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變革:從教師素質觀到教師質量觀
發(fā)布時間:2019-08-20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關鍵詞: 教師;教師質量;教師素質
摘 要: 我們應超越行之有年的教師素質觀,代之以教師質量觀。教師是學校的主體,教師
質量是學校質量、教育質量的要素之一,也是學校質量、教育質量的決定性因素。教師質量內容包括教師生命質量、知識質量、教藝質量、關系質量、工作質量。為了提升教師質量,尚須打造質量理念、建立師本培訓制度、提倡教育家辦學、提升教師社會地位。
中圖分類號: G4002;G52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12435(2010)01000904
Concept Shift: from Teachers’ Qualification to Teacher’s Quality
JIN Weicai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0, China)
Key words: teacher; teachers’ quality; teachers’ qualification
Abstract: We should transcend the idea about teachers’ qualification and replace it with the idea about teacher s’ quality. Teachers are subjectivity of a school, so a teacher’s quality is one of essences of education quality and school quality, as well as a decisive factor. Teacher s’ quality includes teachers’ life quality, knowledge quality, teaching skill quality, relation quality, and work quality. To promote teachers’ quality, we must construct the idea about teachers’ quality; establish training system based on teachers, advocate educators’ running a school, and raise teachers’ social position.
教師質量既是教育質量的組成部分,是學校質量的要件之一,又是教育質量的決定因素。因為教師是學校的主體,學校品牌取決于教育質量,教育質量取決于教師質量!吧讲辉诟,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名師傳揚著學校的知名度與美譽度,名師贏名校。同時,教育質量的落點與結點是學生質量,而學生質量——學生成長成才成人,根本上取決于教師的質量,名師出高徒。鑒于教師素質觀之缺失,本文提出以教師質量觀超越教師素質觀,并就教師質量的意義、內容及行動作一探討。
一、超越教師素質觀
素質一詞,本是生理學術語,又名遺傳素質,《辭海》釋為“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點,主要是感覺器官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方面的特點!备拍罘夯,素質一詞又指人以先天生理特征為基礎,在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的影響下,形成并發(fā)展起來的身體和心理方面相對穩(wěn)定而鞏固的特性。素質表現(xiàn)為個體品質的內在狀態(tài),具有個體性特征。教師素質則是指教師特有的品質狀態(tài),它不僅具有個性化的特征,而且還具有專業(yè)化的特征。教師素質只是部分體現(xiàn)了教師職業(yè)要求。因此,以教師素質觀為教師隊伍建設的主導理念有其先天不足。
教師素質觀之于教師要求的缺失為:(1)要求全面,標準高,但過于理想化。教師素質包括德、才、學、能、體及心理等各個方面,從言到行,從內心到外表,從理性到非理性。這種高標準的要求,未免太理想化,使不少中小學教師感到有些“可望而不可及”;(2)要求過于抽象,缺乏可操作性。如“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熱愛教育事業(yè),熱愛學生”、“有扎實牢固的專業(yè)知識”、“有良好的身體和心理素質”等等,這種要求過于抽象,具體操作起來困難較大;(3)要求過于泛化,沒有突出教師特色。教師素質除了“教育科學”方面的素質較有特色外,其他方面的素質似乎適用于各行各業(yè)。教師的素質應有與其他行業(yè)相區(qū)別的要求;(4)要求過于籠統(tǒng),缺乏層次性。教師素質,既有思想意識方面的,又有知識技能方面的,既有身體方面的,也有心理方面的。這些素質依次排列,無主次之分,使教師有無所適從之感;(5)缺乏科學的評價標準。如何評價教師,目前還缺乏一個科學的合理的評價體系。[1]而且,教師素質觀只注重教師品質的個性化、內蘊性,至于其外化、外展如何,則不在話下,所以往往注重教師的學科專業(yè)化,而疏于教職的專業(yè)化(包括教育科學理論和教育實踐技藝、教師專業(yè)道德,尤其是后兩者);單純強調教師的實體品質(通常所謂的教師素質),而疏忽其關系品質(諸如教師關系質量、工作質量、生命質量)。要超越這種教師素質觀,就要跳出狹窄的視域,站在新的高度,秉持教師質量觀。
質量,即一組固有特性滿足利益相關者要求的程度。教師質量就是教師的一些特性滿足利益相關者(學生、社會、政府、用人單位等)要求的程度。教師的一些特性指的就是教師的基本素質等,“利益相關者”主要指學生、社會、政府、用人單位以及教師自身等。教師質量的內容涵蓋教師基本素質、關系質量、工作質量與生命質量。
樹立教師質量觀,首先可以承接教師素質觀的“合理內核”,又超越其局限性。教師質量觀不是全盤否定教師素質觀,而是合理地揚棄后者。也就是說,教師質量既包含教師的內在特性(教師素質),又涵蓋這些特性滿足利益相關者要求(教師工作質量、生命質量);
其次,可以從結構取向過渡到功能取向。一直以來,學界關于教師素質結構,聚訟紛紜,莫衷一是,有七素質說、六素質說、四素質說、三結構說、三系統(tǒng)說
七素質說 ——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文化素質、能力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和外在素質七項因素”;六素質說——教師素質主要包括知識、智能、個性三方面的靜態(tài)素質和協(xié)同性、系統(tǒng)性、事業(yè)性三方面的動態(tài)素質”;四素質說——教師的素質包括思想政治素質、文化素質、心理素質、生理素質等或思想品德、知識、智能(智力和能力)、身體四方面的素質;三結構說——教師的素質可分為三個結構層面:一是生理素質結構層面,指體態(tài)、儀容等與教師職業(yè)有關的生理條件。二是教師特有的氣質與個性結構層面。三是教師特有的知識結構以及由知識轉化的多重能力結構,還包括思想、政治以及職業(yè)傾向;三系統(tǒng)說——由動力系統(tǒng)─思想品德素質、知識系統(tǒng)─知識素質、能力系統(tǒng)─能力素質三個系統(tǒng)構成的結構模型。(郭卜樂.教師素質[EB∕OL]./cpo/teach/xxgl/jsdw/jssz.htm)
,還有五素質說
五素質說——師德素質、業(yè)務素質、心理素質、審美素質、教師人格。(朱仁寶,王榮德主編.21世紀教師素質修養(yǎng).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1.)
,四維結構說
四維結構說——動力篇:遠大的人生理想、高尚的道德品質、摯著的敬業(yè)精神、健康的身心狀態(tài);學識篇: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淵博的專業(yè)知識、創(chuàng)新的思維方式、豐富的社會經(jīng)驗;授業(yè)篇:明確的授業(yè)目標、暢達的教學語言、科學的育人方式、和諧的師生關系;形象篇:文明的話語談吐、得體的行為舉止、獨特的個性風采、良好的審美修養(yǎng)。(鞠獻利著.教師素質論.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14.)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