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歷史
發(fā)布時間:2017-01-28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胡同歷史篇一:胡同后面的歷史
胡同,是城市中一種狹長的通道。它是由兩排院落墻體、宅門或倒座房、后罩房的屋墻連成的兩線建筑物構成的。在兩排宅第之間,胡同形成了一條隔離空間帶,便于宅院的通風、采光和居民出入。
義縣是遼西古城,歷史悠久,自燕秦設郡、漢武立縣迄今已兩千多年。義縣城墻原為土筑,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改為磚城,四周城墻長9里四步,圍成一個四四方方巨大的豆腐塊,把107條胡同圍在其間。這些胡同又把古城切成一個又一個方塊。這種方塊不但影響了義縣人的生活,也影響了義縣人的思想。
義縣胡同的名稱有各種來源。每個胡同的名稱都記錄著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都透出歷史留給后人的人文信息。600多年來胡同文化伴著一代又一代義縣人的快樂與痛苦、得意與失意,升遷與落敗走過一個又一個歷史階段。
義縣胡同的名稱多種多樣,以古寺廟命名的占相當?shù)谋壤绱蠓鹚潞、報恩寺胡同、城隍廟胡同、三皇廟胡同、東藥王胡同、文廟胡同、南禮拜寺胡同、北禮拜寺胡同,財神廟胡同、上帝廟胡同等等,一共有17個胡同用寺廟命名。雖然義縣古城內(nèi)現(xiàn)存的寺院只有大佛寺、三皇廟、太平庵、嘉福寺等6座,但從胡同的稱謂上可以看出當年宗教在義縣的勢利和昌盛。
有一些胡同的名稱是用過去的商家老字號,如長發(fā)當胡同、陳紙坊胡同、石槽鋪胡同、大德當胡同、悅來店胡同胡同等,這類名稱反映了過去商業(yè)的種類及分布情況,可以看出當年古鎮(zhèn)的經(jīng)濟狀況。
還有些胡同名稱涉及早期官府的行政機構的設立和分布,如旗倉科(清朝官府的倉庫)胡同,捕盜營(清朝的公安局)胡同,翰林府胡同。講到翰林府胡同的來歷,就會引出清朝道光年間閩浙總督,河南、湖北巡撫、直隸布政使李鶴年的諸多故事。原來,這位名聲顯赫、皇帝曾嘉獎他在北京故宮騎馬跑三圈的大人物就是從義縣這條小胡同里走出的。李鶴年啟用曾國藩與太平天國對峙、圍剿河南捻軍、受命治理黃河,有好多名垂青史的事跡,為義縣人杰地靈留下了實例。
此外還有以姓氏命名的胡同,如王樂天胡同、東胡家胡同,南蔡家胡同等;有的以形狀命名,如小轆轤把胡同、剪子胡同等;有的以街市命名,如魚市胡同、米市胡同等;有以職業(yè)招牌命名,如馬糖坊胡同、張機房胡同、康碾坊胡同、香坊胡同等;有以標志物命名,如塔南胡同、東城根胡同等。
胡同的命名帶有很大的時代特征,就像年輪一樣記載著歷史的痕跡。解放以后新形成的胡同如農(nóng)機胡同、科研胡同等,明顯和老胡同區(qū)別開來,形成了一種新的文化內(nèi)涵。
義縣的胡同名稱雖然被完整地保留下來,但大多數(shù)以名不副實,在衰敗、沒落。除了少數(shù)大宅門還在那里挺著,門外還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馬樁、上馬石,記錄著失去的榮華,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經(jīng)很殘破,有的地基柱礎甚至已經(jīng)下沉,只有多半截還露在地面上。有的
已被新樓房小區(qū)代替。有打不上水來的井眼、磨圓了棱角的石頭棋盤,供人憑吊。西風殘照,衰草離披,滿目荒涼,毫無生氣。
胡同名稱不禁使人產(chǎn)生懷舊情緒,甚至有些傷感。但是這是無可奈何的事。在商品經(jīng)濟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總有一天會消失。也許一個城市還會保留一兩個名稱,像西安的蝦蟆陵,南京的烏衣巷那樣,但大多數(shù)沉淀著數(shù)百載民族文化的胡同,將會被現(xiàn)代文明的繁華喧囂淹沒,不給后人留下任何痕跡。
胡同歷史篇二:北京胡同的由來和胡同現(xiàn)狀的研究
北京胡同的由來和胡同現(xiàn)狀的研究
研究者:馬晨,劉乾翰,閆宏鑫,郝定一,劉春曉,耿子驕,曹雪童,王鵬
研究報告執(zhí)筆人:馬晨
指導老師姓名:趙麗娜老師
摘要:
