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國家形象 [從日本主要報紙涉華報道看國家形象的樹立]
發(fā)布時間:2020-02-17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當前,日本媒體對中國的關心程度越來越高,而且涉華報道的比例越來越大,涉及方方面面,日本媒體在對華輿論上影響越來越大。 《朝日新聞》是日本最有影響力的報紙?剂俊冻招侣劇罚ㄓ⑽陌妫┑纳嫒A報道,探究其對中日人民情感和中日關系的深層影響和意義,同時,面對部分涉華報道明顯帶有政治誤讀的情況,以理性的思維去思考:我們對外傳播還有哪些方面工作需要改進,從而更好地樹立我們的國家形象。
《朝日新聞》涉華報道概況
在2008年上半年,《朝日新聞》(英文版)涉華報道共269篇。其中,“社會類”報道(101篇)最多,占涉華報道文章總數的38%;其次是“政治類”報道(72篇),占27%;“經濟類”報道(60篇)基本與“政治類”報道數量相近,占報道總量的22% ;“文體類”報道(36篇)相對最少,僅占13%。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朝日新聞》(英文版)的報紙定位及讀者群對此報的影響。由于報紙定位于大眾,故不同于其他類政治報紙將政治報道放于首位的報道方式,《朝日新聞》(英文版)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的“社會類”報道占據了報道的主要席位,其中諸如“問題餃子”事件(31篇)、北京奧運(17篇)、環(huán)境保護(12篇)、汶川大地震(8篇)等占據了較大比例,報道的偏重也符合和滿足了大眾的需求。
從圖1可以看出,《朝日新聞》(英文版)涉華報道以“中性報道”為主,占涉華報道文章總數的83.3%;其次是“負面報道”,占15.2%,比例最小的正面報道占所有報道的1.5%。整體而言,《朝日新聞》 (英文版)對中國的形象塑造是比較友好的,中性及“正面報道”占84.8%。作者認為,這是由近年來中日關系的性質所決定的。
從表1中可以看出,“報道主題”與“報道篇幅”并不是相互獨立而是有聯系的,即不同“報道主題”的文章在“報道篇幅”的分布上有顯著性差異!罢晤悺眻蟮乐,“全篇報道”比例高于其他三種“報道主題”中“全篇報道”的比例;“文體類”報道中,“小段報道”比例明顯高于其他三種報道主題中“小段報道”的比例。
從表2中可以看出,“報道傾向”與“報道篇幅”也并不是相互獨立而是有聯系的,即不同“報道傾向”的文章在“報道篇幅”的分布上有顯著性差異。在“正面報道”和“中性報道”中,“小段報道”比例均高于“全篇報道”和“主要報道”;“負面報道”中,“全篇報道”比例遠高于“主要報道”和“小段報道”。
總結與建議從上述資料可以看出:
1、《朝日新聞》(英文版)所塑造的中國國家形象主要是:對世界有影響力的經濟大國、與日本緊密聯系的政治大國、與日本國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社會大國。其立場以中立為主,體現了一份傳統(tǒng)大報的視野。如在關于中國汶川大地震的10篇相關報道中,有8篇中立的、較為客觀的報道,1篇正面報道,1篇負面報道。但在一些敏感的問題上也不乏對中國的負面報道,包括一些較為主觀的言論和片面理解。如在涉及中國西藏的11篇報道中,有8篇是負面或批評性質的報道,只有3篇是站在比較客觀的角度上進行報道。
2、被喻為“鐵四角關系”之一的日本傳媒(另三角為政、官、商)發(fā)揮了它在外交問題上不可忽視的威力。在熱點問題的報道上,“問題餃子”+食品安全、“藏獨事件”+人權問題等,這些文字總是捆綁出現,加上一些主觀、片面的報道和評論,很多問題已被政治化,從而招來這樣的疑問 :這樣的國家,能夠成功舉辦奧運會嗎?這樣的國家,能夠與鄰國為善嗎?日本《每日新聞》5月初民意調查顯示,共有51%的受訪者主張對北京采取更為強硬的政策,無疑正是此類輿論誘導的結果。
3、根據上述情況,我們的外宣工作要有意識地加強宣傳的針對性和可信度,要重視對現實世界的責任做反思與建議。
第一,要進一步提高外宣信息收集反饋速度,建立健全外宣信息網絡機制。加強對海外主流媒體報道的關注,加大海外信息收集分量。建立并完善輿情跟蹤分析機制,及時掌握輿論動態(tài)。
第二,要進一步完善對外新聞發(fā)布機制。加大政務信息的公開,營造公開透明的信息環(huán)境,正確引導國內外輿論,從而樹立良好的國家形象。以汶川大地震的宣傳報道為例,國內主流媒體對抗震救災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連續(xù)報道。這一系列報道以其空前的及時、透明和信息公開等特點,使得境外媒體的報道的信息源多數來自中國的傳媒,CNN、BBC、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等幾千家媒體大部分引用我國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四川電視臺等相關報道。這樣就在引導海內外輿論,在提升政府公信力、塑造中國形象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秶H先驅論壇報》評價說:“對于一個有著隱瞞自然災害、對自然災害應對不當歷史的國家而言,電視上不斷播放的救災工作是了不起的。”這是對地震報道的褒獎,隨之而來的是稱贊中國政府在應對突發(fā)事件時“不同尋!钡谋憩F。
第三,要充分發(fā)揮第四媒體――互聯網的優(yōu)勢。在各國國情復雜的全球范圍內,要實現良好的宣傳效果,就要做到“先聲奪人”,搶占話語權的“制高點”。在傳統(tǒng)媒體信息進入西方主流社會困難重重的情況下,互聯網傳播快、信息多、開放性、交互性的特點,為外宣提供了一條經濟、快捷、高效的渠道。因此,我們的網絡宣傳要在新聞宣傳本地化、信息傳播個性化、特色欄目精品化上下工夫。
200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30周年。2007年年底福田康夫首相訪華時表示:“2008年是構筑日中戰(zhàn)略互惠關系千載難逢的機遇,我希望使2008年成為日中關系快速發(fā)展的永入史冊的一年!
2008年是中日青少年交流年。為進一步促進兩國青少年的交流,加強兩國青少年對對方國家的了解,中日兩國政府在2008年各派3000多名學生進行互訪。
2008年是中國奧運年。福田康夫首相出席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日本奧運代表團進入會場時手舉著日中兩國的國旗。媒體預測,依托奧運的“體育外交”舞臺,中日兩國敞開胸懷,勢必推動兩國關系的和諧互動。
由此可見,2008年,注定成為中日關系發(fā)展的“機緣”之年。
中日關系,歷來不缺乏人們的關注。當前,日本媒體對中國的關心程度越來越高,而且涉華報道的比例越來越大。而在日本國內,大眾傳媒對日本的公眾輿論以及國會決策的影響力不可低估。
我們所要研究的《朝日新聞》創(chuàng)刊于1879年,是日本最有影響力的報紙,是日本社會主流報紙的代表,以中上層讀者為主要受眾,在知識分子中影響較大。在2007年世界日報發(fā)行量排名中,《朝日新聞》以1002.省略)
責編:金中
相關熱詞搜索:日本 樹立 報紙 從日本主要報紙涉華報道看國家形象的樹立 日本主流報紙涉華報道分析 日本報紙中的中國形象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