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偉大長征精神——黨課講稿(33頁)
發(fā)布時間:2020-11-15 來源: 調(diào)查報告 點擊:
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 (黨課講稿)
前
言
我現(xiàn)在給同志們講的是長征精神。我想了一下,這個題目可以這樣,我們比如說真正要把長征精神學習好,我認為應該學習了解長征的歷史。長征可以這樣說,對黨內(nèi)的干部,包括黨內(nèi)的干部在內(nèi)的,對我們黨的歷史有一定了解的社會上的群眾朋友,我認為長征這個概念應該是不陌生。因為我們從小學我不太清楚,初中是肯定會有這么一個概念,歷史概念名詞。
但是實際上,我們通常一般了解的長征很容易狹義化。也就是說成為一個它的群體來講狹義化,這應該是長征它的歷史的一個主要的組成,也是一個主要的代表。但是如果說我們作為一個歷史,如果就作為長征來,我覺得實際上是以偏概全。所以基于這一點,我想有必要先簡單地給大家介紹一下,參加長征的幾支隊伍。也就是說長征它是一個歷史的一個宏觀的體現(xiàn),它有一個群體:第一個群體我說了,包括我今天講長征歷史,也主要是講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的長征。但是在這之前,我們是有必要給同志們介紹一下,以避免出現(xiàn)那樣一種以偏概全的這樣一個認識。
首先介紹一下紅一方面軍的長征,等一下我們主要按照紅一
方面軍的足跡來講長征的歷史。為什么?因為黨中央跟它在一起,所以要不為什么紅一方面軍也叫中央紅軍?因為黨中央跟它在一起。紅一方面軍的長征,是從 1934 年的 10 月 10 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發(fā),1935 年的 10 月 19 日達到陜西的吳起鎮(zhèn),今天的吳旗縣,行程二萬五千里。
紅二方面軍的長征,是 1935 年 11 月 19 日,由湖南桑植縣劉家坪等地出發(fā),1936 年 10 月 22 日到達會寧以東的將臺堡,同紅一方面軍會師,行程二萬余里。紅四方面軍的長征,于 1935年 5 月初放棄川陜蘇區(qū),由彰明、中壩、青川、平武等地出發(fā),向岷江地區(qū)西進,1936 年 10 月 9 日到達甘肅會寧,與紅一方面軍會師,行程一萬余里; 第四支是紅二十五軍的長征,1934 年 11 月 16 日由河南羅山何家沖出發(fā),1935 年 9 月 15 日到達陜西延川永坪鎮(zhèn),同陜甘紅軍會師,合編為紅十五軍團,行程近萬里。
長征應該說是包括這么四支隊,大家去看,如果感興趣看有關(guān)的比如說中國紅軍長征史,那它會全景式地呈現(xiàn)這四支隊伍的長征。
那剛才這里頭沒有講到這四支隊伍,比如說紅二十五軍,紅二十五軍是誰率領(lǐng)的?吳煥先、程子華、徐海東。紅四方面軍,誰領(lǐng)導的?如果要簡單來講,那就是張國燾、陳昌浩、徐向前。紅二方面軍是賀龍、關(guān)向應、任弼時。紅一方面軍,那就李德、博古開始了,后來遵義會議之后,毛主席、周恩來、張聞天等。
好,2016 年 10 月 21 日,中共中央隆重召開紀念紅軍長征80 周年慶祝大會?倳浽谶@次慶祝大會上重要講話中這樣指出,從四個方面概括了長征的偉大歷史意義:長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偉大遠征;長征是一次檢驗真理的偉大遠征;長征是一次喚醒民眾的偉大遠征;長征是一次開創(chuàng)新局的偉大遠征。所以它的意義非同小可,是我們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上一幅壯麗的輝煌的畫卷。這幅畫卷中,形成的凝聚了許多紅軍指戰(zhàn)員戰(zhàn)士鮮血的,那就是長征精神。
我們可以通過對這段歷史的了解、學習來強烈地感受到,長征精神多么的偉大、多么的寶貴。所以我們強調(diào),全黨同志學習黨史,我認為其中當然很多內(nèi)容,其中長征歷史毫無疑問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歷史。我們講中國共產(chǎn)黨的精神,長征精神也是我們共產(chǎn)黨的精神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精神體現(xiàn)。
好,那我們下面先來學習長征的歷史。首先給大家講一下,為什么要進行長征?長征這個概念是后來出現(xiàn)的,是在長征的途中,實際上是國共兩黨軍隊的文件中都有這個概念。所以長征的最初出現(xiàn),實際上就是一個中性詞、軍事術(shù)語。一直到毛主席在瓦窯堡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講話《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策略》中講到長征,才賦予了長征非常積極的、體現(xiàn)了我們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的一個褒義詞,也就是賦予了歷史內(nèi)涵的特殊的一個名詞——長征。
這個講話,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里頭收進去了,
但是實際上這個講話,前不久我接到延安市甘泉縣的領(lǐng)導發(fā)給我的一個材料。他們稱歷史一些數(shù)據(jù)中,黨史數(shù)據(jù)也這樣講,就是毛主席當時到達甘泉縣正好下雪,所以發(fā)表了這個講話,給紅軍指戰(zhàn)員發(fā)表了這個講話,高度地贊揚長征,概括了長征精神,叫雪地講話,也就是后來收錄到《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里頭的這篇文章中的一部分內(nèi)容。
一、為什么進行戰(zhàn)略轉(zhuǎn)移 所以為了遵照歷史,我這里的標題我用的是為什么要進行戰(zhàn)略轉(zhuǎn)移。因為開始不叫長征,它體現(xiàn)出來的也不是長征,說我們要到陜北去、要走多遠。實際上當時的戰(zhàn)略轉(zhuǎn)移的目標不長,所以也稱不上長征。那好,我們一定要從歷史的源頭講起,為什么要進行戰(zhàn)略轉(zhuǎn)移。從我們的民間文化來講故土難離,不是萬不得已不可能會離開故土。從我們黨的事業(yè)來講,好端端的一個根據(jù)地,怎么要離開它?所以我覺得我們對這段歷史的了解,我認為我們有的時候要還原歷史本身。
