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亚洲欧a∨人在线观看|欧美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久久97AV综合

        高中歷史岳麓

        發(fā)布時間:2017-02-10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高中歷史岳麓篇一:高中歷史必修1知識點總復習(岳麓版)

        必修一(政治文明史)2010級期末考試復習提綱(參考)

        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

        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內容

        1、分封制

        (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國,周王將宗族姻親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廣建封國,各諸侯國

        必須承認周王的權威,承擔各種義務。即所謂的“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2)目的:鞏固統(tǒng)治。

        (3)分封對象:同姓親族是分封的主體,還分封功臣、姻親、殷商降族;

        (4)作用:①周人的勢力范圍擴大;②確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鞏固了統(tǒng)治;

        ③分封制使西周貴族集團形成了“周王—諸侯—卿、大夫—士”的等級序列。

        2、宗法制

        (1)目的:鞏固分封制形成的統(tǒng)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

        (2)內容:周王、諸侯還是卿大夫、士都實行嫡長子繼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嫡長子為

        大宗,其他嫡長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為小宗。大宗與小宗的關系是相對的。如諸侯對于周王為小宗,但在本國為大宗。

        (3)作用:①確立了一整套土地、財產和政治地位的分配與繼承制度,保障各級貴族能夠享

        受“世卿世祿”的特權。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內部紛爭,強化王權,“國”和“家”密切的結合在一起。

        二、列舉從漢到明清政治制度演變的史實.

        1、漢武帝集權:

        2、唐朝三省六部制:

        (1)結構:①三省——中書。ㄆ鸩菰t令)、尚書。ㄘ撠焾(zhí)行)、門下。ǚ怦g審議)

        ②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2)作用:提高了辦事效率;

        相權一分為三,有利于加強皇權。

        3、宋初強化中央集權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權、與削弱地方權力兩方面)

        (1)措施:

        ①收精兵:原則是統(tǒng)兵權與調兵權分離,三衙(統(tǒng)兵)、樞密院(調兵)。

        ②削實權:在中央把相權一分為三(實行二府三司制,設樞密院分割宰相的軍權;設中書門

        下作為宰相的辦公機構,用參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權;設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財權);在地方上州郡直屬中央,州郡長官之下設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長官。

        ③制錢谷:由轉運使把地方財賦運到中央。使地方失去割據(jù)的財政基礎

        (2)影響:加強了中央集權,改變了唐末以來藩鎮(zhèn)割據(jù)的局面。

        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費”的國家財政危機。

        4元朝:元朝廢三省,實行一省制,即中書省。

        5、明朝: 廢除丞相,相權、皇權合而為一,專制皇權發(fā)展到高峰

        明朝設立內閣:明太祖設殿閣大學士,明成祖正式設內閣。僅備顧問,不參與決策

        6、清朝設立軍機處:

        ①時間:雍正年間

        ②原因:處理西北緊急軍務

        ③職權:處理軍務,參與處理內政外交、制定軍政大計、審理重大案件。只跪奏筆錄

        ④影響:提高了行政效率;軍國大事皆由皇帝裁決,專制皇權高度發(fā)展。軍機處的設立,是專制皇權高度發(fā)展的重要標志。

        第二單元 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政治制度

        一、了解希臘自然地理環(huán)境和希臘城邦制度對希臘文明的影響,認識西方民主政治產生條件。

        1、西方民主政治產生的歷史條件

        ①多山、多港、多島的地理環(huán)境

        ②希臘城邦小國寡民(古代歷史條件下,民主政治的前提);

        ③多山、多港、多島的環(huán)境促成希臘商品經濟發(fā)達和海外活動頻繁,使希臘人較早接受平等、民主觀念。

        2、希臘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國寡民,各邦長期獨立自治

        3、希臘城邦中流行的政體是:貴族制、民主制

        城邦政體的特點:公民政治(城邦自治權力或多或少的屬于各邦公民。)

        二、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內容,認識民主政治對人類文明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1、民主制的確立:梭倫改革,將國家引上民主的軌道;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終確立(陶片放逐法)

        2、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點:人民主權、輪番而治、法律至上、直接民主

        3、體現(xiàn):(雅典民主政治機構的組成)

