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家經典摘抄
發(fā)布時間:2017-02-09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巴金家經典摘抄篇一:巴金《家》讀書筆記
巴金《家》讀書筆記
114班 劉嘉平
讀文學著作又是這個話題。從剛上初中到現(xiàn)在語文老師都免不了提上幾句要多讀文學著作。一聽到這我就滿頭包了。緣由在我的字典里文學著作免不了都是哲學所謂的滿腹經綸既枯燥又煩悶?梢詾榱藨独蠋熞惨仓^皮上于是挑了本巴金的《家》。
激流者何許人也
不讀不知道一讀嚇一跳。原來《家》是中國文學史上繼《紅樓夢》之后又一部描寫封建大家族潰敗的杰作!都摇纷鳛榘徒鹱罹叽硇缘淖髌泛椭袊F(xiàn)代最杰出的長篇小說之一標志著巴金思想藝術的最高代表成就。作品富于意義的深刻思想內涵是通過極具特色的藝術手段得到揭示的。《家》里的感情激流特別能扣動人們的心扉那是因為作品里許多悲傷的情節(jié)大都來自于作者的親身經歷其中浸染著作者強烈的愛和恨。
人物者激游之魂也
《家》最突出的藝術特色是塑造了一系列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包含著豐富的生活內容滲透著作家的愛憎感情寄托著作家的美好理想。覺新、覺慧、鳴鳳、高老太爺堪稱現(xiàn)代文學史上有口皆碑的藝術典型。其中“覺新性格”已成為失去自我具有雙重性格的現(xiàn)代知識分子的代名詞。在對比中刻畫人物性格在《家》中是一個顯著的特點。不同性格的反比:覺新的懦弱和覺慧的勇敢克明的莊重和克定的輕薄琴的樂觀和梅的哀怨。相近性格的類比:覺慧的激烈與覺民的穩(wěn)重琴的游移和許倩如的堅定。同一人物在不同境況的自比:覺新在晚香樓上的哀痛和下樓后又同淑英嬉戲覺慧在周報社的充實和回家后的寂寞。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和復雜性以及人物性格的對立和差別。這種對比常常通過在同一事件或場面中各人的不同表現(xiàn)得到展現(xiàn)這就使不同的性格或同一人物性格在不同側面的映襯中更加鮮明。比如第 36 章定三兄弟都不相信“血光之災”的鬼話但覺新“擔不起那不孝的罪名”只好含淚依從;覺民要覺新去講道理對長輩還有所期待覺慧態(tài)度堅決主張不能屈服“應該反抗”。又如第 23 章寫土娼出身的連長太太到高家借住克明維護家庭的和自己的尊嚴大膽衛(wèi)道護法;克安明哲保身溜之大吉;克定卻想入非非意欲引狼入室。
情節(jié)者激流之形也
《家》是描寫的情節(jié)曲折奇異既描寫了鳴鳳投湖兵亂之驚梅之死覺民抗婚克定挨罵捉鬼鬧房祖父病故瑞玨身亡覺慧出走等激烈的矛盾沖突也定了劃船觀景炮燒龍燈年節(jié)團聚敬神守靈談心聚會等等。高家內部以覺新三兄弟的遭遇、命運特別是婚姻愛情為主要線索又交織著其他人物、事件、習俗構成一幅謹嚴而又豐贍的生活畫面生動地展示出封建家庭的丑惡和腐朽傾軋和迫害反抗和斗爭。前六章中主要人物或直接出場或著重提到主要情節(jié)線索或初見端倪或埋下伏筆。此后各章波涌浪疊不斷掀起浪峰直到瑞玨之死形成高潮最后以覺新初步覺醒覺慧出逃終篇顯示出大家庭的沒落和新一代力量的生長。
巴金不愧為現(xiàn)代語言藝術大師之一他為青年而寫作他的語言散發(fā)著青春的氣息!都摇纺苴A得無數(shù)青年讀者的心也得力于它那充滿抒情氣質的語言。巴金小說的語言清麗、流暢、明朗、自然。其代表作之一《家》值得一讀。
巴金家經典摘抄篇二:巴金家的賞析
巴金的<家>的賞析
巴金自己偏愛《霧、雨、電》,但最受讀者歡迎的則是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尤其是《家》。
關于愛情三部曲,劉西渭在《咀華集》里已有透辟的分析和批評,這里評介一下新文學史上擁有最多讀者一部小說棗《家》。