因為否則的話,我們會僅僅從歷史的結(jié)果,實際上有的時候?qū)v史的理解,我認為實際上已經(jīng)有點偏移了歷史本身。也就是說,究竟是什么原因,讓我們的紅軍指戰(zhàn)員離開自己的父母,離開家人,像毛主席不得不把自己的幾歲的,三歲的喜愛的非?蓯鄣膬鹤用瑏G在根據(jù)地,最后下落不明?赡苡行┘t軍戰(zhàn)士是妻離子散。
如果我們僅僅用長征,因為說是長征是好事,然后就覺得,
你怎么來解釋這樣的一種,從事情本身來講,它是一場災難。那什么原因造成這種災難的呢?所以一切要從源頭說起,那就是給1931 年 1 月 7 日召開的六屆四中全會,王明的上臺,在黨內(nèi)形成了王明左傾教條主義路線,最后統(tǒng)治我們黨達四年之久造成的這個災難。
。ㄒ唬┩趺魃吓_與左傾錯誤的危害 所以首先我們來講講王明的上臺。王明,對黨的歷史稍微熟悉的同志都知道這個人物。當然很了解也未必了,這個也沒關(guān)系。王明原名叫陳紹禹,這是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客觀的原因造成的,我們?yōu)榱四墙幸环N,可能有一些非常危險的局面,所以很多人要改名換姓,用筆名、化名,王明也是這樣。當然他用這個化名,好像不是那種,他是后來改的,等一下我會告訴大家。王明原名是叫陳紹禹,1904 年 4 月 9 日出生于安徽省六安縣,現(xiàn)在六安市金家寨,現(xiàn)在金寨縣。
1920 年,考入安徽省立第三甲種農(nóng)業(yè)學校。1904 年出生,1904 年出生誰?鄧小平同志是 1904 年,陳云同志是 1905 年。所以如果用我們今天的話講,他屬于 00 后。1924 年陳紹禹考入武昌商業(yè)大學預科,1925 年入黨,當年秋去莫斯科。陳紹禹是 00后,參加過當?shù)氐膶W生運動。但是我們大家來比較一下,陳紹禹因為他的年齡,也就是有的時候我們說 00 后,跟前面的 90 后、80 后,80 后又跟 70 后、90 后,這應該說有一定的它的這種時代的,我們說這種年齡造成的這種差距,對一個人它的這種人生
道路,它的閱歷,包括政治上面的成長,應該是有影響的。尤其是在那樣一種動蕩的急劇變化的時代,可能你小一歲、小幾歲,可能思想境界那種差距就非常大。
所以我們來把王明,也就是陳紹禹跟李大釗,李大釗是 1889年出生,王明小他多少歲。陳獨秀是 1879 年出生,王明小他多少歲。毛澤東是 1893 年,屬于 90 后,李大釗屬于 80 后,陳獨秀應該說屬于70后,就是互相之間的差距。那陳紹禹屬于00后,如果說與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等第一代革命家相比,陳紹禹的出生和參加革命的時間都晚了許多。他是以一個涉世極淺的青年學生的身份接受馬克思主義的,陳紹禹缺乏第一代革命家苦悶、彷徨、尋求深刻思考的這樣一個經(jīng)歷。
陳紹禹是在“五四”運動以后接受馬克思主義的,他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心情比第一代革命家顯得淺薄多了,他的閱歷說明他缺乏那種實際革命斗爭的艱苦歷練。這是陳紹禹和與其有相似成長背景的人,說得直白一點,也就是以陳紹禹為代表的“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包括張聞天、博古、王稼祥等人,這些人陷于教條主義的一個重要的一個認識基礎。而此后陳紹禹的人生經(jīng)歷則進一步加劇了他的認識與實踐相分裂的雙重性格。
1925 年秋天,他到達蘇俄以后,陳紹禹一方面從書本上學了許多馬列主義理論,另一方面蘇共黨內(nèi)陰暗面的東西,特別是錯誤的黨內(nèi)黨爭,給了陳紹禹重要的影響。陳紹禹本人在這些斗爭中,又成為“既得利益者”,使得他的虛榮心和個人英雄主義逐
步膨脹。陳紹禹很聰明,因為本來就是那種底層群眾,家里就抱著那種有目的想往上爬,也很勤奮。所以他到莫斯科之后,很短的時間就掌握了俄語,能夠跟斯大林用俄語,蘇共的一些領(lǐng)導人,用俄語流利地對話。而且以他的聰明,所以他能夠大段大段地用俄語背誦列寧、斯大林的講話,這樣的話就深得斯大林等蘇共一些領(lǐng)導人的欣賞。
正是因為受到莫斯科中山大學校長米夫等人的賞識,在1926年 9 月陳紹禹就當上了中山大學學生公社主席、中共中山大學支部局書記。期間 1927 年的 1 月至 8 月,米夫還要陳紹禹專門陪同他到中國考察。在莫斯科期間,陳紹禹還被擁戴為“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的領(lǐng)袖。這“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當時是歷史上可能大家這么說,然后形成的這個說法,我的課件上有這28 個人,半個是最后一個徐以新,因為他年齡小,所以把他算成半個,這當然是一個諷刺性的,打了雙引號。也就是他們自己號稱是“布爾什維克”,實際上他們是教條主義,甚至可能就不是,因為其中后來確實這里頭也出了叛徒。
所以尤其是在延安時期,說“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甚至今天這是諷刺性的一個詞語。1929 年 4 月回國以后,陳紹禹是 1929 年回國的,5 年時間在莫斯科。黨中央并沒有一下子讓陳紹禹擔任要職,而是在《紅旗雜志》做編輯,這種懷才不遇的感覺,使陳紹禹覺得自己在中共黨內(nèi)受到冷落。他在莫斯科很吃香的,是一個人物、是一個干部,能見到蘇共的一些高級干部,
領(lǐng)導,包括斯大林。到了我們黨內(nèi),我們黨組織原則,你一個學生,把你放到一線崗位上去鍛煉。那陳紹禹不高興,覺得我是一個海歸回來的,我滿腹馬列主義理論才華,你們不重用我,不賦予我領(lǐng)導責任。
所以大家想一想,我覺得陳紹禹這個人,如果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講,是典型的“三門干部”,所以這是很要命的,沒有實際斗爭的經(jīng)驗,又回避實際斗爭的鍛煉。那正是因為陳紹禹對黨組織對他的安排心存不滿,這就使得他發(fā)生落差。這種懷才不遇的感覺,使陳紹禹覺得自己在中共黨內(nèi)受到冷落,從而進一步強化了他對共產(chǎn)國際和蘇共領(lǐng)導人的“感恩心理”。覺得人家蘇共對他好,中共對他不好,這成為陳紹禹處處以“百分之百忠于國際路線”自居,把蘇聯(lián)國家利益和蘇共利益擺在中國革命之上的直接動因。