        ①公民大會:最高權力機關,負責審議并決定一切國家大事;最重要的程序――就某項事務展開辯論。

        ②五百人議事會:公民大會的附屬機構,負責為大會準備提案;兩次公民大會閉會期間,議事會是最高權力的代表,負責監(jiān)督行政官員落實大會決議。

        ③民眾法庭:日常司法機關。最大限度保持公正,避免行賄舞弊現(xiàn)象的發(fā)生

        4、雅典民主制的意義:

        (1)雅典民主為人類提供了一種集體管理的新形式,創(chuàng)造出法制基礎上的差額選舉制、任期制、議會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運作方式,這一偉大創(chuàng)舉為后世民主政治發(fā)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2)政治決策通過多數(shù)人的認真討論,會使問題考慮的更全面。

        (3)公職人員由多數(shù)人選舉產生,使公職人員對社會負責,處于群眾的監(jiān)督之下,減少了以權謀私的可能性。

        (4)推動思想文化的發(fā)展:

        三、了解羅馬法的主要內容及其在維系羅馬帝國統(tǒng)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價值。

        1、《十二銅表法》:

        意義:①羅馬共和國第一部成文法典,是羅馬法的淵源。

        ②《十二銅表法》的條款雖然沒有給平民帶來多少好處,但法典的編篡仍是平民的勝利,

        因為有民成文法就得按律判決和量刑,貴族不能像過去那樣任意解釋習慣法。

        2、查士丁尼法典/即《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學總論》、《查士丁尼學說匯纂》、《查士丁尼新敕》,標志著羅馬法發(fā)展到完備階段。

        3、羅馬法的影響:

        ①成為維系東羅馬帝國統(tǒng)治的有效工具。

        ②以《十二銅表法》為開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為總結的羅馬法,是世界上內容最豐富,體系最完備,對后世影響最廣泛的古代法律。

        第三單元 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體的建立

        一、了解《權利法案》制定和責任制內閣形成的史實,理解英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的特點。

        1、《權利法案》:1689年議會頒布-------立法權向議會轉移

        意義: ①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議會主權,國王的權利受到議會的明確限制,它標志著英國確立君主立憲制政體。②“光榮革命”后,英國實行議會與國王集體統(tǒng)治,統(tǒng)治方式從人治轉向法治,英國社會從此進入了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的時期。

        2、責任內閣制的形成—行政權向責任內閣轉移

        ①“光榮革命”后,國王成為“統(tǒng)而不治”的國家元首,內閣承擔實際行政職責。 ②1721年,羅伯特·沃波爾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一任內閣首相

        ③19世紀中期,議會變成兩大政黨之間的權力角逐,大選中獲勝的多數(shù)黨上臺組閣,首相由多數(shù)黨領袖擔任,有行政權和立法創(chuàng)議權。

        3、責任內閣制特點

        ①內閣全體成員對政府事務集體負責,并與首相在政治上共進退;

        ②責任內閣制是英國君主立憲制的核心,名義上是對國王負責,實際上是對議會負責。

        4、英國君主立憲制特點:

        ①英國的君主立憲制以責任內閣為核心;②英國國王“統(tǒng)而不治”,是國家元首,扮演儀式性的角色;③英國的責任內閣制名義上是對國王負責,實際上是對議會負責;④內閣行使行政權,首相是最高行政首長,首相由議會多數(shù)黨的領袖擔任,有行政權和立法創(chuàng)議權,事實上成為國家政治生活的最高決策者和領導者;⑤整個政治制度以代議制民主為基礎。

        二、說出美國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和聯(lián)邦制的權力結構,比較美國總統(tǒng)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

        1、1787年憲法的內容

        ①聯(lián)邦制原則:憲法規(guī)定了一個強有力的聯(lián)邦政府(即中央政府),同時讓各州保留了較大的自主權

        ②分權制衡原則: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互相制約。

        ③民主原則:總統(tǒng)和議會由民選產生。保證政府代表廣泛民意,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2、美國政體為總統(tǒng)制共和制;

        國家結構形式為聯(lián)邦制

        3、比較美國總統(tǒng)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

        相同點:都屬于資產階級代議制,體現(xiàn)分權、制衡原則,實行資產階級政黨政治。鞏固資產階級革命成果,推動世界民主化進程。

        不同點:

        第四單元 內憂外患與中華民族的奮起

        中國近代史: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840—1919年)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1949.9)