我最初讀的巴金作品,是愛情三部曲《霧?雨?電》,給我的印象很壞。不但文字談不上精美,所寫的人物也莫名其妙,因為中國從沒發(fā)生過它那其主義的革命,對那些虛無而瘋狂的角色無從理解。因此,巴金自己雖然每讀一遍便“淚浪滔滔”,但是在絕大多數(shù)讀者則味同嚼蠟。《家》則完全不同,所寫故事、人物、場景、園林的幽與美,梅花的色與香,缺乏陽光的古屋,連吐在地上的濃痰,讀者不但熟悉,并且有好多東西,直到今天還附在父輩和自己的身上。
“激流”這兩個字,頗能表達五四運動前后中國社會劇烈和巨大的變革,從家族本位社會向個人和國家本位社會的變革。首先是個人的覺醒,之后是個人從休戚相關、福禍與共的大家族的束縛(在悠久的年月安是中國人的安樂窩,在新時代的風暴里則成了牢籠)掙脫出來,面對國家和社會。《家》給予這一從舊到新的變革提供了典型人物和典型故事。這一大變革到今天已臨末期,但是還沒有完全過去,因此這部書的火焰還沒有熄滅,許多讀者還可以從《家》里拾取自己的哀歡。
假如我們單從題材的風上,變革的典型來肯定《家》這部小說,未免太不公道,太輕視它了。其實自新文學誕生以來,大多數(shù)的小說,都在描寫上述的變革,可是為什么《家》獨擁有最多讀者,而且歷久不衰呢?我們必須化點功夫去探求。這里先概述一下全書的梗概。??
小說一開頭寫風雪中那“黑洞”似的公館,結尾寫覺慧如鳥脫籠似的離家,搭上往上海的船,望著一江東去的秋水,他寫道:
“這水,這可祝福的水啊,它會把他從住了十八年的家?guī)У侥俏粗某鞘泻臀粗娜巳褐虚g去。”
這一開頭一結尾,頗有藝術匠心,在讀完全書之后,使人不能立刻離開書中的世界。 《家》雖然有不少缺點值得推敲,卻不愧是三十年代長篇小說的名著,足以和其它諸大家并耀爭輝。
《家》的主要缺點是通篇缺乏藝術錘煉。我
手頭的這部《家》,是一九五一年的修訂本,已改去“用字不妥當?shù)牡胤健奔啊皠h去一些累贅的字句”,可是若干章節(jié)讀來仍感到難以下咽?偫ㄕf來這部小說,描寫和敘述參半,“難以下咽”多在敘述的部分。許多對話,太急于表達思想,而失去口語的活氣和韻味,讀來好象聽演講。這些缺點與當時巴金的文學觀點有關。他無數(shù)次的表白:“文學是什么?我不知道,而且我始終就不曾想知道??我不曾讀過一本文學的書。”又:“我不是為做作家才來寫小說,是過去的生活逼著我拿起筆來!笨芍麑ξ膶W的粗暴和輕蔑。這當然是一種無知的幻稚。不論你出于什么動機寫小說,只要你當做文學作品出版,投進文學的世界,你就要受藝術尺度的衡量。
正因為在寫《家》時(當時二十八歲),巴金還對文學這樣蒙昧無知,居然寫出這樣一部不朽的作品,可見他天賦之高。這部小說的魅力在左列幾點:
(一)作者抓住了那個變革時代的焦點,抓住在變革中舊和新的人物典型,同時用一連串的典型沖突事件,表達了變革“激流”的澎湃!都摇肥羌ち髂甏囊皇组L歌。換個方式說,《家》的角色、情節(jié)和主題三者的配搭甚是勻稱、和諧。由于整體的結構完整,遂使部分文字的生澀和粗糙顯得有重要了。
(二)新文學誕生以來的小說,十部之中有九部,在寫作時都懷有一個文學以外的目標,巴金也未能免俗,但是《家》是為紀念他大哥寫的,他必須放下自己的“目的”,盡量接近真實。因此成為一部人情味最純、生活味最濃的小說。
(三)巴金一九五一年在《家》的《后記》最后一行寫道:
我始終記住:青春是美麗的東西,而且這一直是鼓舞我的源泉。
在他一切的作品中都滿溢著純潔的青春氣息。《家》尤其濃厚。這種氣息反映一顆單純的心靈,讀他的小說,你毫不感到是在絞汁寫出來的,是唱出來的,呻吟出來的,是自然的天吁。這不是藝術,而是天賦。如他所說:“永生在青春的原野”。
(四)巴金在一九三一年四月寫的《激流》總序,短短只有一千字,具有同樣意思的話重復了三次:(1):“這里面有愛,有恨,”(2)“我有我的愛,有我的恨,”(3)“??可以看見那一股由愛與恨,歡樂與受苦??”。他在其它作品中,和作品的序言或后記中,無數(shù)次的重復類似的話。讀者或許誤解他是一個愛恨分明的人,不,他是愛得深,恨得淺,愛得如火燒,恨得如雪融的人。換言之,他愛得認真,恨得軟弱。這因為他的恨根源于愛。因此在《家》里,我們覺得可愛的人十分可愛,可恨的人只感到可憫(含有同情的憐憫)。這里使人記起“哀而不傷、怨而有怒”那兩句話,《家》具有這兩種恰到好處之美。