我們在研究分析共產(chǎn)國際、蘇共與中國革命關(guān)系的時候,有些學者那就非常尖銳地指出,陳紹禹因為他自己覺得蘇共比中共對他還好,所以他要報答蘇共,所以寧可犧牲中國革命或者中國共產(chǎn)黨的利益來滿足蘇共。這就是毛主席延安時期說的,王明的問題就是屁股問題,屁股坐在別人那里,脖子坐著我們自己的黨、中國人民的立場上,這個話我覺得說到點子上。
1930 年 12 月 25 日,陳紹禹被任命為中共江南省委書記,這個機構(gòu)存在時間不長,江南省委,它管江蘇、安徽、上海。1931年 1 月 7 日,召開的六屆四中全會上,莫斯科中山大學校長,也
就是六屆四中全會是由米夫一手操縱的。王明中央委員都不是,他怎么能出席黨的全會呢?還有包括其他的一些人。但是米夫把他們安排進來,不僅安排進來,還讓他們有表決權(quán)甚至被選舉權(quán)。所以六屆四中全會在第一個決議里頭,我們把它定義為沒有任何積極意義的一次會議,的結(jié)果是形成了王明為代表的教條主義路線。
在會議上,米夫是這樣赤裸裸地夸陳紹禹的,說“在中山大學的斗爭中已是一個天才的領(lǐng)導者,搞中國革命沒有他是不行的。”事實告訴我們,搞中國革命還真的不能有他,有他就完了。所以這個當然也是蘇聯(lián)人、俄羅斯人那種共產(chǎn)國際大黨、老子黨的作風,說話一點余地都沒有,最后歷史笑話,哪里有這樣說話的?我們中國人不會這樣說話。這樣的話陳紹禹在米夫共產(chǎn)國際撐腰的這樣一個背景下,由一個普通的黨員成為中央委員,成為中央政治局委員,成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常委,最后直接成為在向忠發(fā)叛變之后,直接成為中共中央的實際最高領(lǐng)導人。
但是王明,也就是陳紹禹,實際上他沒有那樣一個能夠領(lǐng)導全黨的才能,甚至沒有一種復雜的非常艱難的局面下,領(lǐng)導全黨同志進行斗爭的起碼的定力。所以,王明在上海左躲右藏,最后覺得非常危險的情況下,就決定 1931 年 10 月 18 日離開上海前往蘇聯(lián)。你看哪有這樣的事情,你既然想當一把手,那就留下來帶領(lǐng)全黨同志,哪有一把手跑掉了,再艱難的局面?所以我覺得我們王明(陳紹禹),我們黨歷史上了解這段歷史就發(fā)現(xiàn),這樣
的干部非常要命,有好處他要,困難的時候他就跑。所以毛主席在延安整風期間,對這些問題,因為王明(陳紹禹)這是一個代表,我們今天恐怕也有一些年輕干部有這種情況。所以我們是學習歷史,歷史是一面鏡子,對我們是很有啟發(fā)意義的。
這樣的話王明就去了蘇聯(lián),1931 年 11 月 10 日就到了,到了蘇聯(lián)之后就任中共中央駐共產(chǎn)國際代表團的團長,改名王明。所以我剛才說了,陳紹禹改成王明,是在那種很安逸的環(huán)境下,不是那種白色恐怖斗爭的環(huán)境下,這樣的話王明王明就成為我們今天熟悉的,陳紹禹這個名字可能我們大家很多人都不知道。王明王明,這個名字,即使今天恐怕在我們黨內(nèi)同志的印象中,也是一個帶有貶義,甚至很有貶義意義的一個名詞了,因為王明對我們黨確實沒做什么好事。臨走時王明指定連中央委員都不是的團中央書記博古,擔任臨時中央政治局總負責,年僅 24 歲。這也是一個“三門干部”了,由一個這樣的人來領(lǐng)導全黨,實際上結(jié)果可想而知。
那王明為什么要指定聽話的博古,一個年紀輕輕什么都不是,黨齡很短,沒有實際工作經(jīng)驗,也不是中央委員的人來擔任最高負責人呢?王明是有私心的,他(博古)聽話。正是因為他什么都不是,也不成熟,所以就聽他的。所以我們?yōu)槭裁窗堰@一時期最后歸納為王明教條主義?雖然王明在莫斯科,你不在國內(nèi),但實際上他秉承的就是你王明的意志。
六屆四中全會以后,開始了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在黨內(nèi)的統(tǒng)治
時期。王明的左傾教條主義在黨內(nèi)統(tǒng)治,最后導致我們黨在白區(qū)力量損失 100%,這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說我們黨在白區(qū)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的情報,包括我們的特科,我們的所有的國統(tǒng)局的組織,地下黨的力量損失 100%啊,所以籠罩著一片白色恐怖。根據(jù)地損失 90%以上,什么意思。砍岁儽备鶕(jù)地,可能還有一些地方零星的一點點,像鄂豫皖、洪湖、贛東北、瑞金為中心的中央蘇區(qū)、閩西等等全部被敵人攻陷。
正是因為王明左傾教條主義路線,給我們黨的事業(yè)帶來幾乎是滅頂之災,所以我們來看看路線正確多么的重要。這就是我們今天,為什么黨中央總書記特別強調(diào)黨的政治領(lǐng)導,把黨的政治領(lǐng)導擺在首位。也就是說對于一個黨來講,政治路線是否正確至關(guān)重要。
。ǘ┡R時中央政治局轉(zhuǎn)移到中央蘇區(qū) 好,王明走了,博古,博古因為執(zhí)行王明的左傾教條主義的路線,所以臨時中央政治局在上海站不住腳。為什么站不住腳,因為你推行教條主義的路線,局勢本來就很險惡,推行左傾教條主義路線,因為政策和策略的錯誤,所以我們黨的力量接連地受到挫折。再加上黨內(nèi)接二連三地出現(xiàn)叛徒,而且是黨內(nèi)的高層。首先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特科負責人顧順章叛變,由顧順章叛變,多米諾骨牌,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主席向忠發(fā)叛變,再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總負責人盧福坦叛變。這些高層領(lǐng)導的叛變,導致了中共臨時中
央政治局在上海待不住腳了,1933 年 1 月份以博古為總負責人的臨時中央政治局被迫轉(zhuǎn)移到中央蘇區(qū)。
所以我們一步一步這樣來講,因為如果說臨時中央政治局博古在上海他即使是遙控,可能也不會最后造成這樣一個一敗涂地的局面。那是隨著臨時中央政治局到了中央蘇區(qū),博古到了中央蘇區(qū),對毛澤東同志的排擠、打擊、迫害,那就在眼皮底下,最后就造成了第五次反圍剿的軍事的失敗。