        一、列舉1840年至1900年間列強的侵華史實。

        1、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

        ⑴原因:根本原因是:英國要打開中國的市場

        直接原因是:中國的禁煙運動

        ⑵時間:1840年6月——1842年8月

        ⑶結果:簽訂中英《南京條約》①中國被迫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②割讓香港島給英國;③允許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繳納的關稅由中英雙方協(xié)定;(此外通過條約附件,列強還取得了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權。)

        ⑷影響: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獨立發(fā)展的道路被迫中斷;中國被卷入資本主義

        世界市場;中國歷史進程發(fā)生重大轉變,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⑴原因:根本原因是:西方列強為了擴大在華利益,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市場

        ⑵戰(zhàn)爭:1856---1860年;英法聯(lián)合發(fā)動; 1860年,列強攻入北京城并洗劫燒毀圓明園。 ⑶結果:簽訂了《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

        內容:①增開天津等11個城市為通商口岸;②外國商船可在長江各口岸往來;③外國人可往內地游歷、通商、傳教;④清政府賠償英、法軍費各800萬兩白銀等

        ⑷影響:①中國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②清政府的權力結構發(fā)生變化,設總理衙門、總稅務司、同文館;

        ③旨在推動王朝中興的洋務運動興起;

        3、甲午中日戰(zhàn)爭

        ⑴原因:根本原因:日本蓄謀已久(大陸政策)。導火線:朝鮮東學黨起義。

        ⑵時間:1894----1895年,豐島海戰(zhàn)標志戰(zhàn)爭爆發(fā)。

        ⑶結果:簽訂了《馬關條約》:①中國割讓臺灣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給日本;②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白銀;③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④允許日本在華設廠;

        ⑷影響:

        ①《馬關條約》的危害:《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后危害最深的不平等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強侵略勢力深入中國內地;嚴重阻礙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巨額戰(zhàn)爭賠款使清政府不得不舉借外債,使列強進一步控制中國財政。

        ②中國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的失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中國國勢艱危,民生凋敝,中華民族陷入極其深重的危機。

        ③日本的勝利大大刺激了西方列強,以“三國還遼”為開端,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嚴重破壞了中國的主權。

        ④甲午戰(zhàn)敗后,為挽救統(tǒng)治危機,清王朝進行了軍事改革。

        ⑤面對民族和生存危機,中國的知識界和各階層民眾始而震驚,繼而奮起,以不同的形式展開了救亡圖存的斗爭。

        4、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

        ⑴原因:根本原因:帝國主義要瓜分中國。

        直接原因: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

        ⑵時間:1900----1901年,

        ⑶結果:簽訂了《辛丑條約》

        ⑷影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最終形成

        二、了解太平天國運動的主要史實,認識農民起義在民主革命時期的作用與局限性。

        1、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統(tǒng)治,階級矛盾尖銳

        2、簡要過程:①興起-------1851年金田起義 ②發(fā)展--------1853年定都天京 ③全盛-------北伐和西征,至1856年,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全盛。//政權:頒布《天朝田畝制度》④轉折--------天京事變,由盛轉衰⑤挽救危局-------提拔陳玉成和李秀成;洪仁玕提出了具有資本主義色彩的施政方案《資政新篇》⑥失敗------1864年天京陷落

        3、對兩個方案的認識:

        《田朝田畝制度》:①革命性--------主張廢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②空想性-------絕對平分土地無法實現(xiàn)。

        ③落后性---------把小農自然經濟作為追求的理想化目標

        《資政新篇》:①進步性-----是中國第一個較為完整的資本主義改革方案。

        ②空想性-----未能反映農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缺少必要的社會條件

        4、失敗原因:(1)農民階級自身的局限性

        (2)中外反動勢力聯(lián)合絞殺。

        四、簡述辛亥革命的主要過程,認識推翻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中華民國的歷史意義。 1主要過程

        ⑴1894年興中會的成立標志著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興起。

        ⑵發(fā)展:①成立政黨: 1905年同盟會在東京成立,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

        均地權”為宗旨;機關刊物《民報》

        ② 提出三民主義-----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民族主義”指推翻清政府,沒有明確

        反帝;“民權主義”指推翻君主專制統(tǒng)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民生”主義指“平均地權”。三民主義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革命綱領。

        ③發(fā)動反清武裝起義:1911的黃花崗起義等

        ⑶高潮:①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勝利,成立湖北軍政府,決定實行五族共和,建國

        號為中華民國。

        ②各省相應,清統(tǒng)治瓦解。

        ③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頒布《臨時約法》-------近代中國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

