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浮現(xiàn)的道德主題:道德講堂主題
發(fā)布時間:2020-04-06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近期道德事件有不少。小悅悅事件擊穿公德底線之后,扶不扶救不救的故事已經不再有沖擊力了。此時,一個叫廖天野的深圳公務員及時出現(xiàn),使得道德話題獲得了新的激發(fā)點。及時,不只是因為他挽救了小悅悅事件后道德話題的相對平淡,還因為他打開了道德話題的另一個領域,就是家庭道德。
廖天野毆打父母,是以“娶了媳婦忘了娘”的情節(jié)登場,而且有公務員、高知人士等身份保證“票房”,但很快轉變?yōu)殛P于鄉(xiāng)村與城市、生活與職場、壓力與釋放的探診式敘事,由此從討伐“不孝”變成解釋病因。隨著廖天野向公眾致歉和向父母下跪,全部的沖突達成諒解,“深層次思考”朝著對廖天野加以理解和同情的方向前進。
我并不是說要不放過某個人,任何人都有按其心理軌跡去加以理解的必要,并且不能進行趕盡殺絕的個人討伐。然而,行為的真實意義應該得到評價,而非被“理解”的模式扯遠。“壓力―反應”可以對暴力進行解釋,但不足以對暴力給予原諒。毆打父母是倫理禁忌,這恐怕是天下共識。忙于為毆打父母探因,而疏于強調倫理禁忌,以為簡單的道理無須多講,乃至恥于重復簡單的道理,這不是好現(xiàn)象。倫理禁忌很簡單,不像各種理解模式曲徑通幽,但唯其簡單,人人應當堅守,而且堅守并不可笑,強調并不可恥。
差不多與廖天野毆打父母事件同時,中國倫理學會慈孝文化專業(yè)委員會要在全國培養(yǎng)百萬4歲到6歲小孝子。這當然是時間上的巧合。孝子焦慮,近些年一直存在。廖天野事件,也容易歸于“不孝”例證。但我想,家庭道德的問題,或許在于怎樣從注重親養(yǎng)的慈孝傳統(tǒng),轉向注重親情的現(xiàn)代倫理,而非在孝子語系里借雞生蛋,塑造當代家庭道德。
職業(yè)道德,又是一個緊張關系經常被回避的領域。最典型的如“范跑跑事件”,明明是一個職業(yè)道德問題,被解釋成“本能需要理解”。今日中國,任何一個職業(yè),幾乎都面臨道德形象崩塌的問題。這種普遍崩塌定有社會機理,這是不言而喻的,不改變社會機理而強調道德拯救,這不是混淆視聽,就是避重就輕。但如果認為職業(yè)道德不該存在,就相當于否定我們要有應然生活的判斷。
國務院公務員局近日表示,要在全國進行公務員職業(yè)道德輪訓,每人時間不少于6小時,且已制定大綱,其中包括中國古代官德修養(yǎng)內容。輿論反應贊彈參半,有針對道德輪訓本身的,也有針對內容包括古代官德修養(yǎng)的。
我想,對公務員進行職業(yè)道德培訓,指望改變官員行為,肯定天真。古代官德是怎樣引入公務員職業(yè)道德培訓,沒有看到教材,無從評論。大綱中對公務員職業(yè)道德的歸納,放到現(xiàn)代政治學視野下,估計也有可討論之處。讓公務員接受“職業(yè)道德”這個概念,而不是認為售票員、服務員才要有職業(yè)道德,并知道有哪些道德規(guī)范,總是好的。而且既然要培訓公務員職業(yè)道德,就意味著公務員不是只服從違紀違法的制度追究,而完全沒有恥感觀念。這也意味著承認公共政治應有道德,而不是只要達到管治的目的就好。
今日中國,人們害怕“道德大棒”,以至道德幾乎蕩然時,仍然拒絕道德概念。人們相信制度。是的,我也相信制度。我們應當剝奪道德存在的正當性,應當把道德從社會生活中驅逐出場嗎?我堅持,每個人應當是一個道德自治體,有關于個人生活、家庭生活、職業(yè)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道德標準。能夠治得怎樣,固然不應仰仗,但因為不仰仗,就否認道德的意義,或認為道德全在個人且不受他人追問,不必在意人們是否有道德觀念,這就是否定人應當有是非界限。
是的,道德并不足以保證個人和社會的美好,道德確實容易變成打人而不律己的棍棒。事實上,在一個荒謬的社會,法律也難免變成打人而不律己的棍子,但大家還是堅持法治理想,因為人們相信法治須經由公眾認可的規(guī)則來進行平等的治理。法治本身意味著良法的治理,良與不良就是道德判斷。一個良好的社會,倫理也應有公認的部分并平等地規(guī)范人人,而在個人生活的領域能讓人充分選擇。
道德確實面臨困境,我們對道德主題的呈現(xiàn)不必反感,可以探討自己的應然生活,確立必須堅守的價值原則,而不是跟隨虛假道德的步調,如同在法治不彰的情境下追尋法治的真義。
相關熱詞搜索:浮現(xiàn) 道德 主題 正在浮現(xiàn)的道德主題 道德講堂主題 道德主題班會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