(三)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 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秦邦憲,也就是博古。博古也是一個化名,當然博古這個化名,俄羅斯語里頭叫做“上帝”,我也不知道他要改名為“上帝”,但是這個“上帝”可不怎么樣,不僅沒有挽救我們黨的事業(yè),而且?guī)缀跏鞘刮覀凕h的事業(yè)在他的手里頭被毀了,所以這個“上帝”不怎么好。實際上他叫秦邦憲,我們大家如果讀過宋詞的人知道,有一個秦觀,秦少游,就是宋詞里頭一個非常著名的詞人秦觀,他是無錫人,出于名門望族。秦邦憲年齡更小了,1907 年出生,王明是 1904 年。秦邦憲是 1926 年赴蘇聯(lián)中山大學學習,跟王明是同學,化名博古,1930 年 5 月份回國,也是 5 年在那里。
1931 年 1 月任團中央宣傳部部長,4 月團中央書記,9 月任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常委,負總的責任。1933 年 1 月轉(zhuǎn)移至中央蘇區(qū)瑞金。1934 年 1 月,也就是六屆五中全會上,被選為總書記。因為六屆五中全會是合法選舉的,所以有的黨史說一直稱是
總負責,實際上六屆五中全會應該說是通過選舉,選舉他為,所以也有的說把他直接稱為總書記。
秦邦憲年紀很輕,領(lǐng)導全黨的時候、最高負責人的時候,年僅 24 歲,資歷很淺,連中央委員都不是,經(jīng)驗很少,入黨才兩年。所以到了延安的時候,博古自己檢討,做了臨時中央負責人以后,目空一切,看不起任何人,也不請教任何人,覺得我比任何人都高明。我又是海歸的,我肚子里多少洋墨水啊,可能再加上個人的修養(yǎng)。所以那時候毛澤東,更不把毛澤東放在眼里,一個湖南一師畢業(yè)的,一個農(nóng)村出來的,你比得上我嗎? 所以博古剛剛到中央蘇區(qū),到福建長汀的時候,陳云同志,其他同志,有當?shù)氐耐咎岢鰜,告訴他們,因為陳云跟他一起去的,一路同行。有人就向他們說,你們是不是毛澤東主席,因為這時候毛澤東已經(jīng)當選為主席了,不管怎么樣,他靠邊站,被剝奪了對紅軍的指揮權(quán),但是他是蘇維埃政府的主席,年齡比你大,資格你比老,中央蘇區(qū)是人家建立的。
即使不說這些,從黨性修養(yǎng)這個角度來講,成為一個人的為人處事的修養(yǎng),博古如果不那個的話,應該是別人都提出來了,我們說順帶地去看一看,看一看毛澤東同志,人家在這里養(yǎng)病呢。但是大家看歷史書的記載,這不是我這里講課講,歷史書里頭如實地記載了,博古說毛澤東有什么看的?你看一看這個話,我前不久看了《陳云年譜》,《陳云年譜》里頭說,因為同行嘛,所以陳云同志是主張是去看看。但是可能陳云同志也沒多堅持,但
是陳云同志至少年譜記載,陳云同志有這個表態(tài),說明陳云同志的修養(yǎng),事實以后證明,陳云同志的黨性修養(yǎng)那是比較好,或者說很好。所以因為陳云同志是一個很基層的,從實際革命斗爭中鍛煉起來的,要求自己也非常嚴的一個同志。所以我們即使是一起的人,你看都有差距。
好,大家想一下,中央蘇區(qū),那是毛主席紅一方面軍的戰(zhàn)士用血換來的,打開了那么好的一個局面,面積達多少?8.4 萬平方公里,人口有多少?453 萬,黨員總數(shù)有 13 萬。這么好的一個天地,如果路線正確,敵人第一次反圍剿打敗了,來一次打敗一次,但是路線一錯,路線怎么錯? 博古他到了中央蘇區(qū),他要施展他的拳腳,要樹立他的威信,所以首先就拿毛澤東開刀,那當然不是直接整毛主席個人,而是整毛澤東同志的路線的代表人物叫羅明,“鄧、毛、謝、古”,排除異己,這是一招。
第二,在經(jīng)濟上,實行極左的經(jīng)濟政策查田運動,地主不分田,富農(nóng)分壞田,不管是地主分子也好,你不分他田,不給他活路,那怎么辦?他不就跑到國統(tǒng)區(qū)去了嗎?富農(nóng)分壞田,你不也把他得罪了他嗎?把這么一部分人,本來可以團結(jié),或者是至少可以留下來,你把他趕到敵人那邊去,這不蠢嘛。
軍事上那就更是,博古對軍事一竅不通,就狐假虎威,就拉洋人來。所以我覺得這種意識實際上是近代以來的,對洋人崇拜的這種奴才意識,在我們黨的這樣一個負責人身上也有體現(xiàn),只
不過通過這樣一個特殊的渠道體現(xiàn)。
李德是什么人?德國慕尼黑人,可能有些同志出國去過,慕尼黑的啤酒很好喝。曾經(jīng)在莫斯科陸軍大學學習,那如果要說那是科班出身的軍事干部。但是他畢竟不是中國人,他熟悉的是歐洲的一馬平川,他學的是科班軍事教條,他對中國的,對江西的,那樣一個高高山區(qū)的情況根本不熟悉。但是,博古就把自己的紅軍隊伍拱手讓給一個對中國國情一無所知的洋人去指揮,我們今天都覺得這叫啥事情呢?但是就在我們黨的歷史上發(fā)生了。
經(jīng)歷了一二三四次軍事圍剿失敗之后,蔣介石開始轉(zhuǎn)變策略。所以按理說敵變我變,結(jié)果敵變博古、李德推行的卻是更加非常愚蠢的策略。所以,什么策略?以碉堡對碉堡,也就是以硬碰硬。毫無疑問,盡管說我們的紅軍隊伍已經(jīng)壯大了,但是與國民黨軍隊對比,我們肯定在一些硬件方面肯定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們必須以運動戰(zhàn)、游擊戰(zhàn)來對付他,也就是更加靈活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
但是,李德、博古恰恰在軍事上,在軍事路線上看不起毛澤東同志代表的制定的那種正確的軍事路線,他們要跟敵人打陣地戰(zhàn),所以陣地戰(zhàn)我們的重火力、重武器不如敵人,所以以叫花子跟別人比寶,你拿出寶來。所以毛主席在延安時期對這些話都做了非常生動的、尖銳的批評。把大片的根據(jù)地丟掉了,所以彭德懷同志氣得要命,三軍團軍團長,這個根據(jù)地不是你們打下來的,所以你們“崽賣爺田不心疼”,這個話說得很難聽了。
我們說路線正確多么的重要,不是說你讀了什么名牌大學,
什么科班出身,什么自以為本領(lǐng)強。我們說第五次反圍剿如果由毛主席來指揮,是怎么個結(jié)果?因為歷史不能假設,但是根據(jù)前面幾次反圍剿的經(jīng)驗總結(jié),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不好說第五次反圍剿一定能夠取得像前面那樣圓滿的戰(zhàn)果,但是也絕對肯定會避免,最后在博古、李德這種錯誤的軍事指揮下這樣壞的結(jié)果。
