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望復千尋 鄉(xiāng)愁家山島]山島千尋日本人
發(fā)布時間:2020-02-25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京城西北郊百望山森林公園的秋色,很美、很靜。秋深時節(jié)楓葉漸紅,千畝紅葉能使人遐思萬千。一座集閩南與北方建筑傳統(tǒng)的仿古八角亭立于翠綠群山之巔。周圍是層層起伏的秋色美景,酸棗樹上的小酸棗也清晰可見,自然秋色讓人陶醉。站在亭中順著東南方向望去,遙指的就是寶島臺灣;蛟S到訪過百望山森林公園的人多少都聽說過這里有座望鄉(xiāng)亭,但這座亭的來歷如何?為何選擇在百望山?這座八角亭的背后又有著怎樣的故事?這些無不讓人充滿著探索的欲望。今年10月12日,望鄉(xiāng)亭落成四周年。本刊記者也得以借此機會采訪了望鄉(xiāng)亭的捐建者王瑞豐、林珠江夫婦。談話間,他們夫婦二人質樸的話語與對人生的思考,以及對故鄉(xiāng)的依戀讓人倍受感動。
(一)
王瑞豐,林珠江都出生在日本,他們的父輩,早年如同很多臺籍人士一樣,赴日求學,最終定居日本。同樣,他們兩人的童年也同很多出生在日本的臺灣人一樣,始終在內心深處有著二等國民的感受,當年在日求學的臺籍精英分子,早在1915年就在東京成立“高砂青年會”,后改為“東京臺灣青年會”,此后于1927年3月附設“社會科學研究部”,經過積極的推動,會員在短時期之間大為增加,在日本各大學都有負責聯(lián)絡的臺籍學生,像商科大學鄭昌言、日本大學林克東京醫(yī)專吳新榮、帝國大學陳水土(陳逸松)。林珠江的父親林加才正是早稻田大學的聯(lián)絡人;蛟S正是家庭教育的緣故,林珠江與王瑞豐的少年、青年時代都受到了父輩們在人格和世界觀上的巨大影響。1949年,當時新中國成立時,在日本的華僑華人無不感到振奮。還在求學中的他們,想象著未來能在完成學業(yè)后,回到祖國建設新中國。
上世紀60年代,日美簽訂《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條約》,以此加強日美軍事同盟關系。由此伴隨的是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日本國內掀起反對安保條約的斗爭,舉行了23次全國統(tǒng)一行動。每次參加統(tǒng)一行動的人數(shù)少則幾百萬,多則上千萬。斗爭規(guī)模之大,時間之久,參加階層之廣泛,在日本歷史上前所未有。此時正處青年時代的王瑞豐和林珠江受到父輩的影響,活躍于留日中國同學會的各種活動,也作為僑居日本的中國人積極投身反對安保條約的運動之中。也正是在這些運動中兩人相識了,同樣的家庭背景、同樣的教育環(huán)境,更重要的同為臺籍青年人的他們彼此聊的很有默契。60年代初,兩人為了完成青年時代的夢想先后回到祖國。王瑞豐說,祖國,多少次從父輩們的口中提及,多少次從畫報上看到的景象,當自己一踏上祖國的土地,內心竟是如此的平靜;氐阶鎳螅跞鹭S來到位于北京西北郊的中國農業(yè)大學從事研究工作。不久后,完成學業(yè)的林珠江也回到了祖國。林珠江說,與家人分別時,父親非常支持自己回到祖國參加建設,算是替年老的父親完成生命中一件最重要的事情。
初回祖國的王瑞豐林珠江語言關還沒過,生活上也要慢慢適應。他們說那時很多在北京的臺籍老前輩給了他們工作生活上無微不至的關懷。如蘇新、蘇子衡、陳文彬等老前輩常邀請他們到家里做客,聊一聊故土,解一解鄉(xiāng)愁。當年和這些臺胞老前輩的談話,讓兩位老人至今記憶深刻。這也成為近40年后捐建百望山望鄉(xiāng)亭的一個緣由。
(二)
回到祖國后,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平日,王瑞豐對林珠江照顧有加,慢慢地兩個人的心也走到了一起。上世紀60年代中期,祖國大陸掀起一場史無前例的政治運動,其間,他們的兩個女兒也先后出生。王瑞車告訴我,之所以選擇上世紀70年代離別祖國選擇移民赴美,并非很多人之前所誤會的因為那場長達10年的政治浩劫,也并非因為海外優(yōu)越生活的誘惑,更多出于對兩個女兒未來教育的擔憂。1968年12月,毛澤東下達了“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鄉(xiāng)運動大規(guī)模展開,全國城市居民家庭中,幾乎沒有一家不和“知青”下鄉(xiāng)聯(lián)系在一起。當時,王瑞豐已調到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工作,還擔任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很多平日關系要好的臺籍前輩,同事紛紛勸他們繼續(xù)留在國內。但是兩個女兒如繼續(xù)留在國內,就勢必如全中國所有家庭的適齡子女一樣,作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再教育”。王瑞豐告訴我,作為家長怎能就這樣決定兩個女兒的一生?林珠江就趁回日探親機會向在日本的父親表明為了兩個女兒的教育,決定攜帶兩幼女赴美。旅日臺籍學生運動出身的父親,在當年女兒決定回到祖國建設新中國時給予了極大支持,而如今自己的女兒卻要離開祖國移民美國,怎么也理解不了女兒的決定,最終斷絕父女關系。但是親情終究無法割舍,林江珠的大姐當時在美居住,對于他們的決定十分理解。而大姐的家也成為王瑞豐夫婦到美后的落腳點。
