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解釋的客觀性與實現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6-26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摘 要:民法解釋指的是對書面形式的民事法律條款進行闡釋和理解,從而獲得一定的民事法律規(guī)范,用以裁判民事案件的依據。而民法解釋的客觀性則指的是對法官通過遵循一定的客觀方法來對法律進行理解和使用,而不是按照主觀的意見對法律進行解釋和適用。因此本文民法解釋的客觀性以及實現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民法解釋客觀性的主要原因,從而對民法解釋得客觀性實現的有效途徑以及有效的形式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民法解釋;客觀性;實現;有效形式
一、民法解釋客觀性的主要原因
在對民法解釋的客觀性進行研究和分析時,可以考慮從以下兩個主要的層面入手:一是客觀性的分析民法解釋的目標。民法解釋目標是整體構成與實現民法解釋客觀性的重要標準和前提。在民法解釋進行的過程中,即使只有一個陳述事實存在,其解釋也能出現很多個。而民法解釋要想滿足客觀的要求,首先必須明確一個民法解釋的目標,且不能對該目標進行擅自的改動。只有確定了明確的客觀性目標,那么圍繞這一目標展開的民法解釋才能真正意義上達到客觀性的要求,同時解釋的過程也能夠真正的實現。一般情況下,民法解釋指的是以文本的方式對有關民事的法律進行解釋,其存在于有關民事法律的各種文本規(guī)范中。而與法律內容相關的文本并不是立法人員實現個人利益的主要工具,而是進行民法解釋所依托的重要法律根本。二是在民法解釋進行的過程中,官方判斷必須以客觀的、正確的價值取向為引導,這也是民法解釋構成與實現的關鍵方法和途徑。由于目前的法律內容大部分都是被認可以及相對穩(wěn)定的,而民法解釋的程序、目標以及內容等存在的客觀性也非常合理。而民法解釋客觀性實現的主要問題在于針對諸多的民事內容文本,法官如何才能對其價值進行不同的理解和判斷,并理解與判斷的結果獲得一定的正確性,從而使得民法解釋能夠實現客觀性。從民法解釋的層面上來說。法律文本所具備的含義具體上來說是穩(wěn)定存在且客觀不變的,無論是立法所遵循的宗旨,還是文本的內容,均為客觀存在且與人的獨立主觀意識是相互分開的。在進行民法解釋時,其主體不能根據自身的主觀意愿來獨立進行民法解釋,而是要在法律相關文本的前提條件下,展開客觀性的解釋。因此在民法解釋進行的過程中,怎樣才能確保主體合理、公正、公平的進行民法解釋,則是實現客觀化價值的關鍵問題。
二、民法解釋的客觀性實現的有效途徑
在民法解釋進行的過程中,其客觀性的實現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和影響。事實上,民法解釋的過程是在不斷發(fā)展和變化的,且這個過程不能脫離實際的民事案件,否則就沒有進行法律解釋的意義和必要。民法解釋的客觀性實現必須要整個民法解釋進行的過程中才能被有效的解決。因此民法解釋的客觀性實現具有很多種途徑,且不同的標準決定了不同的民法解釋客觀性實現的途徑。所以必須對司法制度進行積極改進,并促使司法制度實現良好的獨立性。法官對于民事法律的認識和理解,對于民法解釋的結果具有直接性的影響。如果司法制度缺乏一定的獨立性,法官也不能實現真正的獨立,因而執(zhí)行法官就不能根據自己的理解,參照相關的民事法律,對民事案件進行合理的、真實的、科學的民事解釋。如果在審判民事案件的過程中受到了某些行政機關的不利影響和干擾,這對于民法解釋的客觀性實現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從客觀性的民法角度來說,民法解釋的客觀性是其始終追求的目標。但是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也必須對民法的不合理性、不確定性以及不完善性予以高度重視,這也是實施民法過程中必須重點關注的問題。同時,還必須對民法解釋加強修正和規(guī)范,法官不僅要捍衛(wèi)正義,同時也需要守護法律,并且在民法解釋客觀性實現的過程中也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此外,民法解釋的客觀性實現不僅是促使民法發(fā)展和進步的重要源泉和動力,同時也是促使民法解釋一直保持活力以及旺盛生命力的關鍵,更是法律發(fā)揮正義性、維護正義性,以及提升公信力的不可或缺的存在。
三、民法解釋的客觀性實現的有效形式
民法解釋客觀性的實現,能夠有效的提升民法的合理性以及客觀性。而為了促使民法解釋的客觀性實現,就必須堅持法律思維與語言的使用,因此需要對專業(yè)的民法知識加強儲備,其中就包括運用民法的基本知識、基本規(guī)則、法律文本條款以及法學方面的原理等。法官是民法解釋客觀性實現的重要主體,因而其需要加強職業(yè)道德方面的培訓和教育,并努力提升自己的法律忠誠度,這樣才能有效的促進民法解釋客觀性的實現。法官對民法進行正確的解釋,且做出的司法裁判必須獲得雙方當事人的贊同和認可,這樣才能快速的形成良好的民法秩序。因此法官必須更進一步的加強培養(yǎng)自身的職業(yè)道德,堅決杜絕法官在執(zhí)法的過程中出現徇私枉法的現象。同時還要定期的對法官展開民法相關知識的教育和培訓,從而提升法官的整體政治理論水平和政治修養(yǎng)。近年來,法學領域研究的重點問題就是民法解釋的客觀性及實現。該問題既包含在法學理論研究的領域中,又包含了法學實踐的相關問題,因而具有一定的雙重特征和性質。為了民法解釋能夠順利高效的實施,就必須對民法解釋的客觀性實現予以高度重視,確保司法制度的公正和獨立。
四、總結
綜上所述,民法解釋的客觀性實現過程中,必須對民法解釋存在的客觀規(guī)律予以充分的尊重,并且要對法官在民法解釋客觀性實現中的作用進行正確的看待,同時還應對民法解釋發(fā)展和變化的過程進行科學的認識,這樣才能確保民法解釋的客觀性能夠有效的實現。
參考文獻:
[1]胥谷峰.論民法解釋的客觀性及其實現[D].湖南大學,2010.
[2]林志方.論民法解釋的客觀性及其實現[J].銅仁學院學報,2012,04:6-7.
[3]許中緣.論民法解釋學的范式——以共識的形成為研究視角[J].法學家,2015,01:58-71+177-178.
[4]李國強.民法解釋學的發(fā)展與相對所有權觀念的解釋論應用[J].政法論叢,2011,06:14-21.
[5]馬黎.民法目的性價值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2.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