通過了解北京胡同,走進,了解胡同里老北京人的生活,品味北京的傳統(tǒng)文化,提高我們的研究能力和精神素養(yǎng)。我們要了解北京胡同的歷史和現(xiàn)狀,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使北京的胡同能夠得到長久的發(fā)展。我們采用觀察法,到北京南鑼鼓巷進行實地研究,在研究過程中對當?shù)鼐让襁M行采訪,并拍攝照片作為資料。我們發(fā)現(xiàn)的問題是:雖然南鑼鼓巷是以各種小店而聞名聞名,但他畢竟是胡同,小店之后都是普普通通的民宅,居民們不希望生活被陌生人打擾,但每天都有許多各地的游客在他們的家門口拍照,以留做紀念;甚至不經(jīng)允許就隨意闖入?yún)⒂^,在門口的各種提示語都無濟于事。我們對此問題也想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 。
關鍵詞:南鑼鼓巷,《周禮》,調(diào)查。
正文部分:
一、研究的文獻綜述:文化,北京,旅游,巷道。目前不清楚前人的研究結果。
二、研究內(nèi)容:
北京胡同的歷史,北京胡同的現(xiàn)狀,以及現(xiàn)在出現(xiàn)的問題,和對此問題的解決方案。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北京胡同。特點:在全北京范圍內(nèi)分布廣泛,并且數(shù)量龐大,歷史悠久,充滿了各種故事。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它反映了北京歷史的面貌,是有豐富內(nèi)容的。
(二)研究用具:
行動方案:3月22日:去胡同進行實地觀察,采訪,拍照。
3月29日:搜集有關胡同歷史和現(xiàn)狀的文獻和資料。
4月5日:對所收集到的資料進行總結。
4月20日:總結出成果展示的演示文稿和研究報告。
(三)研究程序:
為了更好地了解北京胡同的現(xiàn)狀,我們選擇南鑼鼓巷進行實地考察,更深入的探究北京胡同的現(xiàn)狀和目前所面臨的問題。
四、結果分析: 有關南鑼鼓巷:
南鑼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區(qū)之一,也位列規(guī)劃中的25片舊城保護區(qū)之中。南鑼鼓巷南北走向,北起鼓樓東大街, 南止地安門東大街, 全長786米, 寬8米,與元大都(1267年)同期建成, 是我國唯一完整保存著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規(guī)模最大、品級最高、資源最豐富的棋盤式傳統(tǒng)民居區(qū)。
明朝時,將北京劃為28坊,兩坊合并稱“昭回靖恭坊”。清代屬鑲黃旗。南鑼鼓巷曾叫羅鍋巷,乾隆15年(1750年)繪制的《全城全圖》改稱為南鑼鼓巷。
現(xiàn)在的南鑼鼓巷街區(qū)北邊是鼓樓東大街,南邊是地安門東大街,西邊是地安門外大街,東邊是交道口南大街。由這4條街圍合的這塊長方形地塊,正是元大都的兩個坊。以南鑼鼓巷為界,東面是“昭回坊”。西邊是“靖恭坊”,南鑼鼓巷是兩坊間的分界巷。
唐朝長安的里坊早已無存,元大都里坊構造在800多年的歷史變遷中,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鑼鼓巷地區(qū)卻還極為完整地保存著元大都里坊的歷史遺存。胡同格局那么完整,胡同里各種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真可謂是北京古都風貌中一塊保存完整的“碧玉”。
有關北京胡同的形成及發(fā)展:
公元1276年,元朝在毀于戰(zhàn)火的金中都原址東北部,按《周禮》之原則建立了
“狀如棋盤”的大都城。并于1285年2月“詔舊城居民之遷京城者,以高及居職者為先,乃定制以地八畝為一分;其或地過八畝及力不能作室者,皆不得冒據(jù),聽民作室”。貴族功臣,悉受封地,以為第宅。于是,元朝的官僚、貴族們就按此規(guī)定,在大都城內(nèi)