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在中國,巴金是與茅盾、老舍、曹禺齊名的作家,現(xiàn)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席。1928年發(fā)表處女作長篇小說《滅亡》。著作甚豐,有《巴金文集》14卷;1987年又開始出版《巴金全集》。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戰(zhàn)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說《春天里的秋天》、《憩園》、《寒夜》;散文集《隨想錄》(5集);譯作有長篇小說《父與子》、《處女地》;回憶錄《往事與隨想》等。
巴金的代表作,在幾代讀者中最具影響的作品是《家》、《春》、《秋》(即〈激流三部曲〉)。這部蜚聲海內外的長篇巨制,通過一個大家庭的沒落和分化,描繪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潰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變舊生活的偉大力量。作者對題材熟悉和感受的親切,使作品獲得了巨大的震撼力。在動蕩、巨變、大浪淘沙的年代里,《家》、《春》、《秋》奏起的時代進行曲,在對青年進行反封建的啟蒙教育方面,曾起了很大的作用。特別是其中的《家》,起的作用更大。中國的封建社會延續(xù)了兩千年,反封建的任務異常艱巨。二百多年前,偉大的曹雪芹寫了《紅樓夢》,成為不朽的世界文學名著。巴金的《家、》《春》、《秋》是繼《紅樓夢》之后,描寫封建舊家庭敗落的最優(yōu)秀的小說。
藝術上,這3部長篇也是巴金全部作品中成就最顯著的作品。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同一類人物也有很細微差別。巴金不是憑客觀冷靜地描寫取勝,而是靠澎湃的激情折服人。他的小說,人物眾多,頭緒紛繁,卻寫得有條不紊,起伏有致。新時期寫的《隨想錄》轟動文壇,活畫出一位心地坦誠的作家的純潔靈魂!都摇贰ⅰ洞骸、《秋》和《寒夜》早已拍成電影,飲譽國外。
環(huán)境決定性格 性格決定命運
——讀《家》《春》《秋》有感
我曾讀過不少的文學作品,但巴金的〈激流三步曲〉—〈家〉〈春〉〈秋〉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我曾反復讀過好幾遍,然后深深的思考著環(huán)境,性格,命運到底存在什么樣的關系.
眾多讀者對<家>〈春〉〈秋〉中的覺民,覺慧,琴 為代表的新青年都持贊揚態(tài)度,當然我也并不例外.而他們則對覺新,淑貞和枚等人則主要持批判態(tài)度,只會罵他們是"懦夫",而我對他們主要持同情的態(tài)度.
就拿覺新來說吧!覺新,覺民,覺慧三兄弟盡管是同一個母親所生,而且生活在同一個家庭里,可是他們的處境卻并不相同.覺新是這個大家庭長房的長孫.的確,就因為這個緣故,就決定了他同他的兩個弟弟性格的不同.而性格的不同也就決定了他們命運的不同.
也許你會說既然覺新心中已有了梅表妹了,他就不應該接受他父親給他安排的他和李家的親事,而應該像覺民一樣心中已經有了琴表妹,就采取逃婚方式斷然拒絕祖父安排的他和馮家的親事.我們先分析一下覺新和覺民的不同吧!首先,梅和琴的家庭背景不同,琴家有比較疼她的母親,還稍微順從琴的意見,而梅的家似乎就沒那樣"民主"了,并且和高家還和高家稍有瓜葛.其次,梅和琴的性格截然不同,前者是典型的封建婦女的代表,而后者是新青年的代表.再次,正當他和祖父的關系鬧的不可開交,祖父正要登報不承認他是高家子弟之時,祖父又因病去世了,而當時,覺民的父親也死了,然后,就沒人再去管他的婚事了.覺民逃婚是成功了,他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運氣實在是太好了.而覺新就沒那樣好的運氣了,當時他父親和祖父都健在.假如,覺民采取了逃婚的方法,他們會采取封建社會大家庭的種種方法來對付他,直到他答應婚事為止.