        和國憲法性質的國家臨時大法

        ⑷失。涸绖P篡奪革命果實,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中國半殖半封性質未變。

        2、歷史意義: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推翻了中國2000多年來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華民國,頒布了《臨時約法》;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從此,民主共和國觀念深入人心。

        五、概述五四運動的史實,認識其對中國社會變革的影響。

        1、導火線:1918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

        2、爆發(fā):1919年5月4日,北京。

        3、高潮:上海的“三罷”斗爭。

        4、口號:“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5、結果:初步勝利。免除了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三人的職務。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巴黎和

        會上簽字。

        6、五四運動的意義

        (1)五四運動是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愛國主義精神貫穿運動的始終,是五四

        精神的主旋律

        (2)五四運動是一場廣泛傳播民主和科學的新文化運動,體現(xiàn)了民主和科學精神。

        (3)五四運動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它體現(xiàn)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4)五四運動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曙光噴薄欲出。

        高中歷史岳麓篇二:岳麓版高中歷史目錄

        岳麓版高中歷史目錄

        岳麓版高中歷史 必修一

        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

        第1課 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 第2課 大統(tǒng)與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 第3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第4課 專制集權的不斷加強 第二單元: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政治制度: 第5課 愛琴文明與古希臘城邦制度 第6課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第7課 古羅馬的政制與治律 第三單元: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體的建立: 第8課 英國的制度創(chuàng)新 第9課 北美大陸上的新體制 第10課 歐洲大陸的政體改革 第11課 *綜合探究:伏爾泰對英國政體的評論 第四單元:內憂外患與中華民族的奮起: 第12課 鴉片戰(zhàn)爭 第13課 太平天國運動 第14課 從中日甲午戰(zhàn)爭到八國聯(lián)軍侵華 第15課 辛亥革命 第16課 五四愛國運動 第17課 *綜合探索:中國近代政體變化的艱難歷程 第五單元:馬克思主義的產生、發(fā)展與中國新民主義革命: 第18課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第19課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第20課 新民主義革命與中國共產黨 第六單元:中國社會主義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tǒng): 第21課 新中國的政治建設 第22課 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曲折發(fā)展 第23課 祖國統(tǒng)一的歷史潮流 第七單元:復雜多樣的當代世界: 第24課 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 第25課 世界多極化趨勢第26課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國外交 第28課 跨世紀的世界格局

        必修二 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第1課 精耕細作農業(yè)生產模式的形成 第2課 中國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3課 區(qū)域經濟和重心的南移 第4課 農耕時代的手工業(yè) 第5課 農耕時代的商業(yè)與城市 第6課 近代前夜的發(fā)展與遲滯 第二單元 工業(yè)文明的崛起和對中國的沖擊 第7課 新航路的開辟 第8課 歐洲殖民者的擴張與掠奪 第9課 改變世界的工業(yè)革命 第1O課 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 第11課 民國時期民族工業(yè)的曲折發(fā)展 第12課 新潮沖擊下的社會生活 第13課 交通與通訊的變化 第三單元 各國經濟體制的創(chuàng)新和調整 第14課 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建立 第15課 大蕭條與羅斯福新政 第16課 戰(zhàn)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 第17課 蘇聯(lián)的經濟改革 第四單元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發(fā)展道路的探索 第18課 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曲折發(fā)展 第19課 經濟體制改革 第20課 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 第21課 經濟騰飛與生活巨變*第22課 綜合探究:調查改革以來發(fā)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新變化第五單元 經濟全球化的趨勢 第

        23課 戰(zhàn)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 第24課 歐洲的經濟區(qū)域一體化 第25課 美洲與亞洲的經濟區(qū)域集團化 第26課 經濟全球化的趨勢 第27課 綜合探究:中國如何應對全球化的挑戰(zhàn) 必修三 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思想寶庫 第1課 孔子與老子第2課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第3課 漢代的思想大一統(tǒng) 第4課 宋明理學第5課明清之際的思想批判第6課中國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實踐 第二單元 中國古代文藝長廊 第7課 漢字與書法 第8課 筆墨丹青第9課 詩言志歌詠言 第10課 從傳奇到小說 第11課 梨園春秋 第三單元 從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學理性時代 第12課 希臘先哲的精神覺醒 第13課文藝復興巨匠的人文風采 第14課 挑戰(zhàn)教皇的權威 第15課 理性之光第16課 近代科學技術革命第17課綜合探究:破解“李約瑟難題” 第四單元 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化 第18課 詩歌、小說與戲劇 第19課 音樂與美術 第20課 電影與電視

