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青_越南“憤青”
發(fā)布時間:2020-03-25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從今年6月5日到8月14日,越南首都河內(nèi)連續(xù)11周發(fā)生了針對中國的游行活動。但是,這種抗議只是在極小范圍內(nèi)進行,參加人數(shù)一般不到一百人。而他們的訴求,也并未在越南普通民眾中引起反響。
8月8日,星期一。當南都周刊記者跨越國境,進入越南時,網(wǎng)絡上正流傳著一條關于中國軍隊在邊境集結的說法。
“聽說友誼關關閉了,真的嗎?”一個在南寧客車站買跨國車票的商人,向售票員這樣打聽。
友誼關冷冷清清,沒有幾個人過關,但沒有關閉。惟一變化的是,為了順利過關,去年記者還需要在越南海關口付10元人民幣,這次卻沒有工作人員索取。
去年是中越建交60周年,兩國舉行過一系列的慶;顒,今年6月開始,雙方的關系卻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在記者過境前一天,8月7日,越南首都河內(nèi)連續(xù)第10周、第10次發(fā)生了針對中國的示威活動;一周后的8月14日,南都周刊記者親歷了第11周的游行。
示威活動的背后,有什么深層原因?又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
這些問題,記者在越南15天的訪問中不斷尋問著。
還劍湖畔
8月14日,星期天。河內(nèi),列寧公園。
這里有一座巨大的列寧像,與中國大使館只隔著一片草地,一條馬路。平時的早上,這里有自稱越南紅十字會的年輕人游說外國游客募捐,但這一天,那些人不見了。這一天,中國大使館的大門也一直沒有開過。
6月初開始,每逢周日的早上,這里就有針對中國的示威活動進行。第一次示威發(fā)生在6月5日上午9點,很多示威者都是年輕人。當時警方出動了手持盾牌的防暴警察,把他們活動的區(qū)域限制在列寧公園里。
有消息顯示,6月初有大學生和漁民積極參與了抗議活動。不過,到8月中旬,在記者的查詢過程中,所有被采訪的越南人,都否認自己參加過示威,絕大部分人還表示對這種活動毫不知情。
“網(wǎng)上有這些活動的信息,但很快就被刪除。不過我可以看BBC。”在中越貿(mào)易公司兼職的一個22歲男生李平仁(化名)對記者說。
這天,9點過了,中國大使館門前依然安靜。同一時間,距離這里不到3公里的地方,一場游行已經(jīng)開始。地點是還劍湖畔。還劍湖是河內(nèi)的中心風景區(qū),這里通常聚集著來自各國的游客,以及拍照的越南青年。
接載南都周刊記者趕赴現(xiàn)場的是一個越南摩的司機。開車時,他一邊比畫著手勢,一邊說著英語,向記者示意:中國對越南不好,中國對越南打“Kung Fu”。
游行大概不到一百人的規(guī)模。游行者聚集到湖邊,面對著環(huán)湖馬路,行走,喊口號。游行隊列里有老人,也有兒童,有的穿著海軍裝,有的戴著牛仔帽,有的拉著小提琴,有的彈奏吉他。他們走走停停,還會在隊伍里互相拍照留念。這天很熱,很多人都戴著帽子,沒帽子的則用扇子遮擋頭頂?shù)牧胰铡?
游行者們在高舉標語時齊呼著口號,這些口號包括“保衛(wèi)越南黃沙”等。而且,游行者們齊聲發(fā)出的是中文。這得到了中國籍翻譯的證實。
中國把同許多周邊國家的關系都定位為“好鄰居、好朋友、好伙伴”,但中國在與越南關系的定位中還增加一個“好”――“好同志”。不過,近兩年,越南媒體對中國的負面報道越來越多,這催發(fā)了不少越南人的反應。
例如,游行者們高舉的各種標語中,就有“停止中國勞工非法滯留越南的局面”。2009年,已有越南報刊報道,“越南沒有辦理勞動許可證的外籍勞務人員預計有幾萬”。當年,越南公安部還給出了數(shù)字,稱越南有3.5萬中國工人。
越南籍翻譯們因此感受到潛在的競爭危險。“他們在南寧或者憑祥那些地方學了幾個月漢語,就會來河內(nèi)做中國人的翻譯!备呤狭幔ɑ,另一個河內(nèi)大學中文系畢業(yè)的女翻譯,對記者埋怨著。
一些廣西籍的赴越務工人員顯然感受到了這種態(tài)度的轉變。“我的房東跟我說,因為中國侵略了越南的領土,她不再會租房子給我住。”已返回廣西東興的林橋(化名)對記者說。另外有河內(nèi)的中國生意人說,有越南人會主動詢問他們的國籍,但他們一概不回答,或者隱瞞國籍,以策安全。
海洋之爭
在多次游行集會中,針對中國的,主要還是南海島嶼問題。
“我們要聯(lián)合起來,我們必須讓中國政府知道。我們要表達自己的聲音!痹诮邮茉儐枙r,一個24歲的男青年用英語對南都周刊記者說。
這樣的情緒在越南由來已久。在越南的教科書里,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都被明確標示為越南的領土。還劍湖邊還有一個巨大的地球儀,上面標志出紅色的越南版圖,這顏色也標志在“長沙群島”(越南對南沙群島的稱謂)和“黃沙群島”(越南對西沙群島的稱謂)上。
