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農村教育中的“短板”問題
發(fā)布時間:2018-06-21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摘 要: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任何人都難免有“短板”,有些可能是因為努力不夠,有些則可能是由于天賦異稟。對于前者,可以通過加倍努力來彌補;而對于后者,即使我們竭盡全力可能也作用不大,最多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關鍵詞:教育“短板”;木桶原理;忽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9-394-01
“不讓一個孩子掉隊”的教育理論在我看來,這并不一定符合教育教學規(guī)律!安蛔屢粋學生掉隊”的提法本身就是不科學的,因為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衡量,只要有排隊,就一定不會是齊步走的,勢必有前有后,學生個體是有差異的,而學校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又各不相同,怎能讓學生都不掉隊?
管理學中有個木桶原理:一個木桶由許多塊木板組成,如果組成木桶的這些木板長短不一,那么這個木桶的最大容量不取決于長的木板,而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這塊短板就成了這個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也就是說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取決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塊,而取決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塊。由此可推:只有桶壁上所有的木板都足夠高,木桶才能盛滿水,若有一塊不夠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滿的,要想提高木桶的容量,就應該設法加高最短的那塊木板的高度,這是最有效也是惟一的途徑。木桶原理是由美國管理學家彼得提出的。說明任何一個組織,可能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即構成組織的各個部分往往是優(yōu)劣不齊的,而劣勢部分往往決定整個組織的水平。隨著它被應用得越來越頻繁,應用場合及范圍也越來越廣泛,已基本由一個單純的比喻上升到了理論的高度。這由許多塊木板組成的“木桶”可以象征一個班級,而“木桶”的最大容量象征著整體的實力和競爭力。
一個班級好比一只木桶,班級里的學生就是組成這只木桶的板子。一個班級通常有四十名左右的學生,總有幾個“后進生”,盡管他們可能學習很努力,甚至老師也給他吃偏飯開小灶,可成績始終無法提高,達不到預定目標,拖班級成績的后腿,成為老師的負擔,影響了班級的平均分,影響了教師的評優(yōu)選先和職稱晉升。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我們今天教育的評價機制,仍以教學成績的高低來評價學生的素質和能力,來評價教師的教學業(yè)績與技能。
同時,老師們也常常喜歡用“木桶效應”來告誡某個偏科或某方面有缺陷的學生要全面發(fā)展,否則將來就不可能成功。這話粗聽起來有一定的道理,但仔細分析則未必正確。
沒有“偏才”、“怪才”、“奇才”、“專才”,也是教育的遺憾。目前,有很多學生,不偏不怪,他們有些學科學習比較吃力,但某門學科則極為輕松,甚至有超常的能力(可以稱他們?yōu)椤捌娌拧、或“專才”)。如果和其他學生同場競技,他們往往會被中考所淘汰,只能到相對落后的學校就讀。無論對個人前途,還是對需要創(chuàng)新力的社會,都是很大的損失。我們應當正視這種現(xiàn)象的存在,尋找解決方法,而不能以一句“必須追求全面發(fā)展”推脫。一百多年的民國時代“不拘一格選人才”的做法或許可以供我們現(xiàn)在借鑒。民國初年的1916年,朱自清先生報考北京大學,數(shù)學只得了0分,但卻因語文成績極其優(yōu)異而被北京大學最終破格錄取。朱自清先生后來成為了我國著名的詩人和散文家,同時他成為了一代國學大師。如果當時沒有被北京大學錄取,沒有北京大學的深造,他的人生和中國文學史或將改寫。同樣的故事還發(fā)生在1930年,臧克家先生報考國立青島大學,作為主考官的該校文學院院長兼國文系主任聞一多先生出了2道作文題目:一是你為什么投考青島大學,二是生活雜感(這兩題任選)。臧克家把兩道題都做了,當聞一多先生看到文章中的“人生永遠追逐著幻光,但誰把幻光看作幻光,誰便沉入了無邊的苦海!”幾句話時,當時喜出望外,破格打出了98分的高分。盡管臧克家數(shù)學科目只考了0分,但在聞一多先生的力薦下,他依舊被國立青島大學文學院破格錄取。為什么聞一多先生有如此驚人之舉呢?這是因為當年,聞一多報考清華大學時,同樣因為作文成績十分優(yōu)異(其他科目成績的很一般)被主考官格外賞識,破格錄取。聞一多對臧克家有相見恨晚,感同身受。臧克家后來成為聞一多先生的入室弟子,是“聞門二家”之一。
條條道路通羅馬,成功的道路千萬條。你可以補短,但你更可以取長。你歷經千辛萬苦將自己各方面的“短板”都補到所有板長短一樣后,可能你能成功。但是如果有一種“揚長”的方法能夠讓你迅速地在領域、行業(yè)里脫穎而出,那么何樂而不為呢?杰出的科學家、相對論提出人,愛因斯坦在少年時候功課平平,不被老師喜歡,教他希臘文和拉丁文的老師還公開罵他長大后肯定不成器。但他依靠對數(shù)學、幾何和物理學的濃厚興趣,最后憑借他在這方面的優(yōu)勢和努力奮斗,最終成為世界偉大的物理學家。
因此,我們應該尊重問題學生,多與他們溝通談心,建立相互信任;關注問題學生,積極主動地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抓住教育契機,對問題學生進行及時引導。建立正確的班級輿論導向,使全班同學幫助問題學生改正缺點,融入集體。
任何學生都有“短板”,有些可能是因為努力不夠,有些則可能是由于天賦異稟。對于前者,可以通過加倍努力來彌補;而對于后者,即使我們竭盡全力可能也作用不大,最多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很多有大成就的人,其聰明之處,不在于他們努力去加長自己的“短板”,而在于把自己的“長板”發(fā)揮到極致。
作為一名長期工作在基層一線的教育人,我們更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千萬不要只用考試分數(shù)這一把尺子來度量所有的學生,而應該努力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孩子身上的天賦或長處,并鼓勵他們將這些天賦或長處發(fā)揮到極致。我們不可能讓所有的學生都將自己的“短板”補齊,但我們可以讓有“短板”的人也能成功。從創(chuàng)新思維的角度來看,只要將木桶向“長板”的一側傾斜,充分利用“長板”的作用,就能讓有“短板”的木桶裝更多的水。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