        第五單元 近現(xiàn)代中國的先進思想 第21課 西學東漸 第22課 新文化運動第23課 孫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第24課毛澤東與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第25課 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指南 第六單元 現(xiàn)代世界的科技與文化 第26課 現(xiàn)代科學革命 第27課 改變世界的高新科技 第28課 新中國的科技成就 第29課 國運興衰,系于教育 第30課 百花齊放 百家爭鳴 第31課 綜合探究:批判繼承與開拓創(chuàng)新——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文化

        高中歷史岳麓篇三:岳麓版高中歷史高考總復習

        歷史必修一復習要點

        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

        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內容

        1、分封制

        (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國,周王將宗族姻親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廣建封國,各諸侯國必

        須承認周王的權威,承擔各種義務。即所謂的“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2)目的:鞏固西周奴隸制統(tǒng)治。

        (3)分封對象:同姓親族是分封的主體,還分封功臣、姻親、殷商降族;

        (4)作用:①周人的勢力范圍擴大;

        ②確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鞏固了統(tǒng)治;

        ③分封制使西周貴族集團形成了“周王—諸侯—卿、大夫—士”的等級序列。

        2、宗法制

        (1)目的:鞏固分封制形成的統(tǒng)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解決

        統(tǒng)治者內部的矛盾)

        (2

        宗,其他嫡長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為小宗。大宗與小宗的關系是相對的。如諸侯對于周王為小宗,但在本國為大宗。

        (3)作用:①確立了一整套土地、財產和政治地位的分配與繼承制度,保障各級貴族能夠享受

        “世卿世祿”的特權。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內部紛爭,強化王權,把“國”和“家”密切結合。

        3、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①血緣紐帶與政治關系相結合,國與家一體。

        ②分封制、宗法制、禮樂制度互為表里,緊密結合。

        ③最高執(zhí)政集團尚未實現(xiàn)權力的高度集中,有中央之名無集權之實。

        二、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及其影響。

        1、中央集權制度的基本特征:權力的高度集中

        2、中央集權制度內容:

        (1)皇帝制度特點:①皇權至上,大權總攬;②“家天下”的皇位繼承制。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丞相(輔佐皇帝處理全國政務)

        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圖籍,并負責監(jiān)察百官)

        太尉(協(xié)助皇帝管理軍務)(虛位,有職位但無人擔任)

        (3)地方官制—廢分封,置郡縣(郡守和縣令由皇帝直接任免,不能世襲,也無封地。縣以下

        有鄉(xiāng)、里等基層機構)

        3、影響:

        ①徹底打破了傳統(tǒng)的貴族分封制,

        ②奠定中國古代大一統(tǒng)王朝制度的基礎,對此后2000多年的中國政治產生重要影響

        三、列舉從漢到明清政治制度演變的史實.

        1、漢武帝集權措施:

        ①建立中朝 ②設置刺史—代表中央監(jiān)察地方。

        ③實行推恩令—解決了諸侯國問題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2、唐朝三省六部制:

        (1)結構:①三省——中書省(起草詔令)、尚書省(負責執(zhí)行)、門下。ǚ怦g審議)

        ②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2)作用:

        ①分工明確,提高了辦事效率;②相權一分為三,利于加強皇權。③避免決策失誤

        3、宋初強化中央集權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權、與削弱地方權力兩方面)

        (1)措施:

        ①收精兵:原則是統(tǒng)兵權與調兵權分離,三衙(統(tǒng)兵)、樞密院(調兵)。

        ②削實權:在中央把相權一分為三(設樞密院分割宰相的軍權;設中書門下作為宰相的辦公機構,

        用參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權;設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財權);在地方上州郡直屬中央,州郡長官之下設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長官。

        ③制錢谷:由轉運使把地方財賦運到中央。使地方失去割據(jù)的財政基礎

        (2)影響:積極:①加強了中央集權 ②改變了唐末以來藩鎮(zhèn)割據(jù)的局面。

        消極: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費”的國家財政危機。

        4元朝:元朝廢三省,實行一省制,即中央設中書省,地方上設“行中書省”

