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歷史
發(fā)布時間:2017-02-05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法律歷史篇一:歷史上的法律段05
歷史上的法律段子,充滿大智慧
法庭準備正式開庭審判殺人犯吉米,可是他的律師因故沒有來。
法官:“吉米,你的律師沒有來,你要等他嗎?”
吉米:“是的!法官先生!
法官:“你是在作案現(xiàn)場被抓住的!對罪行也供認不諱,你等他有什么用,他還能說什么呢?”
吉米:“我也很奇怪,所以特別想聽聽他到底會說點什么。”
短評:誰說律師收費后就必須要改變法律的最終結果呢?!讓當事人體面的、有尊嚴的受刑也是收費的內容之一。
法律歷史篇二:中國法律史簡答題匯總
簡述題:
簡述秦至唐代法律形式的演變
答:秦法律形式的主要特征主要是多樣化,分為律、令、式、法律問答、廷行事。
與秦相比,漢代的法律形式更為規(guī)范和整齊,其法律形式主要有律、令、科、比。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法律形式開始由漢朝的律令科比向律令格式過渡,一是律令的分化,二是科進一步的規(guī)范化,成為單行法規(guī),三是格逐漸取代科成為律的重要補充形式。四是式逐步發(fā)展成為當時主要的法律規(guī)范形式。
唐代律、令、格、式四種最基本的法律形式定型。律是唐代的刑事法規(guī),令是規(guī)定國家制度的行政管理法規(guī)。格是具有特別法性質的單行法規(guī),式是中央國家機關具體的活動細則。
宋代土地買賣的基本程序:
1.可能先進行“申牒”。(老師講的)
2.先問親鄰,北宋之后只問有親之鄰,親鄰均表示不要方可交易,若未問親鄰,三年內有權贖回。
3.到官府印契,繳納契稅。
4.過割賦役。契約上寫明標的的租稅、役錢,并由官府在雙方賦稅帳簿內改換登記。
5.離業(yè)。契約達成后,必須轉讓土地占有,賣主必須離業(yè)。
清代對土地所有權的法律保護
1.一般土地所有權的保護。根據(jù)《大清律例》盜賣,盜耕種,換易,冒認及侵占他人田宅的行為按律治罪。如對土地 產權有爭議,以印契為憑,或進行實地勘查。
2.對旗地所有權的保護。法律禁止旗民交產,漢人不準典賣旗地,旗房。同時對已典賣的旗地,由官府付一定地價, 強制贖回。
3.對宗族公有田宅的保護。即使是族內個人的私有財產,在處分時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族人變賣產業(yè),親族具有優(yōu) 先購買權。
4.對國有土地,礦產的保護。禁止隱匿,盜賣屯田,礦山的所有權也屬于官府,不得私占私采。
列舉并簡釋中國傳統(tǒng)法律的特點。
“禮”和“刑”是兩種社會規(guī)范,共同構成中國古代法治文明基石,前者為指導性,強行性規(guī)范,以道德教化、倫理感化為基本取向。后者為禁止性、懲罰性規(guī)范,以刑罰制裁、強制鎮(zhèn)壓為主要手段。二者互相補充,相輔相成,共同完善了中國傳統(tǒng)法律體系。
1、中國古代法律最初是通過中原地區(qū)各個部族之間的兼并征服戰(zhàn)爭與聯(lián)盟融合過程以及宗教祭祀禮儀等社會活動產生的。具體表現(xiàn)為“刑始于兵”和“禮源于祭祀”兩條基本途徑。因而分別形成了禮和刑兩種不同的法律淵源,法治文明體系貫穿著禮刑并用原則。
2、中國古代法律起源發(fā)生在以家族宗族組織及其血緣親屬關系為紐帶建立起來的早期國家制度的基礎上,因而與宗法等級制度緊密結合在一起,具有顯著的宗法倫理道德性質。
3、中國傳統(tǒng)法律與家族、宗族制度發(fā)展相一致,以維護家族、宗族及國家等團體利益與集體和諧為基本宗旨,法律突出強調的是社會成員的服從義務,個體以及整個社會的權利意識受到一定壓制。故其刑事立法、行政立法之類的公法體系異常發(fā)達,而民事立法方面的私法體系相對滯后。 引禮入法,禮法結合;以人為本,明德慎刑;權利等差,義務本位;法尚公平,重刑輕民;恭行天理,執(zhí)法原情;法自君出,權尊于法;家族本位,倫理法治;以法治官,明職課責;縱向比較,因時定制;統(tǒng)一釋法,律學獨秀;諸法并存,民刑有分;立法修律,判例為補;援法定罪,類推裁斷;無訟是求,調處息爭。
簡述西周的刑罰原則。
1、三赦之法:對未成年人、老人和有精神障礙的癡呆者等三種人的違法犯罪除故意殺人的重罪外,可以免于追究刑事責任。