軍事斗爭失敗了,我們通常一般講,戰(zhàn)略轉(zhuǎn)移是因為打仗打敗了,我認為這個認識太簡單了。軍事斗爭失敗,是一個直接的帶來的戰(zhàn)略轉(zhuǎn)移的結(jié)果,實際上導致我們不得不離開中央蘇區(qū)還有很多的因素,比如說組織路線錯誤了、經(jīng)濟路線錯誤了,各種各樣的原因,通過軍事斗爭的失敗,你在這里已經(jīng)站不住腳了,不得不離開。這樣的話,那就只好離開了,把大好的一片根據(jù)地就丟掉了。所以我們說從這來看,我們就不能用后人的壞事變成好事,來把它解釋成為好像弄壞了,弄成這樣的災難還是好事。
我們繼續(xù)來看,這是第一部分,也就是王明的上臺,也就是我們追本溯源為什么進行戰(zhàn)略轉(zhuǎn)移,是因為王明左傾教條主義,這是第一。
二、漫漫長征路 第二,戰(zhàn)略轉(zhuǎn)移開始,也就是走上漫漫長征路。那是很艱難的,走到哪里去?長征的終點調(diào)整了六次,最初是去湘西,后來打算到川西北,第三次是到云貴川,第四次到川陜甘,第五次打算到陜甘。最后一次,第六次是甘肅通渭縣榜羅鎮(zhèn)會議才確定,9 月 28 日才確定去陜北。所以我們說,這是非常艱難的,那被敵
人追啊,圍剿啊,我們要找一個落腳點找不到啊。
(一)長征初 期戰(zhàn)略的錯誤與失利 我們來看戰(zhàn)略轉(zhuǎn)移之初,也就是長征初期,戰(zhàn)略的錯誤與失利。大搬家似的,因為李德、博古認為我們戰(zhàn)略轉(zhuǎn)移,轉(zhuǎn)移到湘西去啊,所以把壇壇罐罐什么人都搬上,什么東西破銅爛鐵都搬上,那隊伍行軍起來就很慢啊。當國民黨蔣介石判斷,意識到了你要進行戰(zhàn)略轉(zhuǎn)移的時候,你這樣一種狀態(tài),那就要命了,是吧?所以最后長征隊伍,在突破突破,我們不斷地雖然突破了敵人的第一道防線、第二道防線、第三道防線,但是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最后 1934 年的 12 月 3 日,才突破湘江第四道防線,但是最后付出的代價簡直是不得了。
我這里有一個數(shù)字,我們過第一道防線的時候,損失是最少的,3700 多人。但是說句實話,這樣的數(shù)字也不得了。通過第二道防線的時候,損失 9700 人,第三道防線的時候 8600 多人,大家想想,8 萬多人,這樣能幾次?第四道防線,損失達 3 萬多人。這樣的話,紅軍隊伍從長征出發(fā)時的 86000 多人,到這時候只剩下 3 萬多人。
湘江之戰(zhàn),同志們?nèi)绻ミ^湘江,湘江上游湖南的南部的湘南的全州,然后是貴北,那是非常的慘烈。我們 34 師擔任后衛(wèi),整個師 6000 多人,除了幾十個人幸存下來,全部壯烈犧牲。有一部電視劇叫做《絕命后衛(wèi)師》,拍得非常好,我看過。
所以付出了這么巨大的代價之后,才讓我們黨的高層領(lǐng)導同
志和到前線的紅軍指戰(zhàn)員認識到,絕對不能再這樣按照這個左傾的政策、這樣的錯誤路線走下去,這樣走下去非完蛋不可。
所以在毛澤東同志的努力下,在得到周恩來、王稼祥、張聞天同志的支持下,首先在貴州的黎平召開政治局會議。在這次政治局會議上,由于李德發(fā)高燒沒有出席會議,對軍事一竅不通,又因為湘江之戰(zhàn)失利,而感到非常愧疚的博古就孤掌難鳴,這樣的話政治局就作出的決定,就是關(guān)于戰(zhàn)略方針的決定。也就是這個時候還沒有完全說不去湘西,只能說變通,轉(zhuǎn)到黔北去,去湘西,然后通過通道轉(zhuǎn)兵,是一個通道政治局會的,黎平政治局會,通道是變通的,黎平政治局會議開了通道轉(zhuǎn)兵。
。ǘ┳窳x會議及之后的凱歌行進 然后到了黎平政治局會議,剛才說的黎平政治局會議,做出了不去湘西了,那就去黔北,攻占遵義,這就有了我們大家非常熟悉的遵義會議的召開。也就是在王稼祥同志的提議下,在遵義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遵義會議的意義在于,我們黨在同共產(chǎn)國際中斷聯(lián)系的情況下,獨立自主地舉行,標志著中國共產(chǎn)黨在政治上開始走向成熟。
那遵義會議,我們這里不詳細地講遵義會議。遵義會議上,由于得到張聞天同志,張聞天同志是中央書記處書記、政治局常委,王稼祥同志是政治局候補委員兼紅軍總政治部主任,在這兩位同志的堅定有力地支持下,遵義會議上,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正確的路線得以確立,毛澤東同志在黨內(nèi)的地位也得以確立,毛
澤東同志被增補為政治局常委。這樣的話,錯誤的路線一結(jié)束,正確的路線一建立、確立,所以我覺得如果真正意義上的褒義的對我們黨的歷史起積極意義的長征是從遵義會議開始。
當然我們今天可以把它往前面推,但是我認為如果真正賦予長征褒義詞意義上的長征,實際上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遵義會議之前,我們今天可以把它這樣,但是我認為應該實際上我們從研究的角度,它最多屬于中性詞的戰(zhàn)略轉(zhuǎn)移。甚至用毛主席遵義會議上的發(fā)言批評來講,那是逃跑主義的路線轉(zhuǎn)移。我想聽我這個課的同志都是黨內(nèi)的干部,我想要把這個問題給大家講清楚。就是我們說的長征,實際上是標志著是黨的政治領(lǐng)導,所以我們要把黨的政治領(lǐng)導擺在首位,也就是說路線方針正確,那毫無疑問,從遵義會議開始。
但是當然我說了,我們今天因為壞事變成了好事,我們把從瑞金開始也稱為長征,當然也沒問題。也就是說有一個大歷史,有一個小歷史,但是我把這個給同志們講清楚。
大家看路線一正確,黨的政治領(lǐng)導一正確的情況下,路線正確,統(tǒng)帥英明,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搶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所以我們說就跟紅四方面軍會師了。所以跟紅四方面軍會師,這是中央紅軍本來是非常希望。實際上包括當時紅四方面軍的廣大指戰(zhàn)員,多么希望跟黨中央,聽到黨中央,因為他們長期地自己孤軍奮戰(zhàn),所以黨中央的到來,廣大紅四軍的指戰(zhàn)員是歡迎的。
。ㄈ⿷(zhàn)勝張國燾分裂主義
但是由于張燾個人的政治野心膨脹,最后本來是強強聯(lián)合的一個好事,被張國燾搞得甚至造成了非常危險的局面。張國燾這個人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一四方面軍是 1935 年的 6 月份會師的,在懋功。張國燾這個人是江西萍鄉(xiāng)人,中共一大代表,一在開會主持人、主席。我們大家如果去看看,張國燾除了黨的三大,一大、二大、四大、五大,六大也還是政治局常委,所以在黨內(nèi)資格是很老的,地位也是很高的。
