同的信息。
把一切的質疑和反對歸咎于西方反華勢力的陰謀和西方傳媒的別有用心,并不能真正改變我們的處境。在對待外國媒體的批評上,應該政府的歸政府,民眾的歸民眾。一個西方主持人對中國的指責,中國的外交部出來回應顯然是不合適的。另外,像德國《明鏡周刊》就是為了爭取眼球,不僅對中國的報道有歪曲,對別的國家也沒少干,國外讀者已見怪不怪。但在中國引起了很多人的極端反應,因為中國老百姓習慣了比較單純的消息面貌,而不知道怎么應對這種歪曲。
而網(wǎng)絡暴力的產(chǎn)生,一個重要原因是社會上言論表達的渠道受到局限,有些人就在網(wǎng)絡匿名的契機下,發(fā)泄一通。這種發(fā)泄帶有扭曲的意味,結果就是謾罵。再一個原因就是網(wǎng)民多為年輕人,激情有余,但社會經(jīng)驗和閱歷不足,所以時常有過激言論。
政府應該讓人民知道不是所有的矛頭都對準中國,這是中國人對世界了解得少,很封閉造成的感覺。中國要想成為一個大國,就需要國際觀上的一個啟蒙運動,必須跟上世界的腳步,進行公民教育,讓人民有自我表達、自己發(fā)現(xiàn)真相的機會和權利,而不是事事要由政府代言。
很重要的一點是,中國要繼續(xù)提高內(nèi)部的資訊透明度,高度尊重人民的知情權。遇到突發(fā)事件、群體性事件,涉及民族關系、宗教問題,都要及時報道,坦 誠透明,新聞公開。中國在汶川大地震報道上的相對透明,已經(jīng)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我們不能指望通過國內(nèi)那一套行之有效的媒體管制達到期待的對外宣傳效果,必須學會在多元化的聲音中進行媒體公關,包括突發(fā)事件的危機公關。
提升國家修辭能力
歷史上的五四運動,因為“二十一條”、巴黎和會向日本移交青島等事件,一部分中國人就撕毀了洋書,堵死了繼續(xù)向西方學習的道路。在目前中國和西方國家的對立情緒有增無減的情況下,首先需要警惕的就是類似完全拒斥西方、徹底回歸“中國特色”的情緒。近期一些人對普世價值的批判,似乎就有一點歷史回聲的味道。
中國現(xiàn)階段必須接受的事實是,中國既無力和現(xiàn)有世界秩序對抗,更缺乏另起爐灶的實力和機會。在這樣的情勢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影響現(xiàn)有規(guī)則,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中國必須在國際范圍依據(jù)國際法辦事,遵守以聯(lián)合國體系為中心的那些進步的和主流的國際制度,包括那些迄今為止我們尚未加入的一些重大規(guī)制,如國際氣候及環(huán)保制度、國際勞工及人權標準等,使中國國內(nèi)的法制化實踐與我們對外關系上的法制化實踐結合起來。恰似我們倡導的“國際關系民主化”的前景一樣,只有把它與國內(nèi)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的改革進程結合到一起,中國人的倡議才有真正的信用,才會逐漸成為國際關系里普遍的行為準則。假使某些企業(yè)和個人在國內(nèi)一向違法亂紀,卻要他們在外國當好公民和模范企業(yè),肯定勉為其難,即使暫時做到也不可能持續(xù)。
另外,如何用西方樂意接受的方式來訴說中國故事,信息如何刺激,才能打動人心引起情感共鳴,才能留下記憶實現(xiàn)有效傳播?豐富傳奇的中國故事怎么表達,才能吸引觀眾?如何提高國家的修辭能力?這是中國走向世界,獲取好感和擁戴的重要手段。
達賴喇嘛在中國是“披著袈裟的豺狼、人面獸心的惡魔”,但在西方卻不乏擁躉,其熟練包裝成對某種精神文化純潔性的捍衛(wèi)。不管他的行為如何,他談話的主題一直是和平、寬容、慈悲等普世價值觀,所以就算不能贏得所有人的支持,至少也沒有多少人會對他有惡感。
對中國而言,動輒把不同利益群體提出的不同利益訴求扣上“別有用心”“政治陰謀”的大帽子,給國際社會留下個回避交流對話的生硬粗魯形象,F(xiàn)在,在很多的西方國家出現(xiàn)了孔子學院,很多外國人在學習中國的語言和文字,但這還遠遠不夠,因為思維和語言并不是一回事。提升軟實力,不僅僅是“加大對外宣傳力度”這么簡單,更重要的是宣傳什么,沒有原創(chuàng)性的思想,只是背誦某些教條,效果很可能適得其反。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近些年提出“和諧世界”等全新的理念,這些理念體現(xiàn)了全人類的共同理想,人們關注的是,不同的人如何“和”?是真能在多數(shù)問題上“和”,還是只能在少數(shù)問題上“和”?是不“和”就公開說明和反復爭論,還是面和心不和?是像孔子一樣“道不同,不相為謀”,還是道不同亦相為謀?在其道與吾道之間如何謀?和不了能不能打?為什么而戰(zhàn)?這些都需要清晰明了的闡釋和推廣。
中國近些年提出“和諧世界”等全新的理念。這些理念體現(xiàn)了全人類的共同理想,人們關注的是,不同的人如何“和”?
(責編/趙義)
相關熱詞搜索:大國 困惑 做大國的困惑 大國 大國醫(yī)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