2、三宥之法:區(qū)分故意與過失,慣犯與偶犯等不同情形。
3、疑罪從輕惟赦制度:對犯罪事實或罪行情節(jié)的認定以及定罪量刑又異議或爭議的案件實行從輕處罰或予以赦免的制度。
4、同罪異罰制度:指不同身份等級的人犯同樣罪行,所承擔的法律責任不同,適用的處罰結果也有別。
簡述中國古代婚姻成立的基本條件
一,婚姻必須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二,婚姻實行“同姓不婚”原則,不同時期還存在良賤不婚、不得娶逃亡婦女等限制。
三,婚姻必須履行“六禮”的聘娶程序,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
四,達到成婚年齡,不同時期以身高劃分或以年齡劃分。
五,經官府登記。
簡述宋朝繼承制度的變化
宋朝的繼承制度沿用唐朝的規(guī)定,又針對出現(xiàn)的新問題,增加了“戶絕資產”、“死傷錢財”等內容,形成了比較復雜、完善的遺囑繼承制度。
1、一般遺產的繼承:在諸子均分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繼承人的范圍和繼承順序,第一順序為兒子、未婚女,第二順序為孫、守寡妻妾;
2、戶絕資產的繼承:戶絕是指無男性子嗣之戶。宋規(guī)定了戶絕資產的范圍以及處分原則,并確定了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兩種方式;
3、遺囑繼承:北宋時遺囑繼承一般以戶絕為前提,南宋時私有觀念加強,規(guī)定越來越明確;
4、中外客商死后錢物的繼承:宋規(guī)定比較苛刻,但加強了對死亡客商的親屬繼承權的保護,有利于促進海內外貿易的發(fā)展。
簡述明代刑法的變化
一:加重處罰反逆大罪,對犯罪人及其親屬處罰更重,株連范圍廣且處罰不區(qū)分情節(jié),一律作為罪大惡極的謀反處理。
二:嚴禁臣下結黨和內外交結
明嚴禁臣下結黨,還嚴禁宦官與后妃外戚干預朝政,嚴禁內外官交結
三:嚴禁官吏瀆職與貪贓犯罪
為強化吏治,明通過一系列行政法規(guī),明確官吏的職責權限,對于不能盡職盡責的官吏給予行政處罰,刑罰制裁
四:增設新的刑罰
明代沿用唐律的五刑制度,以笞、杖、徒、流、死為法定刑,但徒、流均附加杖責。充軍刑得到廣泛使用,五刑之外又增加了枷號刑,還有大量的法外酷刑,廷杖是明朝皇帝處罰大臣的一種特殊刑罰。
南京民國政府時期民商立法的特點
1.實行民商合一的編制體例。
2.吸收各國民法新體例與新原則,同時保留少量固有的民法制度,其中保護社會公益制度和保護弱者原則的確定受各國新民法原則影響最大。
3.進一步排除傳統(tǒng)禮教對民法的影響,但仍保留部分禮教殘余:排除傳統(tǒng)禮教體現(xiàn)在親屬和繼承兩編。保留的部分封建性內容是:男女在權力上仍有不平等,父權的殘余仍有保留,在繼承制度上民法規(guī)定養(yǎng)子女對父母,養(yǎng)父母遺產繼承只能是婚生子女的一半。
試論魏晉南北朝時期罪刑適用原則的儒家化
答:魏晉以后,儒家經典的法律化和法律解釋的經學化進一步擴大,立法活動掀起引禮入律的新高潮,具體表現(xiàn)在:
(1)、“準五服以制罪”的產生,是指九族以內親屬之間的相互侵害行為依據(jù)五服所表示遠近親疏關系定罪量刑。這一制度遵循儒家三綱五常的倫理道德標準,將儒家禮義原則引入刑事立法中,作為定罪量刑的重要依據(jù),是罪刑適用原則儒家化的具體體現(xiàn);
(2)、“存留養(yǎng)親”制度的出現(xiàn),即罪犯的祖父母或父母年邁而又沒有人贍養(yǎng)時,可暫時不執(zhí)行刑罰,為老人養(yǎng)老送終之后再執(zhí)行。這一制度體現(xiàn)了儒家倡導的“親親”原則和孝道精神,是刑罰執(zhí)行制度開始走向儒家化的具體體現(xiàn);
(3)、“重罪十條”制度的確立,即將直接危害社會等級和儒家倫理綱常等方面的罪名集中在一起,作為最嚴重的犯罪,規(guī)定了嚴厲的制裁內容。這一原則將儒家的倫理綱常禮數(shù)精神引入刑事法律內容,推動了禮應與律的進一步融合,加劇了法律制度的儒家化。
“峻禮教之防,準五服以制罪”的產生,“存留養(yǎng)親”制度的出現(xiàn),“重罪十條”制度的確立,是罪刑適用原則的儒家化的進一步發(fā)展。 簡述明代司法制度的變化
答:(一)、司法機關的變化