蓋起了住房及院落。這一間間房屋、一個個院落,一個挨一個蓋起來,連起后就是一排排的,而一排與另一排之間要采光、通風,還得留出進出的通道,便形成了胡同、小街和大街。據(jù)元末《析津志》載:“大都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謂之經(jīng);自東至西,謂之緯。大街二十四步闊,小街十二步闊。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衖通。衖通二字本方言!碑敃r的大都城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天下,這方言當然就是蒙語了,本系“水井“之義。有水井的地方才有人煙,才得以居住。且當時盛行的雜劇戲詞中,也不止一次提到“胡同”,如關漢卿的《關大王獨赴單刀會》中就有“直殺一個血胡同”,再如李好古的《沙門島張生煮海》中說得更具體:“你去兀那羊角市頭磚塔胡同總鋪門前來尋我。”可見北京的胡同是形成在元大都城的格局里。不過元大都當時僅記有29條胡同,因當時明確規(guī)定寬9.24米的才叫胡同,要是達到18米寬就叫小街,到36米寬就稱為大街了。公元1403年明朝的燕王朱棣當了皇上,將這兒改稱為北京,這時才有了“北京”這個名稱,至今已叫了590年,但比“胡同”這個名稱晚出現(xiàn)了一百多年。并開始大規(guī)模營建北京城,城墻一改以往用土夯筑的方法,而是全部用磚包砌。大城里包著皇城,皇城里包著紫禁城(今故宮)。紫禁城位于京城中心,而紫禁城的中心又是皇極殿(今太和殿),皇上的蟠龍寶座又位于皇極殿的正中。有一條無形的線從這個寶座上穿過,它就是北起鐘鼓樓南至前門樓,后又延伸到永定門,縱貫京城南北,長達16里的中軸線。整個北京城的建筑布局,都是以此為依據(jù)的,城內(nèi)一切建筑都整齊對稱地排列在其左右,街道胡同也如此,或對稱排列在它兩邊,或與之平行。這種布局充分體現(xiàn)了尊帝王、崇皇權、重禮儀、右文化、敬天地、法祖宗的思想。公元1420年北京城營建完工,明成祖正式遷都北京。公元1553年,又增建了城南外垣,至此北京城又有了內(nèi)外城之分,北京城的“凸”字型平面布局至此基本定型,面積約為62平方公里。內(nèi)城九門,外城七門。這時北京城的胡同,據(jù)《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載:有街巷711條,胡同459條,共為1170條。清朝定都北京后,完全沿用了明北京城,就是后來也只是對紫禁城和皇城進行了一下小的改建、重修。但由于清是女真族的后裔滿洲貴族建立的王朝,所以定都北京后便實行了空前絕后的旗、民分城居住制度,令內(nèi)城居住的漢人全部遷到外城,這樣就促進了原來較為冷清的外城的發(fā)展。新遷至外城的人又匆匆蓋了許許多多的新房、新院,連起來就形成不少大大小小、長長短短、規(guī)范或不規(guī)范的新胡同。此時對原來元朝作的胡同必須寬9.24米的規(guī)定,早已逐漸模糊了,雖街巷胡同格局“大抵襲元、明之舊”,但“街巷”與“胡同”的界定早分不那么清楚了,總體數(shù)目已增到2077條之多。辛亥革命結束了清朝的封建統(tǒng)治。民國前期北京仍是中華民國的首都,1928年國民黨南京政府把北京改為北平特別市。過去由于皇城占了北京城的中心位置,因而阻斷了東西主干線,東西往來必須繞道天安門廣場以南的棋盤街或北邊的地安門。民國初年,隨著紫禁城的開放,行人才可以橫穿東西長安街。這樣,北京就有了一條和縱貫南北的中軸線直角相交橫穿東西的長緯線。經(jīng)緯相交于天安門前,形成一個大十字坐標,街巷胡同就以此為中心而往外發(fā)展開。幾條新干道的打通、增辟,帶動了胡同的發(fā)展,到四十年代北京的街巷胡同已達3200多條。
采訪結果:
我們坐車到了南鑼鼓巷,對住在南鑼鼓巷周圍的居民們作了實地采訪,據(jù)他
們敘述:“雖然這胡同(南鑼鼓巷)是以各種小店而聞名聞名,但它畢竟是胡同,小店之后都是我們普普通通的民宅,我們不希望生活被陌生人打擾,但每天都有許多各地的游客在我們的家門口拍照,以留做紀念;甚至不經(jīng)允許就隨意闖入?yún)⒂^,在我們門口的各種提示語都無濟于事!倍医(jīng)我們觀察發(fā)現(xiàn),整條南鑼鼓巷長達一公里多,但并不允許汽車通行,所以把一條胡同坐下來非常累,路邊的共工作已并不能滿足人們休息的需求。
五、結論與討論:
1、可以專門建立一條商業(yè)街,在居民區(qū)之外,這樣就不會打擾居民的生活了。
2、設立監(jiān)管制度:白天可以適當喧鬧,19:30以后應保持安靜,如違反規(guī)定,則應賠償當?shù)鼐用褚欢ń痤~的精神損失費。
六、參考文獻:《周禮》,《析津志》,《關大王獨赴單刀會》,《沙門島張生煮海》,《全城全圖》
七、附錄:
胡同歷史篇三:北京老胡同的前世今生!
