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亚洲欧a∨人在线观看|欧美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久久97AV综合

        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問題、策略與展望

        發(fā)布時間:2019-08-11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摘 要:漢姆·庫珀(Harm Kuper)教授,現任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教育與心理學院院長、德國教育學會會長,是教育管理、成人與繼續(xù)教育、高等教育、教師教育等多個研究領域的著名專家。他還是德國教育研究和教師培訓中心的創(chuàng)辦人之一,在教師培訓和研究領域做了大量工作。作為教育實證研究領域的杰出學者,他在高等教育、教育管理等多個領域主持十多項由德國聯(lián)邦教育和研究部資助的研究項目。在采訪中,庫珀教授介紹了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的國際化發(fā)展情況和經驗,對國際化背景下中德高等教育交流和教師教育發(fā)展提出了建議,對當前我國堅持擴大教育開放、不斷提升教育質量和國家軟實力的政策、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重大舉措都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柏林自由大學;高等教育國際化;中德交流;教師教育
          一、柏林自由大學的國際化發(fā)展策略
          《世界教育信息》:尊敬的庫珀教授,您好!很高興您能接受本刊的采訪。首先,請您為我們簡要介紹一下柏林自由大學的國際化發(fā)展情況。國際交流合作對學校發(fā)展起到什么作用?
          庫珀:柏林自由大學誕生于冷戰(zhàn)時期,從建校之初就帶有濃厚的“國際化”色彩。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柏林被分割為兩個區(qū)域,原柏林大學被劃入東柏林境內,受以蘇聯(lián)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管治;而原柏林大學的部分師生從原校出走,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的支持下,于1948年12月4日建立了“自由的柏林大學”,即今天的柏林自由大學。在特殊的冷戰(zhàn)背景下,國際化從一開始就對學校發(fā)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校與美國等國家的高校也一直保持著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在之后的發(fā)展中,柏林自由大學逐漸成長為德國的學術重鎮(zhèn),尤其是經過最近二十多年的發(fā)展,已經在人文、數學等眾多學科領域形成了非常強的科研實力,而且?guī)缀趺總學科領域都建立起了良好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關系,大學教授個人的國際交流也非;钴S和頻繁。
          國際交流與合作對于科學研究和學科發(fā)展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當然,不同學科的國際化程度存在差異。有的學科由于學科屬性必須要國際化,比如比較文學或外語類學科,它們本身所涉及的內容就是國際化的。自然類學科,比如數學,國際化起步較早而且程度較高,成果也多用英語發(fā)表,這得益于它們的概念、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國際共通性。而其他一些學科,比如教育科學,有很強的國別傳統(tǒng),它的研究更多是基于本國國內的教育情況,研究主題也主要涉及本國的教育問題,雖然在研究過程中也會或多或少涉及國際經驗,但相比之下國際化進程比較緩慢。在我所在的教育與心理學院就能明顯感覺到,與心理科學相比,教育科學研究關注的大都是本國的教育問題,研究成果也多用德語發(fā)表;而心理學的國際化進程則開始得早得多,他們的研究不局限于本國層面的問題,而是全球共通的問題,很多成果都用英語發(fā)表。
          《世界教育信息》:柏林自由大學在國際化發(fā)展方面有什么樣的戰(zhàn)略和舉措?
          庫珀:柏林自由大學有很多推動國際化發(fā)展的舉措。從國家層面來說,德國有支持本國精英大學的計劃和項目,精英大學可以申請到額外的資金支持,柏林自由大學就屬于其中之一。秉持建立大學國際網絡的理念,柏林自由大學在莫斯科、紐約、新德里、開羅等全球多個城市建立了聯(lián)絡辦事處,包括在中國北京也有辦事處。這些聯(lián)絡辦事處作為柏林自由大學在當地的代表,主要工作就是與所在的國家和大學建立聯(lián)系,推動其與柏林自由大學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同時也提高柏林自由大學在當地的知名度。例如,北京辦事處就在推動兩國學者和學生交流方面做了相當出色的工作。我們可以看到,柏林自由大學在全球已經擁有蘇黎世大學、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浙江大學等很多合作伙伴,雙方簽署了伙伴協(xié)議或合作協(xié)議,為進一步開展合作項目奠定了基礎。
          國際合作涉及合作模式問題,國際合作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模式。其中,“自下而上”的模式是雙方教師通過接觸先有了共同感興趣的研究主題、愿意合作而產生的研究項目,但這種合作可能會缺少來自于雙方機構層面的政策和資金方面的支持。十多年前,我第一次來中國就是在北京辦事處的安排下到中國的大學尋找合作研究伙伴,但最后沒有成功,原因之一是語言不通,可能有共同的研究興趣,但因為他們不會講德語或英語,而我又不懂漢語,雙方無法深入溝通,也就無法開展合作。當然,近十年來這種情況改善了很多。雙方有了具體的合作項目之后就可以向學校領導建議簽署伙伴合作協(xié)議來支持項目的開展。因此,大學推進國際合作不應只是在“收集”合作協(xié)議,而應是“聚焦”開展實質性的項目合作。
          二、高等教育國際化發(fā)展的挑戰(zhàn)及其應對
          《世界教育信息》:作為高等教育領域的專家,您認為在高等教育國際化發(fā)展方面,大學應該做些什么?德國的高等教育在國際化發(fā)展中有哪些成功經驗,面臨哪些挑戰(zhàn)?未來應如何應對?
          庫珀:當我們談到高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的時候,我們往往很少提及它的研究的方面,而更多的只是把它理解為高中后教育(tertiary education)。當下,包括中國和德國在內,很多國家都面臨高等教育系統(tǒng)的膨脹問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進入大學學習。這一方面使得國際化變得容易,因為大學的學生基數增多,就會有更多感興趣的年輕人參與到各種形式的國際交流中來。另一方面,這又使得事情變得復雜和困難:隨著大學自身的膨脹,大學往往面臨一系列內部問題,這會造成本來可以用于國際化的資源不得不傾斜給處理由于學校膨脹所造成的內部問題。當我在將高等教育理解為高中后教育的情況下來談國際化進程時,涉及的主要問題或者說主要任務就是語言,大學要為那些到海外留學和來本國學習的學生開設不同等級的相關語言類課程,幫助他們提高語言技能。此外,還涉及大學授課的語種問題。國外的學生到德國的大學上課,大學是否能夠提供國際通用語言授課的課程呢?我們會發(fā)現不同學科的情況不同。自然科學領域在這方面就比較先進,它們共通的學科語言和概念等因素會使得國際化比較容易,有更多的英語授課的課程。因此,語言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一大挑戰(zhàn)。

        相關熱詞搜索:高等教育 國際化 展望 策略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smilezhu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