中央司法機關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組成,合稱“三法司”;
地方建制為省、府(州)、縣三級。于各州縣及鄉(xiāng)之里社設立申明亭;
由于明朝采取了軍戶、民戶分別治理的體制,軍戶的訴訟與司法管轄由專門的軍事司法機關負責。
(二)、會官審錄制度
明朝審判制度較前朝有較大發(fā)展,突出表現(xiàn)在創(chuàng)設了一套會官審錄制度,即對疑難、重大案件以及死刑復核案件進行會官復審,主要有三司會審與圓審、朝審、大審、熱審。
(三)、廠衛(wèi)干預司法:東西兩廠及錦衣衛(wèi)從事偵緝、監(jiān)視活動,直接參與司法審判,自設特別法庭,使用法外之刑。
簡述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刑事立法的特點:
1、刑事特別法數(shù)量多,使用時間長,雖便于政府嚴厲而迅速地懲治各種刑事犯罪,但也破壞了刑法典的權威性、完整性、穩(wěn)定性。
2、刑法典立法技術趨于完善,結構更趨合理、科學。。
3、進一步革除刑法中的禮教內容,如刑法適用男女平等、廢除五服親屬制,但沒有完全清楚禮教對刑法的影響。
4、刑法典吸收了世界各國新的刑法理論和刑法原則如罪刑法定原則、罪責自負原則。
簡述中國古代離婚的理由、類型和限制
離婚的理由:
(1)七出:即西周至清末均有的七個休妻的理由,主要包括:①不孝順父母,屬道德淪喪;②無子,會使丈夫斷絕后嗣;③淫亂,將破壞倫理綱常秩序;④妒忌,影響夫妻及妻妾之間的家庭關系;⑤有嚴重疾病,影響丈夫或后代子孫健康;⑥多嘴多舌,影響家庭和睦;⑦偷盜,則屬背信棄義。
(2)義絕:即恩斷義絕,具體指夫妻雙方有一方對另方一定范圍內的親屬有毆、殺、奸等行為而被強制離婚的形式。
離婚的類型:
包括強制和協(xié)議兩種。強制離婚,指義絕或七出離婚,協(xié)議又稱和離,即雙方自愿離婚。
離婚的限制:
“三不去”,具體指①妻子無家可歸;②為公婆養(yǎng)老送終并服過三年大喪;③丈夫離婚后由貧賤上升為富貴(糟糠之妻不下堂)。
簡述漢景帝時期的刑制改革。
歷史背景:封建制度逐步確立,改革刑罰制度特別是廢除肉刑的任務歷史地落到了漢朝統(tǒng)治者的身上。
主要內容:漢文帝用徒刑,笞刑和死刑以代替黥,劓和斬左右趾三種肉刑。漢景帝減少笞數(shù),使肉刑在法律上基本為其他刑罰所取代,文帝在廢肉刑的同時,對勞役刑改革。
歷史意義:順應歷史發(fā)展潮流,有利于保護社會生產力,使我國古代(轉 載于:smilezhuce.com 蒲公 英文摘:法律歷史)的刑罰手段由野蠻殘酷變得較為人道,是由奴隸制五刑向封建制五刑過渡的重要標志。
簡述唐代的十惡重懲原則。
答:十惡是指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十種直接危害封建統(tǒng)治的嚴重犯罪行為,唐代因襲隋律,對十種犯罪予以嚴厲的懲治。表現(xiàn):1、凡是預謀者即構成犯罪。2、罪犯本人一律處以重刑。3、株連親屬和知情不告知情不追者。4、不可得到寬免,死刑必須立即執(zhí)行。
簡述元代刑事立法的基本特色
一、推行繁雜嚴酷的刑罰體系
①笞杖刑以“七”為尾數(shù),徒刑附加杖刑;
②凌遲成為懲治嚴重危及統(tǒng)治秩序犯罪的常刑;
③五行之外設立黥、劓等肉刑;
二、確立民族壓迫的刑罰原則,將居民分為四等,實行同罪異罰;
三、維護宗教僧侶的法律特權,“因俗而治”,把宗教作為統(tǒng)治工具。
論述西周法律思想與立法活動
答:法律思想:1.“敬天保民”“明德慎罰”“以德配天”“刑茲無赦”。西周吸取商朝統(tǒng)治者單純信奉天命的教訓,發(fā)展為敬天與保民并重,通過保民來獲得天命。“明德慎罰”則要求統(tǒng)治者以德教化民眾,施行仁政。
2親親、尊尊。親親就是以父權為中心的尊親屬;尊尊就是要服從周天子及各諸侯國國君。西周立法在很大程度上保留、強化了血緣關系,并將血緣上的親親原則與政治上的尊尊原則緊密結合起來,以血緣上親疏、嫡庶的標準來確定身份等級,分配權利義務。
立法活動:1周公制禮。西周初期,為建立穩(wěn)定的社會秩序,鞏固王朝統(tǒng)治,周公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治禮活動,在夏商禮制的基礎上制定了更為完備的《周禮》,其很多內容涉及刑事、民事、行政及司法等方面的規(guī)則,屬于法律規(guī)則。
