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復興:專家的職業(yè)操守
發(fā)布時間:2020-06-07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在我們的國家,普通百姓最相信的,一是帶字的媒體,一是帶長的上級,再就是專家了。人們把他們稱之為權(quán)威,就是因為他們有著作為一般人不懂得的知識和專長,人們求疑解惑的時候,自然要求救于他們,信賴于他們。
專家在我們的這個社會的作用就是這樣的重要。專家度量著社會的良知,他們是社會信賴的良心,是社會賴以平衡的天平。
廣東九江大橋的斷裂,也是一些專家只用了匆匆一天的鑒定,就出具了專家鑒定書,輕易斷言橋梁的結(jié)構(gòu)和建造沒有問題,馬上遭到人們的質(zhì)疑。
前兩年有報道,中央紀委駐科技部紀檢組組長吳忠澤指出:該部接到的舉報信三分之二是反映專家腐敗的。這還是個別現(xiàn)象嗎?據(jù)吳忠澤舉的例子,中科院一位院士對學生抄襲的論文不僅睜一眼閉一眼,而且還簽上自己的大名;
一位北京某重點大學的副校長拿著國家863計劃資助撰寫的論文,竟然被荷蘭指控為抄襲。真是讓人匪夷所思。
當然,出現(xiàn)專家良知與信任如此大面積的坍塌,和我們國家專家數(shù)量的泛濫和價值的貶值有關。加之大學擴招后,博士生的數(shù)量劇增,全世界都嘆為觀止。一個專家教授要帶十幾個甚至更多的博士生,可以想象這些博士生畢業(yè)之后都會成為各方面的專家,如此地批量孵化出來的專家,再以同樣的方法孵化更多的專家,木匠多了蓋歪了房的現(xiàn)象肯定還會出現(xiàn),也會讓真正的專家汗顏。
作為政治家,如果失去了良知,可以成為腐敗的貪官;
作為商人,失去了良知,可以成為奸商;
作為專家,如果失去了良知,會成為什么呢?其實,人們要求專家的良知,并不像評定職稱那樣的復雜,最起碼的表現(xiàn)在于,你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
你應該說什么,不應該說什么;
你應該鑒定什么,不應該鑒定什么;
你應該在什么上面簽字,不應該在什么上面簽字。這當然是最起碼的底線了,如果連這樣起碼的一點都做不到,普通百姓還能夠相信你是什么專家呢?要知道,專家的良知是整個社會良知的體現(xiàn)和價值系統(tǒng)的平衡。
。2007年11月28日《文匯報》)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