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中積累學生基本活動經驗的策略與方法
發(fā)布時間:2018-06-21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ê颖笔±确皇泄贪部h宮村小學 河北 廊坊 065500)
摘要:數學是一門實用性學科,其來源并應用于現實生活,該學科課堂教學是小學教育機構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科學、有效的課堂教學對增加學生學科知識積累,培養(yǎng)其數學思想,提高學生數學知識實踐運用能力等均具有重要作用。但現階段,我國許多小學學校的數學教學一直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重點主要在基礎理論知識與數學技能上,卻嚴重忽視了學生對數學思想的認知及其基本生活經驗的積累,教學效果不佳;此種情況下,學校與任課教師急需尋找和探索新型的教學策略,以豐富學生基本生活經驗,增強課堂教學有效性。本文主要從基本生活經驗及其重要性出發(fā)進行分析,研究并探討了新時期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豐富學生基本生活經驗的有效途徑。
關鍵字:小學數學教學;基本活動經驗;策略與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4-0158-01
一、小學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積累的現狀
1.缺乏引導與參與
目前很多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數學活動的過程中,往往認為學生只要參與到活動中就可以了,教師不需要進行過多的干涉,有的教師認為教師在學生參與活動時應該充當引導者的身份,但不能參與其中,這些都是錯誤的觀點,教師在學生參與活動過程中應該充當引導者和參與者的雙重身份,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積累活動經驗。
2.缺乏總結與反思
目前,很多教師在引導學生參與活動過程中,當活動結束后往往不善于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和反思,其實,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活動即將結束前進行反思,讓學生自己對活動內容進行思考,反思自己活動中積累了哪些經驗,有哪些經驗是錯誤經驗,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提高自身學習能力。
3.缺乏比較與探討
很多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活動過程中往往注重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和小組配合,缺乏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比較和相互之間的探討,忽略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其實也是一種經驗積累,導致很多學生在參與活動過程中都是埋頭自己行動,不懂得與別人分享。
二、小學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積累的優(yōu)化策略分析
1.引導學生學會觀察
觀察既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能力,通過學生直觀的觀察和發(fā)現,很容易實現學生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和數學素養(yǎng)是非常有幫助的,因此,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學會觀察。例如,在學習長方體和立方體這部分知識時,這一年齡段的學生空間概念是較為欠缺的,如何在學生腦海中呈現長方體和特殊的長方體—— — 立方體的形象就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們觀察來實現。教師可以首先給學生呈現關于長方體、立方體的模型,讓學生觀察它的面、棱、頂點等特征,再來尋找其長、寬、高,然后再讓學生總結特征并且嘗試說明立方體和長方體之間的關系。整個過程中,學生在直觀地觀察,這樣降低了理解的難度,感受到了數學的魅力,最后得出結論,收獲了一定的知識。整個過程中學生增長了經驗也發(fā)揮了主體地位。
2.鼓勵學生敢于動手
從數學學科的發(fā)展歷程來看,它是古代勞動人民在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中逐漸發(fā)展起來的。因此,通過引導學生們在學習相關知識的過程中的動手實踐,也能夠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這部分內容時,我們往往采取的是從長方形的面積計算的過程中來得出平行四邊形的計算公式,這時,就可以采用學生動手實踐的方式來讓學生發(fā)現計算公式。在引導學生復習完長方形的計算公式后,教師給學生提供平行四邊形的硬紙片,讓學生們自己探索怎樣把平行四邊形轉換成長方形,學生在用切割法進行操作的過程中得出結論,即任意一個平行四邊形都可以轉化成一個長方形,它的面積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它的長、寬分別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底、高相等,這樣我們就能夠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底×高。事實證明:在這樣的實踐過程中,學生真正體會到了解決問題應該從哪里開始、應該選擇怎樣的方法,這樣動手操作就成為探究問題的必然需求,學生在好奇之中去感受新知識,這遠遠比給學生一個公式要有意義得多,同時,學生所積累的數學活動經驗因個體的強烈感受而充滿活力。
3.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思考是深化知識理解最有效的手段和舉措,因此,引導學生們梳理和反思知識,能夠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感悟數學思想方法,積累隱性數學活動經驗。從獲得的經驗類型來看,學生經驗的生成是在思維層面進行的,在頭腦中進行合情推理,這類活動中獲得的經驗相對前兩種更多的是策略性和方法性的經驗。從這點上可以看出,思考經驗的獲得是派生出思維模式和思想方法的重要渠道,這些成分對學生開展創(chuàng)新性活動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例如,在計算問題上最常見的雞兔同籠的問題,以及由此衍生出來的龜鶴同游的問題,學生在思維過程中積淀的這種經驗就屬于思考的經驗,比如歸納的經驗、建模的經驗、證明的經驗等。在解決了雞兔問題后,進行質疑引思,雞兔同籠有什么獨特魅力,從而引出“龜鶴問題” “人狗同行”,通過比較使學生感悟“雞兔同籠”不僅僅代表雞兔同籠,它還是一種模型,這樣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就得到了鍛煉和提升。
三、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注意讓學生對數學經驗進行積累,然而目前很多教師在開展數學活動過程中,往往只注重活動的內容,忽略了學生參與的過程及結果。為此,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應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比較,通過反復的比較來提高對某一數學活動的認識,從而讓學生更好地進行數學活動積累;旧罱涷炇菍W生個人經驗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提高自身數學素養(yǎng)的重要基礎。故當前環(huán)境下,教師在小學數學實踐教學中需嚴格依據教材內容,遷移學生的基本生活經驗,并充分調動學生感官,聯(lián)系實際生活情境,以激活和增強其基本生活經驗,促進經驗內化,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吳健英.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積累學生的基本活動經驗[J].華夏教師,2014,11:42-43.
[2]許文良.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積累學生的基本活動經驗[J].學苑教育,2015,19:56.
[3]武捷.促進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積累的教學策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