2呂侯做刑。西周中期,隨著社會關系的復雜化,社會矛盾的尖銳化,說明周初的九刑以不能完全適應社會的需要,周穆王遂命司寇呂侯制定《呂刑》,其通篇體現(xiàn)“明德慎刑”的法律思想,具有重要歷史地位。
論述明朝初年的立法思想與立法活動
答:立法思想 :1重典治國 。元朝覆滅的教訓、“刑罰世輕世重”的傳統(tǒng)法律思想及明初復雜的社會形勢使明初統(tǒng)治者采取重典治國的法律思想。洪武三十年的《大明律》比唐宋法律苛重,但比初期法律輕。
2重視預防犯罪與法制宣傳 。明太祖令各地“皆立申明亭”,將重犯姓名書寫其上警示民眾。后制定《明大誥》并廣做宣傳。
3法貴簡當,使人易曉。4重視以封建禮教約束人民的思想行為。
立法活動:1歷時三十年編訂《大明律》(參見名詞解釋)2編訂御制《明大誥》(參見名詞解釋)。內容上規(guī)定了《大明律》中沒有的嚴酷刑罰,明確將貪官污吏作為重點打擊對象3編訂刑事法規(guī)《問刑條例》4編訂以行政法為內容的《明會典》
簡述清末修律的歷史背景和指導思想
政治背景:
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主權的喪失
1、由五口通商大臣到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2、由協(xié)定關稅到總稅務司控制中國的關稅,內政與外交
3、由領事裁判權到全面踐踏中國的司法主權
4、戊戌變法和義和團運動的失敗和清朝國運的危機
思想背景:
西方法律文化的輸入與傳統(tǒng)觀念的更新,由盲目排外到中體西用,由維護三綱到批判三綱,由專制神圣到君憲、共和,由以人治國到以法治國,由司法與行政不分到司法獨立,由以刑為主到諸法并重
指導思想:
1,西法與中法結合,務期中外通行。
“務期中外通行”是晚清修律的宗旨和最根本的指導思想,它通過沈家本等人論證和修律實踐,得到了具體貫徹。
2,修律與研核法理結合
沈家本依然認識到法理學的昌明與法制建設的關系,并從變法修律的需要出發(fā),探討西方法理學,用以指導改革舊律,創(chuàng)建新章。
3,修律與促進法治文明結合
清刑源于明律,但較之尤為嚴酷,因此沈家本力圖通過改變刑律落后與野蠻的現(xiàn)狀,促進法治文明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制定,內容和意義
1.制定:1912年1月28日成立參議院于2月7日召開臨時約法起草會議,著手起草臨時約法。開始時采取總統(tǒng)制,由于革命黨人對于袁世凱不信任而改為責任內閣制。在3月10日,孫中山公布《臨時約法》。
2.主要內容:
1)規(guī)定中華民國的國體為民主共和國。
2)規(guī)定了中華民國的領土疆域。
3)首次規(guī)定了人民的權利和義務。
4)規(guī)定了中華民國的政體為責任內閣制。
5)規(guī)定了《臨時約法》的效力與嚴格的修改程序。
3.意義:《臨時約法》是中國資產階級政權頒布的臨時憲法。它在全國民眾心中建立起來的明確而牢固的民主共和信念,使任何獨裁,復辟的企圖都會受到民眾的反對而無法實現(xiàn)!杜R時約法》首創(chuàng)了資本主義的緊急制度,首次明確劃定了中國的領土疆域,這些內容大都直接或間接被以后的憲法繼承。從這個意義上說,《臨時約法》在中國憲法史上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貢獻。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立憲活動及其理論依據(jù)
答: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立憲活動,在形式上主要有以下四個理論依據(jù):
1、孫中山的“建國三時期”,即軍政、訓政和憲政三個時期。
2、“五權憲法”理論,該學說以權能分治原則為基礎,將中國古時的監(jiān)察、考試職能與近代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權并立為五權,分別由國民大會選舉出的五院行使。
3、平均地權、節(jié)制資本,即土地歸公有,大力發(fā)展國家資本,避免私人資本壟斷國民生計。
4、地方自治理論,即以縣為自治區(qū)域單位,縣內人民能直接選舉、罷免官吏、創(chuàng)設制度及復決本縣法律。省制定憲法,選舉省長,但省不是自治區(qū)域。
