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五環(huán)顏色 [你我的奧運 人人的奧運]
發(fā)布時間:2020-02-23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在記者整整十年的體育新聞采訪經歷中,北京奧運具有特殊的意義。因為它的精神內涵已經超越了單純的體育層面,是國人向心力、凝聚力的一次總爆發(fā)。任何一個親歷北京奧運的人都會由衷感受到,辦好奧運會,光有物質保障是不夠的,豐厚的精神力量才是播灑奧林匹克圣潔光輝的關鍵。
在本屆奧運會閉幕式上,一個細節(jié)感動了無數觀眾:新任國際奧委會委員向志愿者代表獻花。這個舉動不僅體現了平等的人文理念,更是對人類無私奉獻精神的弘揚。志愿者是北京奧運最令人欽佩的一個群體,他們的笑臉已經逐漸成為除五環(huán)、圣火、和平鴿外又一大奧運標志。順義水上中心是北京奧運皮劃艇的舉辦地,記者每次前往采訪,都會選擇組委會提供的班車。這些班車分布在幾十條線路上,串連奧運各大場館,每輛車都配備一名精通外語的志愿者。前往順義車程約一個小時,這條線路的幾名女大學生志愿者都來自北京某所服裝學院,她們每天的工作單調枯燥:引導各國記者準確準點上車,并在車上回答記者提出的與奧運有關的問題。來北京之前記者對志愿者曾有過誤解,以為他們可以利用職務之便免費觀看比賽,何樂而不為之。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就拿跑順義線的幾位女孩來說,她們這半個月天天處在人車一體的狀態(tài),別說看比賽,甚至連皮劃艇“長什么樣”都不知道。記者問她們是否感到遺憾,一位女孩坦言,能夠用自己的笑臉換取服務對象的笑臉,這是對自己辛勤工作的最大回報,已經心滿意足了。
在奧運賽場同樣活躍著安徽志愿者的身影,這80位熱血青年被安排在北京工人體育館服務,這里承辦奧運拳擊比賽。新安晚報社記者王俊此次也有幸入選,據她介紹,志愿者的工作看似簡單,但若沒有一種無怨無悔的付出精神,是很難堅持到最后的。就拿引導員這項工作來說,雖然只是幫助觀眾從正確的入口進場、找找位子,但每天的觀眾有數萬人次之多,每個引導員都要和數千觀眾言語接觸。一天下來口干舌燥不說,嚴重的還會嗓音嘶啞乃至失聲。王俊印象最深的是來自合肥工業(yè)大學的張樂,他服務的崗位叫作“福娃助理”,主要是在比賽開始之前活躍場館氣氛、調動觀眾情緒。張樂還扮演過幾次福娃,必須帶著一個三十多斤重的抽氣裝置,并穿上不透氣的福娃外衣。由于北京天氣炎熱,張樂每次只能堅持20分鐘,脫下外衣已是汗流浹背、幾近虛脫。
8月10日上午,記者在北京射擊場目睹郭文?奪金的激動人心場面后,急著要趕往“水立方”觀看郭晶晶、吳敏霞的跳水女子雙人三米板決賽。本來以為郊區(qū)難打的,但讓記者意想不到的是,北京奧組委會為了方便記者采訪,在各個場館門口都安排了出租車等候。為記者服務的是北京銀建公司的孫國安師傅,據他介紹,奧運期間公司特意挑選了數十位政治、業(yè)務素質高的司機為媒體服務,自己被安排在北京射擊場門口候客,除了記者不載其他觀眾。記者問這么做經濟上會不會有損失,孫師傅笑答:“損失就大了,但公司會有部分補貼。但我是共產黨員,能夠為奧運服務,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終生難忘的經歷!钡诌_目的地,付費下車后記者注意到,孫師傅拒絕了許多人的打車要求,義無反顧地駛回射擊場。記者不禁心頭一熱,從孫師傅的身上,我們能夠感受到市場經濟條件下無私奉獻精神依然有著堅不可摧的群眾基礎。
