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震孺 明史·方震孺?zhèn)?閱讀附答案
發(fā)布時間:2019-01-25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明史方震孺?zhèn)?/p>
方震孺,字孩未,桐城人,萬歷四十一年進士。熹宗嗣位,逆黨魏忠賢內(nèi)結(jié)客氏。震孺疏陳三朝艱危,言:宮妾近侍,顰笑易假,窺瞷可慮。中旨頻宣,恐蹈斜封隱禍。其春巡視南城。中官張曄、劉朝被訟,忠賢為請。震孺不從,卒上聞,忠賢益恚怨。遼陽既破,震孺一日十三疏,請增巡撫,通海運,調(diào)邊兵,易司馬。日五鼓撾公卿門,籌畫痛哭,而自請犒師。是時,三岔河以西四百里,人煙絕,軍民盡竄,文武將吏無一騎東者。帝壯其言發(fā)帑金二十萬震孺犒師六月震孺出關(guān)延見將士吊死扶傷軍民大悅帝命震孺巡按遼東監(jiān)紀軍事議者欲棄三岔河,退守廣寧,震孺請駐兵鎮(zhèn)武。軍法不嚴,震孺請敕寧前監(jiān)軍,專斬逃軍逃將。并從其言。然是時,經(jīng)、撫不和,疆事益壞。震孺再疏言山海無外衛(wèi),宜亟駐兵中前,以為眼目。不省。明年正月,任滿,候代前屯,而大清兵已再渡三岔河。先鋒孫得功不戰(zhàn),而呼于鎮(zhèn)武曰兵敗矣,遂走。列城聞之皆走,惟震孺前屯無動。當是時,西平守將羅一貫已戰(zhàn)死,參將祖大壽擁殘兵駐覺華島上。于是震孺召水師帥張國卿相與謀曰:今東師四外搜糧,聞祖將軍在島上有米豆二十余萬,兵十余萬人,民數(shù)萬,戰(zhàn)艦、器仗、馬牛無數(shù),東師即媾得島兵,得島兵以攻榆關(guān),豈有幸哉?于是震孺、國卿航海見大壽,慷慨語曰:將軍歸,相保以富貴;不歸,震孺請以頸血濺將軍。大壽泣,震孺亦泣,遂相攜以歸,獲軍民輜重無算。
。ü(jié)選自《明史方震孺?zhèn)鳌,有刪改)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 帝壯其言/發(fā)帑金二十萬震孺犒師/六月/震孺出關(guān)/延見/將士吊死扶傷/軍民大悅/帝命震孺巡按遼東/監(jiān)紀軍事/
B. 帝壯其言/發(fā)帑金二十萬震孺犒師/六月/震孺出關(guān)/延見將士/吊死扶傷/軍民大悅/帝命震孺巡按/遼東監(jiān)紀軍事/
C. 帝壯其言/發(fā)帑金二十萬震孺犒師/六月/震孺出關(guān)/延見/將士吊死扶傷/軍民大悅/帝命震孺巡按/遼東監(jiān)紀軍事/
D. 帝壯其言/發(fā)帑金二十萬震孺犒師/六月/震孺出關(guān)/延見將士/吊死扶傷/軍民大悅/帝命震孺巡按/遼東監(jiān)紀軍事/
11.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萬歷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年號。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
B. 中旨指唐、宋以后不經(jīng)中書門下而由內(nèi)廷直接發(fā)出的敕諭。
C. 斜封即斜封官,也稱墨敕斜封官,是非正式任命的官員。
D. 巡撫是中國明清時巡視各地軍政、民政的大臣,又稱巡按。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方震孺不畏權(quán)貴。魏忠賢替宦官張曄、劉朝說情,方震孺不聽從,將事實報告皇帝。