主要立憲活動有以下三點:
(1)1928年制定《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基本內容包括:確立國民黨一黨專政體制;規(guī)定了以國民政府主席為首的五院制政府體制;規(guī)定人民的各項民主自由權;規(guī)定了以發(fā)展國家資本主義為主的經濟政策;規(guī)定地方制度,縣級自治。
(2)1936年制定《中華民國憲法草案》,即“五·五憲草”。主要內容包括:確立五院制與總統(tǒng)實權制的政治體制;在經濟制度上增加了平均地權和節(jié)制資本的內容;實行縣自治。
(3)1947年初公布《中華民國憲法》,主要內容包括:縮小國民大會職權,推遲其創(chuàng)制權、復決權的行使;政體上兼采責任內閣制與總統(tǒng)制精神,實行總統(tǒng)集權;實行省、縣兩級自治;實行“尊重條約”的外交政策;經濟政策取消了國家因緊急國防需要臨時管理或征收私人企業(yè)的條款,增加了“合作事業(yè)應受國家獎勵和扶助”的規(guī)定。
戰(zhàn)國時期的立法指導思想?
(1)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
(2)法者,編著之圖籍,設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3)行刑,“重其輕者”。
回答秦朝關于市場貿易管理方面的立法?
(1)出售商品要明碼標價。
(2)為防止出售人貪污,要當著買主的面把錢放進瓶子中,否則罰一甲。
(3)關于貨幣的比價和使用。秦朝的貨幣有錢、金、布三種,在使用時要按照一定的比價折合。
(4)有關度量衡的使用和管理。關于官吏每年至少要檢查校正一次度量衡。如果誤差在千分之四多,就要受罰。
簡述國民黨時期的特殊刑事法庭?
(1)為屠殺共產黨人和愛國進步人士設立的特殊審判機關。
(2)分兩級:中央特種刑事法庭和各省特種刑事法庭。
(3)特種刑事法庭所作的判決,不準上訴和抗告。
(4)特種刑事法庭反映了法西斯專政的審判制度。
4、何為坐嘉石?
(1)坐嘉石西周的刑罰,指對于有罪過但尚不夠判處徒刑的人,要給他們戴上刑具,強迫他們在官府門外左側的嘉石旁坐一定的時間反省自己的罪過,然后把刑具去掉,由司空監(jiān)督他們服一定期限的勞役。
(2)坐嘉石的時間及服勞役的期限,根據(jù)罪犯罪過輕重而有所不同。勞役期滿,罪犯由其居住地的負責人擔保,即可被釋放回家。
(3)坐嘉石類似于近世的拘役。
5、明代如何嚴懲貪官污吏的?
朱元璋出身社會底層,深知貪官污吏會激起農民反抗,故嚴加懲治。具體方法如下:
(1)對貪贓官吏加重處罰;
(2)一般贓罪80貫處絞刑;
(3)監(jiān)守自盜贓滿40貫處斬刑;
(4)風憲官犯贓加重二等。
6、什么是馬錫五審判方式?
(1)馬錫五是陜甘寧邊區(qū)隴東分區(qū)專員妝高等法院隴東分庭庭長。
(2)他在審判中創(chuàng)造了貫徹司法民主的審判方式。
(3)這一審判方式的特點是方便群眾,申訴手續(xù)簡便。
(4)深入群眾,調查研究。
(5)依靠群眾,正確判案。
(6)這一方式集中為一點就是充分的群眾觀點。
7.《中國土地法大綱》的主要內容
(1)規(guī)定土地基本任務是廢除封建、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制度。
(2)規(guī)定涂改須遵守的原則是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保護工商者,正確對待富農。
(3)規(guī)定保護土改的司法措施。對一切對抗或破環(huán)土地法大綱規(guī)定的罪犯,組織人民法庭予以審判和處分。
8.鄧析作竹刑
(1)春秋時期鄭國人鄧析公布成文法。
(2)將法律寫在竹簡上,便于攜帶。
(3)當時鄭國的執(zhí)政鄭駟敞將鄧析殺死,但用了他的竹刑。
9.“十惡”
(1)最早規(guī)定在《開皇律》里。
(2)由“重罪十條”發(fā)展而來。是十種最嚴重的犯罪。分別是:①謀反;②謀大逆;③謀叛;④惡逆;⑤不道;⑥大不敬;⑦不孝;⑧不睦;⑨不義;⑩內亂。
10.《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主要內容
(1)確認中華民國是民主共和國。
(2)仿效歐美建立“三權分立”政治制度。
(3)具體規(guī)定了人民權利義務和保有財產及營業(yè)的自由。