如果把“鳥巢”和“水立方”等奧運體育場館稱作戰(zhàn)場的話,那么在各國運動員居住的奧運村里,你完全聞不到濃濃的硝煙味。置身其中,你能看到不同膚色、不同國籍的健兒在傾心交談、建立友誼的恬靜場面。在奧運村有一間小屋,名叫“中文學習區(qū)”,這里同樣洋溢著奉獻精神的光芒。許多首都高校的中文語言老師義務到此,給各國運動員免費教授中文。記者在此參觀時,恰好遇到一位瑞士自行車選手正在中國老師的一筆一劃教導下,用毛筆在紙上歪歪扭扭寫下自己的中文名字:潘可丹。記者取出自己的身份證,告訴洋小伙“咱倆是本家”。小伙子樂了,興奮地大叫“brother(兄弟)brother”并摟著記者合影。記者問他的本名,小伙子幽默地說:“從今往后,我只有一個名字:潘可丹!”隨后這位老師接受了記者采訪,談到來此服務的初衷,老師表示,能夠把中國經典文化的代表――漢字展示給各國運動員,這是一項光榮的使命。
作為文明古國,中國的民間藝術一直令國外友人備感興趣。奧運村同樣為傳播中華文化做著特殊貢獻,在“民間藝術展示區(qū)”,記者見到了兩位純樸的手工藝人。張宏岳是天津“泥人張”的第五代傳人,他正專心致志地為一位來自北歐的水球運動員塑像。張宏岳表示,自己在奧運村只是做泥塑展示,原則上不接受私人的塑像要求。但那位水球選手很癡迷自己的手藝,幾天來經常利用比賽間隙來此目不轉睛地觀摩,一看就是個把小時。后來他取出自己的一張比賽照片,說馬上要過生日了,希望能得到一份特殊的生日禮物。張宏岳被感動了,破例答應為他塑像,雙方擁抱的剎那,張宏岳充分體味到了奧運會的友好氛圍。
在張宏岳的對面,來自陜西寶雞的張海麗是位地地道道的農村主婦,農閑時喜歡用針線縫制在當地十分流行的布老虎等工藝品。北京奧運村開村,應奧組委的邀請,張海麗有幸進京。記者問張海麗是否到賽場去看奧運比賽,她憨實地笑了:“沒有時間。外賓很喜歡我的手藝,我每天作展示的時間在12個小時以上。雖然挺累,但和奧運健兒一樣有為國爭光的感覺,想到這就一點不累了。”
德國體操運動員邱索維金娜是女子體操的“祖母級”選手,她已經33歲。為了給患白血病的兒子阿廖沙籌錢治病,早已退役的邱索維金娜從2002年開始復出,活躍在各大賽事中,并令人吃驚地站在了北京奧運會的賽場上。邱索維金娜的事跡經媒體報道到,中國人民為之感動,稱譽她為“英雄母親”,并在物質和精神上給予她雙重鼓勵。“體操王子”李寧代表李寧基金向丘索維金娜資助了2萬歐元,用于阿廖沙的康復治療。此外在奧運閉幕之際,記者在專營中國民間工藝品的秀水街逛街時,還聽到一則感人的事例:邱索維金娜當天也來秀水街閑逛,想給兒子阿廖沙采購中國結等小玩意。沒想到“英雄母親”被不少攤主一眼認出,他們競相把貨物以最便宜的價格賣給邱索維金娜。就在“英雄母親”結束購物之際,秀水街的幾位老總攔住了她,把“祝阿廖沙健康快樂”的書法卷軸和象征平安幸福的玉石贈予了她。邱索維金娜激動地用不太流利的中文連聲說道:“謝謝中國!”
奧運采訪期間,每天都有無數的好人好事感動著我們,他們在奧運圣火熄滅之際,已經無形中積聚成了美好回憶,留存在每位賓客的腦海中。奧運超越了體育,它給中華民族留下一筆豐厚的精神遺產,令幾代人都享用不盡。
相關熱詞搜索:奧運 你我的奧運 人人的奧運 奧運歌曲我和你 我和你2008奧運主題曲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