也許你還會說既然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還不如像覺慧一樣離家出走,和高家斷絕關系. 而只要看一下覺新的生活處境,我們就知道那是絕對行不通的.當他父親去世的時候,他上面還有一個繼母,下面有兩個在校讀書的弟弟,在家有兩個妹妹.因此,當時,這個大家庭的重擔就自然而然的落在他的年青的肩上.他應該對那些人負責,不可能像覺惠那樣說走就走了.
況且,覺新也并不是生來就是"懦夫".當初,他心里也燃燒過青春的火焰,他也奮斗過,他也憤怒過,他也有過不斷的同長輩們有所沖突,但他的奮斗毫無結果,他不能說服他們,不能改變他們,而為了過幾天平靜的日子——當然,人人都想過平靜的日子,這無可厚非吧!
他被迫無奈之下,才發(fā)明了這種處家的態(tài)度.他在可能的范圍內敷衍他們,討他們歡心,而事實上只有這樣才能過幾看似平靜的生活.
覺新的生活可謂悲上加悲,苦上加苦,父親逼他娶自己不喜歡得人,而后來終于和妻子李氏有了感情,長輩門又在妻第二次生產的時候用"血光之說"折磨死了妻.而他把自己生存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愛子海臣身上,海臣卻又被意外地的疾病奪去了生命.試想,他的命運是如此的悲慘,而他有得到了誰的安慰和同情呢?而覺民和覺惠生氣的時候,也會無所顧及的罵覺新是"懦夫",他們不知道他大哥有多難過和無可奈何嗎?
覺新的性格的改變并不是突然的.第一個打擊落在他頭上,他苦苦的掙扎.于是,第二個打擊又接著來了.一次的讓步算是開了個端,以后不得不步步讓步.他終于漸漸沉落在他所厭惡的環(huán)境中去,一天一天的沉落下去,一重一重的負擔壓住了他.他還不時努力往上浮,幾次要浮上來,幾次又被壓下去,因為他也不甘心被人說是"懦夫".
環(huán)境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有怎樣的環(huán)境就有怎樣的性格,同時也就決定了有怎樣的命運了 。
大家似乎都沒有讀出在《家》中,巴金先生其實對覺慧是持批判態(tài)度的嗎?三少爺對鳴鳳的愛并不徹底,他雖然愛她但還帶著僥幸和同情的心態(tài)。也就是說他雖然滿嘴里喊的是“新思想”但并沒有真正地從心底革新自己,直到鳴鳳自殺后才真正覺醒!以下是巴金先生對覺慧明明知道鳴鳳要嫁人,不但不去救她反而假裝自己不知道的一段描寫:
“一天的功課很快地完結了。在歸途中,他又受到矛盾的思想的圍攻。他一句話也不說,臉色也很難看。覺民知道他有心事,也就不跟他多講話。
他們終于到了自己的家,走進二門,正遇見馮家接人的轎子出來,兩個仆人押送著。轎子里面?zhèn)鞒鰜砥鄳K的哭聲,雖然細微,但是哭聲進到了覺慧的心里。他并不分辨這是什么人的聲音,他相信那個人去了、永遠地去了。
轎子帶著哭聲去了,天井里還留著女傭、仆人和轎夫。他們聚在一起紛紛議論。高忠紅著臉嘰哩咕嚕地在罵“老混蛋”。文德在旁邊勸他不要亂講話。覺慧知道他們一定在談鳴鳳的事情,他甚至不敢多看他們一眼,就急急地走進里面去了!
諸如此類的描寫書中還有很多,大家可以在讀《家》時多多留意,體會其中用意! 其實,在《家》中巴金先生真正歌頌的是那些女性形象。就拿覺慧和鳴鳳的愛情來說,在覺慧唯唯諾諾的時候,鳴鳳卻毅然選擇用死亡來證明自己對愛情的執(zhí)拙與忠貞!其他的女性形象更是不必多說,比如大家都提到的梅還有琴甚至包括瑞玨,她們雖為女性但在那個年代卻比那些男人們更加勇敢,堅強!