11.《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的主要內容
(1)規(guī)定了蘇維埃國家性質:“是工人和農民的民主專政的國家”。
(2)規(guī)定了蘇維埃國家政治制度是工農兵代表大會。
(3)規(guī)定了蘇維埃國家公民的權利和義務。
(4)規(guī)定了蘇維埃國家的外交政策。
12.商朝的肉刑主要有哪幾種?試簡單說明之
(1)墨刑。面頰刺字并涂以黑墨。
(2)劓刑。割掉鼻子。
(3)剕刑,也叫刖刑。斷足。
(4)宮刑。割掉男子的生殖器官,破壞女子的生育能力。
13.唐律的歷史地位
(1)唐律不僅對唐朝封硅法制秩序的形成以及保證經濟的恢復、政治的穩(wěn)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漫長的封建法制發(fā)展的歷史中,處于承前啟后的重要歷史地位。宋朝、明朝、清朝的法律受此影響非常明顯.唐律為唐以后的封建王朝的立法提供了樣本,在中國法制史上居于重要的歷史地位。
(2)唐律對亞洲許多封建國家法制的發(fā)展,也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朝鮮《高麗律》的篇目、內容與唐律相似。日本的《大寶律令》也以唐律為藍本。越南李太宗元年頒布的(刑書)也參用隋唐律。唐律作為中華法系的典型代表.曾在歷史上大放異彩,在世界法律發(fā)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1簡述秦朝立法指導思想。法令由一統(tǒng):全國實行統(tǒng)一的法律令。最高立法權屬于皇帝。事皆決于法:凡事皆有法式。 以刑殺為威:法網太密。嚴刑重罰
2.簡述唐代法律形式。共有律、令、格、式四種。律是刑事法規(guī),相當于近代的刑法典;令是關于國家體制和基本制度的法規(guī);格是國家機關各部門在日常工作中據(jù)以辦事的行政法規(guī);式是國家機關的公文程式。
3簡述《中華蘇維埃憲法大綱》的歷史意義。中國憲法史上第一部規(guī)定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確保人民民主制度的根本大法。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徹底反帝反封實行工農民主專政的綱領。它的推行極大鼓舞了根據(jù)地人民的革命積極性,給全國人民帶來了希望。為以后政權建設和制憲工作提供了歷史經驗。它是一部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法律文獻。
1.簡述戰(zhàn)國時期立法指導思想。
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其中心是取消舊奴隸主貴族在法律上享受的特權,開
始打破了奴隸制“刑不上大夫”的壁壘。法者,編著之圖籍,設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否定了“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的秘密法。重其輕者。是指在定罪量刑時,加重對輕罪的刑罰。
2.簡述漢代通行飲食罪。
漢代指為農民起義通情報、當向導、供給飲食。漢律處以斬首。目的是鎮(zhèn)壓農民反抗活動,維護地主階級專政
3.簡述《大清現(xiàn)行刑律》。
由沈家本等根據(jù)《大清律例》刪改而成,為一部過渡性法典。宜統(tǒng)二年頒布,共30門。取消了吏、戶、禮、兵、刑、工諸律目,把舊律中的繼承、分產、婚姻、田宅、錢債等有關民事條款分出,以示民刑有別。同時廢除了凌遲、來首、戮尸等酷刑。
1.商朝的肉刑主要有哪幾種?
1)墨刑。面頰刺字并徐以黑墨。 (2)鼻4刑。割掉鼻子。 (3)洲間刑,也叫月U刑,斷足。
(4)宮刑。割掉男子的生殖器官,破壞女子的生育能力。
2.“唐律”共多少篇?列舉全部篇名。
1)名例 (2)衛(wèi)禁(3)職制 4)戶婚<5)廄庫 (6)擅興(7)賊盜(8)斗訟(9)詐偽(10)雜律 (11)捕亡(12)斷獄
3.馬錫五審判方式的特點有哪些?
(1)深人群眾,調查研究,實事求是地處理案件。 (2)依靠群眾,正確判案。 (3)方便群眾,訴訟手續(xù)簡便。
1、何為坐嘉石?