1931 年 4 月份進入鄂豫皖蘇區(qū)。一四方面軍會師時,紅四方面軍有 8 萬多人,張國燾自以為自己資格老、能力強、本領(lǐng)大,紅四方面軍兵強馬壯。中央紅軍,也就是紅一方面軍,這個時候經(jīng)過前面的那樣一個艱苦卓絕,尤其是在遵義會議之前,那種被動挨打,所以整個隊伍,無論是裝備還是人員,確實不如紅四方面軍,所以張國燾就野心膨脹。
當 1935 年 6 月 25 日下午在兩河口,兩軍會師最早是在兩河口,當然先頭部隊還要早。然后會師最后召開了會議,沙窩政治局會議、懋功政治局會議、兩河口政治局會議,決定討論,而且一四方面軍混編,決定北上抗日的路線。這樣的話,1935 年 8 月21 日中央紅軍從毛兒蓋出發(fā)開始過草地。大家注意,我們因為主要是講中央紅軍,那張國燾他繼續(xù)分裂,我們這里就不多講了,可能等一下我們有的會涉及到。因為張國燾本來他也打算一起走,有一部分部隊還跟著中央紅軍,已經(jīng)過了草地。
但是張國燾最后,在1935年9月9日晚上給陳昌浩發(fā)密電,
最后陳昌浩他們后來還是跟著,率領(lǐng)他們的部隊南下去了。南下當然,張國燾南下路線最后失敗。后來在黨內(nèi)同志的斗爭下,張國燾又不得不又北上,所以我們這里不講紅四方面軍的長征。實際上中央紅軍的長征,除了尤其是前面遵義會議之前非常艱難,因為路線錯誤的情況下,到了后來即使是過草地,因為過草地,就到了哈達鋪,到了哈達鋪然后往陜北走,實際上基本敵人就被擺脫了。過草地一個禮拜吧,所以我個人的理解,長征途中,過草地這段應該是紅四方面軍是最艱苦的。
因為一過草地,跟著中央紅軍已經(jīng)過了草地,然后又被張國燾命令又回來,然后后來又走,走了三遍。大家想一下,我們說沼澤地,那個草地,你走一遍都夠嗆,踩三遍,那個就非常危險了。所以我要講這一點,是來強調(diào)路線正確多么的重要。同樣跟我們今天強調(diào),為什么政治領(lǐng)導多么的重要,為什么把黨的政治領(lǐng)導擺在首位啊,也就是這里頭就是強調(diào)方向,方向?qū)α四憧淳筒挥贸阅敲炊嗫唷?/p>
三、落腳陜北 (一)意外的發(fā)現(xiàn) 好,我們接著講第三個,中央紅軍落腳陜北,怎么落腳的?先打下了過了草地之后,有一個臘子口,那是必經(jīng)之地,所以我們很快就打開了。打開了臘子口,聶榮臻同志說臘子口一戰(zhàn),北上通道打開了,臘子口一打開,全盤棋就走活了。這樣的話,1935年 9 月 20 日,黨中央進駐甘肅宕昌縣哈達鋪,我們現(xiàn)在宕昌縣
縣委縣政府在當?shù)亟艘粋紅軍長征哈達鋪紀念館,這非常好,我覺得應該肯定,我們很多的地方黨委,對于這些紅色景點的保護,包括發(fā)揮它們的作用。因為哈達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哈達鋪會議是長征途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轉(zhuǎn)折點。
大家想一下,從 1934 年 10 月到 1935 年 9 月,快一年的時間,我們的紅軍戰(zhàn)士,中央紅軍離開中央蘇區(qū),幾乎沒有睡一個好覺,吃一頓安穩(wěn)飯,甚至可能一年多很有可能沒辦法洗澡。因為那樣一個環(huán)境下,敵人又那樣圍追堵截,到了哈達鋪終于可以睡一個覺,穩(wěn)穩(wěn)地吃上飯,修整幾天。當時給我們每個紅軍戰(zhàn)士發(fā)了一塊銀元的零用錢,那當然不得了啊,一塊銀元可以買很多東西。黨史書中寫了,那個時候一塊銀元可以買五只雞,兩塊銀元可以買一只羊,10 個雞蛋才值 1 毛錢。
那好毛主席作為三軍統(tǒng)帥,在修整期間哈達鋪,他交代身邊的工作人員去郵電所,把所有的找到的新報紙也好、舊報紙也好找來,所以毛主席這個統(tǒng)帥,我們說領(lǐng)袖那是非常了不起,他會考慮這是一個戰(zhàn)略方向。那怎么來考慮自己的戰(zhàn)略方向?收集各種各樣的,了解外面的信息。所以通過一些媒體。毛主席找來了,各種從報紙里頭找到了,看到了《晉陽日報》,《晉陽日報》說陜北有劉志丹“赤匪”。然后又翻到《大公報》,《大公報》這是民主黨派人士辦的,這個應該說相對來講這樣一印證,那就說明陜北真的有我們共產(chǎn)黨的隊伍在那里。
所以哈達鋪才基本有了這么一個意向,我們可以往那邊走了。
這樣的話,9 月 22 日黨中央在哈達鋪召開了一次全軍團以上干部會,對紅軍做了改編。因為這個時候隊伍已經(jīng)很少了,8 萬多人出發(fā),到這個時候,當然有一部分到紅四方面軍那邊去了,劃撥到那邊去了,混編。那留下來的最后就是改編成為陜甘支隊,中國工農(nóng)紅軍陜甘支隊,三個縱隊,一縱隊、二縱隊、三縱隊。一縱隊司令員林彪,二縱隊司令員彭德懷,三縱隊司令員葉劍英,全支隊 7000 多人。
9 月 27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甘肅省通渭縣榜羅鎮(zhèn)召開常委會,改變了俄界會議的決定,準備去陜北。這樣的話明確把黨中央和中央紅軍的落腳點放在陜北,這是中共中央關(guān)于紅軍長征落腳點的第六次選擇,也是最終選擇。所以,我記得 2016 年的時候,我們通渭縣黨史辦的同志給我寄來的邀請函,本來他們也想召開一個紀念長征勝利 80 周年的一個學術(shù)會議,但是可能當年會議很多,最后好像沒有辦成。但是我仍然非?隙ㄙ潛P,我們一些地方黨委政府,在對待我們黨的歷史這樣一些,包括利用紅色資源方面這樣一個積極性。
我記得有一年我到甘肅省軍區(qū),在慶陽召開的陜甘根據(jù)地的一些學術(shù)會議的時候,通渭縣黨史辦的一些同志,大老遠跑過來給我邀請函。所以我覺得我們這些同志了不起,在基層工作,所以我愿意借這個機會,我對他們的工作表示敬意。我想我們?nèi)珖渌恍┑胤降耐緦@些,我們說利用黨史、學習黨史,就在我們自己地方當然要保護好、宣傳好,甚至通過這樣的一定規(guī)模
的學術(shù)會議來讓外界的人了解它,我認為這是很好的一種工作的態(tài)度。
。ǘ┑竭_陜北 最后那就是 9 月 29 日,目標很明確了,這樣的話,毛主席就隨林彪一縱隊向通渭縣城進發(fā)。這是 1935 年 9 月 29 日清晨,清晨出發(fā),傍晚進入,傍晚進入通渭縣城榜羅鎮(zhèn),住在文廟街小學,在文廟街小學,這個史詩有的地方寫得不一樣。但是可以這樣說,毛主席是當著我們一些紅軍指戰(zhàn)員,或者紅軍戰(zhàn)時,朗誦了自己寫的氣勢恢弘、凱歌高進,充滿革命浪漫主義或者樂觀主義、英雄主義氣概的《七律長征》,這首詩我想同志們都熟了。
