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方會談:新起步 新檢驗:六方會談
發(fā)布時間:2020-03-14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自第二次朝核危機爆發(fā)以來,迄今為止的有關朝核問題的會談承諾甚至會議文件,事實上都處于“務虛”階段,僅僅是原則表態(tài)或意向宣示,既沒有具體實施步驟,也不談及可以驗證的時間。本輪會談達成的這份文件已使六方會談走出務虛,進入到落實階段。
2007年2月13日,經(jīng)過艱苦的談判,旨在通過對話和平解決朝核問題的六方會談第五輪第三階段會議,通過了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共同文件,并制訂了起步行動計劃。這是朝鮮去年10月9日進行核試驗后,朝核問題第一次出現(xiàn)向著無核化方向轉變的好趨勢,也是第二次朝核危機爆發(fā)以來,人們第一次認真考慮通過付出一定的代價為朝鮮半島無核化采取切實可察的具體行動。這是一個新的起步,也是一個新的檢驗。
會前:柏林的較量
朝鮮進行核試驗后,聯(lián)合國安理會曾于2006年10月14日通過1718號決議對朝鮮進行制裁。由于這種制裁僅限于經(jīng)濟范圍之內,并且被私下解釋為以不危及朝鮮政治穩(wěn)定為限,因此它對迫使朝鮮放棄核武計劃、恢復朝鮮半島無核化作用不大。于是人們只能期待六方會談。朝鮮對此心知肚明,故當2006年12月18日六方會談第五輪第二階段會議開始的時候,朝鮮代表團團長明確表示拒談朝核問題,他說:“朝鮮將就‘9.19聯(lián)合聲明’除核武器以外的其他部分與有關方面進行討論。”會談開始后朝鮮通過自己的提議對“除核武器以外的其他部分”作了注釋,即,朝鮮作為核國家同有關大國討論“核裁軍”問題、美國解除對朝鮮金融制裁問題、廢除聯(lián)合國兩個對朝制裁決議問題等。大家知道,六方會談的宗旨是通過談判解決朝鮮核問題,確保朝鮮半島無核化,若把朝鮮棄核問題排除在六方會談之外,不知六方會談還有何價值。正因為如此,第五輪六方會談第二階段會議沒有取得任何實際進展而休會。
盡管六方會談舉步維艱,但包括朝鮮在內的有關國家還是希望使它繼續(xù)下去。因此,去年12月的會談結束以后,有關各方便展開積極的外交活動,為召開下一次會談作準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朝鮮同美國在柏林進行的會晤。之所以引人關注,一是因為朝美被認為是朝核問題的“主要當事國”,它們的態(tài)度和主張決定著六方會談的進退成敗;二是因為這次會晤結束時朝美雙方對其作出了落差極大的評價,其戲劇性背后有弦外之音。
據(jù)美方透露,美朝柏林會晤是由朝鮮方面建議舉行的。會晤自2007年1月16日始,至18日結束,用時三天。會晤具體內容未見公布,但可推知不外乎是:美國向朝鮮方面再次申明它去年12月六方會談時為朝鮮開列的分四步走棄核措施,并詳細地列出朝鮮每走一步它可以得到的政治和經(jīng)濟上的好處,并適時地向朝鮮闡明如果它拒絕這項提議,美國將有可能采取的應對行動。說白了,即軟硬兼施,利誘加威脅。而朝鮮方面則在此前已對美國的方案進行了認真研究并大體上有了一個傾向性選擇,此次柏林會談主要是向美國表明它愿意回到1994年《框架協(xié)議》上去,即“以凍結換補償”,并要同美國敲定“補償”的具體內容、數(shù)量、支付時間等細節(jié)。雖然在一些關鍵問題上雙方仍有爭議,即朝鮮核計劃是“凍結”還是“棄除”,等等,但不管如何,柏林會談是坦率的、有效率的。因此,會議結束的第二天,即1月19日,朝鮮外務省發(fā)言人即宣布:“朝鮮和美國依照先前雙方達成的協(xié)議在柏林進行了會談……雙方在積極的氣氛中進行了認真磋商,并達成了一定協(xié)議。”
但是,美國方面立即發(fā)覺柏林會晤雖然有成效,但這種會議方式并不符合美國的既定政策和主張。因此它立即做出反應,否認美朝間達成任何協(xié)議。美國代表希爾當天說,他不清楚朝鮮在聲明中所說的協(xié)議指的是什么,雖然雙方的會晤是“實質性的”和“有益的”。白宮發(fā)言人則稱,“我們(指美朝)沒有進行雙邊談判。……本周希爾與朝鮮代表在柏林的會晤是為六方會談所做的準備”。
會晤雙方對是否達成協(xié)議這樣一個明確問題持完全不同的說法,的確有戲劇性。但只要認真地梳理一下美朝雙方的希望和主張,便可知道這里暗含著雙方的戰(zhàn)略意圖和戰(zhàn)術導向。
