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報道的頑癥及對策 國際新聞報道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發(fā)布時間:2020-02-23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新聞報道中經常出現數字,作為量化的數據,能直觀、準確地傳遞信息,尤其是來自重要信源的數字,更能賦予新聞報道可信性與權威性。然而,在一些報紙版面上,數字新聞的“假大空”現象屢見不鮮,成了“頑癥”。我們必須采取切實措施杜絕這一“頑癥”,以增強新聞的真實性和可讀性。
一、 數字運用夸大失真、不合邏輯,謂之為假
癥狀:在一些報道中,數字運用、標題制作不嚴謹,缺乏對數字準確限定,導致數字夸大失真。
如杭州某報2005年12月一篇報道的標題為《發(fā)病超過20%女性感染者增多/疾控專家分析杭州市艾滋病防控現狀》。讀者讀了后會大吃一驚,怎么杭州的艾滋病率有這樣高?急讀正文,原文是“上升幅度超過20%”。但標題省去“超過20%”的限制詞“上升幅度”就大大不一樣了。又如2006年5月4日,有兩家報紙報道在杭州舉辦的第二屆中國國際動漫節(jié)時,標題都說“成交額21.6億元人民幣近1億美元”,而同一天另一家報紙則報道說“簽約項目共計48個,成交額21.6億元人民幣”。難道這家報紙漏報了“近1億美元”的巨大數字?查看5月1日這家報紙頭條報道“動漫節(jié)簽約項目,成交21億元”,文中有個括號說明“其中包括9906萬美元”。看來,是前兩家紙報沒有給“近1億美元”加上限制詞“其中包括”,讓讀者誤以為成交的有人民幣21.6億元,還有美元近1億。也有在文中為制造亮點而夸大數字的情況,如某報2006年5月3日的一條消息《千島湖沸騰了》中說:“昨日來千島湖的游客達11.23萬人次”,還說“游客中約有七成是自駕車族,昨日就有近5000輛來到千島湖”。細算一下,11.23萬的“七成”是78610,自駕車每輛滿座5人,應要1.57萬輛才行,而包括大型旅游車在內的近5000輛與之相差甚多。看來,這個“七成”顯然是太夸張了。
對策:這種數字錯誤的根源在于人為地制造看點和賣點,尤其在運用數字制作標題時,為追求新、奇、特,對數字描述斷章取義,結果造成文題不一致?此妻Z動,實則無益。這就違背新聞的真實性原則,有損數字的可信性和權威性。這并不是由于缺乏常識或工作失誤造成的,只要本著嚴謹求實的精神,這種錯誤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報道首先要真實、可信,尤其數字報道更應講究精確性和準確性。
癥狀:報道中數字運用經不起事實推敲和邏輯推理,依據數字導出的結論站不住腳;或者引用不科學的調查數據,結論以偏概全,給人假像。
如2005年某經濟報的一篇報道《銀行對小額賬戶收費調查》中說:“當調查閱卷中,問到如果一家銀行對低于300元的小額賬戶予以收費的話,儲戶是否會選擇不存該銀行或將錢轉存其他金融機構時,選擇‘是’的占19%,選擇‘否’的占11%,而有70%人選擇了‘不好說’;選擇‘是’和‘不好說’的人占到89%。由此看來,這家銀行一旦推行這一政策,將有近9成儲戶要流失。”很顯然,上述結論的得出是站不住腳的。選擇不存或轉存的儲戶只占調查總數的19%,有70%的儲戶并沒說明存、不轉或轉存,按照邏輯學的“同一律”原則,這則報道得出的“將有近9成儲戶要流失”的結論是錯誤的。又如,2006年五一黃金周前夕,一家報紙引用某旅游網站的網上調查數據,就得出結論說“今年五一,六成多市民將選擇自助游”。這種網上調查雖然方便,但因為調查的對象沒有涉及非網民,所以調查結果只能代表接受調查的部分人口的意見,不能做更大范圍的推論。新聞報道不加辨別加以引用,會誤導讀者。
對策:這種錯誤的根源在于沒有按照正確的邏輯思維方式對數據進行深入分析,導致邏輯所依托的前提與推理結論的相互矛盾。為此運用數字一定要注意它的科學性,并保證推算過程的準確性和邏輯性。報道引用調查數據,要注意其調查方法是否科學,應辨別數據的有效性,盡量避免引用有問題的數據。
二、數字運用過空過大,枯燥無味,謂之“大而空”
癥狀:一些數字報道的一個毛病是在數字選擇和運用上過空、過大,擺“大數字”,動輒就引用全國、全地區(qū)的宏觀數據,在成就性報道中尤為突出。
如某報一篇題為《我省制造業(yè)競爭力升級》的消息中說:“據省統(tǒng)計局最新統(tǒng)計,2002年浙江省規(guī)模以上制造業(yè)實現產品銷售收入8974億元,占全國的9.5%,在全國的位次從1998年的第5位上升到第4位”。應當說,這樣的成就是很可喜的。但與第1位的廣東、第2位的江蘇的相關數字比較后,可以發(fā)現隱藏的問題:2002年,浙江規(guī)模以上制造業(yè)產品銷售收入只有廣東的61.8%,江蘇的71.0%。2002年全國最大500家企業(yè),浙江入選數量僅為廣東的一半。這說明浙江大企業(yè)數顯然低于粵蘇兩省。與中小企業(yè)比較,大企業(yè)是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強、產品質量好、規(guī)模優(yōu)勢明顯的特點。因此,“我省制造業(yè)競爭力升級”這一主題就大打折扣了。