毛主席用自己的湖南口音,因為我們目前,很遺憾我們當時沒有錄音設備,如果有的話,我覺得是了不起的,非常珍貴的歷史文獻資料。因為我們很少聽得到,包括在延安時期,毛主席在抗大講課,我目前自己不知道,可能也只是有一些片斷似的,沒有那種完整性的。比如毛主席在抗大講《論持久戰(zhàn)》,錄下了。如果那個時候考慮到這個,我覺得今天太寶貴了。因為毛主席講《論持久戰(zhàn)》,大家想想,我們今天講《論持久戰(zhàn)》我們能夠怎么講?毛主席當時他自己寫的自己講,《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所以我想真是,如果能有真的是了不起。
因為我們今天,我們已經(jīng)很難能體會到,毛主席用自己的湖南口音,濃重的那種湖南湘潭韶山的口音,給大家朗讀了。當然
毛主席這個心情非常好,紅軍長征到達了擺脫了敵人千軍萬馬的圍追堵截,所以毛主席給大家念了,朗讀了“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然后同志們再接著出發(fā),1935 年 10 月 5 日到 7 日,黨中央、紅軍翻閱六盤山,翻閱六盤山之后,毛主席到寧夏彭陽縣的一個村子里頭窯洞里頭落腳了。但是是不是這首詞是這里寫的,因為我看有關(guān)的毛主席詩詞的一些書,這個詞實際上是在延安時期寫的。這些倒沒關(guān)系,沒必要一定給同志們說一定是哪里寫的,這個我覺得沒必要。
但是肯定是翻過的六盤山,毛主席經(jīng)過那樣之后,更是那種一個領(lǐng)袖、一個統(tǒng)帥那種,經(jīng)過了千難萬險所體現(xiàn)出來的那種氣概。“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寫這個詞的地方,也就是在六盤山,是不是在那個窯洞寫的,我們可能有待考證。但是毛主席從六盤山上下來,住在彭陽縣的一個村子里頭,那個村子的名字我忘了,因為前兩年,我到寧夏彭陽縣委去講課,我特意要求一定要去看看。
1935 年 10 月 19 日,黨中央、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吳起鎮(zhèn),這是我們對整個長征歷史的一個回顧學習。我剛才說了,開頭我講了,我們要弘揚長征精神,首先要學習了解長征的歷史。因為歷史中,從歷史的這樣一個過程中,我們就能夠?qū)W習到一些歷史
的它的精神、它的品質(zhì),歷史的過程中實際上就蘊含著能夠體會到它的精神。
四、偉大的長征精神及其啟示 最后一部分,我們來概括一下,偉大的長征精神及其啟示。長征這個詞語的來歷,給大家首先做一個介紹。中央紅軍在 1935年 5 月份,進入大涼山冕寧地區(qū),以朱德名義發(fā)布了《中國工農(nóng)紅軍布告》,布告中提到“紅軍萬里長征,所向勢如破竹”。這里的長征很顯然是軍事術(shù)語。1935 年 6 月 12 日,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先頭部隊匯合時,由徐向前執(zhí)筆,以紅四方面軍名義向中共中央報告中,也提到“西征軍萬里長征”。
實際上我們說長征這個詞,在唐詩里頭就有,“萬里長征人未還”。國民黨的軍隊里頭也有長征這個詞,他們追隨追剿紅軍,“一路長征”,他們也有這個詞,長征是一個軍事術(shù)語。但是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把一個普通的一個中性詞、一個軍事術(shù)語,通過我們黨、我們黨領(lǐng)導的工農(nóng)紅軍的指戰(zhàn)員們,把它變成了一種精神,賦予了它一種精神,所以我們說我們黨就這么偉大。本來是一個普通的詞語,我們把它變成一個非常高尚的一種精神。
1935 年 12 月 27 日,在瓦窯堡召開的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毛澤東做《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策略》的講話,這里頭講到一部分,其中一部分就是專門講長征。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后,講到長征請問有什么意義呢?我們說,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自從盤古開天地,
三皇五帝到于今,歷史上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12 個光陰中間,天上每日有幾十架飛機偵查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到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我們就開動了每人的兩只腳,長驅(qū)兩萬余里,縱橫 11 個省,請問歷史上曾經(jīng)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 所以毛主席演講,講話非常有鼓舞人,讓人熱血沸騰。沒有,從來沒有的。長征又是宣言書,它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帝國主義者和他們的走狗蔣介石等輩是完全無用的,長征宣告了帝國主義者和蔣介石圍追堵截的破產(chǎn)。
長征又是宣傳隊,它向 11 個省內(nèi),大約兩萬萬人民宣布,只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不因此一舉,那么廣大的民眾怎么會如此迅速知道,世界上還有紅軍這樣一篇大道理呢? 我覺得這講得太好了!是啊,所以我們說壞事變成了好事。如果不去這樣一路走,少數(shù)民族的群眾,彝族、苗族、壯族,一路走來的各族人民群眾,哪里知道,這支穿著很糟糕,但是盡管這樣,他們的精神風貌、他們的紀律非常嚴明,秋毫無犯,對老百姓這么好,這不是宣傳隊嗎?世界上還有這么好的人,中國還有這么好的軍隊。你看一下過去的軍隊哪個不是欺負老百姓?這是誰的隊伍呢?窮人的隊伍?誰領(lǐng)導的?共產(chǎn)黨、毛主席領(lǐng)導的。紅軍,噢,紅軍,文化水平不高的群眾,紅軍,紅軍就是紅角星,兩個紅領(lǐng)章。所以這樣的宣傳,我覺得是了不起的,讓各族人民認識到,誰是我們的希望,共產(chǎn)黨、毛主席、紅軍,他們是我們