從朝鮮方面說,為了分化反對其發(fā)展核武器的國際力量,它一直稱其發(fā)展核武器是為了阻遏美國對它可能的武力入侵,并堅持說朝核問題是美朝雙邊的事,要通過朝美雙邊談判解決。故長期以來,朝鮮一直謀求朝美雙邊談判,以求形成一對一局面。
柏林會晤是第二次朝核危機爆發(fā)以來朝美首席代表第一次在北京以外的地方舉行實質性討論,所以對朝鮮來說,無論其實際價值還是象征意義都非同尋常。因為首先,它是朝美一對一面對面談判,符合朝鮮戰(zhàn)略思路;其次,它在北京以外的地方舉行,又討論了實質問題,可與六方會談平行;第三,如柏林會晤能為新一輪六方會談作出技術性安排,日久成慣例,今后可能會形成“雙邊會談――六方會談”雙層機制,重大問題由雙邊會談決定,然后讓多邊會談通過和執(zhí)行。
而美國方面卻有不同的考慮。長期以來美國一直認為朝核問題是核擴散問題,它危及世界核秩序和東亞地區(qū)各國的安全利益,它不是或主要不是美朝間的問題,而是一個多邊問題。因此美國主張朝核問題通過多邊談判解決。當然美國也有其策略上的考慮。因為只有通過多邊機制解決,才能分散責任和代價。
柏林會晤是朝鮮提出的,并不符合美國的既有主張。但是,由于朝鮮核試后美國急需弄清朝鮮是否可能放棄核武器,加之美國中期選舉以后布什政府拒不同朝鮮、伊朗談判的政策面臨著國內的巨大壓力,于是美國同意了雙邊會晤。但是,美國要極力貶低美朝雙邊會晤的意義和價值,以防止其對美既定政策造成沖擊。于是,柏林會晤后白宮發(fā)言人首先否認這次會晤是雙邊談判,稱只是一種一般性接觸。其次便強調,這種會晤是為六方會談做準備,不具有獨立會談的性質,更不是與六方會談平行的談判機制。第三是否認達成任何協(xié)議,主張任何有價值的協(xié)議都要在六方會談中達成。
盡管如此,我們還是在美朝雙方對柏林會晤的不同評價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共同的東西,即美朝雙方都珍視柏林會晤中所取得的實際成果,都愿意將這些成果在將要舉行的北京六方會談中以文字的方式鞏固下來。可以說,美朝柏林會晤為六方會談第五輪第三階段會議達成共同文件奠定了基礎。
北京的成果
六方會談第五輪第三階段會議自2007年2月8日開始,至13日結束,采用雙邊和多邊會談交叉進行方式。談判十分艱苦,據(jù)說12日的談判持續(xù)到深夜,美國代表希爾直到次日凌晨3時方返回下榻酒店。但是,外交官們的勞動有了回報。有關各方終于在一些關鍵問題上作出了選擇,最終使共同文件得以通過。在2月13日下午4時半的全體會議上,中國副外長武大偉正式宣讀了這份共同文件,并獲全體會議鼓掌通過。與以往有關朝核問題的國際文件相比,這份名為《落實共同聲明起步行動》的共同文件有幾點至關重要的不同:
一,最具重大意義的是,這份文件有了明確的時間概念。比如文件第二條中規(guī)定“上述起步行動將在60天內實施”,“有關援助將在60天內開始”。第七條規(guī)定“2007年3月19日舉行第六輪六方會談”。第一條寫明“六方重申以和平方式早日實現(xiàn)朝鮮半島無核化”等。看似簡單的幾個時間規(guī)定,但實際上極具意義,其重要性甚至比文件中列舉的起步行動內容更大。
這是因為,第一,它表明了文件的制訂者和支持者對待朝核問題在觀念上和態(tài)度上有了一個巨大轉變。長期以來,人們出于多種需要,總是以朝核問題極其復雜為名,主張“慢慢談”,“要有耐心”,不急于求成,甚至把會談本身當作目的而不是當作實現(xiàn)朝鮮半島無核化的手段。終于,就在這馬拉松式的談判中,朝鮮爭取到了足夠的時間并悍然地進行了核試驗,朝鮮半島無核化遭到破壞,有關各國所主張的維護朝鮮半島無核化的政策遭到失敗。事實使人們認識到,必須在有限的時間里阻止朝鮮繼續(xù)發(fā)展核武器,防止由此可能引起的東北亞地區(qū)的核擴散局面。這種觀念和態(tài)度的轉變,實際上是使本次六方會談取得實際成果的最主要因素。
第二,過去數(shù)輪談判結束的時候,總是回避對下一次會議召開的時間作出具體規(guī)定,而且對所做承諾落實的時間也含混其辭,這就給借故不兌現(xiàn)承諾留下了充分空間。致使第三輪會談與第四輪會談之間相隔了13個月(2004年6月~2005年7月),在此期間朝鮮正式宣布它已擁有核武器(2005年2月10日);六方會談第五輪第一階段會議與第二階段會議又隔了13個月(2005年11月~2006年12月),在此期間朝鮮進行了核試驗(2006年10月9日)。這次文件規(guī)定了下次會議時間,這樣就對有關各方是否真誠落實其承諾有了一個明確的判定標準,對判定責任有了清晰的界線。