海洋對越南,尤其南部越南極其重要。按照越南官方的規(guī)劃,2020年海洋經(jīng)濟產(chǎn)值要占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GDP)份額的53%-55%,其“發(fā)展海洋經(jīng)濟”的第一個內(nèi)容,就是加緊勘探和開發(fā)海上油氣田。2009年,越南油氣出口獲取外匯約30億美元,約占國家財政預算的三分之一。
從前年開始,“東海”(越南對南中國海的稱謂)成為了越南媒體們關注的重要主題。藝術家、學術界不斷舉辦有關到“長沙群島”旅行的活動,資源方面,越南同多國簽訂海上勘探開采石油、天然氣的合同,并進一步劃定了南沙部分油氣招標區(qū)塊,還準備于南沙島嶼上舉行國會選舉。
5月27日,越南媒體曾廣泛報道過這樣一個消息:中國海監(jiān)船“在距離越南海岸120公里的南海水域,剪斷了越南‘平明二號’勘探船的探測電纜。”接著,越南網(wǎng)絡上出現(xiàn)了針對中國的示威號召,有消息甚至說,有人挨家挨戶地動員民眾參加示威活動。
不過在湖邊做運動的市民,似乎并沒對這類的游行表現(xiàn)出特別的關心。在8月14日的游行過程中,南都周刊記者向一個路邊果汁攤的男青年,詢問發(fā)生了什么事情,他平靜地笑一笑,轉身離去。所有的小販也如平日一樣,安靜地做生意,幾乎沒人趕去圍觀。
8月15日,就像什么都沒發(fā)生過一樣,沒有任何越南媒體提到過游行這件事。
事實上,在越南,鮮見公共集會游行。只有個別博客記錄了這些公開活動的過程,內(nèi)容包括歷史學家?guī)ьI著作家、詩人、電影導演,在胡志明市的中國領事館前抗議。
一些年輕人向記者表達了另外的想法。對抗議活動態(tài)度冷漠的人認為,一直以來越南都要對中國忍讓,以后也必然如此;也有的人認為這應該是兩國政府之間解決的問題。
暗涌
在過去多年,針對越南民間對華負面情緒,國內(nèi)媒體的報道并不少見,不少作者歸納原因,大致有反侵略為主的歷史教育、親西方傾向、“去中國化”、中越現(xiàn)代史上幾次戰(zhàn)爭沖突等方面。
這兩年,記者在越南,仍能感受到這些既有積怨的影響――尤其對新一代越南人。譬如,去年一位從未見過中國人,在1989年出生的河內(nèi)大學女學生趙氏花告訴記者,“中國人對越南人并不友好”,這種看法的形成來自于她的父母。
趙氏花還舉出了美國的例子:“美國人以前對越南不好,但他們很后悔,回頭會幫我們。但中國不是這樣!苯肽,越南國內(nèi)關于美國的報道,相當大篇幅地描述美國當年使用落葉劑對越南環(huán)境和居民健康造成的污染問題,當然這些報道同時也會指出,美國方面已表示將付出數(shù)億計美元的賠償。
在越南,新近針對中國的批評性報道,大多出自“團體報”――相當于中國的市場化報紙。這些媒體中最受青年讀者關注的,包括胡志明市的《年輕人報》、河內(nèi)的《青年報》等等。在街頭報攤,它們通常被擺在最顯眼的位置。
前年,曾經(jīng)有一位律師起訴時任越南總理的阮晉勇,控告其批準中國鋁土礦開采項目,還引起了國民議會的質(zhì)疑。
24歲的河內(nèi)小伙鄧光平并不同意這類以偏概全的新聞。記者與他在胡志明市的青年文化中心認識時,他正在外語角努力學習中文。他的想法樸素而務實:“每個國家都有好的和壞的方面,如果我們只相信一面,那就等于失去了判斷,也失去了很多機會。”
在一家中越貿(mào)易公司兼職的李平仁則對記者說“發(fā)動反華游行的人,其中很多是‘反動派’(意即海外反對越共的越僑)”。記者注意到,在8月14日的環(huán)劍湖游行中,還出現(xiàn)了“愛國是每個越南國民神圣的權利,人民對國家大事有知情權和言論自由”這樣的標語。
海外媒體也察覺到這個趨勢。有些參與過游行的越南人士,表示不會出席特定人士呼吁的抗議活動,其中包括許多青年。他們聲稱,不會協(xié)助“反動派”把示威當成反政府工具。
河內(nèi)一系列的示威活動,雖然被海外媒體廣泛關注,但沒有被中國媒體顯著報道。這種局面維持到8月18日,那是8月14日示威后的第4天,中國的《南方周末》報道了“14日河內(nèi)的中國大使館門前發(fā)生反華示威”。
8月18日晚,河內(nèi)人民委員會發(fā)出聲明稱,越南國內(nèi)外的一些反對派分子已經(jīng)借反華游行來反對越南政府,其目的在于“破壞越南民族統(tǒng)一和越中關系”,執(zhí)法機構將采取“必要措施”來打擊那些違法分子。8月19日,所有越南官報紙也刊登出消息:“河內(nèi)終止所有自發(fā)性群眾聚眾示威游行活動”。
相關熱詞搜索:越南 憤青 越南“憤青” 越南憤青 美國人再次到達越南峴港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