的救星啊!世界上哪里有這么好的人啊?但是就真有。
所以我覺得毛主席把這個概括的,把這個上升的,我覺得毛主席不愧是我們黨偉大的領(lǐng)袖。他不僅從事業(yè)中挽救了黨,挽救了中國革命,挽救了紅軍,而且為我們黨之后的事業(yè),通過這樣一種從歷史中走出的,提供了非常英明的理論的指導,或者精神的力量。
比如說這樣的講話,我們確實沒看到其他的哪個同志能夠講得這么好,這不是起草好的,毛主席當時在那里,即興發(fā)表演講的。這樣的講話當然很多了,在毛主席的一生中,包括在張思德同志追悼會上的講話,那就是懷著沉痛的心情,就從張思德同志講,展開來講就講到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所以我覺得了不起。
毛主席接著講,長征又是播種機,它散布了許多種子在 11個省內(nèi),發(fā)芽、長葉、開花、結(jié)果,將來是會有收獲的,總而言之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而告結(jié)束的。多么的鼓舞人心。
好,那我們黨在今天,實際上一直以來我們很多地方,包括很多同志、研究者都在努力地來概括,最后形成了一個統(tǒng)一的概括,那就是長征精神是這樣一個概括:不怕犧牲、前赴后繼的精神;勇往直前、堅韌不拔的精神;眾志成城團、結(jié)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撓、克服困難的精神。這個概括當然非常好,我們今天來學習長征精神,這幾個方面的精神,我們今天有什么啟示?也就是從長征精神中我們應該得到一個什么啟示? 我概括有這么幾點:
(一)干革命和搞建設,都要堅持獨立自主的精神 第一、我們無論是干革命還是搞建設,都要堅持獨立自主的精神。不要聽別人指手劃腳,不要照搬照抄別人,別人是別人,我們中國共產(chǎn)黨有我們自己的主張,有我們自己的宗旨,有我們自己的人民,有我們自己的文化。但是我們今天說句實話,今天我們可能對這個問題要認識比較容易,但是當然就局部來講也未必,因為我們現(xiàn)實中有些方面你說,有些不是完全。
所以就我們黨的歷史來講,要得出一個真的獨立自主,那可不容易,那是血的代價換來的。一直 1936 年 3 月 23 日,毛主席在山西交口縣的政治局會議上,對黨內(nèi)的高級干部說,“中國人的事要自己干,相信自己”。你看博古就不相信自己吧,是吧?所以毛主席 1963 年的時候就說,“中國人不懂中國情況,這怎么行!真正懂得獨立自主是從遵義會議開始的。這次會議批判的教條主義”。所以我們今天強調(diào)“四個自信”,實際上是對我們黨的歷史上這種獨立自主精神的一個繼承和發(fā)揚。這是第一。
。ǘ┕伯a(chǎn)黨員必 須顧大局,守紀律 第二、共產(chǎn)黨人必須顧大局、守紀律。應該說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包括長征途中,我們黨的很多同志,能夠體現(xiàn)出這種顧大局、守紀律的修養(yǎng)來。比如說 1935 年 2 月 5 日,在云貴川三省交界處,也就是雞鳴三省這個地方召開的政治局會議上,考慮到博古不適合繼續(xù)擔任中央總書記,由張聞天接任。這個時候人家博古同志應該說體現(xiàn)得很好,顧全大局,在這個問題上自己不適
合,那就去同意讓張聞天同志接任,所以這就是顧全大局、守紀律。
當然在這之前,周恩來同志做了很好的工作,說服解釋工作。在貴州省遵義市下面的一個茍壩鎮(zhèn)上面有一個茍壩會議紀念館,那里有介紹,我覺得講得很好,如果大家感興趣可以去看。也就是茍壩會議是在 1935 年 2 月 10 日,應該是在雞鳴三省會議,然后再茍壩會議,這個紀念館對這個背景有一些介紹。
也就是說有沒有不顧大局的人呢?如果要說林彪,不要以為林彪讀了軍校就會打仗,實際上跟毛主席比,他的層次根本跟毛主席差多了。因為你讀了軍校,只不過是知道一些軍事教條,也就是說在戰(zhàn)術(shù)層面上,林彪實際上一個一線指揮員,一個高級軍事指揮員,一軍團軍團長,他實際上根本不理解毛主席這么一個統(tǒng)帥的戰(zhàn)略意圖。
所以林彪說天天這樣跑步干嗎?怎么不打仗?林彪膽子很大,所以在 1935 年 5 月 12 日在會理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毛主席當場解釋為什么四渡赤水,為什么這么迂回作戰(zhàn)這樣一個戰(zhàn)略。在會上批評林彪,當面批評“你懂什么?你是個娃娃”,所以我們說毛主席他是一個戰(zhàn)略家。我發(fā)現(xiàn)很奇怪,即使讀了軍校的還不如沒讀軍校的,也就是說讀了軍校,只不過懂了一些軍事教條,并不是從戰(zhàn)略上考慮問題,所以一個人從戰(zhàn)術(shù)來看問題,跟一個戰(zhàn)略層面看問題,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而且就紀律來講,林彪毫無疑問這樣做是違反紀律的。所以
在這個問題上,聶榮臻同志,也就是一軍團的政委聶榮臻同志,體現(xiàn)了非常好的黨性修養(yǎng)、紀律、意識。林彪寫信的時候,要撤掉毛澤東,寫信的時候讓聶榮臻簽字,聶榮臻同志說我堅決不簽字,我也勸你別這么做,遵義會議很不容易形成的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路線,你也出席了遵義會議,怎么能做這種違反紀律的事情?所以我們這樣比較一下,就看出來一個人,所以包括晚年林彪的悲劇,應該說跟他的這樣一個這種黨性修養(yǎng)差有關(guān)系的。這是第二。
(三)政策和策略是我黨我軍的生命 第三、政策和策略是我黨我軍的生命。整個長征途中,我們黨非常注重政策或者策略,政策或者策略錯了之后,會給我們黨帶來非常嚴重的后果。所以長征途中我們實行了正確的民族政策,贏得了各族民族,所到之處的各族群眾對我們紅軍的支持、幫助。尤其是劉伯承與彝族首領(lǐng)小葉丹“彝海結(jié)盟”的佳話,這可以說這是我們黨的路線正確的,這種正確的一個非常好的一個體現(xiàn)。從長征的歷史中,學習這樣一個本領(lǐng),增強這種意識。
(四)對革命事業(yè)要有敢于擔當?shù)木?第四、對革命事業(yè)要有勇于擔當?shù)木瘛N覀兘裉禳h中央總書記特別強調(diào),黨內(nèi)同志干部要...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