        (注意:今天的山東省等省制來源于元朝的行省制)

        5、明朝: 明太祖廢除丞相,權分六部,專制皇權發(fā)展到新高度。明太祖設殿閣大學士

        明朝設立內閣:明成祖設內閣。僅備顧問,不參與決策

        6、清朝設立軍機處:

        ①時間:雍正年間

        ②原因:處理西北緊急軍務

        ③職權:跪奏筆錄,上傳下達。注意:無決策權。

        ④影響:①提高了行政效率;軍國大事皆由皇帝裁決,專制皇權高度發(fā)展。

        ②軍機處的設立,是專制皇權高度發(fā)展的重要標志。

        四、說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

        地方權力不斷消弱、中央權力不斷加強;君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分散削弱。

        五、明清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影響

        積極影響:①有利于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鞏固。

        ②有利于社會安定、經濟發(fā)展、文化繁榮和民族融合。

        ③為康乾盛世的出現(xiàn)提供政治保障

        消極影響:①容易出現(xiàn)暴政和腐敗助長官場因循守舊之風

        ②經濟:明清時期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導致中國落后于世界

        ③思想:束縛人們思想,不利于科技和文化的發(fā)展

        ④導致近代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缺乏社會基礎,妨礙社會進步等。

        第二單元 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政治制度

        一、了解希臘自然地理環(huán)境和希臘城邦制度對希臘文明的影響,認識西方民主政治產生條件。 1、西方民主政治產生的歷史條件

        ①多山、多港、多島的地理環(huán)境

        ②希臘城邦小國寡民(古代歷史條件下,民主政治的前提);

        ③多山、多島環(huán)境促成希臘商品經濟發(fā)達和海外活動頻繁,較早接受平等、民主觀念。 2、希臘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國寡民,各邦長期獨立自治

        3、希臘城邦中流行的政體是:貴族制、民主制

        二、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內容,認識民主政治對人類文明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1、民主政治演變過程:君主制——貴族制——民主制。

        貴族制與君主制的不同:集體領導;平等協(xié)商、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法治原則;任期制和選舉制 民主制的確立過程:①梭倫改革,將國家引上民主的軌道;

        ②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終確立(陶片放逐法)

        ③伯利克里——走向繁榮(津貼制保障民主制)

        2、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點:

        人民主權(體現(xiàn):公民大會)和輪番而治(體現(xiàn):抽簽選舉)

        3、體現(xiàn):(雅典民主政治機構的組成)

        ①公民大會:最高權力機關,負責審議并決定一切國家大事;最重要的程序――就某項事務展開

        辯論。

        ②五百人議事會:公民大會開會期間:公民大會的附屬機構,負責為大會準備提案;

        閉會期間:最高權力的代表,負責監(jiān)督行政官員落實大會決議。

        ③民眾法庭:日常司法機關。最大限度保持公正,避免行賄舞弊現(xiàn)象的發(fā)生

        4、雅典民主制的得失:

        積極意義:

        (1)雅典民主為人類提供了一種集體管理的新形式,創(chuàng)造出法制基礎上的差額選舉制、任期制、議會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運作方式,這一偉大創(chuàng)舉為后世民主政治發(fā)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2)有利于正確決策。

        (3)有利于修正錯誤。

        (4)有利于監(jiān)督政府為公民服務

        (5)有利于推動思想文化的發(fā)展:

        局限性:(1)與現(xiàn)代民主不同,只是公民群體的民主,如外邦移民、奴隸和婦女,都沒有享受

        民主權利;

        (2)雅典民主是男性為中心的民主。

        (3)不是現(xiàn)代意義上的民主,限制了社會另一部分成員的發(fā)展能力。是社會不公的暴

        力機器。

        3、古希臘城邦政體主要特征:小國寡民,各邦長期獨立

        高中歷史岳麓

        自治;城邦公民享有較充分的政治權利。最流行的政體:貴族制和民主制(劃分依據(jù):根據(jù)城邦公民享有權力的多少)。

        三、了解羅馬法的主要內容及其在維系羅馬帝國統(tǒng)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價值。

        1、《十二銅表法》:

        意義:①羅馬共和國第一部成文法典,是羅馬法的淵源和基本法。

        ②《十二銅表法》的條款雖然沒有給平民帶來多少好處,但法典的編篡仍是平民的勝利,

        因為有民成文法就得按律判決和量刑,貴族不能像過去那樣任意解釋習慣法。

        2、查士丁尼法典/即《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學總論》、《查士丁尼學說匯纂》、《查士丁尼新敕》,標志著羅馬法發(fā)展到完備階段。