答:(1)坐嘉石是西周的刑罰,指對于有罪過但尚不夠判處徒刑的人,要給他們戴上刑具,強
迫他們在官府門外左側的嘉石旁坐一定的時間反省自己的罪過,然后把刑具去掉,由司空監(jiān)督他們服一定期限的勞役。
(2)坐嘉石的時間及服勞股的期限,根據(jù)罪犯罪過輕重而有所不同。勞役期滿,罪犯由其居住地的負責人擔保,即可被釋放回家。
2、什么是馬錫五審判方式
答:(1)馬錫五是陜甘寧邊區(qū)隴東分區(qū)專員兼高等法院隴東分庭庭長。
(2)他在審判中創(chuàng)造了貫徹司法民主的審判方式。
(3)這一審判方式的特點是方便群眾,申訴手續(xù)簡便;
(4)深人群眾,調查研究;
(5)依靠群眾,正確判案。
(6)這一方式集中為一點就是貫徹群眾觀點
3、明代如何嚴懲貪官污吏的?
答:(1)對于受財枉法的“枉法贓”,從嚴懲處,一貫以下杖七十,八十貫則絞;
(2)對于監(jiān)守自盜,不分首從,并贓論罪,滿四十貫則斬;
(3)對于執(zhí)行監(jiān)察職務的“風憲官”的御史,若犯貪污罪比其他官吏加重二等處刑
1.秦朝的作刑包秦朝的作刑包括:
(1)城旦、春V) <2)鬼薪、白榮3)司寇、作如司寇(4)罰作、復作
2.簡述領事裁判權。
1)領事裁判開始于1843年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以后根據(jù)其他不平等條約,其范圍不
斷擴大。
(2)領事裁判權指凡外國在中國的僑民成為民刑訴訟的被告時,如他本國與中國訂有不平
等條約,則中國法庭無權裁判,只能由他本國的領事按照他本國的法律裁判。
(3)這一制度嚴重地破壞了中國的司法主權,是舊中國半殖民地的重要象征。
3.回答《中國土地法大綱》的主要內容及歷史意義。
(1)規(guī)定土改基本任務是廢除封建、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制度。
<2)規(guī)定土改遵守的原則是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保護工商者,正確對待富農。
(3)規(guī)定保護土改的司法措施。對一切對抗或破壞土地法大綱規(guī)定的罪犯,組織人民法庭予以審判和處分。
(4)該《大綱》總結了中國共產黨20多年土地革命經驗教訓,是一個正確的土地綱領,體現(xiàn)了土改總路線。調動了農民革命與生產的積極性,為保證戰(zhàn)爭勝利起了決定作用。
1.鄧析作竹刑。
答:(1)春秋時期鄭國人鄧析私人所作。(2)將法律條文寫在竹簡上。 (3)便于攜帶。(4)后來被國家認可,才成為法律。
2.“十惡”。
答:最早規(guī)定在《開皇律》里。由“重罪十條”發(fā)展而來。是十種最嚴重的犯罪。分別是: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
3.《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的主要內容。
<1)規(guī)定了蘇維埃國家性質,“是工人和農民的民主專政國家”。
<2)規(guī)定了蘇維埃國家政治制度是工農兵代表大會。
<3)規(guī)定了蘇維埃國家公民的權利和義務。
(4)規(guī)定了蘇維埃國家的外交政策。
1、以下文章引自從事過清代幕友(師爺)、縣令職業(yè)的汪輝祖的自述。請閱讀后回答:汪輝祖在司法審判時所采用的方式在西周時都叫什么?包括哪幾方面的內容?
“書言五聽,非身歷不知。余苦短視,兩造當前,恐記認不真,必先定氣凝神,注目以熟察之。情虛者良久即眉動而目瞬,兩頰肉顫不已,出其不意,發(fā)一語詰之,其真立露,往往以是得要犯,于是堂下人,私謂余工相法,能辨奸良。越年馀,偽者漸息,訟皆易辦,著得力于色聽者,什五六焉,較口舌爭幾,事半而功倍也。”([清]汪輝祖:《學治臆說?治獄以色聽為先》)
答:“五聽”;包括“辭聽”、“目聽”、“色聽”、“氣聽”、“耳聽”。
2、簡要論述五服制的主要內容、五服制在親屬相犯及盜竊案件中的法律適用原則。
五服制包括: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法律適用原則:以卑犯尊,關系越親處罪越重,關系越疏處罪越輕,以尊犯卑,關系越親處罪輕。卑幼盜竊尊親長財產,關系越親處罪越輕。
1、簡述夏朝法律關于"昏、墨、賊"三種犯罪的規(guī)定。
答:(1)“昏”,是指自己做了壞事而竊取別人的美名。 (2)“墨”,是貪得無厭,敗壞官紀。 (3)“賊”,是肆無忌憚地殺人。 (4)這三種犯罪,都要處死刑。
2、簡述唐律對貴族官員犯罪減免刑罰制度。
答:(1)八議:議親、議故、議賢、議能、議功、議貴、議勤、議賓.唐律規(guī)定上述八類人犯罪時,司法機關不得直接審理,必須申報皇帝,由皇帝處理.