B.方震孺嚴肅軍紀。他命令寧前監(jiān)軍專門負責逃兵逃將,但終究無法挽回邊事危機。
C.方震孺勇于擔當。遼陽失陷后,他一面為朝廷出謀獻策,一面主動請纓去犒勞軍隊。
D.方震孺富有遠見。他預(yù)見到爭取祖大壽的重大意義,親自渡海前往,成功將他勸歸。
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震孺再疏言山海無外衛(wèi),宜亟駐兵中前,以為眼目。不省。
(2)將軍歸,相保以富貴;不歸,震孺請以頸血濺將軍。
答案:
。ㄒ唬┪难晕拈喿x(19分)
10.(3分)B
11.(3分)D(巡撫是中國明清時地方軍政大員之一。又稱撫臺。巡視各地的軍政、民政大臣。巡按,又稱按臺,代表皇帝巡視地方,專門負責監(jiān)察各省及府、州、縣行政長官。)
12.(3分)B(不是方震孺命令寧前監(jiān)軍,是方震孺請求皇帝命令寧前監(jiān)軍。)
13. (10分)
(1)震孺兩次上疏說山海關(guān)沒有外圍防衛(wèi),應(yīng)立刻在中前駐兵,作為耳目。(皇帝)不省察。(再疏,兩次上疏;亟,立刻、馬上。)
。2)將軍回去,(我們)保你富貴;不回去,請允許震孺我用頸上鮮血濺在將軍身上。 ( 相,在這里是指代性副詞,指祖大壽;以,介詞,用。)
【參考譯文】
方震孺,字孩未,桐城人,萬歷四十一年考中進士。熹宗繼位,逆黨魏忠賢在宮中勾結(jié)客氏。方震孺上書陳說三朝的艱難危險,說:宮妾近侍,容易假裝獻媚地諂笑,窺探政事,值得憂慮。內(nèi)廷直接發(fā)出的敕諭頻頻宣讀,恐怕會重蹈唐代斜封官的覆轍。這年春天巡視南城,宦官張曄、劉朝被訴訟,魏忠賢替他們說情。方震孺不聽從,最終報告了皇帝,魏忠賢更加怨恨他。遼陽失陷后,方震孺一天上了十三道奏疏,請求增派巡撫,疏通海運,調(diào)遣邊兵,改換司馬。一天五次敲擊公卿的門,一邊籌劃一邊痛哭,并且請求自己去犒勞軍隊。這時,三岔河以西四百里,人煙滅絕,軍民全都逃竄了,文武官員沒有一騎向東;实鄹锌难哉Z勇壯,調(diào)撥錢幣二十萬兩給方震孺去犒勞軍隊。六月,方震孺出關(guān),延請召見將士,吊唁死者,救扶傷者,軍民十分喜悅。皇帝命令他巡按遼東,監(jiān)管軍事。一起商議的人想要拋棄三岔河,退守廣寧。震孺請求駐兵鎮(zhèn)武。軍法不嚴,方震孺請求皇上命令寧前監(jiān)軍,專門斬殺逃兵逃將;实鄱悸爮乃囊庖姟H欢@時經(jīng)略和巡撫不和睦,邊疆之事更加危急。震孺兩次上疏說山海關(guān)沒有外圍防衛(wèi),應(yīng)立刻駐兵中前,作為耳目。皇帝不省察。第二年正月,任期滿,等候代理前屯,而大清兵已經(jīng)第二次渡過三岔河。先鋒孫得功沒有迎戰(zhàn),卻對著鎮(zhèn)武呼喊兵敗了,就逃走了。各城聽到消息都逃走了,只有方震孺的前屯沒有動。正在這時,西平守將羅一貫已戰(zhàn)死,參將祖大壽聚集殘兵駐扎在覺華島上。于是方震孺召見水軍元帥張國卿一起商量說:現(xiàn)在東面的軍隊外出到處搜索糧食,聽說祖將軍在島上有米豆二十多萬,士兵十多萬,百姓數(shù)萬,戰(zhàn)艦、武器、馬牛無數(shù),東面的軍隊如果聯(lián)合島兵,得到島兵來攻打榆關(guān),難道會有好事嗎?于是方震孺、張國卿渡海見祖大壽,激動地說:將軍回去,我們保你富貴;不回去,請允許震孺我用頸上鮮血濺在將軍身上。祖大壽痛哭,震孺也哭,于是相攜而歸,獲得軍民輜重無數(shù)。
相關(guān)熱詞搜索:明史·方震孺?zhèn)?/a> 閱讀附答案 明史王守仁傳閱讀答案 明史張溥傳閱讀答案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