初到美國,都已屆不惑之年的夫婦兩人沒有工作,依靠打零工來維持生計。曾經,王瑞豐是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研究人員,林珠江也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對日廣播翻譯人員,如今兩人邊在家照顧孩子,邊在餐廳打零工或在醫(yī)院藥房做幫手。我問他們,很多朋友曾勸他們留在國內,面對生計的艱辛,那個時候是否有過后悔?夫婦兩人說為了孩子的未來,這些都值得;蛟S當年夫婦兩人千辛萬苦回到祖國,卻又舉家移民赴美,讓很多關心、了解他們的人充滿疑惑,甚至責怪。夫婦二人都說,其實大家的誤解和責怪在當時的環(huán)境之下很正常,如今兩個女兒一個是專利法律師一個是婦產科醫(yī)生,也早已成家生子,對兩個女兒的責任都已圓滿。如今夫婦兩人更想繼續(xù)實現(xiàn)他們的夢想,為祖國的強大盡一份力。
當年,在餐廳打零工的王瑞豐曾經在國內擔任研究工作的經歷被一位常去餐廳就餐的大學教授得知,便相約在教授的實驗室見面,見面時,教授問他是否會使用實驗室的儀器,可以利用他的業(yè)余時間做一些研究。能再次進行學術研究令王瑞豐很興奮,每次都認真進行實驗,不久后就得到了美國密執(zhí)安大學的聘任合同林珠江也成功地考取了美國的藥劑師執(zhí)照。在牙醫(yī)學院擔任科研工作的她,從90年代初期,就開始聯(lián)系國內的醫(yī)院、高校參加國際學術研討。王瑞豐說,這也是他們多年來一直夢想的為祖國的強盛盡力。
(三)
上世紀80年代,全國臺聯(lián)舉辦臺胞青年夏令營,王瑞豐的兩個女兒都先后參加過夏令營。夫婦二人說,讓兩個女兒參加全國臺聯(lián)的夏令營,就是要她們記住自己是個中國人,她們的根在中國。每每從兩個女兒口中聽到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也讓夫婦兩人對回到祖國看看有了更多的期望。80年代末,王瑞豐回到闊別多年的祖國,看著當年的老友、看著日日都有新變化的祖國,他感慨萬千。十多年后的2002年,當夫婦兩人再次回到祖國,探訪曾經在工作之余時常漫步的百望山,才發(fā)現(xiàn)當年因抗日戰(zhàn)爭變得光禿禿的百望山,如今已是植被茂盛。 中國農業(yè)大學的老同事告訴他,山上的樹都是他們這些志愿上山栽植的,把一袋袋土壤扛到山上,親手種下一棵棵樹苗。這件事情讓他很感動。離開公園前,王瑞豐看見公園里有一座前日本兵捐建的小亭子,日本人以建亭表達對中國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的歉意。由此王瑞豐也想在這片當年生活、工作過的土地上留下一個紀念。
留下怎樣的紀念?夫婦兩人談起當年回到祖國時,常與在京臺籍老前輩們交往,每每大家坐在一起,說得最多的就是故鄉(xiāng)的往事,那時兩岸劍拔弩張。這些花甲老人要想回到故鄉(xiāng)談何容易7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也只得留在心中。夫婦兩人最終決定修建一亭子,并命名“望鄉(xiāng)”。夫婦兩人認為亭名“望鄉(xiāng)”有一定的象征意義,因為每人都有出生和成長的地方,希望人人永遠記住自己的家鄉(xiāng),如有機會有能力,要為家鄉(xiāng)做些事情。盡管當年話家常的臺籍前輩們終究未能重踏故土便已作古,但這座亭就像一個寄托,無論是寄托過往,還是未來,它承載著每個人對故鄉(xiāng)的思念。2004年,夫婦兩人找到百望山森林公園管理處,表明他們的意向,得到了公園的大力支持。其間,北京市臺聯(lián)也給予了巨大的支持。2005年,經過王瑞豐與古建設計師的共同設計,這座結合了閩南和北方傳統(tǒng)建筑特色的八角亭開始籌建。同年10月12日,這座高6米多,寬5米多,由實木和花崗巖建造,寄托著過往與未來的望鄉(xiāng)亭正式落成。亭子的八面都有風光畫,一半是大陸的風景,一半是臺灣的景色。如今,每年10月12日,王瑞豐夫婦都會邀約新老朋友來到望鄉(xiāng)亭,話話家常,聊聊鄉(xiāng)愁。而這座風格獨特的“望鄉(xiāng)亭”業(yè)已成為公園的新景點,終日游人絡繹不絕,或到此登山稍歇,或欣賞美景,或閱讀建亭碑文,體味著一對老夫婦對故鄉(xiāng)的眷戀。
采訪中得知,王瑞豐、林珠江夫婦此次回到祖國,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為望鄉(xiāng)亭設立專門的捐款帳頁,為用于望鄉(xiāng)亭及周邊配套建設提供資金。盡管事情頗費周折,但此后從兩位老人發(fā)來的郵件中得知在這次他們離京之前事情已圓滿解決,心中不由感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鄉(xiāng),不論身在何處,心中的故鄉(xiāng)或朦朧,或清晰,或貧窮,或富饒,總是牽掛在每個人的心中。正如望鄉(xiāng)亭柱上撰寫的楹聯(lián)“月朗風清遙思碧海玉山上,親情鄉(xiāng)夢盡在干尋百望中”。親情、鄉(xiāng)愁這些字眼,讓每個身在異鄉(xiāng)的人都深有同感。
相關熱詞搜索:鄉(xiāng)愁 千尋 家山 百望復千尋 鄉(xiāng)愁家山島 百望復千尋 鄉(xiāng)愁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