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回家尋子網(wǎng)志愿者 [每個人都能當“尋子志愿者”]
發(fā)布時間:2020-03-23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2011年2月9日大年初七,春節(jié)長假結(jié)束之后的第一天,《楚天都市報》深度部記者陳杏蘭正在開車從老家趕回武漢的路上。車剛開進武漢市,陳杏蘭的手機就突然響了――過年幾天在外地,手機一直沒信號。她想,這時一定是哪個老朋友打電話來給拜年吧。果然是一個特別熟悉的號碼,但陳杏蘭一時記不起來是誰。
“蘭姐,你電話終于能打通了!”“哦,高峰啊!好久不見……”“蘭姐,孩子找到了!”
電話那端的彭高峰的聲音很高亢,認識3年以來,陳杏蘭從來沒聽到過他用這么高興的聲音說話,看來不是在開玩笑。她頭皮一陣發(fā)麻,幾乎握不穩(wěn)方向盤,激動得不知道該說什么話。對她來說,這個孩子的意義太大了。
“蘭姐你一定要來,你為找這個孩子做了這么多事情,你一定要來看看他!”
“你們在哪兒,我馬上來!
下午3點,陳杏蘭坐上了開往南京的火車。幾天沒上網(wǎng)的她此刻還不知道,彭高峰在江蘇省邳州市找到了自己被拐3年的兒子彭文樂的消息,已經(jīng)在微博上無數(shù)次被轉(zhuǎn)載了。
主動請纓,參與打拐報道
2008年3月25日,彭高峰3歲半的兒子彭文樂在家門口,被一陌生男子強行抱走,從此不知去向。
彭高峰是在深圳開電話超市的個體戶,湖北潛江人,他和親人們四處尋找,傾盡家產(chǎn),卻一無所獲。4月底,走投無路、瀕臨絕望的彭高峰,與尋子途中結(jié)識的好兄弟孫海洋,抱著一線希望撥通了家鄉(xiāng)最暢銷的報紙――《楚天都市報》的新聞熱線,希望能報道一下他們開的“尋子店”。
對于傳統(tǒng)媒體來說,“丟孩子”不是新聞,“找到孩子”才是新聞。但彭、孫二人失去孩子的痛苦,和尋找孩子的決心,都深深打動了陳杏蘭,尤其是看了她的同事蘇海濤撰寫的《兩家湖北人深圳開起“尋子店”》報道之后,感動不已的她主動向報社請纓,希望能親自把這個報道繼續(xù)做下去。
陳杏蘭來到深圳,見到終日以淚洗面的彭高峰夫婦;貞洰敃r的場面,陳杏蘭說:“原本好好的一個家,眼看著就要垮了,我就想,一定要幫幫他們。”
順著這條線索,陳杏蘭深入了解了更多的尋子家長,相繼報道了“寶貝回家尋子網(wǎng)”、“打拐,我們在行動”等,引起了巨大的社會反響。在采訪過程中她發(fā)現(xiàn),像彭高峰、孫海洋這樣不幸的家庭還有很多,相對他們承受的痛苦,社會給予這個人群的關(guān)注,實在太少。
假扮夫妻暗訪人販
拐賣兒童的問題繼續(xù)深挖下去,涉及到相關(guān)法規(guī)不健全、某些地方政府不作為等較為敏感的話題,陳杏蘭找到《鳳凰周刊》的記者鄧飛,一起合作調(diào)查。
2008年7月,彭高峰又一次致電陳杏蘭,說他得到了一條線索:廣州有一個人販子,經(jīng)常把孩子賣到廣西,說又有幾個孩子要賣,不知道其中會不會有彭文樂。
陳杏蘭得到消息后,第一時間就通知了鄧飛,邀請他與自己一起去廣西暗訪。得到鄧飛肯定的答復之后,她以最快的速度趕往火車站,買了張站票混上火車,上車之后補了一張座票,坐了一個晚上才到深圳,并以最快的速度與鄧飛、彭高峰、孫海洋會和。
人販子的消息來自另外一個尋子多年的母親――廣西藤縣的黃佩云。五個人到了藤縣,制定了暗訪人販的計劃:鄧飛扮演一個很有錢的老板,陳杏蘭和孫海洋假裝是一對沒有生育能力的夫妻,彭高峰裝成司機,而黃佩云則以中介人的身份出現(xiàn)。
交易地點定在藤縣的一個貧窮的山村里,對方派來接頭的是一個老頭子。這個人并不是人販集團里的成員,而是從人販子手里買過孩子的“客戶”。在人口販賣的地下圈子里,有很多這樣“客戶”變“下線”的例子。
老頭子靠打柴謀生,看上去也老實巴交的,一家四口人,除了他以外都是買來的:一個買來的越南老婆,還有一男一女兩個買來的孩子。家里很窮,根據(jù)陳杏蘭的描述,只有兩間屋子,發(fā)黃的蚊帳上還打著補丁。
這時人販子方面突然變卦,說孩子已經(jīng)出手了,不愿露面。陳杏蘭一行撲了個空。但在離開村子之前,他們還是亮明了自己的記者身份,并聯(lián)系當?shù)鼐,將那兩個被拐兒童救了出來。
“孩子被帶走之后,老頭子一臉冤枉,反復說著:‘這是我花了好多錢買來的……’”陳杏蘭無奈地形容當時的場景,“他完全沒有意識到,買賣人口是違法的行為!
