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培養(yǎng)特殊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發(fā)布時間:2018-07-05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摘 要】自理能力,是指通過自我控制和調(diào)整、約束和管理自已生活的能力,既包含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等一般能力,又包含手腦并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它有明確的目標指向性,靠頑強意志的支撐。對智障兒童而言培養(yǎng)這種能力比正常兒童艱巨復雜的多,要經(jīng)過提高認識、學習嘗試、反復實踐、不斷鞏固的艱難過程。所以需要對教育者的信心、愛心、細心和耐心,才能找到適宜他們的方式和方法。
【關鍵詞】特殊學生;生活;自理;方法;培養(yǎng)
《智力障礙兒童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培養(yǎng)智力受損兒童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所謂生活自理能力是指智力受損兒童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務性勞動的能力,它是一個人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包括自己穿脫衣服、鞋襪、收拾整理衣服、獨立進餐、自己洗臉等。簡言之就是自我服務,自己照顧自己。對智障生而言,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養(yǎng)其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智力受損兒童今后的生活也會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那么該如何讓弱智兒童掌握基本的自理能力,在學校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獨立能力呢?
一、深入了解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訓練計劃
智障學生除了在智力方面有缺陷外,還伴隨有其他的行為缺陷,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了解我們的學生,對學生有一個全面的掌握,其中包括了解學生的智力水平,造成學生智力障礙的原因,伴有哪些行為缺陷。目前生活自理的現(xiàn)狀,同時還要了解學生家長對該生的態(tài)度,將所了解到的相關材料進行分析,匯總,得出學生們的共性與個性,以他們將來進入社會遇到的生活問題為出發(fā)點和歸宿,根據(jù)學生的智力水平,知識水平差異,做到心中有數(shù),哪些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差,哪些學生需要更進一步加強訓練。針對每個學生的訓練重點,精心設計內(nèi)容和教學環(huán)節(jié)。為每一個學生量身制定不同的個別教育計劃目標。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本著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制定合理可行的培養(yǎng)目標。目標太低了,學生太容易完成,就達不到鍛煉學生的目的;目標太高,學生做起來困難太大,又會影響積極性。因此,讓學生做的事情不要太難,跳一跳夠得著的高度才適合學生。
二、把握好愛的尺度,矯治特殊兒童的依賴心理
當智障兒童進入群體時,他們常常感到自己不被他人理解,有被人遺棄的感覺。由此,他們有了自卑感,缺乏自信心,悲觀、消極。不少智障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由于先天性智力低下,家長總是另眼看待,事不分大小,一味包辦代替。到了學校后,由于惰性習慣使然,自然就妨礙了他們自理經(jīng)驗的積累。于是他們“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等的依賴等靠的心理狀態(tài)隨之增強,一有困難,首先想到的便是家長或老師,致使有些弱智兒童不會自己進廁所大小便。可見培養(yǎng)弱智兒童自理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首先,對智障兒童進行正面教育,增強他們生活自理意識。如通過談話“我上學了”、“我長大了”、“我學會了……”等活動,利用提問、討論、行為練習等形式,讓智障兒童意識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為自己會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興。再如在語言活動(詩歌、故事、看圖講述等)中,幫助智障兒童充分理解作品內(nèi)涵,通過作品中角色的行為,使弱智兒童受到感染、教育。通過增強他的自信心,以提高他的動手能力。
其次,通過分辨不同行為(能自理的與不能自理的),鞏固智障兒童的生活自理意識。我們可以為智障兒童準備不同行為表現(xiàn)圖片,讓智障兒童在比較中提高對自理行為的認識。從而激發(fā)他們上進的意識。
三、降低難度,因材施教,循序漸進
由于智障兒童的注意力極易分散,思維不能像常人一樣有的放矢地思考和解決問題。尤其是重度智障兒童。因此,自理訓練不能急于求成。教學時要降低難度,根據(jù)孩子智商的不同程度,把一個訓練內(nèi)容分解成若干個極其簡單的操作動作,輕度和中度智障的孩子可以比較連貫的做完,重度智障的學生,老師要讓學生從一個簡單的操作動作學起,等他們把一個簡單的動作學會后,再進行下一個動作的練習,最后將分散的操作動作連貫成一個整體操作過程。例如:在整理書包的過程中,老師讓學生分布進行,先把書包內(nèi)的書按照大小分開擺放,接著把大小相同的書放在一個“房間”,其他的書放另一個“房間”,最后,把文具盒單獨放一個“房間”。輕度和中度智障的孩子可以自己一步一步進行。但是重度智障的學生,需要老師說一步做一步,而且自己有的還不能獨立完成,老師可以幫一下,然后再讓其獨立做一次。
四、耐心幫扶,扶放結(jié)合,引導獨立
智障生面對自我服務勞動,困難重重,程序的順應,用力的恰當,動作的準確,工具的使用等方面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對常人而言輕而易舉,對他們而言學步維艱。教師要有耐心,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細致地指導、幫助、扶持,不能因為一次又一次的失誤、失敗,而灰心放棄。手把手地教,手把手地練,滴水穿石,總會有成功希望。學生不會拿筆寫字,教師要示范,還要手把手的教學生一筆一筆地寫,不厭其煩。
扶的最終目的是不扶,在培養(yǎng)智障生自理能力中,教師要寓放于扶,扶中有放,扶放相濟,邊扶邊放先扶后放。教低年級學生系鞋帶,首先從頭到尾示范、接著讓他們用鞋帶穿鞋頭上的兩個眼,兩個鞋帶末端對齊,他們能做的不包辦代替。交叉穿鞋帶發(fā)生混淆時,作必要指點。打結(jié)時逐個檢查、糾正。經(jīng)過反復練習,再全部放手。在整個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耐心,不能急躁,孩子能學多少是多少,慢慢來!氨鶅鋈叻且蝗罩,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兩次教育就能奏效的,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五、結(jié)語
總而言之,為了幫助智障孩子樹立自理的意識,關鍵在于引導他們從身邊的小事學起,從生活中學習,通過家校配合,逐步培養(yǎng),反復訓練,才能使他們早日獲得自理能力。
參考文獻:
[1]陸蓉.讓流動的資源落地開花——課程游戲化建設中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J].考試周刊,2017(A4):186.
[2]吳寧.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游戲教學法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7(A4):119.
[3]張艷.幼兒園游戲化課程的實踐與思考[J].小學生(中旬刊),2017(12):65.
[4]馮燾.游戲化讓幼兒課程靈動起來[J].考試周刊,2017(96):177.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