希望大家再讀《家》時能多投給這些女性形象點目光,對《家》能有更深刻的認識!
巴金家經典摘抄篇三:巴金《家》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家》
小時候讀巴金先生的《家》,覺得這是個再枯燥不過的故事,復雜的人物關系,迥異的人物性格都讓人深感煩亂。而成熟后再看,卻仿佛讀懂了一個時代,一個社會,讀出了百般的滋味。
巴金先生用細膩的文筆刻畫出一個又一個個性鮮明、血肉飽滿的角色:高家三兄弟,梅芬,瑞玨,鳴鳳,高老太爺??正是在這些曾經擾人的各色人物身上,我看見了一個處在十字路口的時代,復雜、糾結卻又足夠真實。我想不光是在小說中,在那樣的時代里,大抵所有角色都逃不出三類。
守封建,不妥協(xié):高老太爺
高老太爺是典型的封建社會家族長,凡事我行我素。他專橫、冷酷,當他統(tǒng)治著這個封建大家庭的時候,他不能不選擇封建社會最傳統(tǒng)和有效的方式:專制。在高家,他的話就是法律,誰也不能反對。正如他所說:“我說是對的,哪個敢說不對?我說要怎樣就要怎樣作。”為了維護他眼中高家的興旺和安樂,他一手擋去了覺新明朗的前進道路,為他早早安排了婚事,釀成了最后覺新、梅芬和瑞玨三人間的悲;他堅決反對覺慧參加有關新思潮的社會活動,又企圖強逼覺民走覺新的老路:娶妻生子打理家業(yè),屈從封建;他還執(zhí)意將鳴鳳嫁與馮樂山,致使鳴鳳最后為了守住清白與尊嚴投河而死。這一切的一切無一不在訴說著他的專制。他活在舊世界里,習慣了軟弱與一塵不變,所以他不愿停下看看年輕人的大志,更別提聽聽民主的聲音了。同時,他畢竟是從舊社會走過來的人,封建禮教是他眼中老祖宗一早埋下的
根,萬萬斷不得,他誓死也不向新的風氣妥協(xié),一心拉著子子孫孫同他一塊留在封建的時代,守著祖宗,守著規(guī)矩。不得不說,高老太爺是全書封建人物中的最為典型的代表。 而他的死,則代表著封建社會終將崩塌。
在那個紛亂的年代里,“高老太爺”并不只是這一個,萬千的家庭都有他的身影。準確而言,這不單單只是一群人的存在,而是一股強大的封建力量在張耀舞爪,它阻礙著人們的思想,阻斷了社會的前進步伐。中國原本就大,各類階級各種身份參差不一,而這又是時代更迭的年代,封建泥古必然是廣泛存在的。老一輩活在自己最后的信念里,走不出舊社會,還企圖拉上家里的年輕人一同維護封建禮教,導致中國難以在一時間脫胎換骨,徹底擺脫那個魯迅先生筆下“吃人的社會”。
可再回到高老太爺?shù)纳砩峡矗膊贿^是個受封建影響過深的可憐老人。他一心要守住祖宗的規(guī)矩和思想,排斥新風氣,逼得孫子覺民離家出走。奄奄一息之時,他愿意做出妥協(xié),不再干涉覺民的婚事,只想讓覺民回家來,好見他一面。可見他并非鐵石心腸,他也有自己的感情,也是個疼愛小輩的家長,只是封建在他心底已藏得太深。封建社會是可怕的,而維護封建社會的群體則是可憐而可悲的。
寧麻木、受迫害:瑞玨、梅芬、覺新
覺新、瑞玨和梅芬三人在《家》中的輩分是相同的,但年輕的力量并沒有讓他們解脫,他們終究還是沒有逃過封建社會的迫害。
先說覺新和梅芬,他們相戀時,覺新還是一個意氣風發(fā)、心懷大
志的少年,他不僅在中國學堂里表現(xiàn)優(yōu)異,更考慮過遠赴德國留學,他曾經可能是這個家庭里第一個擺脫封建的人。梅芬是她的表妹,知書達理,溫柔婉約,他們二人的相戀仿佛早在家人的意料中,最初的時候,大家都把希望和祝福送給了他們?烧l能料到只因他們的母親在麻將桌上吵翻了臉,二人的愛情線就被“八字不合”四字硬生生掐斷。古言有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想八字不合只是個借口,他們最終沒有走到一起只是因為雙方的家長認了死理,下了狠心。封建社會里,家長摧毀年輕一輩的幸福,包辦婚姻,難道還是鮮見之事么?一方面是家長的命令,一方面是自己的愛情,覺新這個差一點就要跨出封建大門的人,卻做出了令人失望的選擇。他放棄了初戀,屈從于家人的安排。他和梅芬愛情的結束,也是他被迫害,逐漸走向墮落的開始。因為封建制度、封建禮教,他失去了光明的前途,失去了自由的生活,失去了純真的愛情,失去了兄弟的信任,最后,甚至失去了自己的妻與子。
