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水平測試培訓課程評價的個案與區(qū)域推廣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9-08-07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摘 要:本文在普通話水平測試培訓課程評價理論框架的指導下,以H學院和Y市普通話測試站的課程評價實踐為例,進行個案研究以及進一步的區(qū)域推廣研究。設計并總結了普通話課程評價的指標體系、注意事項,展開了評價反思,這些有助于進一步深化普通話課程評價理論與實踐研究。
關鍵詞:普通話課程 評價 個案研究 區(qū)域推廣
普通話水平測試培訓是指針對普通話水平測試而進行的為應試人學習普通話服務的培訓(下文對這種“應試人”稱為“學習者”)。普通話水平測試培訓課程評價是運用科學方法,對普通話水平測試培訓課程(以下簡稱“普通話課程”)滿足社會與個體需求的程度作出判斷的活動。但是時至今日,對普通話課程評價鮮有研究。
普通話課程具有極強的特殊性。與全日制的大中小學課程明顯不同的是,它無法歸類到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或校本課程中。普通話課程的課程來源是普通話水平測試這樣一種國家法律規(guī)定的語言標準化測試,課程內(nèi)容設置主要依據(jù)教育部、國家語委制定的《普通話水平測試大綱》,由此看來它有些像國家課程。關于它的課程內(nèi)容,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語言文字工作部門可以根據(jù)測試對象或本地區(qū)的實際情況,決定免測“選擇判斷”測試項,例如湖南省就對“選擇判斷”測試項予以免測。同時,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都根據(jù)本地區(qū)實際,編輯出版并采用了各具特色的教材,由此看來它又像地方課程。它的課程實施的主要承擔者往往是直接面向考生的測試站點,而這一般又主要依托中等及其以上的學校。每一個培訓單位,在課程內(nèi)容、師資聘用、組織形式、教學模式等方面常常擁有較大的自主權,這些又與校本課程很相似。
普通話培訓課程學習者之間差異極大,如果同一課程采用混合組班的形式,同一班的學習者在年齡、智力、職業(yè)背景、學習和工作經(jīng)歷、學習動機與態(tài)度、學習時間和學習壓力等方面情況不同;如果采用層級分類、合作互助、條塊分割、課程延伸等其他教學模式,則對師資、場地設備、學習資源、教學管理等提出了更精細、更嚴格的要求:這些都決定了課程評價實施起來難度更大,更需要清醒的課程意識、科學的評價理論和合理的操作方案。
一、評價框架
本課題運用現(xiàn)代課程論,構擬并初步實施了普通話課程評價的初步框架。2012年以來,以該框架為基礎,針對H學院①普通話培訓測試站設計并實施了普通話課程評價,取得了初步成功。隨即在Y市②普通話培訓測試站進行區(qū)域推廣,也取得了積極成果。
該框架涵蓋了普通話課程評價的6個方面,簡明回答了“為什么評價”“評價什么”“為誰評價”“誰來評價”“怎么評價”“靠什么來評價”等6個問題,即評價的目的、對象與范圍、服務對象、評價主體、評價過程與方法、評價模式等,F(xiàn)簡要介紹如下:
為什么評價?普通話課程評價,基本目的是準確、具體、全面地判斷該課程促進學習者掌握標準的普通話、提高學習和運用普通話能力的需求之滿足程度。
評價什么?普通話課程的評價對象包括課程標準評價、課程資源評價、施教評價、學業(yè)評價以及元評價。
為誰評價?普通話課程評價的服務對象包括:評價的委托人和利益相關者。具體到H學院和Y市,普通話課程評價的服務對象主要是H學院和Y市語委及其培訓測試站、培訓者、學習者及其家人等。
誰來評價?具體到H學院和Y市,其普通話課程評價主體既有站內(nèi)擔任培訓的教師、學習者、培訓測試站管理干部等內(nèi)部人員,又有外單位的同行。
怎么評價?評價過程和方法很多。具體到H學院和Y市普通話課程,評價過程為6步評價法(確定方案、搜集信息、組織材料、分析資料、報告結果、實施元評價),采取的評價方法主要是文獻法、觀察法、訪問法、敘事法、問卷法、錄像法、錄音法、書面測驗法、個案研究法、統(tǒng)計分析法等。
靠什么來評價?課程評價的模式很多,迄今為止,使用最為普遍的是CIPP模式。CIPP是背景(context)、輸入(input)、過程(process)和成果(product)這四種評價,該模式由美國著名評價理論家斯塔佛爾比姆于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創(chuàng)立。無論最初的4步驟的評價模式,還是后來的7步驟的評價模式,從理論上看,都比較適合評價普通話課程。
二、評價方案
2012年以來,針對H學院普通話培訓測試站和Y市普通話培訓測試站設計并實施了普通話課程評價。現(xiàn)將該評價方案的主要內(nèi)容簡介如下:
。ㄒ唬┰u價原則
根據(jù)湖南省對省、市州和高校測試機構普通話培訓測試工作進行檢查評估的已有經(jīng)驗,確定評價原則為四條:注重實效與監(jiān)督管理相結合的原則,導向性、激勵性與可行性原則,實行條件、過程、效果檢查相結合的原則,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
。ǘ┰u價指標體系
評價指標體系由6個一級指標(課程目標、課程方案、課程資源、施教情況、學業(yè)進展和教師成長)和若干個二級指標組成。詳見表1《普通話課程評價指標體系(試行)》。評價內(nèi)容(檢測要素)力求準確、全面地反映普通話課程狀況。內(nèi)部和外部人員聯(lián)合打分,最后給出等級評定和評價報告。
表1:普通話課程評價指標體系(試行)
評價
內(nèi)容評價
要點主要內(nèi)涵等級判定評價
方法
優(yōu)良尚可較差
背景
評價課程目標社會
行業(yè)期望課程目標與社會和行業(yè)職業(yè)對
本課程期望的吻合程度 調(diào)查法、文獻法、文件法、訪問利益相關者
學生
發(fā)展需求課程目標與學生個體對本課程需求的吻合程度
學校
課程資源課程目標與學校課程資源可實現(xiàn)性的吻合程度
輸入
評價課程方案內(nèi)容
重構課程內(nèi)容與背景需求的吻合程度和科學性、可行性 調(diào)查法、文獻法、文件法、訪問其他方案、費用分析
相關熱詞搜索:個案 培訓課程 普通話水平 區(qū)域 評價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