        3、羅馬法的影響:

        ①成為維系東羅馬帝國統(tǒng)治的有效工具。

        ②以《十二銅表法》為開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為總結的羅馬法,是世界上內容最豐富,體系最完備,對后世影響最廣泛的古代法律。

        ③羅馬法是現(xiàn)代歐洲資本主義法制的先聲

        ④為近代資產階級民權理論提供了思想淵源,為資產階級戰(zhàn)勝教會和世俗的封建勢力提供了理論武器

        今天繼承的羅馬法原則:①陪審制度②保護人制度即律師制度③即“不告不理”原則

        第三單元 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體的建立

        一、了解《權利法案》制定和責任制內閣形成的史實,理解英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的特點。

        1、《權利法案》:1689年議會頒布-------立法權向議會轉移

        意義: ①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議會主權,國王的權利受到議會的明確限制,它標志著英國確

        立君主立憲制政體。

        ②“光榮革命”后,英國實行議會與國王集體統(tǒng)治,統(tǒng)治方式從人治轉向法治,英國

        社會從此進入了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的時期。

        2、責任內閣制的形成—行政權向責任內閣轉移

        ①“光榮革命”后,國王成為“統(tǒng)而不治”的國家元首,僅扮演儀式性角色,內閣承擔實際行政職責。

        ②1721年,羅伯特·沃波爾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一任內閣首相

        ③19世紀中期,議會變成兩大政黨之間的權力角逐,大選中獲勝的多數(shù)黨上臺組閣,首相由多數(shù)黨領袖擔任,有行政權和立法創(chuàng)議權。

        3、責任內閣制特點

        ①內閣全體成員對政府事務集體負責,并與首相在政治上共進退;如果議會通過了對政府的不信任案,內閣就要下臺,或者宣布解散議會,重新選舉。

        ②責任內閣制是英國君主立憲制的核心,名義上是對國王負責,實際上是對議會負責。

        4、1832年議會改革法案:

        ①原因:工業(yè)革命深入發(fā)展,工業(yè)資產階級力量不斷壯大,

        ②影響:工業(yè)資產階級取得更多席位,確保資產階級民主政體和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fā)展。 5、英國君主立憲制特點:

        ①英國的君主立憲制以責任內閣為核心;

        ②英國國王“統(tǒng)而不治”,是國家元首,扮演儀式性的角色;

        ③英國的責任內閣制名義上是對國王負責,實際上是對議會負責;

        ④內閣行使行政權,首相是最高行政首長,首相由議會多數(shù)黨的領袖擔任,有行政權和立法創(chuàng)議權,事實上成為國家政治生活的最高決策者和領導者;

        ⑤整個政治制度以代議制民主為基礎。

        二、說出美國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和聯(lián)邦制的權力結構,比較美國總統(tǒng)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

        1、1787年憲法的內容

        ①聯(lián)邦制原則:成立一個強有力的聯(lián)邦政府(即中央政府),各州保留了較大的自主權 ②分權制衡原則: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互相制約。

        ③民主原則:總統(tǒng)和議會由選民間接選舉產生。

        2、美國政體為總統(tǒng)制共和制; 國家結構形式為聯(lián)邦制

        3、比較美國總統(tǒng)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

        相同點:都屬于資產階級代議制,體現(xiàn)分權、制衡原則,實行資產階級政黨政治。

        鞏固資產階級革命成果,推動世界民主化進程。

        三、知道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主要內容,比較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與法國共和制的異同。

        1、《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1875年):-----確立法國政體為總統(tǒng)制共和國

        內容:①立法權歸參議院和眾議院兩院行使。②行政權歸內閣和總統(tǒng)。總統(tǒng)由國民議會選出;任期7年,可連選連任;總統(tǒng)是國家元首及軍隊最高統(tǒng)帥,總統(tǒng)與參眾兩院議員共有創(chuàng)議法律之權,總統(tǒng)征得參院同意可解散尚未屆滿的眾議院;內閣部長由總統(tǒng)任命,總統(tǒng)和內閣部長共同向議會負責。

        相關熱詞搜索:高中歷史 高中歷史岳麓書社 高中歷史岳麓版必修一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smilezhu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