自己掏錢去廣西暗訪
鄧飛回去之后,相繼寫了《南中國男童販賣鏈條》等三篇報道,轟動一時。
而同樣參與了暗訪的陳杏蘭,則默默回到武漢,繼續(xù)關(guān)注事情的動態(tài)。她沒有寫稿子的任務(wù),因為是請的私假去廣西暗訪,所有的費用都是自己掏的。付出的錢和精力倒是小事,可是又一次撲空,令她有些沮喪。對于她來說,彭文樂一天不回家,這件事就不能算結(jié)束。
“看著彭高峰他們那樣的堅持,我就覺得不能辜負他們對我的期待和信任。找孩子也許是我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但我一定要盡力!
陳杏蘭堅信,只要事情在更多的媒體上曝光,關(guān)注的人多了,找到孩子的希望就更大。所以她聯(lián)系了自己通訊錄上的幾乎所有媒體同行,希望他們關(guān)注尋子、打拐一類的新聞!斑@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我一定要堅持!
現(xiàn)在的她,也成為了“寶貝回家尋子網(wǎng)”的志愿者之一。只要打開電腦,她就會登錄各大尋子網(wǎng)站,看博客、頂帖子,尋找線索,提供給彭高峰這樣的家長。在她ID為“楚天都市報陳杏蘭”的新浪微博上,幾乎80%的博文,都與尋子、打拐有關(guān)。
“樂樂回家”是一劑強心針
2月9日晚上11點,陳杏蘭終于趕到了江蘇邳州,彭高峰一見到她,就給了一個緊緊的擁抱,反復念著:“蘭姐,我太高興了!”
陳杏蘭進屋后,只見孩子像寶貝一樣被捂得嚴嚴實實的,就趕緊松了松被子。3年來,她無數(shù)次見到過彭文樂的照片,第一次見到真人,竟也絲毫不覺得陌生。
“這個孩子太重要了,不僅對彭高峰一家人來說是這樣,無論是對于那些持續(xù)關(guān)注這件事的志愿者們,還是對那些還在辛辛苦苦找孩子的家長們來說,‘樂樂回家’都是一劑強心針。至少能讓我們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了,社會重視了,孩子,是完全有可能找回來的!”
雖然彭高峰幾次表示,如果不是最初陳杏蘭堅持不懈的調(diào)查、報道,他不可能找回孩子。但陳杏蘭謙虛地表示,自己這3年里為這件事所做的努力,只是見證了一個父親堅定不移的尋子之路。
“至于那些報道,真的只是作為記者的份內(nèi)職責。其實只要付出一些舉手之勞,比如隨手街拍流浪乞兒、轉(zhuǎn)載并回復相關(guān)的帖子,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尋子志愿者’,增大這些可憐的孩子與家人團聚的可能性!
相關(guān)熱詞搜索:都能 每個人 志愿者 每個人都能當“尋子志愿者” 尋人啟事網(wǎng)發(fā)布尋人啟事 尋子志愿者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