(2)“請”,是低于“議”一等的法定優(yōu)遇辦法,唐律規(guī)定三種人犯罪時可享有此特權,這些人犯罪,司法機關應就其罪狀及身份,報請皇帝裁決.
(3)減.運用減的對象有二類,這些人犯流罪以下,各減一等處理.
(4)贖.適用贖的人犯流罪以下,一般可交銅收贖,但犯“五流”的罪則不得減.贖.
(5)當,即官當,指官員犯罪,可以用官品抵當.
1、簡述西周時期禮與刑的關系.
(1)西周時期的“禮”與“刑”都是當時維護社會秩序、調整社會關系的重要社會規(guī)則,二者相輔相成,互為表里,共同構成了西周社會完整的法律體系。其中,“禮”是積極、主動的規(guī)范,是禁惡于未然的預防;“刑”是消極的處罰,是懲惡于已然的制裁。
(2)“禮”總是從正面主動對人們的言行作出“指導”,明確要求人們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禮;的功能重在“教化”。“刑”則相對處于被動狀態(tài),對于一切違背“禮”的行為進行刑罰處罰。
(3)凡是“禮”所禁止的行為,亦必然為“刑”所不容,即所謂“禮之所去,刑之所取”,“出禮則人刑”!靶獭钡墓δ埽卦谥撇。
2、簡述《開皇律》的主要內容及歷史地位.
《開皇律》繼承了魏晉以來各代優(yōu)秀的法律文化成果,并在此基礎上做了重大改革, 其成就和貢獻主要表現(xiàn)在一下幾方面。
一、篇章體例更加簡要。
二、刑罰簡明寬平,確立封建制五刑。
三、創(chuàng)設了“十惡”制度。
四、繼承并發(fā)展了維護貴族官僚特權的法律制度。
隋初制定的《開皇律》代表了隋朝立法的最高成就,它承襲了前朝法制長期發(fā)展的豐富經驗, 為我國封建法律的定型化作出了極為寶貴的貢獻。由于《開皇律》所規(guī)定的各項基本制度均被唐律直接繼承,后來又為宋、明、清各朝所沿用,因此,隋《開皇律》在中國法律制度發(fā)展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
3、《中國土地法大綱》的主要內容及其歷史意義是什么?
(1)主要內容:
法律歷史篇三:新中國的法治發(fā)展歷程
新中國的法治發(fā)展歷程
新中國成立62年,彈指一揮間,但締造了一段輝煌的法治篇章。
1949年新中國成立,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該綱領提出:“廢除國民黨反動政府一切壓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保護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正式以法律的形式宣告了國民黨舊法統(tǒng)的滅亡。國民黨舊法統(tǒng)的廢除,宣告了國民政府政權的徹底終結,為新中國的法治建設排除了障礙、奠定了基礎。 為了建立和健全社會主義法治,我國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法律、法規(guī)。1954年,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1954年憲法》誕生,奠定了新中國立國、治國的最根本的法律基礎,也為“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依據(jù)。新中國的法治發(fā)展道路并非一帆風順,也歷經曲折。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確立法律的地位和權威。1982年憲法作出規(guī)定:“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yè)事業(yè)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狈傻牡匚缓蜋嗤ㄟ^根本大法的形式得到了確認與保障,并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方針指導下,我國現(xiàn)行基本法律相繼出臺。同時,為適應改革開放的需要,還制定頒布了涉外經濟法律法規(guī)。
1997年黨的十五大報告正式把“依法治國”確立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報告指出:“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yè),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xiàn)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999年3月15日,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又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載入憲法,上升為國家意志,使其具有了法律效力。一批民商、經濟、行政、社會領域的法律法規(guī)相繼制定。這一時期,我國共制定、修改法律190條,行政法規(guī)353條,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各個法律部門已經齊全,以憲法為統(tǒng)帥,由法律、行政法規(guī)、地方性法規(guī)和規(guī)章組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初步形成。從此,我國法治建設進入以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為主要內容、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奮斗目標的新的發(fā)展階段。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起來,把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緊密結合起來,揭開了中國法治建設的新篇章。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法治建設所取得的一項極其重大的成就。一個以憲法為統(tǒng)帥和根本依據(jù),部門齊全、數(shù)量適度、體例科學、
質量較高、內在統(tǒng)一、外在協(xié)調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與此同時,我國公民法律素質明顯提高。
由上可知,我國法治建設在新中國成立以來走過了輝煌歷程,取得了偉大成就。但同時毋庸諱言的是,我國法治建設也歷經曲折和磨難,在立法、執(zhí)法、司法、普法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也的確程度不同地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我國法治建設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在充分肯定成就的同時,也要認識到存在的不足。只有這樣,才能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奮斗目標的指引下,不斷把我國法治建設勝利地推向前進。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