反映全國、全地區(qū)宏觀數據的總量固然重要,但完全憑總量,不去作比較分析,普通讀者不僅對宏觀數據感到難以把握,有時反而被誤導。總量是有誤導性的。美國一本關于新聞寫作的教科書中舉了一例:根據聯邦調查局的數據,最近一年,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校園區(qū)發(fā)生的財產犯罪案件為1439起,多于其他四年制大學。那一年,杜克大學的財產犯罪案件為931起,名列排名底部。但實際上,在杜克擁有財產比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洛彬磯分校更為危險。對原始數據進行比率計算會告訴我們?yōu)槭裁础<永D醽喆髮W洛彬磯分校是所大學校,學生有36000人,而杜克是所小學校,學生有11600人。讓我們算一下人均財產犯罪案件數為:加利福尼亞大學洛彬磯分校:1439/36000=0.04;杜克:931/11600=0.08;換算成每百人財產損失案件數:加利福尼亞大學洛彬磯分校為4,杜克為8,比率為1:2,因此一名杜克學生隨身聽被盜的可能性是一名加利福尼亞大學洛彬磯分校學生的兩倍。
對策:1.一個反映總量的數字如果單獨看,它只是某個事物的具體反映,處于原始狀況,很難看出它所蘊含的豐富內容。只有當一個數字與其他相關聯的一個或幾個數字相比較,它才有意義。一種方法是縱向比較,即同一類事物前后的數字比較。比如今年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91443億元,與去年同期的67422億元相比增長10.9%,反映出我國經濟處在快速增長階段。還有一種橫向比較,即不同區(qū)域的同一類事物進行比較,或不同單位的同一類事物進行比較。即如上述所舉例的浙江制造業(yè)產品銷售收入與廣東、江蘇的比較,兩所大學財產犯罪案件的比較,通過將數字、百分比、比率、倍數、排名有機綜合,不僅使報道變得易懂,也揭示出數字所包涵的意義。
2.有時單個事物的總量,雖不需要作比較處理,但又顯得“大而空”,我們可以將數字折算或換算,予以個性化處理,讓數字新聞也變得有趣味。如,“據估計,5000萬美國煙民去年吸掉了6000億支煙”,這需要把數字轉化為易懂的詞語。我們可以計算出一個煙民每天的吸煙量為:6000億/5000萬/365=32.87≈33支,也就是一天一包半的量,可寫成“按她或他每天的劑量,煙民揉皺了第一個煙盒,第二包煙吸到了一半”。這遠遠比5000萬、6000億這些字直觀、生動得多。又比如2002年6月14日《人民日報》的一篇經濟報道《戰(zhàn)勝饑餓重在行動》中說;“目前,全世界每天因饑餓死亡人數達2.4萬,相當于每4秒中有一個餓死”,這里將每天的死亡人數換算成死亡頻率,更加突出其死亡人數之多,也容易讓讀者感受和認知其情勢的嚴重性。
3.幫助受眾解讀數字背后的“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辦”,深入闡釋數字所蘊含的意義。如2005年12月8日,在杭州絕大多數媒體刊發(fā)了浙江公開森林資源狀況的消息。同樣是新聞發(fā)布會,主要材料也大同小異。有三家報紙都從數字角度進行分析挖掘,但由于解讀的程度不同,效果大不一樣。
《杭州日報》的主題是:《我們周圍森林的地盤上升》,作者選取了材料中自認為最重要的一點,這是最常見的寫法,解讀了數字所反映的“是什么”的問題。
《今日早報》的主題是:《我省每人每年可多吸140公斤氧》,比《杭州日報》明顯高了一個層次―巧妙點出了“森林的地盤直線上升”所帶來的益處,將數字進行個性化處理,涉及到數字背后的人。但它還是未跳出窠臼―宣傳成績。
《都市快報》的引題《需求1200萬立方,只準砍130萬立方》,主題:《怎么辦?浙江要學日本的辦法了》,它所要表達的中心內容與其他媒體完全不同―浙江的林木需求量越來越大,但林木采伐限額越降越低,因此必須學日本的辦法。文章說:日本森林資源豐富,但其二戰(zhàn)后一直實施木材進口方針,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木材進口國。事實上,大量木材進口使國內森林免遭砍伐,日本得到“綠色國家”的美稱!拔覀円惨獙W會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蓖ㄟ^這種解讀,使新聞報道超越那種簡單接受數字的報道方式,從事實中主動發(fā)現數字,進行“怎么辦”的深層次挖掘,是作者一種新聞洞察力的體現?吹竭@樣的數字報道,讀者絕不會感到枯燥而乏味,而是眼前一亮。
上述“假大空”現象,前一種“假”屬于“硬傷”,記者、編輯主觀上不嚴謹,致使數字失真,讓人不可信,這會誤導受眾,有損媒體公信力;后者屬于“軟傷”,對數字不比較、不解讀,讓人不愛看,對數字運用,我們首先應謹守新聞真實性原則,貼近實際,嚴謹求實,符合邏輯,確立數字新聞的可信性與權威性;對數字巧用、活用,可以運用合理的寫作手法和適當的技巧,予以個性化處理,使數字更人性化,貼近生活,賦予數字報道以趣味性與接近性;對數字進行必要的解讀,化枯燥乏味為豐富內涵,使數字新聞更有耐讀性。(作者單位:杭州日報集團《都市快報》)
相關熱詞搜索:頑癥 對策 報道 數字報道的頑癥及對策 數字中國報道網 數字貨幣新聞報道
熱點文章閱讀