北京老胡同的前世今生!
2014-05-17 旅行雜志《攜程自由行》
如果說王府大院是皇親貴族的時代傳承之地,那么北京縱橫的胡同,就是老百姓生活文化繁衍的地方。昔時古舊的民風與居民的樸實之情,都凝固在這一條
條窄窄錯綜的小巷內(nèi),靜靜盤亙在都市中,成為北京一條條雋永的血脈。去到北京,看完了那些知名的景點,不如再去最著名的十條胡同里走一走,找找老北京前世的記憶~
南鑼鼓巷
南鑼鼓巷是北京東城區(qū)的一條很古老的街道,南鑼鼓巷街道不寬,仍保持著元大都街巷、胡同的規(guī)劃。它始建于元朝,南北長約1000米,東西各有8條對稱的胡同,整齊地排列在兩側,從外形看猶如一條蜈蚣,所以又名“蜈蚣街”,是北京市重點保護的四合院街道。
它是中國唯一完整地保存著,是最富有老北京風情的街巷。周邊胡同里各種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厚重深邃。南鑼鼓巷及周邊區(qū)域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時期則更是一處大富大貴之地,這里的街街巷巷擠滿了達官顯貴,王府豪庭數(shù)不勝數(shù),直到清王朝覆滅后,南鑼鼓巷的繁華也跟著慢慢落幕。
今天的南鑼鼓巷,是文藝青年沒事便會前去采風的地方。綠樹參天的狹窄巷子兩旁,零星的小商鋪和咖啡館讓這里不會顯得十分嘈雜,散落的名人故居總是能吸引小資少女們前來瞻仰。
【小店推薦】
創(chuàng)可貼T恤
復古感覺衣店!衣服圖案大多是老北京的感覺,加進一些創(chuàng)意元素~ 地址:東城區(qū) 南鑼鼓巷61號
電話:010-64078425
雜客
主營小工藝品的小店,許多東西都很有創(chuàng)意
地址:南鑼鼓巷78號
煙袋斜街
煙袋斜街位于什剎海歷史文化保護區(qū)的核心區(qū)內(nèi),東起地安門大街,
西鄰什剎海前海,全長近300米,被列為2007年重點建設的八條特色商業(yè)街之一。如今的煙袋斜街開著各種個性的小商鋪,每個都有自己的主題,引人注目的是街口的老字號,煙袋鋪和鐘表鋪。
據(jù)說,當時居住在北城的旗人,大都嗜好抽旱煙或水煙,煙葉裝在煙袋中。由于煙袋的需求與日俱增,所以斜街上一戶一戶開起了煙袋鋪。除此之外,煙袋斜街本身就宛如一只煙袋。
但后來為何取名煙袋斜街了呢?當年住在北城一帶的旗人大都有抽煙的嗜好,北
京城里的煙葉行業(yè)因此而發(fā)展起來。抽煙講究用煙袋,住在斜街上的人家看準了行情一戶挨一戶地開起了煙袋鋪。日子久了,“打魚廳斜街”和“鼓樓斜街”漸漸聽不到了,“煙袋斜街”卻是越叫越響。
【小店推薦】
一朵一果(煙袋斜街店)
很清新的文藝范兒,購買明信片后可以寄存,要求什么時候寄出。 地址:西城區(qū) 煙袋斜街40號
京扇子
一家很不同于別家的店,專門賣各種扇子,都是用各種材料各種工藝制作的,很精美。
地址:西城區(qū) 煙袋斜街(近地安門外大街)
帽兒胡同
帽兒胡同屬北京市東城區(qū)交道口街道。東起南鑼鼓巷,西至地安門外大街。北與豆角胡同相通,南與東不壓橋胡同相通。明代稱梓潼廟文昌宮胡同,因有文昌宮而得名。清代因有制帽作坊,改稱帽兒胡同。帽兒胡同7號、9號、11號院,原為清末大學士文煜的宅園。13號院為馮國璋故居。35、37號院原為清宣統(tǒng)皇后婉容娘家、承恩公府,俗稱娘娘府。45號院原為清代提督衙門。
相關熱詞搜索: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