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亚洲欧a∨人在线观看|欧美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久久97AV综合

        隱性德育視角下的高職院校社團建設研究綜述

        發(fā)布時間:2019-08-06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摘要】本文以隱性德育和高職院校社團建設研究為基礎,綜合目前國內(nèi)外研究情況,分別著重對隱性德育和高職院校學生社團建設相關內(nèi)涵的界定、特征的分析、功能的探討、發(fā)展現(xiàn)狀與對策等方面進行了梳理和歸納,并最后對相關研究進行了簡單述評。
          【關鍵詞】隱性德育 高職院校 社團建設 研究綜述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6-0031-02
          高職院校學生社團是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和活躍校園文化的自發(fā)性群體組織,也是對大學生實施德育的“第二課堂”。從隱性德育的視角對大學生社團建設進行研究,是新時期進一步提高德育實效性和促進大學生社團健康發(fā)展的需要,這對加強高校社團建設,深入貫徹落實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的“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義。
          一、關于隱性德育的研究
          自從1968年美國學者杰克遜提出“隱性課程”這一概念開始,隱性德育逐漸進入學者研究領域,而我國對隱性德育的正式研究起步較晚,始于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目前關于隱性德育的研究主要表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
          1.有關隱性德育內(nèi)涵、特征的研究
          有關隱性德育內(nèi)涵的研究十分豐富。廣大學者從環(huán)境論、載體論、方法論等角度進行了論述。如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從環(huán)境論的角度闡述了,“隱性德育就是那種不露痕跡的思想道德教育,它是行為主體在某種環(huán)境中,有意或無意地獲取非預期的某種經(jīng)驗的過程”。[1]曹勇[2](2003)從載體論的角度認為,所謂隱性德育是教育者以活動、環(huán)境、制度等為載體,通過暗含的、間接的途徑來引導受教育者的思想與行為無形之中受到教育的過程;席彩云[3](2006)則從方法論的角度闡述了隱性德育的概念。
          目前,學者對隱性德育特征的研究,主要從隱性德育的實施方式、內(nèi)容、效果、主客體、載體等方面入手進行了分析。如,薛莉[4]在《學校隱性德育及其特點探微》一文中認為隱性德育相比顯性德育具有:實施方式的潛隱性與教育意圖的明確性、內(nèi)容的潛在性與載體的豐富性、影響的長期性和結果的不可測量性的特點;劉博[5]在《隱性德育研究》一書中認為隱性德育具有:教育載體的多樣性、教育手段的隱蔽性、教育地位的平等性、教育內(nèi)容的滲透性、教育效果的持久性和非預見性的特點;北京教育學院的德育專家組[6]編寫的《隱性德育》一書中闡述了隱性德育具有:時空的開放性、主體的全員性、客體的體驗性、效果的愉悅性的特點。
          2.有關隱性德育的功能、作用與價值研究
          國內(nèi)外研究發(fā)現(xiàn),隱性德育主要具有導向功能、陶冶功能、規(guī)范功能,以及對個體、社會和文化的多重作用。秦永芳[7]認為隱性德育具:陶冶功能、導向和激勵功能、約束和規(guī)范功能;孫旸[8](2014)認為隱性德育具有:為學生提供價值導向作用、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作用、完善高校品德機制的作用;王立群[9]在《我國高校隱性德育研究》中認為隱性德育具有協(xié)調價值、認識導向價值、行為規(guī)范與約束價值、發(fā)展價值。也有學者認為隱性德育課程具有對個體、社會和文化等多方面的作用[10]。
          3.關于隱性德育與顯性德育的關系研究
          對隱性與顯性德育關系的研究,目前國內(nèi)比較認可靳玉樂[11]的觀點,他在《潛課程論》一書中認為隱性與顯性德育之間存在有五種關系:①并列關系;②遞進關系;③逆反關系;④轉換關系;⑤互補的關系;另外,莫欣[12](2008)認為隱性與顯性德育之間是既相互對立、相對獨立,又相互制約、相互滲透、相互轉化的關系;鄧向群[13]在《略論顯性德育與隱性德育區(qū)別》一文認為它們之間具有內(nèi)涵、功能、主客體關系的區(qū)別。
          二、關于高職院校社團的研究
          近年,隨著國內(nèi)高等職業(yè)教育的研究不斷深入,高等職業(yè)教育中學生社團的相關研究也開始逐漸豐富起來,主要集中如下幾個方面:
          1.有關高職院校社團內(nèi)涵、特征的研究
          學生社團的內(nèi)涵目前使用較多的概念是2005年共青團中央、教育部發(fā)布的(中青聯(lián)發(fā)[2005]5號文件)中對學生社團的定義,文件指出:“大學生社團是由高校學生依據(jù)興趣愛好自愿組成,按照章程自主開展活動的學生組織”。[14]
          目前學者對有關學生社團特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發(fā)性、多樣性、目標性、自主性、實踐性等方面。如,伍德勤在《大學生社團活動的理論與實踐》一書中認為高校學生社團具有:組織的自發(fā)性、結構的松散性、類型的多樣性、目標的趨同性、管理的自主性、活動的開放性等特點[15];
          2.對高職院校學生社團育人功能與作用的研究。如,李萌[16](2011)認為,高職院校學生社團具有促進學生職業(yè)道德、心理素質、社交能力等職業(yè)素質提升的作用;
          3.對學生社團與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相互關系的研究。如,劉紋伽[17](2012)
          以阜新高等?茖W校為例,從與專業(yè)結合發(fā)揮專業(yè)教學功能;發(fā)揮典型社團的教育功能;發(fā)揮社團的自我教育功能;通過與社會的良性互動深化學生社團的教育教學功能等四方面分析了高職院校學生社團的教育教學功能。
          4.關于高職院校學生社團建設與管理的研究。如,黃亞惠[18](2009)在論文中提出通過目標管理法的全新視角,加強學生社團的建設和管理,達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推進素質教育的目的,從而實現(xiàn)高職教育培養(yǎng)目標。
          三、研究述評
          綜合國內(nèi)外研究情況,學者對有關隱性德育和高職院校社團建設的研究成果頗為豐富,對我國隱性德育和高校社團的建設研究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和借鑒意義,但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育體制的影響,我國的德育模式還是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主的顯性德育模式,因此,廣大學者們對學生社團的研究也是囿于顯性德育思維模式,而真正以隱性德育視角探討高等職業(yè)院校社團建設的研究成果還是很少,只是在少數(shù)文章中有所涉及且零碎不系統(tǒng)。另外,我國對高等職業(yè)院校社團正式研究的歷史較短,再加上受多元文化、以及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影響,國內(nèi)更關注社團在拓展大學生綜合素質和促進學生社會化方面的功能,而對社團具有的隱性德育功能探討較少。因此,以隱性德育視角研究高職院校社團的建設以及對高職院校社團具有的隱性德育功進行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有著較大的空間,這也是值得廣大學者深入研究探討的時代課題。以此為契機將隱性德育和高職院校學生社團建設進行融合研究,并著重對高職院校社團具有的隱性德育功能進行深入系統(tǒng)的探究,將有助于彌補相關研究領域的空白,并希望論文的研究將有助于相關理論研究的豐富和促進我國高職院校德育從理論走向實踐,為提高我國高職院校德育的實效性和促進高職院校德育的發(fā)展探尋一條新的可行性道路。

        相關熱詞搜索:隱性 德育 視角 社團 綜述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smilezhu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