還有一個女子的命運與覺新的交織在了一起,她就是瑞玨。同覺新一樣,她的婚姻也是由不得自己做主的,更何況她還是個女孩子家,出身又好,受到的管束和牽制也就更多了。嫁進了高家后,因為丈夫難忘初戀,她起初很難得到丈夫的愛與關心。隨著日子長了起來,丈夫終于對她敞開了心門,可這時候梅芬又因喪夫回到了他們的生活中。身是一個封建社會的弱女子,縱使心里百般不是滋味,她也不能表露出來,她大方忍受,依舊替丈夫操持著家里的大小事,還時常照顧梅芬的生活,沒人能懂她的委屈。后來高姥爺去世,瑞玨卻偏偏在
這時即將臨盆、陳姨太用迷信封建的說法說服了早已麻木的覺新,瑞玨不得不被移到城外生產,這也直接造成了她的難產以及離世。她是個徹頭徹尾的可憐人,覺新至少還曾接受過西方的教育,有過人生追求,然而她一生都在遭受著壓迫,從出生在封建社會,到死于封建迷信。
這三個人物代表著當時社會年輕人中的一類,大好的年華,卻最終敵不過封建的強大勢力,最終無聲無息地消失在那個時代里。
反封建,求新知:覺民、覺慧、琴
覺慧是高家三兄弟中最小的一個,也是最清醒的一個?傆腥苏f他是幼稚和沖動,可正是這幼稚和沖動讓他義無反顧地走在了社會的前端,擔起了反封建,宣傳新思想的重任。
他不像自己的大哥覺民那樣不知痛癢,他不愛整天面對著一張張受著封建毒害的臉孔,不喜歡時時受著封建禮教的束縛,不愿意生活在暗無天日的社會中,他勇于表達自己的憤慨和決心:“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給自己把幸福爭過來。”。所以盡管階級差異就明擺在眼前,他還是對鳴鳳動了情,找到了一份真摯的感情;雖然不知未來將要如何,但他依然跟隨自己內心所想,加入到熱情高漲的社會運動中去,宣傳新思想,抵制迫害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封建思想;當封建禮教帶走了他最愛的人,一步步摧毀了整個家庭,并逐漸逼近他,他只好選擇離鄉(xiāng)遠去,以追求真正的解放和自由。對于全書而言,覺慧的存在就是一縷曙光,不管現(xiàn)實有多黑暗,總還是有人清醒著,有人在朝光明的新方向邁進。
有萬千個覺新一般的軟弱者,也就有萬千個清醒著的“高覺慧”。新一代的知識分子組織社會活動,宣傳新思想,不做舊社會的擁護者。他們是一代不愿再忍受壓迫和毒害的人,盡管力量微小,風險又大,但他們每個人都在盡自己最大的可能去為這個民族、這個國家做些改變,只為早日帶領國家走出黑暗。
巴金先生的《家》讓生活在和平年代里的人重又走進那個忽明忽暗的時代,這個時代有死守封建,泥古不變者,有屈于禮教,麻木不仁者,有無所畏懼,宣傳新思想者。這三者彼此間都形成了對比,讓我們不禁思考,生活在那個年代,我們要做一個怎樣的人?而什么又是最為珍貴的?就我看來,最珍貴不過的是獨立的人格和一顆勇敢的心。對于殘酷的封建社會,我們不該維護,不該屈服,而應選擇獨立于其外,清醒而有追求,用一顆勇敢的心去追隨自己所渴望的明天。
作為一個現(xiàn)代的青年人,書里所說的東西我們并非全不可用,獨立的人格,勇敢的心,也是當今這個社會中難得的珍貴品質。保持清醒,獨立于盲目的人群之外,方能推動國家和時代的不斷進步。
相關熱詞搜索:摘抄 巴金 經典 巴金家美文摘抄 巴金的家的摘抄及賞析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