二,文件具體地寫明了在落實“9.19共同聲明”的起步階段中有關各方應采取的實際行動,極具操作性。文件明確規(guī)定了60天之內各方要做的具體事情:朝鮮方面要關閉并封存寧邊核設施,包括后處理設施,并邀請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人員重返朝鮮進行監(jiān)督和驗證,朝方與其他各方討論共同聲明所述全部核計劃清單,開始對其所有核計劃進行全面申報,并使一切核設施非功能化(即使之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功能,以使這種變化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逆轉性);其他各方則要向朝方提供相當于100萬噸重油的經(jīng)濟、能源及人道主義援助,其中五萬噸重油援助要在60天內開始提供。此外,美國和日本要分別同朝鮮進行雙邊談判。文件還規(guī)定將要成立五個工作組,分別為相應的工作制定具體方案,待起步行動落實后將召開外長會議,討論東北亞安全合作問題。這實際上是把六方會談的規(guī)格提高了,使六方會談的討論內容除了朝鮮半島無核化以外還要討論集體安全問題。這種議題的擴大既是對朝鮮半島無核化議題的促進,也是一個合乎邏輯的深化。
三,文件記取了1994年美朝《框架協(xié)議》失敗的教訓,確立了“行動對行動”的同質性和平衡性考慮,注意了行動的可驗證性和不可逆轉性,這就使每一步行動都在為最終達到無核化作積累。這次文件在寫明朝鮮核設施“去功能化”之同時,還把所答應的100萬噸重油等價補償分階段付給,這就使這種補償成為落實承諾的推動力,有“付多少貨交多少錢”的含意,以取貨值平衡。又如,《框架協(xié)議》未寫明核查條款,簽約雙方是否執(zhí)行協(xié)議,只在于自我約束。這次共同文件寫明了在規(guī)定時間內國際原子能機構重返朝鮮進行監(jiān)督驗證工作,而“補償”的付出要經(jīng)過各方共同“協(xié)調”和“合理評估商定”。這實際上就產(chǎn)生了一種監(jiān)督落實的機制。更為重要的是,《框架協(xié)議》是美朝雙邊協(xié)議。在美朝相互不信任、相互猜忌的情況下,誰都不會真誠而善意地履行承諾,以免在對方不履行承諾時自己吃虧。而這次共同文件是一個多邊協(xié)議,對這個文件作出承諾的既有對立的美朝雙方,也有持公正平衡立場的中韓俄日,這就為文件的落實提供了可靠性。
不盡人意之處
但是,由于這個共同文件是協(xié)調各方主張后獲得的一個折中文件,其中的某些措辭不得不含混處置,有些地方還明顯地留有空白。這就為有關各方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對文件進行有利于自己的解釋留下了空間,并有可能成為這個文件落實中的障礙。擇其要者,至少有如下幾條:
一,文件未能開列違約懲罰條款。即使是一項民間協(xié)議,如大學生就業(yè)協(xié)議,都寫明違約后應如何支付違約金,以作為督促。而本共同文件對此都付諸闕如。
二,文件中講到的五個工作組,其中有兩組是談雙邊問題的,意圖是“一攬子”解決朝鮮問題。但朝鮮問題與朝核問題是兩個性質不同的問題,而六方會談目前的任務是解決朝核問題,六方會談對于本質上屬于雙邊的問題是沒有約束力的,故將來很可能因雙邊問題遇到麻煩而影響核問題的解決。
三,文件對于朝鮮已經(jīng)制成的核武器如何處置未置一詞,而這一問題不獲解決,朝鮮半島無核化就不能實現(xiàn)。
此外,文件中有些限定語的使用也極具研究價值,將來必定因此產(chǎn)生激烈爭論。如文件第二條第一款談到“朝方要關閉封存寧邊核設施”,但寧邊以外的核設施,如吉州核試驗基地、秦川、平川核設施等怎么辦,未說。又如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人員赴朝監(jiān)督和驗證的內容必須是“IAEA和朝方同意的”,等等。
總之,這次會談產(chǎn)生的共同文件,雖有可以理解的不盡人意之處,但從整體上看,它仍不失是朝核問題產(chǎn)生以來最好的一個文件,在實現(xiàn)朝鮮半島無核化方面具有里程碑作用。有關各國特別東亞各國人民應對六國外交官們的努力表示感謝,對有關國家特別是朝鮮對這個國際文件形成過程中所做的貢獻表示敬意。
相關熱詞搜索:六方會談 起步 檢驗 六方會談:新起步 新檢驗 六方會談 新起步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